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胚种传染性与蚕桑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菜粉蝶微孢子虫能感染家蚕并对家蚕生理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笔者对家蚕各级原种、1代杂交种进行母蛾镜检发现椭圆形偏细的微孢子虫,而且检出率极高,其形态大小与家蚕微孢子虫存在一定差异,即长轴与家蚕微孢子虫长轴相当,而短轴偏短。经显微镜观察测量发现,该微孢子虫形态呈椭圆形,大小平均(3.52±0.38)μm×(1.52±0.13)μm,与野外菜粉蝶寄生的微孢子虫形态相似,大小、体积、长短轴比相当。同一地理位置野外分离得到的微孢子虫与家蚕寄生微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近,对家蚕的胚种传染性如何?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危害情况,对正常家蚕添食当地桑园收集纯化的菜粉蝶微孢子虫,分析微孢子虫对当代蚕和子代蚕的胚种传染性,并综合评价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蚕桑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微孢子虫的家蚕生长发育正常并能完成其生活世代,对体质、茧质、卵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种茧育母蛾检验毒率的判定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品种及不同性别家蚕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差异性,利用菜粉蝶微孢子虫对9个不同的家蚕品种(8个原种、1个杂交种)进行感染性添食试验,添食菜粉蝶微孢子的浓度和数量均相同。结果表明,家蚕各品种之间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秋华最容易被微孢子虫感染,皓月感染力最低。同时,对不同家蚕品种雌雄蛾感染率进行调查,发现家蚕雌雄蛾之间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两种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菜粉蝶和桑尺蠖2种危害湖南省蚕桑生产较严重的昆虫微孢子虫进行了研究,结果探明在湖南省部分蚕区发生的菜粉蝶微粒子病自然发生率为46.7%,桑尺蠖微粒子病自然发生率为15.8%.将2种微孢子虫收集后做进一步实验,得知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强、胚种传染性较弱、致病力极弱,对家蚕的饲养成绩影响极小;桑尺蠖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特别强、胚种传染性极弱、致病力也非常弱,对家蚕的饲养成绩基本没有影响.目前在湖南省蚕桑生产中发现的微孢子虫与典型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存在显著差异,为昆虫感染而来的异型微孢子.  相似文献   

4.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MI和PaBM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MI和SlM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M和PaBM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MII、SlMI和SlM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M和PaBM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5.
广西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广西某菜地和桑同周围的菜粉蝶成虫的调查结果表明,菜粉蝶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在30%以上,且上半年高于下半年;菜粉蝶微孢子虫与典型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eis,N.b)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呈长椭圆形,大小约4.70μm×2.30μm,与N.b存在差异,采用PCR技术鉴别也证明菜粉蝶微孢子虫与N.b不同;通过添食感染家蚕,发现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较强的食下感染能力,也有轻微的胚种传染能力,证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应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6.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 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 M I和PaB M 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 M I和Sl M 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 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 M和PaB M 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 M II、Sl M I和Sl M 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 M和PaB M 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7.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掌握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并进行感染性和分类研究,为经济昆虫微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捕捉或诱虫灯引诱方式在广西蚕区的桑园、菜地及周围收集野外昆虫,显微镜检验各种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通过生物试验鉴定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食下感染性,并分别检测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性;基于SSU rRNA序列构建昆虫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昆虫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分布广泛,大部分昆虫已感染微孢子虫,其中菜粉蝶、稻纵卷叶螟、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和红腹灯蛾的微孢子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4.95%、4.38%、0.08%、0.28%、0.64%和1.14%,其他鳞翅目昆虫的总体微孢子虫感染率为0.75%.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可食下感染家蚕,交叉感染率达40.00%;部分昆虫微孢子虫还具有很强的胚种传染力,其中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率分别为77.48%和66.15%.从桑尺蠖分离获得的3株微孢子虫虽然为不同的微孢子虫,但均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同属异种.[结论]在广西各地区存在丰富的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种类多样,且大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亲缘关系密切;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还对家蚕形成交叉传染危害的风险,因此杜绝昆虫微孢子虫污染桑叶交叉感染家蚕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家蚕各龄食下感染不同浓度的微粒子病原,不同龄期较同一龄间的影响显著。家蚕对微粒子病原的抗性,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递增。以衡量丝茧、种茧育的主要指标模拟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供生产者作经营决策参考。本文从理论上证实了“丰产微粒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感染三峡库区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感染性强,致死率较高,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46×104/mL。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7/mL时,菜青虫死亡率高达88.9%,校正死亡率也高达87.2%,显著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幼虫的致病能力,由此探索了家蚕微孢子虫做为生物农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3种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和胚胎传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比较了从四川种茧育家蚕分离的大型微孢子虫SCM6(Nosemasp.)和小型微孢子虫SCM7(Endoreticulatusbombycisnov)与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对蚕的致病力和胚胎传染性。结果表明,2龄起蚕经口添食梯度浓度的微粒子和微孢子虫后,两种微孢子虫对蚕的致病力弱于家蚕微粒子。母峨感染后的卵中,SCM7无胚胎传染,SCM6具有弱度胚胎传染,其胚传率为(1.44±0.75)%;家蚕微粒子胚传率达(19.65±8.25)%,对子代也具有较强的胚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家蚕幼虫期类胡萝卜素水平的变化及cbp基因的mRNA表达特征。[方法]选取黄茧和绿茧品种家蚕3、4和5龄期幼虫的丝腺,参照Takara Trizol plus试剂说明提取总RNA,根据文献提供的cb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调查不同茧色品种家蚕幼虫不同龄期丝腺中cbp基因mRNA的表达特征和主要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水平变化。[结果]cbp基因的mRNA表达,在3和5龄期各品种家蚕均维持一定水平,但在4龄期表达量很低或不表达。同一组织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显示,4龄期家蚕丝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极低,不同茧色品种cbp基因的mRNA表达也存在差异,绿茧品种仅表达1个缺失第2外显子的转录本,而所有黄色茧品种还可表达1个序列完整的转录本。[结论]家蚕体内类胡萝卜素的水平与cbp基因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75-1178
针对目前南阳市柞蚕微粒子病高发现状,借鉴桑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叶面消毒技术,探讨柞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壮蚕期用防微灵1∶100倍和1∶200倍药液防治微粒子病效果较好,镜检各龄迟眠蚕、病蚕、死笼茧、病蛹,化蛾逐蛾镜检,均没检出微粒子孢子,蚕期无毒性反应,对结茧率、上茧率、死笼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合格卵圈率、单蛾产卵量等均无明显影响;连续2代喂饲的原蚕,1∶100倍药液对次代原蚕的结茧率、上茧率、死笼茧率都有不良影响,茧的性状和卵量亦有下降倾向,而1∶200倍药液则无不良影响。说明壮蚕期1∶200倍药液防治微粒子病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代替传统常用蚕药对家蚕饲料效率及生命力的影响,通过常用蚕药为对照,调查了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的家蚕食下干量、食下率、消化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及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茧重转换效率、茧层生产效率、收茧量、结茧率、死笼率、虫蛹生命率等指标,发现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对家蚕的食下干量、食下率、茧层量、茧重转换效率、茧层生产效率、收茧量、结茧率、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全茧量差异极显著。调查表明,在蚕桑生产上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代替常用蚕药对家蚕的饲料效率、生命力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遗传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广义遗传力很高。CAT活性与5龄历期,同宫率无关,与全龄期,死笼率,普茧率呈一定的负相关,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接近显著正相关,与虫蛹率,幼虫生命率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用0.35%~0.4%柏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桑叶,以不浸叶为对照,全龄饲养827原原种家蚕,每组蚁量3g,至四龄起蚕,每区400头,重复5次,以探讨其对家蚕发育等的影响。1 对家蚕发育的影响。处理与对照及区组间发育历期基本一致。即全龄31日,五龄8日,蛹期17日。2 对家蚕健康性影响。处埋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漂白粉处理与对照相比。结茧率低8.57%,健蛹率低10.34%,蔟中病态蚕率增加9.02%,4~5龄病蚕率高0.76%,死笼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绿利康叶面肥对家蚕的安全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不同浓度绿利康叶面肥对家蚕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用绿利康叶面肥浸叶饲喂3龄起蚕1个龄期后,未出现家蚕中毒死亡现象,并且3龄眠蚕体重均未受到影响;各处理小区与对照相比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无显著差异;在各龄期对家蚕幼虫生长发育与对照相比差别不大.因此,在蚕桑生产上可放心使用绿利康叶面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音乐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9芙、7湘这两种家蚕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对家蚕在五龄蚕期与制种交配期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7湘五龄蚕的体重增长,其上中茧量、茧层率以及全茧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对于9芙家蚕的影响则不明显,不过却可以使9芙家蚕的死笼茧率、下茧量下降,并提高其全茧量。结论证明,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但家蚕品种的不同也导致音乐对其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云南板齿蝗( Sinstauchira yunnan)进行了转宿主添食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在高浓度(107个/mL)添食的情况下对蝗虫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致死率,家蚕微孢子虫对蝗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6.9×106个/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