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羊乳蛋白质组成和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羊乳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酪蛋白主要由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组成,在酪蛋白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10%、30.39%、38.09%和8.42%;乳清蛋白主要由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组成,在乳清蛋白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4.59%、57.50%、4.35%、8.69%和4.88%;羊乳酪蛋白主要在肠液中消化,在胃液中消化120 min时  相似文献   

2.
以分离自西藏、新疆、青海地区传统自然发酵样品中的30 株可用于食品中的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以鼠李糖乳杆菌LGG为对照,经耐酸、耐胆盐、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自聚能力评价,初步筛选获得16 株乳酸菌,对初筛优良菌株进行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4 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孵育60 min存活率大于14.44%,4 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孵育30 min存活率为3.91%~100.00%;16 株菌在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为31.73%~112.83%;菌株Z-1为最佳抗性菌株,在模拟胃液中孵育60 min存活率为93.07%,在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为106.5%,疏水率为97.52%,对氯仿和乙酸乙酯的静电作用率为97.35%和24.67%,自凝聚率为11.26%。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比较鸡体内小肠液(ESIF)和模拟小肠液(SSIF)对饲料蛋白质进行仿生消化后残渣中蛋白质分解产物片段分布的差异.采用两样本比较试验设计,其中小肠液分别为ESIF和SSIF,以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和酪蛋白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的代表性底物.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中,以2种小肠液对每个饲料原料进行仿生消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与活性贡献对玉米、豆粕、小麦麸消化能力的影响,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适宜添加量提供参考。采用嵌套设计,其中独立变量为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设3个处理水平,分别为鸭肠液酶粉剂批次1、2、3;嵌套变量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比例(以胰蛋白酶为基础),设4个处理水平,即0(共用)、25%、50%、75%,分别测定10种模拟鸭肠液对玉米、豆粕、小麦麸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3个批次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对玉米、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干物质真消化率(71.75%~72.24%)有显著影响(P<0.05)。2)同一鸭肠液酶粉剂批次内,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75%时,玉米、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表观能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干物质真消化率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95%,相对差值0.95%),酶水解物真能值在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50%的范围内也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17 MJ/kg,相对差值0.89%)。综合上述结果,不同批次来源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在消化能力上是相等的,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对消化酶总活性的贡献在25%~50%消化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将益生茵L.casei Zhang以2.0x107 cfu/g的接种量接种在马乳中进行发酵,测定其发酵特性及28 d贮藏期间人工消化液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发酵结束(pH 4.5)时,活茵数较接种时增加了1.11个对数单位.在28 d贮藏期间,发酵马乳样品pH降低了0.35个单位,滴定酸度增加了16°T,活茵数保持在108 cfu/g以上.贮藏28 d后,发酵马乳样品中L.casei Zhang在pH 2.5和2.0人工胃液消化3 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100.6%和46.22%,又经人工肠液消化8 h后,存活率分别降为74.83%和11.04%.L caseiZhang保持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及较好的人工消化液耐受性,显示了其应用于发酵乳制品中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驴乳和牛乳采取4种不同的热处理研究,比较了不同的加热方法对驴乳和牛乳中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驴乳的乳清蛋白在60℃已经完全变性,驴乳酪蛋白的变性温度介于90~100℃,变性温度比较窄,而牛乳的酪蛋白的变性温度比较高。研究表明,驴乳乳清蛋白的变性温度低于60℃,驴乳中的α-乳白蛋白相对较多,而β-乳球蛋白较少,牛乳则相反。相比较而言,驴乳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变性率较高,而牛乳的热稳定性更好。说明控制温度和时间可获得不同变性程度乳制品。  相似文献   

7.
乳化凝胶化法微囊化益生菌抗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乳化凝胶化基础上制备的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为110和130℃,各处理30、45和60 s;在配制好的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各处理30、90和180 min。结果表明:1)常温条件下储存5个月,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高出34.63%和19.46%。2)微囊化过程提高了益生菌,尤其是粪肠球菌在110和130℃高温下的耐受性[与菌粉组差异显著(P0.05)]。3)模拟胃液处理30 min后,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的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提高了59.18%和51.80%,处理180 min后,分别提高了57.76%和46.73%。4)模拟肠液处理180 min,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耐受力分别提高了26.89%和21.16%。5)50 min时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释放率分别可达71.74%和87.47%。综合得出,基于乳化凝胶化原理上的微胶囊技术可显著增强布拉迪酵母菌和粪肠球菌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同时,表现出了体内缓慢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添加中草药对饲料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两种中草药对饲料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选用陈皮、山楂两种中草药,然后在体外环境下模拟猪胃肠道消化环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添加中草药陈皮A组(0.5%)和C组(1%)的消化残渣蛋白质质量和粗蛋白质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B组(0.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添加中草药山楂D组(0.5%)、E组(0.75%)、F组(1%)三个组的消化残渣蛋白质质量和粗蛋白质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山楂的效果明显好于陈皮,且山楂添加量为0.75%时最好.  相似文献   

9.
驴乳因其乳清蛋白、乳糖、溶菌酶、不饱和脂肪酸和VC含量较高而酪蛋白及脂肪含量较低的特点,被誉为人乳的理想替代品,同时具有低致敏性、抑菌性和抗癌活性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介绍驴乳的营养成分特点,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并与人乳、牛乳、水牛乳、羊乳和骆驼乳进行比较,以期为驴乳的综合加工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益生菌L.casei Zhang以2.0&#215;10^7cfu/g的接种量接种在马乳中进行发酵,测定其发酵特性及28d贮藏期间人工消化液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发酵结束(pH4.5)时,活菌数较接种时增加了1.11个对数单位。在28d贮藏期间,发酵马乳样品pH降低了0.35个单位,滴定酸度增加了16&#176;T,活菌数保持在10^8cfu/g以上。贮藏28d后,发酵马乳样品中L.casei Zhang在pH2.5和2.0人工胃液消化3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100.6%和46.22%,又经人工肠液消化8h后,存活率分别降为74.83%和11.04%。L.casei Zhang保持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及较好的人工消化液耐受性,显示了其应用于发酵乳制品中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伊犁马和哈萨克马泌乳母马在不同泌乳月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差异,为开发利用伊犁马和哈萨克马乳用特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和胎次相近、产驹时间接近、健康的伊犁母马和哈萨克母马各12匹,在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记录2个品种母马在泌乳30、60、90 d的产奶量;采集乳样,测定2个品种母马不同泌乳时间的乳中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结果]泌乳30 d时,哈萨克马的产奶量高于伊犁马(P>0.05),乳脂率极显著(P<0.01)高于伊犁马,乳中体细胞数显著(P<0.05)高于伊犁马,其他乳成分指标高于伊犁马(P>0.05)。泌乳6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糖率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乳中体细胞数和总固形物含量低于哈萨克马(P>0.05)。泌乳9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哈萨克马,乳糖率、总固形物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P<0.01)低于哈萨克马,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结论]泌乳初期(30 d),哈萨克马的产奶量和乳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伊犁马;泌乳中期(60、90 d),伊犁马的泌乳性能整体优于哈萨克马。在观察期内,哈萨克马的乳体细胞数大于伊犁马。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驴乳中溶菌酶活性与母驴泌乳阶段和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取新鲜牛、羊和驴乳进行乳中溶菌酶活性的比较.为了探究泌乳阶段和泌乳水平对乳中溶菌酶活性的影响,将4~9岁母驴根据日均产奶量水平分为低(400 g以下)、中(400~1 000 g)、高(1 000 g以上)3组,每组随机挑选3头共9头试验动物,连续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高蛋白质、高脂肪精饲料对驴产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 3~7岁的健康泌乳母驴 34头,设 A(12头)、B(10头)和 C(12头)3个区,共 5个处理。所有驴饲喂基础饲粮。每个区均设对照组,各试验组驴分别补饲粗蛋白质水平为 31.44%(试验 1组,A区,4头)、粗脂肪水平为 25.77%[20%棉籽油(试验 2组,A区,4头)、20%葵花籽油(试验 3组,B区,5头)、20%菜籽油(试验 4组,C区,6头)]的试验精饲料 1.5kg/d。预试期 14d,正试期14d。结果表明:1)除含 20%葵花籽油的试验精饲料外,其余试验精饲料采食量(>1300g/d)均达到预期的采食量,且未出现消化异常,表明所用精饲料适口性较好,驴对它们有较好的适应性;2)补饲含 20%棉籽油和含 20%菜籽油的试验精饲料均显著提高了驴日均产乳量(P<0.05),驴日均产乳量可达 1.5kg/d,而日均总泌乳量可达 4kg/d;3)补饲不同试验精饲料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驴乳中乳蛋白、乳糖、粗灰分含量较稳定,而乳脂含量变化非常大。总之,补饲高蛋白质、高脂肪的精饲料可提高驴产乳量,但对乳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牛乳为材料,研究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活性物质对牛乳中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抑制胰脂酶活性及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牛乳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与活性物质添加量成反比,随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添加量增加,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从90.94%降至68.37%,随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蛋白质消化率从90.94%降至86.00%;当体系中加入乳蛋白时,随着乳蛋白添加量的增大,EGC对胰脂酶活性的抑制率有不同程度下降,β-葡聚糖及功能性成分混合液(β-葡聚糖2.5 g/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3.0 g/L、EGC 2.0 g/L)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下降。活性物质对牛乳降脂作用的影响为功能成分混合液>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将人初乳与牛初乳中乳脂肪球膜蛋白进行分离并结合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在人初乳乳脂肪球膜蛋白中鉴定出l 076种蛋白质,牛初乳乳脂肪球膜蛋白中鉴定出682种蛋白质,其中人初乳中有757种特异性表达蛋白质,牛初乳中有363种特异性表达蛋白质,两者有319种相同表达蛋白质.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pgy,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人初乳乳脂肪球膜蛋白在生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高于牛初乳,尤其表现在细胞组成组织功能上;在分子功能上,人初乳乳脂肪球膜蛋白主要体现在结合作用方面:在细胞组成上,与牛初乳乳脂肪球膜蛋白相比人初乳乳脂肪球膜参与的细胞组成均较多,其中在细胞胞内区的组成上参与最多.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系统(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分析可知,人初乳乳脂肪球膜蛋白中有15种蛋白参与了与消化吸收相关的KEGG通路-酶酵解.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伊犁马钙、磷营养提供参考。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末的伊犁马25匹,根据母马体重和马驹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5组马匹饲粮钙、磷水平分别设为45.0、30.0 g/d(Ⅰ组),48.5、32.0 g/d(Ⅱ组),52.0、34.0 g/d(Ⅲ组),55.5、36.0 g/d(Ⅳ组),59.0、38.0 g/d(Ⅴ组)。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每次平均挤奶量及估计日产奶量(P0.05),对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每次平均挤奶量分别比Ⅰ和Ⅳ组提高了20.65%(P0.05)和15.22%(P0.05),而Ⅲ组乳中钙含量比Ⅰ组低21.54%(P0.05)。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乳脂中肉豆蔻脑酸(C14∶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n6c)、花生酸(C20∶0)、顺-11-二十碳烯酸(C20∶1)和α-亚麻酸(C18∶3n3)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母马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马驹体重、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血浆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胸围则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Ⅰ组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分别增加34.24%、24.89%和23.64%。由此得出,增加饲粮钙、磷水平可提高伊犁马的产奶量,但使乳中钙含量降低;饲粮钙、磷水平不影响乳成分,但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于乳中钙含量降低,导致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下降、胸围发育较慢。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阳离子醚化淀粉/海藻酸钠/黄原胶/纳米TiO2/壳寡糖为原料制备微囊化SP4噬菌体,为控制沙门菌感染提供生物制剂。选用沙门菌SP4噬菌体,采用液滴法来制备微囊化SP4噬菌体,并对其效价、阳离子醚化淀粉浓度、海藻酸钠浓度、黄原胶浓度、壳寡糖浓度、pH稳定性、热稳定性、模拟胃液稳定性、模拟肠液释放行为以及保存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阳离子醚化淀粉浓度为2.4%、海藻酸钠浓度为2%、黄原胶浓度为1%、壳寡糖浓度为0.6%时,微囊化SP4噬菌体微球外形规则,包封率为97.5%,在pH5.0~8.0、温度10~30℃、模拟胃液pH2.0、0~30 min和pH3.0、0~150 min噬菌体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模拟肠液中4 h,噬菌体完全释放,4℃环境下保存6周噬菌体效价无明显降低。综上表明,微囊化沙门菌SP4噬菌体显著提高了噬菌体的稳定性和缓释性能,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为进一步采用多因素试验制备微囊化沙门菌SP4噬菌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2因子4水平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以研究日粮粗蛋白和消化能对伊犁马泌乳后期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回归分析获得伊犁马泌乳后期适宜粗蛋白和消化能的需要量.选取年龄11~12周岁、体重410 kg±30 kg、胎次4~5胎,处于第3泌乳月的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单栏定量饲养,分别饲以6种不同DE和CP水平的日粮,试验期60 d.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粗蛋白和消化能摄入的增加,日估计产奶量逐渐增加,其中以日粮4组(CP 1 352 g/d,DE 25.5 Mcal/d)最大,为8 156 mL/d.日粮4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锌、锰在各组中最高,分别为0.99%、1.77%、1.12 μg/mL和28.96 ng/mL,而体细胞数和磷最少,分别为10.60×10^3个/mL和0.32 mg/mL.乳糖、总固体物、钙和铜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产奶量与粗蛋白和消化能的回归关系为:日产奶量(mL/d)=-1.052 1×10^5 +581.678 3×DE+116.6012×CP-0.111 0×DE×CP-0.037 2×CP^2-1.958 5×DE^2 (P<0.05).研究结果提示:DE和CP日摄入量影响处于泌乳后期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成分,400 kg体重伊犁马泌乳后期DE和CP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08.05MJl/d和1 419.32g/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拜益生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作用及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头,其中5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从产前7d开始至产后60d,实验组每天每头牛添加拜益生40g,其余饲养管理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每15d测定一次产奶量,每个月测定一次DHI。[结果]表明:实验组日均产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84~2.28kg/头.d-1,差异显著(P0.05);产后第3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4%、0.3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总固体率提高0.83%,体细胞数降低15.64万/mL,差异均显著(P0.05);产后第6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提高0.27%,体细胞数降低16.79万/mL,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和总固体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结论]拜益生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