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是提高农田产出利用率的一项生态种养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稻田中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充足的氧气和水质环境条件,通过稻、蟹互利共生,减少稻田农药化肥使用,减轻农田污染,使河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蟹种养殖肥满度、成活率和规格,实现优质水稻产量650kg/亩,蟹种产量65kg/亩,蟹种规格达到100只/kg~140只/kg,为北方地区的大规模河蟹养殖提供了优质河蟹种苗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北方地区稻田养殖扣蟹已有20余年历史,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农家肥、环保农药使用,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品质和养殖河蟹品质的目的,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了稻田规模化养殖扣蟹,结合北方地区扣蟹养殖方式,研究密度对扣蟹生长和效益的影响,探索北方地区合理的扣蟹养殖密度,为养殖户提供理论支撑,促进稻蟹双丰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蟹近几年发展很快,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出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稻田养蟹的产量和效益的提高。笔者就本地区几年来的养殖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苗种要选好。选好苗种是搞好稻田养蟹的关键,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①不从疫区购买蟹苗蟹种,一旦引进病蟹将给当地养蟹业带来严重的损害。②不购非长江系蟹种,辽蟹除了生长缓慢,起捕率低,在稻田养殖中,不耐高温、且性成熟早需提前起捕外,还与稻田水温偏高,水稻收割期晚相抵触,因而必须选择长江系蟹种。③剔除性成熟蟹,用性成熟蟹养殖商品蟹,其死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稻田综合养殖的概念开始被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稻田综合养殖模式在实践中被探索出来,而稻蟹养殖就是属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与探索。稻蟹养殖模式在国内外均有分布,我国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该文对生产中稻蟹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回顾,对一些地方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稻蟹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稻蟹养殖的理论创新提供新的视角,为稻蟹养殖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蟹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目前存在多种养殖方式,如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湖泊养殖、稻田养殖、湿地养殖、多品种混养等等。但是,2年的养殖周期却是现有养殖技术无法改变的,即第1年进行扣蟹培育,第2年进行成蟹养殖,受2年生命周期的约束,现有的养殖技术无法使河蟹的规格再有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1龄蟹种培育是目前养蟹业的薄弱环节,加强其生产技术管理和适当增加养殖规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稻田养殖1龄蟹种,是在稻田中放养蟹苗或幼蟹培育至规格达到5~10g/只或更大,为翌年的成蟹养殖提供质好、量足的蟹种。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与准备 养蟹的稻田,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的稻田,面积一般1000~2000m2,在前茬作物一经收割离田,就要及时搞好规划与修整。 1.开沟作畦、建筑防逃设施。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2m处开挖一条围沟,田四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稻田养殖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大致可上溯到 1500年以前;但其作为一种渔业产业却是本世纪 80年代后才开始的;农业部渔业局先后于 1983、 1990、 1994、 1996和 2000年连续 5次召开了全国性的稻田养鱼现场经验交流会,每次会后的一个时期内都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掀起了稻田养鱼热潮,推动了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不断发展。 80年代初,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由粗放式向精养式转变,由试验性向生产性发展; 90年代初由长江以南地区向“三北”地区推进, 90年代中又由单一稻田养鱼向养殖鱼、虾、蟹、菇等多元化种养殖及工程化养殖方向发展;近…  相似文献   

8.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蟹技术(下)七、苗种放养1.放养时间。稻田养蟹有几种方式:暂养成蟹、养殖成蟹、培育蟹种,它们放养时间早迟不一。暂养成蟹和培育蟹种一般都在6月中旬以后,购进成蟹和Ⅲ期左右的幼蟹,这时秧苗已经栽插并已成活,因而购进后可直接放入稻田。而稻田养成蟹、蟹...  相似文献   

10.
稻田培育蟹种实用技术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大力发展,蟹种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成蟹养殖蟹种的不足,我们从1993年开始在三个点进行了蟹种稻田育成试验,取得了成功,每667m2稻田产稻谷350—510kg,蟹种25.5—58kg,纯收入平均510...  相似文献   

11.
黄鳝人工繁殖及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并概述了黄鳝土池生态养殖,鳝蚓配套养殖,鳝-鱼-藕兼作,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五种养殖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河蟹养殖一般采取当年培育蟹种,第二年开始养成商品蟹的方式,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方式,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我们于1997年开始利用早繁早育的蟹种当年养成商品蟹的试验。稻田养蟹技术成熟易行,有利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现将2000年的稻田河蟹当年养成的试验叙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选址与稻田开挖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在湖州市重兆镇吴兴塘渔场进行试验。稻田靠近公路和河道,河道水质清新,没有工业污染,排灌十分方便,光照充足,底质为壤土,两块稻田面积共31.5亩。 稻田…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河蟹养殖要适应市场变化形势,适时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在巩固发展现有大眼幼体孵化和蟹种培育(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成蟹养殖生产,实现大眼幼体孵化、蟹种培育(养殖)、成蟹养殖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渔业生产均要经过越冬这一重要环节,越冬期长达3个月以上。扣蟹越冬在某些技术环节与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越冬有不同之处,为了做好扣蟹越冬期间管理,提高扣蟹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河蟹养殖生产经验,现对北方地区扣蟹安全越冬技术作一介绍,仅供参考。所谓扣蟹是指Ⅲ、V期幼蟹经养殖越冬后,体重达5~25g的蟹种,...  相似文献   

15.
『三控三调』培育优质蟹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各地养殖大规格优质商品蟹的经验来看,放养的一龄优质蟹种要求规格在 80~ 160只 /公斤。用这样的蟹种养殖商品蟹,成活率高,生长快,出池的商品蟹 90%以上都可达 150克 /只,品质优越,深受市场欢迎。但当前在一龄蟹种的培育上,存在的最大技术难点就是,蟹种的出池规格偏大,性成熟的蟹种比例过多,蟹种的单产水平偏低,现已成为大规格优质商品蟹养殖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解决好这一技术难题,笔者认为,要搞好一龄优质蟹种的培育,关键是要在养殖技术上大胆创新,因地制宜,推广“三控三调”培育一龄优质蟹种的新方法。   所…  相似文献   

16.
河蟹“抖脚”症的病理分析及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河蟹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在近年来日臻成熟与完善,形成了天然海水、半人工海水和全人工海水育苗技术模式,相应也有了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使河蟹人工养殖产量逐年上升。但是自95年在上海崇明首次发现了具有“胸肢颤抖”症状而死亡的病蟹后,至98年在江、渐、皖、沪,以及辽宁盘锦等河蟹养殖主产区,相继发生严重疾病,各地依病蟹的主要临床症状,称为“抖脚病”、“抖肢病”、“腹水病”和“仔蟹上岸”等。从幼蟹(5-10g/只)到成蟹(200-2509/只)皆有发生,发病时间自春季到秋季皆有,随着放养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河蟹幼蟹培育成蟹种及稻田商品蟹养殖技术,我站于2003年进行了幼蟹培育及成蟹养殖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蟹种培育(一)试验材料1郾池塘的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冬闲田,面积为20亩。2郾池塘工程建设在稻田四周开挖蟹沟,开挖泥土主要  相似文献   

18.
吴德喜 《内陆水产》2001,26(2):10-11
南平俗称福建粮仓,全市拥有稻田21万多公顷,其中涝保田8.7万公顷,发展稻田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政和县东和蟹业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在该县发展农户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百余亩,其中石屯镇洋后村村民林木胡,养殖稻田0.31公顷,1999年元月投放扣蟹1800只(规格160~240只/千克),同年12月6日组织现场验收,捕获成蟹140.8千克,平均个体重98.6克,成活率76.1%,收稻谷1864千克,每667米2产成蟹30.6千克,仅养蟹获纯利1200元,取得了明显的增收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基础设施建设1.1养蟹稻田选择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粘…  相似文献   

19.
盘锦地区地处辽河入海口,海岸线118km,其独具特色的海、淡水资源优势使盘锦地区在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中确定了以河蟹养殖(即以“稻田养蟹”、“蟹田种稻”)为主,苇田、坑塘养殖为辅的“水产+水稻”的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虽然河蟹养殖面积在快速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商品蟹的规格却越来越小,质量较差,养殖效益增长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河蟹养成规格和质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题下建立适合河蟹生长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盘山县坝墙子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1年开始便试验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稻田的资源优势,发展稻田养殖,对于稳粮保供,增产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几种稻田养殖的经营模式,供养殖的农民参考。1、以养成蟹为主的生产模式此模式要求:一是田间工程建设标准要高,注排水系配套,环沟和暂养池的水面占稻田总面积正5%以上;二是蟹种质量要好,规格、数量满足需要,最好要培育蟹种与商品蟹养殖配套;三是围拦防逃设备要牢固可靠。一般每公顷产蟹300公斤以上商品蟹,可放80—120只/公斤的蟹种60一75公斤(即每667m’4—skg);每公顷产蟹450公斤以上的,则应放蟹种90一100公斤;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