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正>腐蹄病,又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是奶牛夏、秋常见病,其病因主要是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部疏松,加上厩舍及运动场在多雨潮湿季节泥泞,导致趾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导致蹄部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被石子、铁屑、坚硬的草木、玻璃碴等刺伤软组织而引起指(趾)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引起的化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4)
<正>奶牛腐蹄病是指奶牛因指(趾)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撑器官,一旦发生病变,在影响其运动功能和采食能力的同时,还极易引起生产性能(产奶量)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床治疗经验,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了一些诊治经验,现整理如下。1发病原因引起奶牛腐蹄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其主要病因是坏死厌气丝杆菌感染,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细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  相似文献   

3.
王华 《畜禽业》2004,(5):54-54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病,成年牛发病率高达5%~10%。1牛腐蹄病发病原因1.1病菌作用坏死杆菌是此病的主要诱因。它也是牛的严格寄生菌,离开动物组织后,不能在自然界长期生存,此菌可在病愈动物体内保持活力数月,这也是  相似文献   

4.
吴世海  孙凤 《畜禽业》2008,(4):75-76
<正>蹄病是危害养牛业的常见病之一,在蹄病中腐蹄病又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其发病率高的牛场腐蹄病发病率可达到30%左右,占牛蹄病的40%~60%。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是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溶解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奶牛常见病。该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常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1.1坏死杆菌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约占40%~60%;其次是脓性棒状杆菌、结节状杆菌、梭菌、牛足腐蚀螺旋  相似文献   

6.
<正>腐蹄病是一种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在集中全舍饲条件下的肉牛,一年四季都会有患腐蹄病发生。利用传统消炎疗  相似文献   

7.
杨亚旭 《畜禽业》2024,(3):67-69
腐蹄病是高温、潮湿季节常见的一类肢蹄疾病,患病羊蹄部会出现明显的腐烂、溃疡等症状,严重者蹄匣脱落、跛行,甚至有的会因继发败血症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羊腐蹄病,对羊腐蹄病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牛、羊、猪等偶蹄兽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热性传染病,有时人也可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牛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在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部分病牛口腔黏膜和鼻镜也有同样变化。该病不仅危害养牛业的发展,还危胁着公共卫生安全。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0,(9)
牛腐蹄病是一种由于节瘤拟杆菌或坏死梭杆菌等病原体单一感染或者混合感染而引发的急性、亚急性或炎性的传染性疾病。针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彦新  肖勇 《畜禽业》2009,(8):95-96
<正>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牛坏死杆菌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牛养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该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消化道粘膜坏  相似文献   

11.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羔羊,成年羊有一定抵抗力;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主要经过皮肤黏膜或伤口感染健康羊,根据临床表现,可划分为口唇型、乳房型、蹄型和外阴型4种,对生产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危害较大;预防该病需要加强环境消毒和羊群管理,适时免疫疫苗,治疗可采用局部消毒法对病灶部位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1,(10)
猪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疫病,发病原因是猪感染口蹄疫病毒,造成蹄冠和趾间、蹄踵皮肤出现水泡、烂斑等,部分猪的口腔黏膜、鼻盘等部位发生病变,这种疫情容易迅速扩大,应尽早发现并处理,避免疫情大范围扩散。猪口蹄疫的传染度高,养殖者要高度重视猪群的发病情况,根据猪群的症状判断是否发生口蹄疫,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控举措,加强猪口蹄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圈养羊易发生传染性结膜炎、羊传染性脓疮、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羊腐蹄病等疾病,掌握这些疾病的治疗措施对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童忉林 《畜禽业》2009,(9):80-80
<正>坏死杆菌病是一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病状的特征是受到损伤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口腔粘膜或胃肠粘膜发生坏死。?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坏死杆菌病也  相似文献   

15.
王维  刘浩柱 《畜禽业》2013,(2):10-11
规模养羊场中,羊口蹄疫是以口、蹄部和乳房部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危害。文章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例剖检、方面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0,(8)
羊巴氏杆菌病也称羊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共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断奶羔羊以及1岁左右的绵羊,山羊较少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气候剧变、冷热交替的冬末春初时节发病较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7.
<正>流行性口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发病特征是患病畜口腔黏膜、舌、唇、鼻盘、蹄部和乳头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口腔流涎。1病因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非传染性原因多见于采食饲料粗硬,秸秆直接刺破口腔黏膜或采集腐败、发霉饲料等引起。传染性口炎多见于放线菌病、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等。2流行特点该病可感染牛、羊、猪等动物,呈点状散发,病的传染力不强,每次只有少数患畜发病,一般通过病畜唾液散播病毒,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病程主要呈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8)
为了能够降低藏羊的死亡率,避免牧户的损失过大,兽医人员需要严格配合牧场管理人员针对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95国家攻关课题验收会议上获悉,我国奶牛肢蹄病防治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据课题负责人王克坚先生介绍,奶牛腐蹄病是奶牛业及其他反刍动物养殖业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主要由严格厌氧性病原菌引起。课题组通过5年的攻关研究,现已分离鉴定出我国腐蹄病病原菌株,确定了我国反刍动物腐蹄病主要病原菌为节瘤拟杆菌。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腐蹄病节瘤拟杆菌强毒力菌株的鉴别方法,建立了用于菌苗免疫测定的凝集试验方法。利用筛选出的强毒菌株,研制出腐蹄病灭活菌苗。通过绵羊、奶牛等动物免疫试验,初步确定菌苗免疫期为6个月,免疫保护率80%以上,并已在一些农牧区进行区域性推广试验。菌苗试验表明,该制品可以用于奶牛、绵羊、鹿等反刍动物养殖业,预示该菌苗制品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研制出的腐蹄病菌苗,为从根本上控制腐蹄病在我国的流行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技术。另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腐蹄病节瘤拟杆菌A、E型纤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和E型纤毛蛋白与绵羊IL2副合基因工程疫苗,由于其培养简便,成本大大低于灭活菌苗,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该腐蹄病基因工程疫苗将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未来灭活菌苗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4)
<正>春季是奶山羊调运的旺季,也是羔羊交易的集中季节,最容易发生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和羊传染性脓疮,给养羊业造成重大损失,值得高度重视。1传染性结膜角膜炎1.1特征俗称"红眼病",是由嗜血杆菌、立克次体引起的羊群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调运后的羊群特别易感。损害部分仅限于眼部,使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炎性变化,怕光流泪,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少数形成角膜云翳、白斑或造成失明。本病常发于温度较高、蚊蝇较多的夏秋高温季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