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多花黄精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多花黄精的繁殖方式,提出了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和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2种种植模式,以期为多花黄精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多花黄精的生活习性,利用当地丰富的杉木和毛竹资源,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两种种植模式,通过林下套种多花黄精,不仅可以改善林地的地力条件,促进林木的生长,林木植物也为多花黄精的生长提供天然的遮阴条件,避免夏季高温伤害。而且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模拟野生环境,品质好,既不占用农地,扩大了多花黄精的种植途径,又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通过本文的推介,以期对多花黄精的种植推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提炼形成"林下规范化套种多花黄精关键技术",包括立地条件及林分选择、林地透光率调整、种植带整地、种茎选择、种植、园地管护、采收等技术环节。根据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的要求,在林分选择、透光率调整、种植带整地、种茎选择、种植、园地管护等技术环节有独特的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浙西南山区进行药食同源植物黄精林下套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产量与品质最佳。栽培上以选择栽培环境与种茎为要,同时加强林间管理,科学肥水供给,综合防治病虫,多花黄精才可得到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
多花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草本植物,我我国大宗药材,随着多花黄精要用价值被人们认识,原料需求量增大,刺激药农对多花黄精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枯竭加速,进行人工栽培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由于管理措施与种植模式差异,严重影响药材品质。多花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可保持药材品质,目前林下仿生栽培技术不完善,研究多花黄精植物特性,总结林下栽培科学技术方法,为药材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详细阐述多花黄精的植物特征特性,重点介绍林下栽培技术,包括良种繁殖、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促进林下种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根据猪牙皂林的特征套种多花黄精,着重研究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其中包括林地选择、良种繁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希望能为黄精林下种植以及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开展杉木、多花黄精复合经营主要技术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层林郁闭度在0.5~0.7之间较适宜多花黄精生长发育;在杉木林中套种多花黄精,以保留杉木株数750株/hm2的多花黄精生长发育较好;适度的林地清理是必要手段,整床处理的多花黄精块茎产量较高;摘花截顶处理比不处理(即任其生长,不摘花、不截顶)块茎产量增加17.6%。杉木林间伐套种多花黄精,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杉木、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是一种先进、合理、有效的经营模式,可以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基地调研、文献综合分析和前期多年的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生产实践,归纳总结了多花黄精的生态习性以及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以多花黄精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主要依据,对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态栽培林地选择、种苗选择及处理、仿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实施和推广林下仿生态栽培多花黄精,不仅有利于林地的生态环境的充分利用,生产高质量的中药材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林下经济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用3种林源药材铁皮石斛、黄精、三叶青进行林下复合种植,并与大棚栽培的3种药材进行产量、品质及效益比较。结果显示,大棚种植药材的产量显著高于林下栽培药材,其中大棚铁皮石斛的产量约为林下种植的6倍,大棚多花黄精的产量是林下黄精产量的1.5倍。而林下栽培药材的品质显著高于大棚种植药材,铁皮石斛多糖和黄精多糖分别达39.54%和9.80%。3种药材复合经营的667 m2年均效益达39 228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叶枯病、炭疽病和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光泽县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对3种病害的发病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出苗期只有炭疽病发生,叶枯病和茎腐病在苗期未见发生,茎腐病在展叶期仍未见发生;随着多花黄精的生长,这3种病害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叶枯病、炭疽病在结实期达到发病高峰期,茎腐病在地上部枯死期达到发病高峰期,2017年总体发病情况比2016年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掌握多花黄精林下经济栽培技术,加快黄精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选用多花黄精块茎,在山核桃、杉木、毛竹和香樟等4种不同类型树种林分进行套种。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林分郁闭度、初植密度、经营措施等相同的情况下,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和根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山核桃>毛竹>杉木>香樟。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根茎分别为92.1%、0.61 cm、65.8 cm、1 356.8 kg·hm-2;毛竹林冠下分别为90.2%、0.58 cm、60.2 cm、1 286.2 kg·hm-2;杉木林冠下分别为88.9%、0.49 cm、56.3 cm、1 025.7 kg·hm-2;香樟林冠下分别为85.4%、0.44 cm、53.2 cm、956.9 kg·hm-2。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在山核桃、毛竹、杉木和香樟等4种林分林冠下,均可以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但以山核桃、毛竹等2种林冠下林分类型栽培模式平均地径、高度生长和块根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杉木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多花黄精生长的各时期延迟且持续时间延长;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基本上为30~40 d,从出土至枯萎 220~240 d。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及根茎鲜重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海拔500~600 m的多花黄精的生长量最高,多花黄精的地径、高度、根茎株产量的平均值分别达0.63 cm、85.21 cm、251.94 kg·株-1。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差异显著;海拔500~600 m与800~900 m、海拔800~9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不显著,海拔500~6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显著。多花黄精在不同海拔下的成活率都在91%以上,说明本区域适宜多花黄精生长。  相似文献   

13.
杨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6,(35):147-148
通过对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的系统回顾,综述了多花黄精的良种繁育和栽培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规格结节数的多花黄精种茎为材料进行栽培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从2~7分为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的产量,种茎出苗时间、成活率,病虫害,田间长势,块茎外观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3~5的成活率均大于96%;结节数小于6个发病率低;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结论]不同结节数处理对多花黄精其产量和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其中3~5节结节数的种茎为最适规格。  相似文献   

15.
黄精属传统道地药食两用植物,适宜在林下、灌丛等荫蔽处生长。为探讨香榧林下套种黄精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本文研究香榧林龄、坡位、密度对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多花黄精、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和地径差异极显著(P<0.01),多花黄精与黄精和长梗黄精间根茎大小、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未成造(1~5 a)、幼龄林(6~10 a)和投产林(≥11 a)林下套种,同种类黄精在不同香榧林龄间,保存率、地径、植株高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林龄类型比较,多花黄精与黄精间及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地径和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在下坡位,同一种类黄精各项生长指标均略高于上坡位、中坡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下坡位土质和水肥条件较中坡位和上坡位好;同一坡位比较,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间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以香榧密度450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 625.5、2 365.8和1 780.2 kg·hm-2,且相互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香榧林下套种,黄精产量多花黄精>黄精>长梗黄精,套种多花黄精是践行"一亩山万元钱”的创新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研究,有效地缓解市场需求压力,提高山核桃林下套种黄精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和先进水平。从种苗类型、林分林龄、保留株数、种植坡位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块茎和实生苗除保存率差异显著,其他标指均存在极显著水平(P≤0.01);山核桃树龄25 a以内林分,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树龄26 a以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核桃林冠下,不同坡位套种多花黄精其生长指标不同,下坡位生长指标均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其块茎鲜重分别提高26.8%和29.5%,差异显著;山核桃保存密度≤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适宜套种,尤以保存密度300株·hm-2,郁闭度0.5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最佳。因此,建议实践中选择多花黄精块茎种苗,山核桃林分下坡位、保留株数≤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比较浙西南10个产区林下多花黄精营养指标和产量,评价林下种植多花黄精适应性,以期为浙西南林下多花黄精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浙西南不同产区三年生多花黄精折干率和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松阳玉岩产地的折干率达27.01%,浸出物含量达75.70%,均高于其余产区;鲜品多糖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且以庆元屏都产地多糖含量最高,达11.67%。九制黄精多糖含量各产区无显著差异;庆元岭头和松阳玉岩产区每667 m2产量分别达1 711.18 kg和1 700.67 kg,高于其他产区。研究表明,浙西南山区适宜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本研究可为浙西南山区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黄精种植选择适宜类型品种提供参考,比较了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块茎粗壮、外形饱满、长势良好,平均产量为5 276.71kg/667m2,较长梗黄精显著增产123.08%,成活率为96.4%,较长梗黄精高8.4%;多花黄精适宜在景宁推广种植。同时介绍了多花黄精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现年55岁的刘跃钧是浙江省丽水市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他用十多年的心血,在全国率先探明了多花黄精栽培区域环境条件和根茎生长发芽规律,优选出林下多花黄精理想的复合经营模式,换来了黄精种植"从0到1"的艰难跨越.如今,多花黄精在丽水遍地生根,总产值已超3亿元.他也因此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并荣获2...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根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杜英—多花黄精复合系统根系土壤真菌数量高于杜英纯林,Chao 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套种其他药材土壤样本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Ace、Chao 1)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降低。不同林药复合种植真菌组成在门分类上优势菌种较一致,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纲分类水平上,杜英套种多花黄精的优势菌群为粪壳菌纲和被孢霉纲;杉木套种其他药材的优势菌群为伞菌纲、被孢霉纲和粪壳菌纲。综上所述,杜英—多花黄精复合系统有利于根系土壤真菌的生存,后期可以对此种复合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