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豚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都有发现.除河豚外,河豚毒素还在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蠕虫、蝾螈、青蛙等其他物种中都有不同含量的分布.不同动物产生、富集河豚毒素的机制可能存在很大差别,但是河豚毒素对其携带动物在自然选择进化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中国对河豚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豚毒素的分离纯化、检测分析及抗体制备等方面,而对河豚毒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及生态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文章通过综述国外对河豚毒素分子机制及生态作用的研究,进一步阐释动物携带河豚毒素的分子机制及河豚毒素对动物的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豚毒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根据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质,分别采用去除河豚内脏油脂、除蛋白、活性炭吸附、阳离子交换、分子筛层析、乙醇沉淀等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河豚毒素。本方法生产河豚毒素具有对人体无毒无害、操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等特点,并且生产出的河豚毒素可以基本满足各种对河豚毒素应用的需求,是较为可行的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河豚毒素为一类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神经性毒素,毒性极强,可通过阻碍钠离子通道而抑制神经传导,使神经麻痹而导致死亡,成为威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之一,受到国际社会重点关注而被严格管控。同时,河豚毒素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医疗方面应用前景广泛。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免疫法和仪器分析法等3大类。但由于缺乏高获得率、高分离度的纯化工艺和制备技术,难以大批量生产高纯度的河豚毒素,成为临床应用和安全管控的难点。文章概述了河豚毒素检测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河豚毒素荧光免疫层析检测卡对河豚毒素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并分析其稳定性、灵敏度、趋势线拟合程度及检测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河豚毒素荧光免疫层析检测卡变异系数为0.124,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2值为0.995 5,检测卡的检测范围为2~600 ng/m L,可以满足对河豚毒素快速定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河豚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均有人因食用带有河豚毒素的河豚鱼或织纹螺引起中毒的事件。本文以河豚毒素标准品溶液分析河豚毒素胶体金层析快速检测卡的最低检测出限为0.5 MU/mL或100 ng/mL。根据河豚毒素限量值(10 MU/g)设计了织纹螺以及河豚鱼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一步分析了20个织纹螺及河豚鱼实际样品,准确率为100%,单个样品测试时间为20 min。结果表明:河豚毒素胶体金层析快速检测卡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可通过肉眼直接判读结果的特性,尤其适合于基层检测机构、渔业管理单位及水产品加工企业对河豚鱼或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快速筛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食用织纹螺(Nassariusspp.)导致的中毒事件在中国沿海屡有发生。由于中毒患者的症状与麻痹性贝毒中毒症状相似,因此,许多中毒事件被归咎于麻痹性贝毒,认为织纹螺中的毒素与邻近海域的有毒赤潮有关,但也有研究发现螺体内存在河豚毒素。对此,本研究应用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柱建立了河豚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造成2002年和2003年两次中毒事件的织纹螺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批织纹螺样品中均含有高浓度的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包括三脱氧河豚毒素、脱水河豚毒素和单加氧河豚毒素等,而且两个织纹螺样品中的毒素组成非常相似。因此,导致这两起中毒事件的致毒因子是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江苏和福建两地织纹螺中毒素组成的相似性显示两地织纹螺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毒素来源。  相似文献   

7.
河豚毒素     
<正> 引言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puffer toxin)与石房蛤毒素Saxitoxin一道可谓海洋毒素的代表。自古以来它曾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受到许多生物、化学、药理学家的注目。近年来,河豚毒素的研究获得了多方面的有意义的进展。其全合成的成功,作为药理学模型的开发以及在自然界中分布的扩大等等,研究成果甚多。可以说,在天然有机化合物中象河豚毒素这样长时期吸引众多研究者兴趣的物质是为数不多的。在日本,即使现在每年河豚毒素中毒仍有数十人,死亡率占食物中毒总数的60~70%,于食品卫生上也堪称重要的毒物。  相似文献   

8.
河豚毒素(TTX)作为一种强神经毒素主要应用在医学上。目前对河豚毒素的医学应用、提取纯化、检测方法等方面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河豚毒素的化学结构、中毒机制、毒素来源、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天然非蛋白质类神经毒素。本文综述了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起源分布、生理活性、中毒防治及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新进展,探讨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HACCP方法对河豚鱼安全食用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河豚鱼安全食用流程图(一)河豚鱼安全食用的知识体系 1、河豚鱼生物学知识(1)河豚鱼在生物学中的分类地位;(2)河豚鱼的种类及分类依据;(3)河豚鱼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4)我国河豚鱼的种类及其分布;(5)我国河豚鱼可食用种类与不可食用种类的区别特征;(6)我国批准的可试食用河豚鱼种类的特征及可食用部位;(7)经处理确认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河豚种类和部位。2、河豚毒素的性质及产生机制(1)河豚毒素的来源;(2)河豚毒素的分子结构;(3)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质及检测方法;(4)河豚鱼含有河豚毒素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5)河豚鱼食用中毒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