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系统研究法研究了广州市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这6大典型香蕉主产区蕉园土的养分状况,盆栽试验以巴西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Brazil)为指示作物。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K>B>P>Mn>Zn>S>Cu,番禺东涌点为Mn>K>P>S>Zn>B>Cu,番禺灵山点为B>P>K>Zn>S>Cu>Mn,高州沙田点为S>K>P>B>Cu>Mn>Zn,博罗长宁点为B>P>K>S>Cu>Zn>Mn,四会大沙点为B>P>K>S>Cu>Zn>Mn。(2)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N, P ,K,番禺东涌点为N,番禺灵山点为N,高州沙田点为 N,博罗长宁点为 N,P,四会大沙点为 N,P。N是这6大香蕉主产区蕉园土普遍存在的养分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广东荔枝园土壤供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探讨了茂名高州市、惠州博罗县和广州增城市荔枝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荔枝园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高州为P>K>B>S>Mn、Cu、Zn,博罗为Mn>K>P>B>Cu>S、Zn,增城为K>B>S>Zn>P>Mn、Cu。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高州和增城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和P,博罗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褐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及盆栽试验,以玉米为栽种作物,对左权、和顺褐土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左权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Zn,Cu,和顺项目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K。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蕉园燥红土养分状况及其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为:B>P>Cu>Zn>S>K;(2)海南省香蕉园香蕉园燥红土缺N、P、K、Cu、Mo、而不缺Fe、Mn、Ca、Mg。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该省主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均较低,N、P、K元素严重缺乏,Ca、Mg、B、Zn、Mo等元素普遍缺乏,而S、Fe的含量丰富;供试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显示:第四纪红壤对S、Cu和千枚岩类土壤对P、Zn的吸附固定量大,而砂岩类土壤对P、S、B、Mn和花岗岩类土壤对Cu、Zn的吸附固定量小。盆栽试验结果阐明:花岗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B;砂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N>P>K>Mn>Mo>Zn>Cu>B;千枚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Mo>B>Cu>Zn;第四纪红壤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由此,P、N、K是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为Zn、B、Mo。文中还提出:下一步的田间试验应致力于N、P、K、B、Zn、Mo的平衡施肥,还应重视补充Ca与Mg元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南岛香蕉园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目前尚不清楚,笔者试验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来开展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砖红壤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为:B>S>Cu>K>Zn;(2)高粱盆栽试验中养分亏缺程度为:N>Zn>B>Mg>S>K>Mo>Ca>Cu;(3)香蕉盆栽试验中养分亏缺程度为:N>Mg>Zn>K>Ca>S>Mo>B;(4)N是第一限制因子。这充分说明土壤肥力贫瘠,应当加强土壤所缺且香蕉所需的养分的施用,方能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实现香蕉的平衡施肥;同时证明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确实可以很好地用来评价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石灰性褐土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左权、和顺两地的石灰性褐土进行养分状况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左权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Zn、Cu,和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K,与田间校验结果总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香蕉与大豆问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蕉与大豆的间作试验,对蕉豆间作园的主要生态因子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蕉豆间作能有效提高蕉园土壤的养分含量,有利于调节蕉园的温湿度,并能促进香蕉的生长;还能明显减少杂草的生长和减轻害虫的危害;蕉豆间作还能显著地提高蕉园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原理,采用兰州灌淤土的理化分析、吸附试验及温室盆栽试验对11种植物营养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分析、温室盆钵试验中兰州灌淤土的养分限制因子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u、Zn、Mo,而在大田验证试验中只有N是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Cu、Zn、Mo表现不显,不成为该土壤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春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试验表明:春玉米平衡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促进其对养分的吸收,在OPT施肥处理水平下,每形成100 kg玉米子粒吸收1.56 kg的N、0.25 kg的P2O5、0.73 kg的K2O,玉米吸收N、P、K的比例约为1∶0.16∶0.47,吸收N、P、K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在供试土壤上,N是限制高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中、微量元素目前还没有成为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5个不同香蕉品种幼苗进行常规施肥管理,并对其长势和倒2叶的N、P、K、S含量进行观测和测定。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的假茎粗和假茎高增大趋势无显著差异,巴西蕉和贡蕉绿叶数有所减少。5个参试品种中.幼苗叶片N含量大小顺序为:巴西蕉〉广粉1号〉贡蕉〉粉杂1号〉热科1号:P含量大小顺序为:贡蕉〉巴西蕉〉广粉1号〉热科1号〉粉杂1号:贡蕉和热科1号幼苗叶片K的含量较大.粉杂1号最小;而含S量大小顺序为:广粉1号〉粉杂1号〉贡蕉〉热科1号〉巴西蕉。5个参试品种叶片的N、P、K、S含量的大小顺序一致,均为为:N〉K〉P〉S。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SNSA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设置CK(不施肥)、OPT(N、P、K、Zn)、-N(P、K、Zn)、-P(N、K、Zn)、-K(N、1)、Zn)、 Mg(N、P、K、Mg、Zn)、-Zn(N、P、K)、 2P(N、2P、K、Zn)、 2K(N、P、2K、Zn)、2N 2P 2K(2N、2P、2K、Zn)等10个处理进行田问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地区的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为N和Zn,且N缺乏程度大于Zn。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推荐施肥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完全吻合,证明该方法在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早春我国香蕉寒害调查及寒害后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河口县8个香蕉种植区的194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1.6%的土样pH值在正常范围内;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镁低于临界值20 g/kg、90 g/kg、10 mg/kg、100 g/kg、50 mg/kg的土样分别为23.2%、30.4%、59.3%、75.8%和63.9%;所有土样的有效铁、锌含量均高于临界值;少数样品的交换钙、有效铜、锰含量低于临界值。据此提出河口县香蕉园相应的施肥建议,对指导香蕉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雷州半岛玄武岩母质砖红壤氮磷钾养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我国雷州半岛的典型玄武岩母质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对8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属性进行方差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各养分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肥力特征及其障碍因子。【结果】研究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P0.001)。主成分分析表明,8种种植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区分显著(P0.000 1),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田间管理方式引起的。香蕉、蔬菜和水稻地的土壤综合肥力较好,其中香蕉地肥力最高,蔬菜和水稻地肥力次之,香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是木薯地的2.55、2.44、3.50、2.30、15.36和7.73倍,但土壤pH较低是香蕉地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其土壤pH较木薯地降低了0.89。有机质含量较低则是蔬菜地肥力的限制因子,速效磷含量较低则是水稻地肥力的限制因子;水稻与甘薯、花生与水稻、花生与大豆轮作地的土壤综合肥力中等;而木薯和甘薯地的土壤综合肥力相对较差,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缺乏是其综合肥力最低的主要原因。【结论】该区域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施以及对土壤酸度的适当调节是进一步提高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