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在水产养殖鱼类疾病上的预防和治病作用,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至关重要。渔药的使用方法不同,不仅会影响发病鱼体对药物吸收的量和速度,而且还与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力的强弱密切相关,甚至会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在水产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治中,体外用药主要是发挥局部作  相似文献   

2.
正渔药是针对生活在水体中的水生动物使用的。例如为了治疗鱼类的一些细菌性疾病,就需要对鱼类口服给予抗生素类渔药。对水生动物进行口服给药,药物需要拌和在饲料中投到水体中,在这种情况下饲料中的药物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水体环境和给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如养殖水体的水温和p H等均会影响到水产用兽药的用药效果。当人们对水产养殖动物口服给药时,还会受到作为水产用兽药  相似文献   

3.
丁磊  吴康 《水产养殖》2002,(5):29-29
在养殖鱼类疾病治疗中,体外用药主要是发挥局部作用的给药方法,体内用药主要是发挥吸收作用的给药方法。如仅有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药物,而缺乏适当的施药方法,就会影响药效,甚至造成药物中毒的严重事故。因此要根据病鱼的情况和药物的特征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1给药的方法1.1遍撤法采用对某些病原体有杀灭效果,而对鱼体又安全的药物浓度,在鱼池中泼撤。因此必须正确计算水体的体积和用药量。使用时将鱼药放入含少量水的木质和陶瓷容器中,待其溶解后加水稀释。中草药则应先切碎,经浸泡或煎煮后加水稀释。1.2悬挂法该法是将鱼…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系列讲座第十一讲鱼药的使用技术康惠(湖南省水产局药剂研试站410006)鱼类栖息在水中,预防或治疗疾病时,为了使药物尽快被鱼体吸收,并取得疗效,首先要有正确的给药方法,才能确保药物进人鱼体,否则,不但会影响疗效,可能还会得出药物无...  相似文献   

5.
陈昌福 《中国水产》2013,(12):69-7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少人在应用水产用兽药治疗鱼病时还存在许多误区。不能正确地使用水产用兽药,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养殖鱼类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1 加强水产药物的药理研究 滥用药物是造成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水产药物的开发研究较晚,专门从事水产药物研究的人员不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药理学和毒理学实验.缺乏对药物在鱼体内的作用机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及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药物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休药期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宣传预防在先的观点。鱼类一旦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丧失食欲,也就不能摄食药饵,口服药物对它也就不起作用,已经发病的鱼是不易治好的。鱼类发病后使用药物之所以能控制病情,是因为采用的药物对尚未发病的鱼起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故在水产养殖上更显得防重于治。池鱼发病以后如果治疗太迟,鱼病就会迅速蔓延,给治疗带来困难。2.宣传价廉有效药物。吹响哇酮(痢特灵)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有广谱及较强的抗菌作用,有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无副作用,毒性较低,使用安全。在国外常按0.l…  相似文献   

8.
药物防治的临床药理学与水产药物学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阐述了影响水产养殖中药物防治效果的临床药理学的几个重要参数和水产药物学在药物制剂、给药方案、治疗药物的检测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给水产养殖动物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正确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把寄生虫性鱼病称之为侵袭性鱼病。侵袭性鱼病是养鱼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大鱼小鱼都可感染,对鱼最敏感,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害会造成一些养殖鱼类的减产或绝产,是制约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杀虫药物的大量使用,使一些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原有的药物剂量已不能将寄生虫体杀死,新的药物剂量又较难掌握,为此,把近几年在治疗常见的几种侵袭性鱼病的办法介绍给大家,供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免疫刺激剂是指能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并激活免疫机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力的一类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其用于预防使用化学药物难于奏效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本文针对养殖鱼类的免疫机制。论述了不同免疫刺激剂对养殖鱼类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水产养殖环境恶化,各种水产病害频发,特别是细菌性疾病更为严重,已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本文针对北京地区开展养殖鱼类常见病原菌调查,并进行鱼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了解其耐药现状,构建药物敏感谱并不断更新,筛选出有效防治药物,指导养殖户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1.样品来源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渔业协会鱼类养殖组(AFSFish Culture Section)及鱼类健康组(AFS Fish Health Section)联合公布了水产养殖用药规定。根据该规定,目前在美国允许用于水产养殖的药物共8种,具体内容及使用方法如下表,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常用的给药方法可分为药浴、内服、注射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选用何种方法应取决于疾病的种类和鱼体的大小,同时还要根据所用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来决定给药方法和施药技术。现分述如下:一、药浴法药浴为养殖鱼类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主要针对体表寄生的病原体。通过药浴治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9月份左右是台风的频发期。作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台风会使养殖的鱼类特别是网箱养殖的鱼类碰撞、擦伤,或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特别是微生态平衡,给水产养殖造成重大损失。那么,台风期间水产养殖需注意哪些问题呢?水产专家建议:一是在台风、暴雨来临  相似文献   

15.
鳖病的药物防治,分为体外给药和体内给药。前者包括遍洒法、挂篓(袋)法,浸浴法和涂抹法;后者有口服法,口灌法及注射法。实践中经常体内外结合用药,以达到防治鳖病的目的。上述给药方法基本与鱼类用药相同,但应用于鳖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遍洒法鳖对一些常用药物敏...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2022,(3):179-180
<正>水产养殖中,饲料中植物蛋白等成分会引发鱼类肠炎并引起长期不可逆的生长抑制。鱼类肠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的双向互动界面,其免疫系统同时发挥屏蔽病原和协助营养吸收的双重功能。而鱼类的肝脏与肠黏膜组织共同构成肠肝轴,饲料引起的养殖鱼类肠炎常常伴随有肝脏病变。因而,针对鱼类肠肝炎症的药物及其发现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水产行业的必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生物信息学学科组研究人员,基于已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杂志上发表的草鱼SBMIE肠肝转录组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鲢鲫为试验材料,采用TL型鱼类回避槽,对28种常用水产药物作鱼类回避指数的测定;按测定结果分类(灭虫药、灭菌药、清塘药)列出鲢鲫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顺序,可供鱼病防治中合理选用药物参考。作者还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鲫鱼的味蕾组织在药物渗透下的结构变化,证实鱼类的味蕾具有对外界化学物质的感受功能,与回避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鱼类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鲢鲫为实验材料,采用TL型鱼类回避槽,对28种常用水产药物作鱼类回避指数的测定;按测定结果分类(灭虫药、灭菌药、清塘药)列出鲢鲫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顺序,可供鱼病防治中合理选用药物参考。作者还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鲫鱼的味蕾组织在药物渗透下的结构变化,证实鱼类的味蕾具有对外界化学物质的感受功能,与回避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集约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高密度、低污染、高效率等独特的优势,契合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水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流态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及福利,同样,鱼类存在及运动也会影响到系统流态的构建。本文综合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场条件对不同鱼类生长发育及福利的影响,鱼类及其运动行为对养殖池内水动力条件及性能的影响,以及鱼类对养殖池内流场流态、水体混合等的影响。将研究鱼类运动对流场特性的影响方法主要归纳为实测法和数值研究,通过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循环水养殖产业系统构建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法建议,旨在为系统中水动力条件的设计拓展思路,促进循环水养殖产业流态构建向“鱼”与“水”兼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集约化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水产养殖种类不断增多,养殖水环境也进一步恶化,发病率的明显升高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激素、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等应用普遍。但由于渔药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养殖鱼类免疫力降低和环境受到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