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九五”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明确了影响白背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稻螟等大发生的关键因子。研制出以神经网络、地统计、轨迹分析等方法与GIS相结合的水稻重要病虫害中长期预警系统,1997年在部分区域进行褐飞虱、白背飞虱、白叶枯病等病虫害发生实况试报,结果与实际相符。监测出国内主要稻区褐飞虱、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的种型动态,明确了褐飞虱生物型的变异规律:致害力在抗性品种上由弱变强,在感虫品种上由强变弱。评价、筛选出抗稻瘟病品种48个,抗源208份,抗白叶枯病品种3个,抗源33份;抗褐飞虱品种7个,抗源69份和抗白背飞虱品种2个,抗稻瘿蚊品种1个。研制出水稻种衣剂、B-916微生物制剂、“健秧宝”种子处理剂等高效低毒,实用性强的新药剂,并已在实验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研究了稻田生态中重要天敌的控害作用和中性昆虫的主要种类,并提出了保护利用天敌的措施;修订褐飞虱防治指标2项,初步制定出区域性病虫害综防集成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采用杂交育种与γ-射线辐射相结合,育成中籼稻皖稻57。该品种参加2a省区试,平均产量7087.9kg/ha,较对照密阳23平均增产12.5%,1a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141.2kg/ha,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5.9%。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分蘖力强,稳粒结构协调。米质优良,市场商品性好。抗至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中抗至高抗白背飞虱,抗至高抗褐稻虱。为优质、高产、多抗、早熟中籼品种。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东褐稻虱生物型致害力增强和抗性品种抗性减退的现状,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抗褐稻虱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174份鉴定材料中,获得5份高抗种质,8份中抗种质.同时还进行抗性单株系筛选,通过抗性鉴定、单株繁育和株系抗性鉴定,获得了对广东高致害力褐稻虱种群具有较高抗性的株系11个,这将为广东的抗褐...  相似文献   

4.
湖南野生稻抗病性评价与种质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湖南野生稻资源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评价,发掘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野生稻种质4份,抗白叶枯病兼抗稻瘟病的野生稻种质2份。对其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C15和江永野生稻G20、G22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栽、野杂交和复交,育成具有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米质优的栽培稻新种质6个。  相似文献   

5.
 经3年鉴定,中籼稻新品种南京14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中D#-3、中E#-3、中F#-1和中G#-1小种,抗褐稻虱,中抗白背稻虱,而且抗性稳定。在江淮稻区种植获得高产,且农药使用减少,有利无公害稻谷生产。  相似文献   

6.
高产中熟早籼嘉育293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熟早籼嘉育293经浙江省4年多点试种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产量水平较我省同熟期主栽品种二九丰有新的突破,对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的抗性基本与二九丰相仿,抗白背飞虱。外观米质优于二九丰。1993年浙江省种植150.81万亩,占全省中熟早籼面积18.22%,1991-1993年3年累计种植237.5万亩,已成为浙江省新一代中熟早籼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7.
陆两优173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03品种名称:陆两优173申请者:中国水稻研究所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陆18S×R173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0.7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2.0天。株高88.0cm,穗长19.5cm,每667m2有效穗数21.4万穗,穗粒数104.8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7.8g。(1)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5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8.
中两优206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7品种名称:中两优206申请者:中国水稻研究所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中18S×R206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2 d,比对照陆两优996短2.3 d。株高82.1 cm,穗长18.4 cm,每667m~2有效穗数21.5万穗,每穗总粒数126.8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6.3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5.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  相似文献   

9.
陵两优7717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01品种名称:陵两优7717申请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育种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品种来源:H750S×HY717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5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2.8天。株高82.1cm,穗长18.7cm,每667m2有效穗数22.7万穗,穗粒数105.0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6.9g。(1)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年来湖北省部分主栽水稻品种及新品种对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湖北省大部分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Ⅱ型菌的抗性较强,而对稻瘟菌和白叶枯病Ⅳ型菌的抗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耐逆性进行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种质分布情况。对耐性频度较高的耐寒性、耐旱性从水、陆稻,熟期,不同稻作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耐寒、耐旱品种频度高、强度大,耐寒品种高达86.44%,高耐率23.53%;耐旱品种为48.77%,高耐率31.65%;耐盐性品种仅为6.46%,并且无高耐性和耐性品种。耐寒品种频度水稻高于陆稻,各熟期类型分布频度接近,随纬度增加、经度西移和温热条件降低而增加;耐旱性品种频度和强度均是陆稻高于水稻,早稻早熟耐性频度最高,其余熟期比较接近,河北省东北地区高,西北及冀中库淀地区低。  相似文献   

12.
选育和利用多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自1982年起,协作组筛选测定了近5000份品质资源,已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抗虫的新品系,如扬稻1号,2号,262,665等。特别是在1982和1987年,江淮流域曾两次发生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的猖獗流行,凡病区种植扬稻2号等抗病品种的地区,病害虫害极轻,确保丰收,深受农户欢迎,目前这些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在长江流域稻区的抗病高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分析了4062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稻白叶枯病抗性与气候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反之增大.亚热带是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富集气候带.单双季籼稻区和水陆稻区的稻白叶枯病多样性高于其他稻作区,稻作复杂地区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较高.发掘了198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5个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为培育兼抗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提供材料.[方法]选用9311(不含抗褐飞虱基因)、Mudgo(含Bph1基因)、Rathu Heenati(含Bph3基因)、Swarnalata(含Bph6基因)和Pokkali(含Bph9基因)等5个常规水稻材料,分别采用苗期集团法和磷营养胁迫下人工剪叶接种法进行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结果]含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材料Pokkali、Swarnalata、Rathu Heenati和Mudgo在40 mg/L磷营养胁迫下对白叶枯病表现出中抗水平,而在0.25 mg/L磷营养胁迫下则表现较高的抗性水平,其中,Pokkali在常规褐飞虱抗性鉴定和磷营养胁迫下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结论]低磷营养胁迫可作为增强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水稻材料Pokkali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高的抗性,可作为选育兼抗型水稻新品种的亲源.  相似文献   

16.
云南稻种资源的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多年抗性鉴定和评价,供试的稻种资源中,表现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有57个,占供试品种的28.5%, 其中30份对测试的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抗和中抗,其余品种仅对部分菌株表现为抗病。在表现抗病的品种中,接种多个属不同致病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抗病品种如Yunhui290,Xa22,Xa23等多年抗性结果表现一致,表现为广谱高抗,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表现比较持久、稳定,是今后抗病育种供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褐飞虱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鉴定褐飞虱水稻材料以来,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为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共鉴定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其中大部分已经定位。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等考虑,不断提高已鉴定抗源及基因的利用率,注意防止或延缓新的褐飞虱生物型的产生,以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18.
褐稻虱酯酶同工酶酶谱模式为3条酶带。即A、B和C.取食感虫稻种的具有A、B和C3条酶带;取食抗虫品种的只具B和C2条酶带;取食中抗品种的只具A和C2条酶带.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稻虱体内酯酶酶带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聚合抗褐飞虱和抗稻瘟病基因水稻材料,为培育新型抗褐飞虱兼抗稻瘟病的水稻新种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虫鉴定相结合的手段,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以及广谱高抗稻瘟病基因Pi9聚合到优良保持系博ⅢB的遗传背景中。【结果】bph20(t)的分子标记RM540和BYL7、bph21(t)的分子标记RM5348和RM222未在稻褐飞虱抗、感亲本间扩增出特异条带,无明显的多态性,不能用于该育种群体抗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的检测。Pi9的显性分子标记pB8以及共显性分子标记PB9-1在稻瘟病抗、感亲本之间可扩增获得特异条带,具有多态性,可用于Pi9基因的检测。经抗虫鉴定并利用标记PB9-1对BC6F2群体的22株材料进行PCR扩增,含有Pi9基因杂合体的有10株,纯合体有6株,不含Pi9基因的有7株。用源自广西南宁田间感褐飞虱和稻瘟病菌株进行多次抗病虫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抗褐飞虱材料,其中抗性与抗虫亲本BPH54相当的材料有6份,在这6份材料中含有Pi9基因且抗稻瘟病的材料有5份,对稻褐飞虱的抗性与供体亲本BPH54水平相当。【结论】通过常规育种、分子检测和抗虫鉴定相结合的办法,筛选获得5份聚合褐飞虱抗性基因(bph20和bph21)和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抗或高抗水稻中间材料,为选育新的双抗保持系和不育系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