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锴  张晶 《吉林农业》2011,(4):305-306,309
简述了番荔枝内酯的结构类型特点,分析了Y-内酯环、四氢呋喃环、碳链与环上侧链的关系及光谱学特征,另外,文章还对国内近10年来番荔枝内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文献报道的两个合成1,1'-双环十二-2,2'-二酮方法进行了再研究.方法 以环十二酮的烯胺和卤代酮反应制备标题化合物.结果合成了1,1'-双环十二-2,2'-二酮的脱水关环产物2, 3, 4, 5-双-(邻-1, 10-亚癸基)-呋喃.结论 反应产物非常复杂,从中意外的获得了其关环产物.  相似文献   

3.
具有杀虫活性的天然番荔枝内酯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荔枝内酯是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发现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其中部分具有胃毒、拒食等杀虫活性。简述了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铝毒害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林业和环境问题.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苗木水培试验,应用数学建模分析活性Al、DL-异柠檬酸-γ-内酯、营养液浓度以及pH值对杉木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Al胁迫时期各试验因子对杉木幼苗NR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DL-异柠檬酸-γ-内酯及pH值对杉木幼苗NR活性影响的线性作用逐渐减弱,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逐渐减少,系数也呈下降的趋势;当活性Al、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营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杉木幼苗NR活性随着pH值增大而略微增大;当pH值、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营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R活性随着活性Al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当pH值、活性Al以及营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R活性随着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上升;当pH值、活性Al以及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R活性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大而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5.
番荔枝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荔枝(Annona squamosa)活性物质番荔枝内酯、生物碱、环肽、萜类、甾类和糖甙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在于从该植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烷基醇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烷基磷酸单酯,使其进一步与烷基硅氧烷反应,得到烷基链分别为12个碳和18个碳的六元环烷基硅氧烷-磷酸酯化合物,作为天然气管道缓蚀型减阻剂.其减阻机理包括管道壁面粗糙度降低而减阻及弹性分子膜产生移动波而减阻.在50℃和质量分数为5%的NaCl中性溶液腐蚀条件下,通过静态挂片失重法测得烷基链为12个碳时缓蚀效率为86.7%,烷基链为18个碳时缓蚀效率为83.9%;通过模拟环道测得烷基链为12个碳时减阻率为10.6%,烷基链为18个碳时减阻率为11.2%.  相似文献   

7.
恶唑霉素(oxazolomycin,OZM)是由白色链霉菌JA3453产生的杂合聚酮聚肽抗生素,其结构特征为螺旋链接的β-内酯/γ-内酰胺,垩唑环,(E,E)二烯和(Z,Z,E)三烯链。恶唑霉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一定的抗细菌的生物活性。前面工作中我们已经从白色链霉菌JA3453中定位了135kb的DNA区域,这个区域覆盖了整个ozm基因簇,对部分片段测序揭示了负责甲氧丙二酰ACP生物合成位点的6个基因。本文通过突变以及互补分析其中的甲基转移酶基因ozmF并证实其与恶唑霉素生物合成相关。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通过组合生物化学的方法产生新的OZM衍生物。  相似文献   

8.
恶唑霉素(oxazolomycin,OZM)是由白色链霉菌JA3453产生的杂合聚酮聚肽抗生素,其结构特征为螺旋链接的β-内酯/γ-内酰胺,垩唑环,(E,E)二烯和(Z,Z,E)三烯链。恶唑霉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一定的抗细菌的生物活性。前面工作中我们已经从白色链霉菌JA3453中定位了135kb的DNA区域,这个区域覆盖了整个ozm基因簇,对部分片段测序揭示了负责甲氧丙二酰ACP生物合成位点的6个基因。本文通过突变以及互补分析其中的甲基转移酶基因ozmF并证实其与恶唑霉素生物合成相关。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通过组合生物化学的方法产生新的OZM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天名精内酯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天名精内酯醇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对植物抑菌效果的影响,分别对其4位羟基、α-亚甲基-γ-内酯环和11,13位双健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一系列衍生物,并采用悬滴法测定衍生物对黄瓜炭疽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衍生物对黄瓜炭疸病均表现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羟基醚化的衍生物Vd和Ve抑菌活性最强,在5 mg/kg时...  相似文献   

10.
乌药烷型倍半萜金粟兰内酯A及类似物是一类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分子,具有特殊的cis,trans-3-5-6三环骨架。对金粟兰内酯A进行了合成探索,以环己酮为起始原料经7步合成了关键中间体1,5-烯炔3。  相似文献   

11.
枣阳市麦后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宜枣阳棉花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了枣阳棉花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枣阳优质棉基地建设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达到了棉田增效,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线辣椒‘8819’为试验材料,以菌糠为有机肥,采用5个不同施用量梯度,研究其对辣椒株高、茎粗、土壤微生物数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外,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促进辣椒的长势,以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 m-2时对茎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不同生长阶段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叶绿素的含量,综合整个生长阶段,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时比其他处理提高幅度为10%~292%;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促进辣椒的生长;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保护酶系的影响表明,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POD和CAT活性,但下降程度与菌糠的施用量不呈线性关系;除处理A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降低MDA含量;本试验证明,适宜的菌糠施用量(400~1 600 kg·667 m-2)可以提高辣椒的光合作用并提高辣椒的抗逆能力。综合各检测指标,建议在生产上选用的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海胆性腺中脂肪酸含量丰富,β-胡萝卜素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来源,不同种、不同群体间、不同性别海胆性腺中二者的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对我国北方海区4种经济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以及大连黑石礁、旅顺、獐子岛3个群体的光棘球海胆性腺中的脂肪酸组成及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海胆、同种海胆的不同群体及不同性别海胆性腺中脂肪酸、β-胡萝卜组成与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种海胆间,光棘球海胆性腺中脂肪酸种类最多为31种,虾夷马粪海胆性腺中种类最少为24种;不同群体的光棘球海胆间,黑石礁群体性腺中脂肪酸种类最多为29种,旅顺群体最少为26种。雄性、雌性马粪海胆性腺中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雌性海胆(P<0.01)。3个群体的光棘球海胆性腺中,黑石礁群体雄性性腺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群体(P<0.05);獐子岛群体雌性性腺中β-胡萝卜素高于其他2个群体,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胆杂交及海胆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浓度酸雨(AR5.6、AR3.0)对重金属镉(Cd)污染下农桑12号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严重及酸雨频发地区桑树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农桑12号幼苗作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Cd污染(100 mg·kg-1)条件下农桑12号幼苗生物量积累、气体交换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特征,以及加入弱酸性及重度模拟酸雨溶液对受Cd胁迫的农桑12号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 Cd胁迫下,农桑12号幼苗的总干物质积累(DM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不同程度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有所上升。2) 2种不同浓度的模拟酸雨溶液处理下,农桑12号幼苗的Pn、E、Ci均显著降低,AR3.0处理的下降幅度更大;AR5.6处理下Fv/Fm、Fv/F0、PSⅡ光合量子产量Y(Ⅱ)、ETR有所上升,但AR3.0处理下Fv/Fm、Fv/F0均显著下降。3)复合处理下,与单独Cd处理相比,AR5.6的加入,增大了农桑12号幼苗茎和叶的比例,Pn、E、Ci、Gs、Fv/Fm、Fv/F0、Y(Ⅱ)、ETR均有所缓解;而AR3.0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以上指标。以上结果表明,Cd胁迫对农桑12号幼苗的DMA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根生物量(RW)的降低;还对气体交换速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使植株光合机构受损严重。不同浓度模拟酸雨处理对农桑12号植株生物量积累、气体交换速率和光合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R3.0处理的负面作用显著高于AR5.6处理。Cd处理前提下,AR5.6的加入有利于植株光合机构的恢复,但AR3.0的加入加剧了植株的受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究生物炭对烤烟几种常用农药残留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外源生物炭对烟叶及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1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降低25.63%、57.10%和39.84%,其中,甲霜灵已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4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和砜嘧磺隆也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10d,施炭处理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增加176.23%、115.05%和23.28%。可见,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量,缩短供试3种农药的施药安全间隔期,增加土壤农药残留量。结果为应用生物炭调控作物农药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细胞因子IFN-γ与猪细小病毒VP2融合蛋白的免疫效力,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将IFN-γ与PPV的VP2基因融合到一起,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r Bac-VP2、r Bac-VP2-IFN-γ,并在小鼠上验证了免疫原性。猪细小病毒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VP2-IFN-γ组明显高于VP2和PPV灭活苗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VP2-IFN-γ组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不加IFN-γ组。上述结果表明IFN-γ可提高猪细小病毒亚单位疫苗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重组IFN-γ的猪细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Many animal feed grains contain high β-glucan in the cell wall. Pigs do not secret β-glucanase to degrade the β-glucan in their feed. The indigestible β-glucan not only blocks the release of nutrients from the grain cell wall, but also increases the digesta viscosit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pigs. Therefore, dietary β-glu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s nutrien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in pigs.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β-glucanase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igs may offer a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e current study, four arti?cial codon-optimized β-glucanases genes was prepared and expressed in porcine cells. Only pBgA and pEgx showed high activity in transfected pig kidney cells. To improve the pH range and pH stability of β-glucanase, the two β-glucanases, pBgA and pEgx, were co-expressed in pig kidney cells and salivary gland cells by Linker A3 or 2A peptide. The resulting dual enzymes of pBgA3pEg and pBg2ApEg showed significantly enlarged pH rang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H stability, as compared to parental enzym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data for future study on increasing the feed digestibility of pigs by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β-glucanase in their salivary glands.  相似文献   

19.
以粤糖55为材料,设6个锰处理水平,分别在正常水分和干旱条件下,通过桶栽试验,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与Δ1 吡咯啉 5 羧酸合成酶(P5CS)和δ 鸟氨酸转氨酶(δ O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随着施锰量的增加,2种水分条件下,所有测定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在锰浓度为0.8 g·kg-1时达到最大;δ OAT,P5CS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在锰浓度为0.4 g·kg-1时达到峰值;δ OAT,P5CS基因表达量则是在0.2 g·kg-1供锰条件下最大。正常水分下,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δ OAT活性变化与干旱胁迫时相似;P5CS活性在0.8 g·kg-1时达到最大,但增幅不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与脯氨酸含量的简单、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的分别是P5CS活性和δ OAT活性。由此认为,在砖红壤土中,为保证甘蔗具有较强抗逆性,甘蔗的施锰量应为0.2~0.4 g·kg-1。在锰的影响下,干旱胁迫时,甘蔗脯氨酸的合成途径以鸟氨酸途径为主;正常水分时,脯氨酸的合成则是谷氨酸途径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有核葡萄的无核化生产是目前市场上无籽葡萄的重要来源。‘阳光玫瑰’葡萄糖度高、香味浓,深受市场推崇,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猛,但自然坐果率较低、存在大小果,商品性不高,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无核、膨大等处理后,果实无核、果肉硬脆、果粒整齐,果实商品性大幅提高。综述了‘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生产概况、无核生产技术,详细分析了‘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生产所用药剂赤霉酸、氯吡脲、噻苯隆和链霉素的使用浓度、处理时间,及处理后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阳光玫瑰’无核化高效栽培体系提供借鉴或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