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科学评价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奶牛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犊牛母源抗体及成年母牛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犊牛母源抗体90日龄时回落近临界值,成年母牛免疫后6个月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犊牛90日龄首免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首免后1个月进行二免,以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成年母牛首免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确实掌握肉牛接种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我们在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山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肉牛接种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口蹄疫三价灭活苗免疫后30天,肉牛的O型、A型和亚洲I型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5.0%、82.5%、92.5%,完全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大于等于70%的标准。【结论】说明一针防三型口蹄疫是可以做到的,本文为口蹄疫综合防治和免疫抗体检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重点养殖地区牛、羊O型和亚洲1型的抗体监测,基本掌握了哈尔滨市牛、羊等牲畜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哈尔滨地区牛、羊口蹄疫双价疫苗免疫后产生免疫保护的时间平均为25~30d,畜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可达63.4%以上;免疫保护期平均为3~4个月。畜群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可达72.3%以上,其中以双城市奶牛群的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为最高,平均可达到81.6%。畜群免疫后5~6个月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仅为46.7%,失去疫苗保护作用。同时,哈尔滨地区牛、羊的亚洲1型口蹄疫有效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比O型口蹄疫高出7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4.
根据防制工作需要,在麦积区党川乡的五个羊场进行了绵羊Asia I-O型口蹄疫的区域预防免疫试验。通过监测免疫抗体水平,评价口蹄疫Asia I-O型双价灭活疫苗对绵羊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新生羔羊首次免疫后要加强免疫,综合分析认为首次免疫后30d进行加强免疫是合理的。成年羊在有免疫抗体的情况下,接种Asia I-O双价疫苗后,抗体上升,有效保护期可达150d。免疫后150d(5个月),O型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1.54%,为消除免疫空白期,间隔135d再进行免疫是科学的,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认为成年羊1年2~3次接种双价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贵州省某规模猪场2013年春秋季两防后,对基础母猪群、基础公猪群和育成猪群(保育猪群、哺乳仔猪群均按滚动免疫程序执行免疫,不参与春秋两防)3个猪群进行随机抽样采集血清样本,O型口蹄疫春防满4个月时采样345头份、满6个月时采样295头份,秋防满3个月时采样318头份,共计958头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用Ns单抗竞争ELISA检测口蹄疫野毒感染抗体。结果表明该场口蹄疫秋防满3个月时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5.2%,其中母猪群合格率为83.0%、公猪群合格率为86.7%、育成群合格率为70.4%,只有公猪群与母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达到了农业部要求的标准(大于等于75%)。而春防口蹄疫疫苗免疫后4个月时,抗体水平已下降,抗体合格率低于60%;到6个月时,抗体合格率低于40%,均未达到农业部规定的标准。所有血清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口蹄疫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偶蹄动物免疫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监测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免疫抗体滴度和合格率出现的差异,使兽医监测部门难以出具监测报告,镇动监所无法加强免疫,养殖户对疫苗质量和监测方法提出质疑。面对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疫苗带来的矛盾和困扰,笔者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的分析后发现,不同的偶蹄动物免疫相同的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后,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的血清型不同,导致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高于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值3.8%。同时将O型正向间接血凝(HA)与液相阻断(LB-ELISA)进行比较,在414份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小于农业部标准的样品中,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大于或等于农业部标准有256份样品,相差61.8%。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现用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A型三价灭活疫苗、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选取2组未免疫犊牛,分别进行双价苗+A型苗与三价苗的免疫接种,并采用LB-ELISA方法检测口蹄疫O型、A型免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接种21 d后,两种免疫方法免疫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犊牛血清O型、A型抗体平均效价≥9.9 log2,60份抗体效价≥1∶64,免疫合格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I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牛口蹄疫的免疫工作,选用兰州、内蒙古、云南三个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每个厂家疫苗免疫4个组,其中3个组首免后间隔20日、30日、40日进行二免,另1组不进行二免作为对照,跟踪检测各组免疫口蹄疫O型、Ⅰ型疫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曾经免疫过的成年奶牛,免疫后分别间隔20日、30日、40日加强免疫1次,和不加强免疫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也不显著:未免疫过的犊牛,首免后不进行加强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上升相对较慢,30日时免疫抗体达到高峰期,持续60日,可维持免疫抗体水平(平均在6log2霞以上)90日以上,最长的内蒙古厂生产的疫苗可维持150日.首免后间隔20日进行加强免疫,首免后180日,免疫抗体平均值仍可迭6log2以上.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I型比O型上升速度慢(大约慢10天),维持有效保护的时间要短(一般要短1个月).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免疫抗体监测,掌握其在奶牛体内消长规律;建立适合本区奶牛口蹄疫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提高有效免疫保护;探索延平区内两个常用口蹄疫疫苗的抗体产生时间和免疫抗体持续时间,为有效科学免疫,预防口蹄疫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样采集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抗体检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抗体效价判定依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试验对象]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两个分别常年免疫政府采购疫苗(中牧实业)、自行采购疫苗(内蒙金宇)的A、B规模化牛场,各选取一定数量的初生犊牛(犊牛20 头及对应母牛20 头)。[结果]A场母牛产后、犊牛出生当天O型抗体合格率达100%,第四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至12周抗体合格率降至50%,确定首免时间为犊牛出生后12 周,首免后第6周抗体合格率降至55%,确定二免时间为首免后第6周;B场母牛产后、犊牛出生当天O型抗体合格率达95%,第四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至9周抗体合格率降至55%,确定首免时间为犊牛出生后9 周,首免后第3周抗体合格率降至28%,确定二免时间为首免后第3周。[结论]根据监测试验结果,A场的免疫程序设计为犊牛出生后12 周开始首免,首免后第6周开始2 免,以后每4 个月免疫1 次;B场的免疫程序设计为犊牛出生后9 周开始首免,首免后第3 周开始2 免,以后每4 个月免疫1 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牛口蹄疫的免疫工作,选用兰州、内蒙古、云南三个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每个厂家疫苗免疫4个组,其中3个组首免后间隔20日、30日、40日进行二免,另1组不进行二免作为对照,跟踪检测各组免疫口蹄疫O型、Ⅰ型疫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曾经免疫过的成年奶牛,免疫后分别间隔20日、30日、40日加强免疫1次。和不加强免疫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也不显著:未免疫过的犊牛,首免后不进行加强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上升相对较慢,30日时免疫抗体达到高峰期,持续60日,可维持免疫抗体水平(平均在6log2以上)90日以上,最长的内蒙古厂生产的疫苗可维持150日。首免后间隔20日进行加强免疫,首免后180日,免疫抗体平均值仍可达6log2以上。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Ⅰ型比O型上升速度慢(大约慢10天),维持有效保护的时间要短(一般要短1个月)。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