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茶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果实发育期内油茶树体的营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7年生油茶良种长林4号、长林53号和长林40号为试材,测定并分析了果实发育期油茶叶片和果实中各种矿质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同一品种的叶片和果实中的主要矿质元素含量间也显著不同。随着果实生长发育,叶片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锰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果实中的氮、磷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钾元素含量却呈上升趋势但其变化幅度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与果实中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而果实果皮与种子中各种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较强,其中3个品种果实果皮与种子中的钾元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869、-0.895。  相似文献   

2.
广宁红花油茶叶片营养DRIS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广宁红花油茶的田间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宁红花油茶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运用DRIS指数法对其叶片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以6~11月份广宁红花油茶叶片N、P、K元素浓度测定值为依据,采用N和P、K和P、N和K的比值作为诊断指标,广宁红花油茶叶片N和P元素浓度最佳比值为10.21±1.30;N和K元素浓度最佳比值为2.11±0.08;K和P元素浓度最佳比值为5.29±0.64。建立了广宁红花油茶DRIS营养诊断指数表,得出结论:广宁红花油茶对N、K肥的反应要比P肥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析油茶叶片矿质养分含量与其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油茶树体营养状态科学评估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广泛栽培的国家油茶良种‘长林4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等角对数比(ILR)方法对矿质养分含量多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与产量、种仁含油率、花芽数量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长林53号’叶片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2.72、0.89、3.65 g·kg~(-1),显著高于‘长林4号’叶片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1.40、0.80、3.11 g·kg~(-1)),且3种矿质元素含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0.01);‘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_([N, P|K])值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405 6和0.713 6;‘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_([N, P|K])值与花芽/叶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943 7和0.988 7;‘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_([N, P|K])值与种仁含油率则呈显著负相关,R~2值分别为0.807 4和0.857 3。[结论]不同油茶品种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差异显著且存在显著正相关,以ILR_([N, P|K])值为参考指标在评估不同品种的单位面积冠幅产量和种仁含油率时较单一元素指标更稳定可靠,油茶林分的叶片ILR_([N, P|K])值宜控制在0.40~0.43之间。本研究为油茶营养状态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适宜采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的适宜采集期,采用定点定期连续叶片样品采集方法,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油茶叶片中的N、P、K、Ca和Mg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茶叶片中的N、P、K素含量随其年生长发育进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Ca素含量的变化特点是先降低后升高,Mg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则为先升高后下降。油茶叶片中养分元素含量在6月和8月间的数值变化较小,6~8月可为N素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6、8和10月P素变化相对平缓,此时为P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K、Ca和Mg养分测定以8月采样为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为目的的样品适宜采集期为6~8月。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肥料类型对油茶树体生长、果实养分含量及其油茶产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肥料应用于农林施肥,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每年每株施用复合肥、油茶专用复合肥和油茶专用有机肥(0.2 kg、0.3 kg、1 kg)以及空白对照来开展施肥试验。并测定了不同的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及油茶果实产量指标来比较和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茶树体指标而言,在4个处理中,油茶专用复合肥对油茶树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对于油茶果实养分含量而言,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具有显著促进果实养分含量累积的作用。对于油茶产量而言,油茶专用有机肥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果实产量。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指标及油茶产量指标间有及其密切的相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在油茶生产与经营上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早熟梨对N、P、K元素的吸收规律,给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以中梨1号、中梨4号和早酥蜜3个新优早熟梨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叶片和土壤中N、P、K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它们之间N、P、K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早熟梨品种果实、叶片和土壤中N、P、K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似,3个早熟梨品种土壤与果实和叶片中N、P、K元素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油茶春梢生长发育与物质转化的规律,笔者选择了九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进行观测研究。研究表明,油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枝、叶的解剖结构及物质含量相应发生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枝、叶较一致,三月最高,四、五月下降,以后又上升:淀粉含量变化表现为枝叶交叉升降;总糖含量变化枝、叶较一致,都在四、十一月出现高峰。枝、叶中N、P、K的含量都在四月最大。果实中N的含量幼果期最大,P的含量在果实增长高峰期最大,K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时最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龄期及不同长势核桃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苗期、幼龄期、始果期的植株叶片和果实营养元素N、P、K和微量元素Fe、Zn含量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核桃1年生苗木叶片中N、P、K、Zn含量高于幼龄期和始果期植株;核桃各龄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叶片中的N、P、K、Fe、Zn养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N素含量在第2次生长期7月较年生长初期低,比其它生长时期高,在年生长中N、P、K养分含量的比例存在差异,N、K素营养相对含量经历“低-高-低”的过程,N素营养相对含量表现尤其明显;核桃幼龄期、始果期植株长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同一时间叶片及果实中N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各器官养分分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N、P、K、Ca、Mg、Cu、Fe、Zn、Mn等元素含量均受不同器官和不同时间的影响,并呈现极显著(P <0.01)的差异。2)5月与8月油茶各器官的N、P、Ca含量均以叶片最高;5月K含量以叶片最高,8月则以果实最高;Mg的含量均以根最高。3)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P、K以及N(果、叶、枝、干)、Mg(果、叶、根)、Ca(干、根)含量减少了2.08%~59.58%,而根系的N含量、枝与干的Mg含量以及果、叶与枝的Ca含量则增加了3.19%~90.60%。4)Cu、Zn含量均以枝最高,Fe含量以根最高,Mn含量以叶最高。5)与5月相比,8月各器官Mn含量、叶Fe含量, Zn含量(枝、干、根)增加了1.36%~171.15%;而各器官Cu、Fe(果、根、枝、干)、Zn(果、叶)含量则下降了10.44%~88.99%。6)本研究发现在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叶片具有很高N∶P,各主要器官的N、P、K、Cu含量较大幅度降低,大量K向果实转移。  相似文献   

10.
对早实核桃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 N、P、K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果实中 N、P、K含量不同生育期动态变化规律的曲线呈双峰型。其它器官 (叶片、果枝、营养枝、根 ) N、P、K含量随不同生育期总的呈逐渐下降趋势 ;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间 N、P、K分配比例有较大差异 ,N元素分配比例排序 ,5月中旬至 7月初为叶片 >果实 >果枝 >营养枝 ;7月末至 9月初 ,排序为果实 >叶片 >果枝 >营养枝。P元素分配比例各生育阶段变化不大 ,5月中旬至 9月初 ,其分配比例排序为果实 >果枝 >营养枝和叶片。K元素分配比例 ,果实始终高于其它器官 ,果枝、营养枝含 K的比例 ,6月初以前均高于叶片 ,到了 6月中旬以后均低于叶片 ;主要器官内 N、P、K元素间分配比例因器官而异 ,即根、叶片含 N比例均高于其它器官 ,而果实、果枝、营养枝 P、K含量比例均高于叶片和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油茶采穗圃里油茶春梢叶片和茎段内各种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从而给油茶采穗圃的标准化管理和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对长林18号和53号春梢穗条在腋芽萌发至木质化各个生长阶段的矿质元素和干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穗条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在穗条从腋芽萌发至木质化的生长过程中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品种和叶片与茎段的不同部位间均存在差异;氮和锰元素,叶片内的含量均高于茎段内的含量;磷和钾元素,叶片内的含量却低于茎段内的含量;镁元素在叶片和茎段内的含量差距较小;在穗条生长初期,茎段内镁含量高于叶片内镁含量,随着叶片的不断生长,其含量均有所上升,之后两者含量逐渐相近。镁、锌和锰元素在茎段内的含量均较稳定,锰元素在叶片内的含量变化较大。氮、磷、钾含量在叶片和茎段内的含量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片内氮与镁、锌和锰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较强,而叶片中锰与钾元素的含量间呈负相关;茎段内的磷与镁、锰元素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内微量元素镁与锌间呈负相关,而茎段内镁与锰间呈显著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条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氮、磷和钾含量呈现出协同变化的趋势,茎段内各营养元素的含量比叶片内的更丰富,叶片内氮含量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影响较大,锰含量的增加对钾含量有影响。穗条中的单位干物质含量随其木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增加,且长林53号高于18号;穗条含水率,两个品种间变化趋势一致且下降幅度接近。  相似文献   

12.
油茶林果实成熟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宁市10年生油茶作为试材,对油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油茶营养诊断以及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茶各器官中,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n、Fe、Pb、Zn、Cu、Cd;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a、N、K、P、Mg,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Fe、Pb、Zn、Cu、Mn、Cd。土壤养分含量与油茶各器官养分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干的养分含量相关性最为紧密;土壤N、Zn、Mn、Pb、K含量与油茶植株养分元素含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土壤Mn与油茶各器官Mn元素含量均呈现正相关;土壤N与油茶干中N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土壤Cd元素含量和油茶各器官中Cd元素含量多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叶(Camellia oleifera)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叶并测定其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氮最高,其次是钾元素,铜的含量最低;随着油茶叶生长,氮、磷、钾和铜元素含量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钙、铁、锰和硼则相反,锌则逐渐降低,而镁差异不大;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总含量为23.39-53.53g/kg,前4个发育阶段油茶叶营养元素总含量差别不大,但到成熟期急剧下降;建议油茶营养调控中要注重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特别是后期要注重钙、铁、锰和硼等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对抽梢期油茶树体养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为试材,设置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滴灌+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CK)共10种水分管理措施,测定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抽梢期树体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对各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油茶老叶和根N、P、K含量、新叶P、K含量以及枝条P养分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对抽梢期老叶、根养分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当年生新叶和枝条的影响比较小。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和滴灌+黑地膜处理更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叶片营养元素N含量最高,其次是Ca和K,Cu含量最低;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油茶不同无性系营养元素吸收情况,按综合得分排序依次是桂软3号、桂软2号、湘林A5、湘林70号、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桂软23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对油茶的高效精准施肥,以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盆栽大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策略及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生长及叶片主要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对春梢长度影响显著,而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长度无显著影响;冬季有机肥的施用对春梢叶片氮磷钾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不同复合肥施用量、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频次显著影响春梢叶片氮钾元素含量,对叶片磷元素的含量影响则不显著;冬季施用25 g/株有机肥、5月份施用N∶P2O5∶K2O配比为5∶1∶5的复合肥15 g/株,对促进油茶春梢生长、改善春梢叶片氮钾营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油茶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油茶叶片各生长指标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生长指标和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叶形指数与其它指标有负显著相关性,比叶重与其它指标间有正显著相关性,叶片养分中N、P、K的含量与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肥模式与叶片生长间关系密切。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的肥效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M5、M4、M2、M3、M1、M0、CK。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给油橄榄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橄榄品种阿贝基娜为试材,通过对低效园与高产园土壤养分的调查、油橄榄叶片中各营养元素的检测,找出了影响油橄榄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再选择生长势弱且挂果较少的样树,对其施用有机肥加浓度分别为0.3%、0.4%、0.5%和0.6%的高效水溶肥进行施肥试验,以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油橄榄树势、叶片和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结果】养分调查中,低效园与高产园的效益差别受到土壤营养状况的影响,高产园区油橄榄叶片中N、P、K、Ca、Zn、Fe的含量均高于低效园的;其中,N含量未达到国外标准,P、K含量符合国外标准,而Ca、Zn、Fe含量均高于国外标准。施肥试验中,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加浓度分别为0.3%、0.5%、0.6%的高效水溶肥,均促进了油橄榄的树高生长;施用有机肥加浓度分别为0.4%、0.5%、0.6%的高效水溶肥,均能增加油橄榄叶片长度和百叶质量;施用有机肥加浓度分别为0.3%、0.4%、0.5%和0.6%的高效水溶肥,均能显著提高油橄榄坐果率,总体效果随水溶肥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施用有机肥加0.5%的高效水溶肥的总体效果最佳。【结论】Ca、Zn、Fe这3种微量元素均非金堂地区油橄榄生长及产量增加的关键营养元素,而N、P、K这3种大量元素特别是N元素才是限制油橄榄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施用有机肥加水溶肥有利于油橄榄树体、叶片、果实的生长,其中施用有机肥加0.5%的高效水溶肥的总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3种桉树幼苗叶片养分变化及其转移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超过了100万hm2,成为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并以每年约10万hm2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