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芒果滴灌施肥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肥用量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沟施肥料全量+浇灌相比,滴灌施肥方式的芒果产量显著增加,增产率为23.5%-31.6%.其中以滴灌施肥量为70%时的效果最好.同时果实品质明显提高.每667 m2增收385元;但沟施肥料+滴灌方式末表现出增产效果,表明滴灌施肥方式提供了最佳的水肥耦合条件,从而达到增产和品质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湿度有不同的需求,为了给温室大棚农作物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温室大棚现有滴灌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套以ARM11为控制核心、土壤湿度传感器为采集模块、WIFI模块为通信模块的土壤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此系统通过控制与滴灌系统连接的电磁阀保证土壤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实现了温室大棚内土壤湿度的远程监测与自动控制;温室大棚管理人员不仅能使用HTTP协议随时、随地访问嵌入式Boa WEB Server来获取实时的土壤湿度数据,还可以通过SQLite嵌入式数据库查询存储的土壤湿度的历史数据。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农作物土壤湿度的远程监测与智能调控,运行可靠,测量的土壤湿度绝对误差为±3%,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2012—2014年,在青冈县应用温室油豆角膜下滴灌技术,效果较好。总结了温室油豆角膜下滴灌技术,包括在定植前期、定植时期、抽蔓期、结荚期、结荚中期、结荚后期等不同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总量为1 800 m3/hm2左右;全生育期氮素、磷素、钾素施用比例为3∶2∶5。分析了膜下滴灌应用效果,介绍了膜下滴灌系统维护,以期为温室油豆角膜下滴灌科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研究唐山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频率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设施番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科技支撑。滴灌施肥频率设5个处理,分别每3、5、7、9、11 d滴灌施肥1次,在结果期测定不同施肥频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重和产量。结果表明,在灌溉量和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当滴灌施肥频率为每7 d 1次时番茄植株长势最好,总产量最高(135.06 t/hm2)。因此,温室番茄结果期滴灌施肥频率以每7 d 1次为宜。  相似文献   

5.
针对温室大棚盐渍化土壤灌水洗盐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常规肥水管理方式为对照,在上海崇明东滩温室大棚采用土壤次生盐渍化监测、灌水洗盐过程模拟和农作物生产试验等方法研究精确滴灌施肥技术在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可有效降低农田表层土壤的盐分积累速度,以此降低洗盐频次,进而显著削减温室大棚因灌水洗盐而引起的氮磷流失负荷.当滴灌施肥区洗盐频次降低为常规区的一半时,总氮、总磷、硝氮和氨氮的年流失负荷较常规方式削减45%~53%.而作物产量基本可以保持;当洗盐频次降低为常规区的1/4时,总氮、总磷、硝氮和氨氮的年流失负荷的削减率达58%~75%,但后茬作物减产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温室番茄进行不同的滴灌处理试验,分析了施肥灌溉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株高和径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综合考虑产量及成本等因素,中水灌溉为滨海盐碱地区最适宜的滴灌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7.
灌溉水要净化处理是保证滴灌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针对温室滴灌系统中灌水器极易堵塞的现状,结合灌溉水中物理、化学杂质及直径的不同,分析堵塞原因。依据规范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温室滴灌系统过滤器常用配置及优化配置的方法,以减少灌水器堵塞的概率,增加滴灌系统使用年限,减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花都示范基地一套以色列自动灌溉施肥控制系统及自动恒压供水相配套结合的滴灌系统,以种植彩色甜椒对华南型连栋温室配置自动滴灌系统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华南型连栋温室滴灌系统推广前景应用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机研究院节水灌溉工程装备中心在综合国内已有滴灌技术的基础上 ,优化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节水滴灌(微喷灌)系统———CAAMS滴灌系统。系统选用韩国新东物产公司、美国公司、以色列雷欧公司的滴灌管、滴灌带、微喷头作为灌水器 ,配以专门研制的抗老化塑料管路管件、过滤器、施肥器、控制装置及水泵。温室内亩投资1500元~2500元 ,仅为全套纯进口设备的1/3。仅温室大棚滴灌及果园微喷的推广面积就已超过一万亩。一、CAAMS系统主要特点与普通的滴灌、微喷灌设备相比 ,CAAMS系统具有如下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0.
滴灌施肥对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大水漫灌施肥为对照,设高中低肥料用量梯度,滴灌施肥进行温室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节水28.9%~31.0%,节肥17.9%~58.9%,且滴灌施肥中水平666.7m2产量达6 324.0 kg,比对照增产20.8%,并可有效地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甘肃省苜蓿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探明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环节。分析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评估可能的减排潜力,为甘肃省苜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IPCC(2006)田间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建立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通过调研甘肃省苜蓿主产区陇东、陇中和河西地区10个县区的苜蓿种植农户和农场,收集苜蓿的产量、化肥、灌溉等生产数据。根据施肥和灌溉水平及灌溉水源将甘肃省苜蓿种植模式分为4种,使用建立的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和甘肃省苜蓿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构成特点、施氮水平与灌溉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和碳足迹的影响特征。使用情景分析方法揭示氮肥减施、改进氮肥生产工艺、无机有机肥混施、滴灌和喷灌技术降低苜蓿种植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结果】甘肃省苜蓿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以CO2 eq计)从小到大依次为0.02(不施肥不灌溉模式,NFNI)、0.19(施肥不灌溉模式,SFNI)、0.22(施肥+河水灌溉模式,SFRI)、0.64(施肥+井灌模式,SFWI)kg CO2 eq·kg-1苜蓿干物质(DM)。SFNI模式除与SFRI模式之间碳足迹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种植模式之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之间的碳足迹构成环节和各环节对碳足迹的贡献率存在差异。NFNI模式的碳足迹主要由苜蓿残茬和农机使用两部分的排放组成;SFNI模式和SFRI模式碳足迹的主要产生环节是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其次是农机使用;SFWI模式碳足迹的最大来源是灌溉耗电,其次为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通过氮肥减施、无机有机肥混施、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排放可使甘肃省SFNI、SFRI和SFWI模式的苜蓿碳足迹分别降低10.0%-18.0%、-3.0%-8.0%和1.8%-5.8%。如果不考虑节水管材生产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节水灌溉(喷灌和滴灌)可减少SFWI模式苜蓿碳足迹的12.7%-38.5%。【结论】甘肃省4种苜蓿种植模式的产量和碳足迹均存在差异,高投入高产出的SFWI模式的苜蓿产量最高,但碳足迹也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除NFNI模式外,其他3种模式均存在过量施肥现象。减施氮肥和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均可降低甘肃省苜蓿生产的碳足迹;无机有机肥混施可以降低SFNI和SFRI模式的碳足迹,但同等施氮水平下,无机有机肥混施短期内会降低产量。因此,在保证一定产量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下,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最佳比例及实际减排潜力仍需通过田间的长期试验进一步验证;节水灌溉是SFWI模式的主要减排措施,但节水灌溉所能带来的综合减排潜力仍需针对具体区域的田间节水试验和额外耗材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针对赣南地区地形复杂、脐橙种植时水肥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试验区建立了一套水肥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候站、服务器、水肥机、变频器、水泵、控制箱、喷滴灌头等设备。该水肥系统通过ASE中央控制器控制喷头达到果树防霜冻的目的;利用控制箱和控制软件控制水肥机的电磁阀为果树滴灌施肥;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可远程控制果树滴灌和喷灌;气象站数据传输到本地服务器,为果树喷灌提供依据;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果园肥力快速评估得出土壤养分特征统计值,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形成土壤对氮、磷、钾养分需求图,从而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根据方案利用水肥系统具体施肥。2013、2014、2015年应用了水肥管理系统的脐橙较2012年未使用水肥管理系统的脐橙共计增加产值17.0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旱区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对棉花生长季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平衡的影响,比较不同管理措施对棉田土壤碳汇强度的影响。【方法】设置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在棉花生育期每种灌溉方式设有机肥(OM)、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3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测定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利用根去除法区分根系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通过计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碳汇强度。【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随气温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10月中旬棉花收获后降至最低。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土壤碳排放量为滴灌>漫灌;相同灌溉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为NPK+OM>OM>CK>NPK。滴灌条件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为36.38%-58.74%,漫灌条件下为33.73%-52.03%;铃期根系呼吸贡献率最高,生育期平均为48.05%和44.31%。整个棉花生长季节,两种灌溉方式下农田净初级生产力(NPP)均为NPK+OM>NPK>OM>CK。不同管理措施下整个生育期农田土壤均表现为碳“汇”,其中,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汇强度为滴灌>漫灌,不同施肥措施为NPK+OM>NPK>OM>CK,灌溉与施肥互作条件下,滴灌方式下NPK+OM处理碳汇强度最强。【结论】在干旱区棉花生产中,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并实施秸秆还田等农田管理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能促进土壤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氮肥的合理施用量。[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与施肥处理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比常规畦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更好,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同样产量时,滴灌栽培能节省氮肥18.75%;产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用量后由于植株营养生长过剩,产量反而下降。[结论]滴灌栽培合理适用氮肥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试验设置滴灌施肥与传统漫灌施肥两种模式,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以及设施菜田土壤温度、硝态氮、有效磷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漫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模式能提高设施莱田土壤温度0.5~1.5℃,增产4%~35%,氮肥利用率提高2%~17%。综合节水、氮肥利用和产量3项指标,以每6d滴灌1次,灌溉定额为每次180m^2·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及玉米不同生育期中氮磷钾肥的分配比例对甜糯玉米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滴灌施肥在甜糯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不同滴灌施肥处理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270kg/haN、135kg/haP2O5、270kg/haK2O)的50%~100%,其中氮、磷和钾肥的基肥∶苗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3∶1∶3∶3、6∶1∶2∶1和3∶3∶2∶2,测定各处理甜糯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以及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粗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滴灌减量施肥(较常规施肥减量10%~50%)对甜糯玉米的穗长、株高没有明显影响,但玉米的穗粗和茎围增加,秃尖长度减少,植株根系、茎叶、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产量和肥料产出率分别提高了0.63%~1.40%、12.67%~102.01%。滴灌减量施肥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对粗蛋白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30%~40%的滴灌施肥量是甜糯玉米适宜的用量。【结论】甜糯玉米采用滴灌施肥方法,氮磷钾肥的用量可较常规施肥量减少30%~40%,既能获得好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生菜为试验对象,对不同滴灌施肥强度下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生菜生产最适宜的滴灌施肥强度为全生育期滴灌施肥9次,每次滴施肥水混合液10 m3/667 m2,此滴灌施肥强度下生菜的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传统常规施肥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用工量大的问题,研究柑橘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以达到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种植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柳城蜜橘、沙糖橘为试材,采用配方肥与滴灌结合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统计不同处理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采用水肥一体化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化肥使用成本分别下降了55.04%、39.96%和24.98%,人工成本下降了68.89%,产量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以处理②效果最佳.[结论]传统常规施肥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浪费大、用工多的问题.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冀东平原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提高设施蔬菜水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设置2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滴灌施肥与畦灌冲肥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辣椒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具有较好的节水节肥效果,能够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同时提高水分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节肥2 265 kg/hm2,节肥率40.3%;节水5 670 m3/hm2,节水率60.0%;增产6 435 kg/hm2,增产率达7.2%,为今后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设施辣椒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