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前言目前国内外作物高光效育种,主要通过“株型育种”和“低 CO_2补偿点及低光呼吸育种”两种途径,但据邦得、C.T.吴及G.R.罗伯兹等人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茶树进行研究认为:茶树是 C_3植物。要在属三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研究,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美国科学院1972年召开的调节植物生长会议,专门讨论了植物光能利用问题。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美国农业部、美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基金会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报告中,把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和细胞培养选择作为三个优先研究领域,美国科研十大项目中,植物光能  相似文献   

3.
棉花的光能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高棉花产量,主要是提高棉花光能利用。本文通过对泗棉2号光合作用的观测,探索提高棉花光能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二、光能利用和光合产量太阳光能是棉花生产一切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棉花通过绿色器官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质之中。改善棉田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是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一项基本技术因素。为了探讨棉花丰产栽培的技术途径,这里介绍几种研究光能利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光能利用率测定光能利用率的意义光能利用率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的太阳光能被棉花所利用的百分率。研究不同的栽培技术和光能利  相似文献   

5.
据长南信雄报告,提高碳三植物的生产力,重要的是提高光合能力及光合产物的运转速度。笔者认为,与气孔阻碍CO_2扩散有关的叶构造特性为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长及细胞间隙等。这些构造特性与光合速车间的相关系数一般较低,大麦仅在气孔密度不同的同质基因品系或品种间,其气孔密度与光合速率为有意义的正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是一较稳定的葡萄糖高分子聚合物,是组成植物器官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分解是自然界物质生物循环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大气碳素循环的基础,亦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是维持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纤维素的存在、分解状况与茶园土壤的肥力、茶树的生育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几种不同土壤湿度的处理,采用埋片法测定茶园土壤纤维素的分解强度,并结合部分调查研究,提出了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三种观叶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斑马竹竽、白斑竹芋和变叶木三种观叶植物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光合诱导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介绍它们的光合特性及半阴性植物有效利用光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磷肥施用量较多的国家,各种作物的生产均需要磷肥,同时磷又是影响水体生态环境的主要营养物质。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及水环境系统稳定,必须设计合理的施肥措施及土肥管理措施,了解磷素在植物—土壤的转移途径,以及磷素的变化通量对施肥措施及土肥管理措施优化的重要性。从磷循环的研究方法、磷的动态循环、以及磷循环模拟模型三个方面,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磷循环及模拟模型情况。  相似文献   

9.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CO_2和水同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茶树体内的有机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核酸、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硷等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衍生物。因此,茶树光合作用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茶树光合机理的揭示、光合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储存(CO2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全球CO_2减排最重要技术战略,其存在CO_2泄漏的风险,会对周围农田生态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植物对高浓度CO_2的响应并筛选对CO_2的耐受植物,为CCS项目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本文设置玉米对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情形,选择株高、鲜重、干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作为玉米耐受的观测指标。结果表明,当CO_2浓度为10 000、20 000μmol/mol时,玉米株高增高7%~12%,生物量增加10%~15%,净光合速率增加高达60%左右;当CO_2浓度为40 000、80 000μmol/mol时,玉米株高度减少9%~12%,生物量减少10%~17%,净光合速率减少35%~45%左右。一定程度CO_2浓度的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施肥"效应;在更高CO_2浓度下,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并未出现植株死亡的现象。通过CO_2耐受指数法(LCTI)计算得出,玉米可以作为地质封存CO_2泄漏的耐受植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甘蔗种植、制糖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三个方面着手,对蔗糖生产增产增糖、降本增收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光合作用的本质是植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作物产量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作物能够把多少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农业上有许多技术措施都是通过调节作物的光能利用、光合作用进程及光合产物的分配而获得增产效果的。随着作物生态条件的改善直接影响光合效能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在作物的生物产量中,只有5—10%的物质来自根部吸收的营养物质,而90一95%的物质来自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足见单靠施肥来增加产量有很大的限制,而通过提高作物对光能利用率来增加产量,则潜力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性大气CO_2浓度的提高可能导致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改变。在生长室里进行试验以确定提高CO_2浓度并结合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生长、产量、蒸腾作用和用水效率的影响。共三种CO_2浓度(350~360、600~650和850~900微升/升),每种CO_2浓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的产量主要来自太阳光能。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美国大豆专家RLCooper教授研究的“平作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有效措施,已在美国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已嫁接到我国黑龙江省耕作制度上...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光呼吸途径电子流分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分配到植物光呼吸的光合电子流(J_o)对CO_2浓度(J_o-C_a曲线)的响应规律,以小麦Z39-118为材料,分析了小麦叶片在2%和21%O_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A_c)和电子传递速率(J)对CO_2浓度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CO_2浓度的响应新模型(模型I)可很好地拟合小麦的A_c对CO_2浓度响应曲线;同样,基于模型I而构建的J对CO_2的响应模型(模型II),也可很好地拟合小麦在21%和2%O_2条件下的J对CO_2响应曲线。利用模型II分别拟合基于传统公式(J_o=2[J-4(A_c+R_(day))]/3)得到的J_o-C_a曲线(R_(day)为日呼吸速率)及基于光呼吸速率值而计算得到的J_o-C_a曲线,结果显示,两者拟合得到的分配到光呼吸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值(分别为86.93和84.17μmol·m~(-2)·s~(-1))与实测值(89.12μmol·m~(-2)·s~(-1))均较为接近(P0.05);但基于前者拟合所得到的饱和CO_2浓度和CO_2为0μmol·mol~(-1)时分配到光呼吸的电子传递速率,均与其对应的测量值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传统用于计算参与光呼吸途径的光合电子流公式并不能准确地描述J_o对CO_2浓度的响应趋势,本研究构建的新模型可准确地定量研究光呼吸及其电子流分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大豆复种实现“一季双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舫 《杂粮作物》2010,30(2):125-126
通过一季双收模式探讨,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早春光能使单位土地作物生长期延长,充分发挥光能利用率;在单位土地上利用一个生长季节收获两种作物提高土地生产率;通过采用滴灌技术既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节水、高产、高效三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的光合特性,本研究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抗逆性评价及含斑茅血缘甘蔗品种的选育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具有较强的实际光能捕获效率,能将所捕获的光能更多地利用于光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效率、较低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较低的最小饱和光强和强光耐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原初光能捕获效率,较多的ATP和NADPH形成,为碳同化提供充分的能量和还原能力,但其光合机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光能过剩时用于热耗散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8.
植物石油     
<正>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帕尔文·卡尔文,首次发现了地球上植物石油资源丰富有待开发,使石油也可由人种成为可能。现已发现巴西的一种香胶树、美国的一种分布极广的杂草及美国科  相似文献   

19.
光呼吸抑制剂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由于同化CO_2的原初产物不同有C_3植物和C_4植物之分。 当阳光照射绿色植物时,通常CO_2和O_2同时存在,光合碳循环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有双重作用,即既能起羧化作用,又能起加氧作用。当CO_2的浓度高时,它主要催化CO_2与1,5——二磷酸核酮糖起反应,合成3——磷酸甘油酸;当O_2的浓度高时,它主要催化O_2与1,5——二磷酸核酮糖起加成反应,合成磷酸乙醇酸。由此可见,CO_2和O_2在绿色植物叶缘体中的同一部位争夺1,5——二磷酸核酮糖,它们之间的相对浓度的高低,决定着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相对速度的快慢。  相似文献   

20.
高产杂交籼稻Ⅱ优129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光能利用率差异的角度探讨了高产杂交籼稻Ⅱ优129和对照汕优63的光合碳同化特性。结果表明:a)Ⅱ优129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汕优63,但其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及生育期无显著差异,说明光合效率及光合功能期是导致两组合光能利用率差异的主要原因;b)Ⅱ优129剑叶的CO2日同化量、叶源量及单茎CO2同化量均极显著高于汕优63,说明前者的碳同化能力较后者强;c) 提高一个耐光抑制等级即可减少约3%的CO2日同化量的损失,提高品种的耐光抑制等级可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d)用光合速率高值指数作为衡量叶片一生中光合机构高效运行状态的一个生理指标,有助于揭示光合功能衰退对产量影响的生理机制,提高光合速率高值指数是提高光合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