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国坤  白洪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89-14891
[目的]研究泊头市近4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泊头市1971~2010年的温度气候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泊头市气温变化趋势和农作物生长季(4~10月)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增温速率为0.328℃/10a;各季节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夏季增幅最小;农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变化与年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呈增长趋势,线性增温速率为0.203℃/10a,较年平均气温的增长幅度低;年平均气温、生长季气温和各季节均有阶段性低温期;90年代以后是年、生长季和各季节的温度最高时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泊头地区应对气候变暖、合理安排生产,以趋利弊害,使农作物达到可持续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四川省156个台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区域和季节差异。[结果]50年来,全省及各气候区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升高趋势。21世纪前10年的平均气温升幅明显,全省48.7%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0.5℃,32.3%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5~1.0℃。冬季升温幅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50年来,全省累年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区域差异为-1.2~20.9℃,温差达22.1℃。全省1961~1997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之后呈比较明显的波动式升温趋势。全省60~90年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为8.56~8.86℃。全省及各气候区年代际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均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但最低值出现的年代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为分析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1954~2008年月平均气温资料,探讨了阿勒泰地区气温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气温系列变异系数为24.7%~40.0%,富蕴气温年际变化相对剧烈,变异系数40.0%,极值比达15.04;存在4、准8及17年的主周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处于冷期,均温3.34℃,8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上升,哈巴河年均气温达5.84℃,为阿勒泰地区最高,富蕴则为最低;各时段气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通过P=0.05或P=0.01的显著性检验),冬季升温最明显幅度,每10年达1.27~1.98℃,夏季升温速率最小,每10年为0.27~0.65℃,年均气温变化速率每10年为0.54℃。  相似文献   

4.
韦润芳  徐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15-9719,9785
基于乌苏市气象站1953 ~ 2012年月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对乌苏市近6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了长期趋势、突变检测和周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近60年年均气温及降水均在波动中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暖率为0.35℃/10a,年降水量递增速率为7.65 mm/10a;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降水则未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夏季,其变化速率为0.58℃/10a;秋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增加显著,其变化速率为2.39mm/10a.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春、夏季降水量与春、夏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中度相关,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冬季降水量与秋、冬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低度相关.年均气温变化在10、18、24年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24年为1953 ~2012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在6~8、20年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以6~8年为整个时间域小尺度的主要周期;20年为主要周期时,其振荡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说明20年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周期.由此可见,近60年乌苏市气候存在变暖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近60年来扎兰屯市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扎兰屯市气象局1953~2012年观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扎兰屯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60年来扎兰屯市年平均气温为3.2℃,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增长率为0.39℃/10a的速度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温,80年代中期之后气温增长变得更加明显;年平均气温以23和6年尺度为主要变化周期,经历了高温-低温的4个周期;到2012年为止,23年周期的低温震荡尚未闭合,全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年平均温度较低的时期,升温趋势将有所减缓。[结论]该研究为扎兰屯市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7-19458,19512
[目的]研究近60年济南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51~2010年济南地面观测站冬季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演变趋势及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态势,升温态势明显,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更敏感,冬季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从年代变化来看,冷冬大多出现在70年代以前,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相反,在70年代之后暖冬呈增长态势,暖冬现象在2000年以后有所减缓;20世纪50~90年代冬季气温呈现台阶式增暖趋势,进入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出现跳跃增暖态势,进入21世纪气温呈现回落趋势,但冬季气温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济南人口增加,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是济南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济南地区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姚付龙  李海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0-5553,5592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增暖趋势,近50年的年均温以0.3℃/10a的速率显著升高,但各季节温度上升率不同,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西天山北坡地区50年来的年降水量总体呈相对增多趋势,从年降水量来看,平均以16.9 mm/10a的速率明显增加;从季节降水量来看,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在近50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3.2~11.2 mm/10a,夏季增幅最大,秋季经历了80年代的降水小高峰后,近20年降水量略有下降。[结论]西天山北坡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宗英飞  陶林  张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51-9052,9061
[目的]研究辽西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气象站资料,应用序列相关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掌握该农村的气候现状。[结果]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年均值呈波动变化,其中日最高气温年均值趋势升高增温幅度最大(0.328℃/10a),且显著水平最高,是气温升高的主体;日平均气温增幅(0.151℃/10a)和显著水平次之;日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且显著水平不明显。在冬、夏半年时间尺度里,日最高气温平均值趋势升高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17和0.250℃/10a,以冬半年升高最突出;日平均气温趋势性显著水平较低,日平均最低气温趋势性不显著。辽西朝阳农村≥10℃积温呈波动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2.590(℃.d)/10a,近45年趋势增加192(℃.d)。[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等农业措施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9.
六盘水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海涛  张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79-9080
[目的]研究近50年六盘水市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六盘水市的六枝、盘县、水城3个测站1960~2009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等方法,对六盘水市近50年气温变化的年际、年代际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50年来六盘水市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升温率为0.096℃/10a;春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夏、秋、冬季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一致,且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夏、秋次之,春季最小。六盘水市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气温变化不明显,80年代以后气温明显增高,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质,存在几个突变点,比较明显的突变点出现在1978年,在1978年后年平均气温增温显著。春季气温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夏、秋、冬季气温突变点分别为1978、1982和1985年。[结论]该研究为六盘水市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1~2008年辽宁气象观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了辽宁年降雨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利用小波变换和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对辽宁降水和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年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人工增雨在春季的效果比较明显;48年降水量变化是“稳中有降”,平均降水量减少1.3mm/年;平均气温趋于升高,各季节变化不一,平均气温为9.3℃,温度上升速率为0.34℃/10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冬季温度上升速率为0.53℃/10年,对年均温度上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程晓辉  黄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55-2256
[目的]分析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方法]根据邢台市1954~2010年的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对邢台市57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954~2010年邢台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慢,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最快。年平均降雨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均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1954~2010年邢台市0、5、10、15和20 c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6、15.7、15.8、15.8和15.8℃。1981~2010年邢台市40和80 cm、1.6和3.2 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2、15.2、15.4和15.4℃。可见,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该研究为指导邢台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建梅  孙金森  陈林祥  马英洁  徐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1-11342,11379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山东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用诸城市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诸城市近50年平均气温以0.383℃/10a的速度上升,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近50年平均降水量以18.7 mm/10a的速度下降,春季、冬季略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呈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最为明显,以20.9 mm/10a递减。近50年气温异常低温仅出现1年,异常高温出现了7年,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未出现降水异常偏少年份,降水异常偏多年份为6年,年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商丘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选用商丘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商丘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K等方法确定气温突变年。[结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122、0.255和0.488℃/10a的速率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以-0.217和-0.292℃/10a的速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为东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东部减幅大,西部减幅小;年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减幅大,东部减幅小;年平均最高气温有增有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气温在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在1989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结论]该研究对商丘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区域气候规划、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朝霞  王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80-21281,21286
[目的]分析1974~2004年延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延河流域7个代表站点1974~2004年逐月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法、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对31年来该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其变化特征和气候发生突变年。[结果]31年来延河流域气候变化以0.44℃/10a的速率变暖,年平均气温为9.4℃;四季均有增温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增加明显,特别是90年代以后增温幅度变大。降水有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26.3 mm/10a;四季中夏季和秋季降水减少明显,特别是90年代减少幅度最大。1996年是该流域气温突变年,1993年是气温转折年;1994年是降水量突变年,1990年是降水量转折年。[结论]该研究为延河流域农业生产、生活及灾害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佳木斯、桦南、富锦、扶远4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分析了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49~0.412℃/10 a,各地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表现为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气候突变,佳木斯、桦南、富锦年平均气温在1981年发生气候突变,扶远在1984年出现气候突变;佳木斯、富锦、桦南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异常偏低,桦南、扶远、佳木斯在2007~2008年异常偏暖,富锦在90年代初异常偏暖,各季平均气温异常在各地出现的年份不尽相同。[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预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7年来邢台市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以20.952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速度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增温速率最慢;年相对湿度以1.460%/10 a的速率减少;0 cm地温呈上升趋势,但5~20 cm浅层地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0.8、1.6 m深层地温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3.2 m地温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总云量以1.673成/10 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以100.600 h/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压和年最低气压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年最低气压下降趋势很明显,而年最高气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市农业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18.
李宏伟  田竹君  杨伟  李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93-4496,4525
[目的]研究近50年三江平原农业气象条件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三江平原不同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并使用这些数据计算各个站点的积温、潜在蒸散量等;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生成了近50年三江平原多种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图,并对这些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三江平原年平均气温为2.5~4.5℃,气温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呈带状分布;降水空间分异明显,多年平均降水为500~600 mm,降水基本以西北-东南方向左右对称;多年平均风速为3.0~3.6 m/s,其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的空间格局十分吻合;夏半年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都在65%以上;;一年中该地区最大光照时数的分布与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曲线类似,均呈正态分布,同时呈现出地理纬度差异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为135~146 d,呈现明显的纬向分布趋势。[结论]该研究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合组安排与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蔡涛 《农学学报》2022,12(6):66-73
对影响三门峡市烤烟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变化特征分析,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为烤烟生产提供气象服务。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变异系数,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门峡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因子的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0—2018年三门峡烤烟大田期年平均日照时数为824.4 h,并以36.4 h/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旺长期年平均降水量120.2 mm,并以2.7 mm/10年的速率减少,降水量波动性呈逐年显著性增大;成熟期年平均气温23.1℃,并以0.03℃/10 a的速率缓慢上升。三个气候影响因子Hurst指数分别为0.839、0.611、0.641。各气候适宜性因子多年平均值均在量化指标最优范围内,适合优质烤烟的种植,其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保持一致,以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持续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