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病毒来抑制害虫种群的发展,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事例.去年,我们在复旦大学生物系的指导下,搞了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采收、积累和防治棉铃虫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采收和积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专化性病毒.它只能在棉铃虫幼虫体内不断增殖面致死棉铃虫,对其它害虫及益虫没有作用.在600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游离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包涵体.由于它是多边形  相似文献   

2.
利用替代寄主增殖SfaMNP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替代寄主棉铃虫增殖SfaMNPV时 ,不同的接种浓度、虫龄及饲养温度对棉铃虫增殖病毒都有一定的影响。用 1× 1 0 7PIB/ml接种浓度感染三龄幼虫 ,幼虫饲养温度为 2 5℃时 ,获得的病毒产量最高 ,为每克虫尸含多角体 78.34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60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对加工番茄田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和天敌的安全性试验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能有效防治番茄棉铃虫,其药后5 d防效与5%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相当,低于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照处理。药后7 d、10 d、15 d的防效均高于两个对照处理,表明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棉铃虫防治中应用较多的生物药剂,针对本地区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我们用该药不同剂量和同类药品的常规剂量进行田间防效比较试验和室内试验,观察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减产约15%、大发生年减产30%左右,对棉花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克服棉铃虫对有机氯制剂农药的抗性,以提高防治效果,我县从湖北荆州地区微生物研究所引来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于1977年在王桥公社胡集大队进行增殖及田间试验,初步看到核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的防治数果。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花园村进行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以1 000~1 200 ml/hm2喷雾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防效在86%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和羽化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幼虫历期受到的影响不显著。利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和羽化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幼虫历期受到的影响不显著。利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丰绪钦 《北京农业》2005,(10):43-43
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500亿PIB/克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母药”项目日前通过农业部审核,获得农药登记证书。  相似文献   

10.
<正>科云NPV是一种高效病毒类杀虫剂,其杀虫活性成分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通过在棉铃虫体内大量复制增殖使害虫染病而死。为进一步探讨科云NPV对棉铃虫田间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2009年共青团农场用科云600亿病毒单位/克NPV水分散粒剂在棉花上进行田间药效实验。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十余年来,由于在昆虫生理、毒理、病理、辐射不育、化学不育、天敌释放、引诱剂与激素利用以及遣传防治等害虫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促使人工饲料研究迅速发展。目前约有七百余种昆虫可以应用人工饲料进行繁殖,并且有的种类已达到大量饲养的实用阶段。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福建省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一种重要害虫,它能被核多角体病毒所感染,并达到很高的死亡率。为了人工大量的生产病毒进行大面积防治,需要用人工饲料饲育大量的木毒蛾幼虫。自197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木毒蛾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配制了11种配方,进行20余次饲养试验,初步筛选了三种对木毒蛾幼虫生长发育良好的人工饲料,为病毒生产提供了虫源,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利用病毒防治害虫,已成为综合防治中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已成功地用于大田防治,病毒的应用效果,主要决定于它的生物活性.而其生物活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只凭多角体的数量来估计病毒的活性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生物测定.我们用本所分离的粘虫核多角体病毒涂在天然饲料上饲养各龄幼虫使受感染,然后测定1—6龄粘虫的幼虫敏感性.并根据不同虫龄的敏感性,将病毒稀释成五种浓度,梯度为各相距两倍,对一龄幼虫进行了毒力的生物测定.现将生物测定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L.NPV)感染宿主幼虫的组织病变和病毒复制过程.发现脂肪、体壁、气管组织对MbNPV最敏感.核仁膨大,染色质单个或多个在其中产生并在核膜附近获得囊膜,装配成病毒粒子和病毒束.具有囊膜的核衣壳随机地嵌入多角体蛋白中,形成完整的多角体.细胞核膨大,核膜内陷,核解体,整个细胞充满多角体.而中肠、神经节、马氏管和肌肉组织对MbNPV敏感性差,于感病后期形成小而不规则的多角体.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穿刺接种病毒滴度为1×108,1×107,1×106,1×105,1×104,1×103,1×102 pfu的AcNPV液,在幼虫期或蛹期都能感染发病,且随着AcNPV病毒浓度的增加死亡率也提高;镜检死亡幼虫或死亡蛹都可见AcNPV病毒多角体.设计AcNPV特异引物,对试验区存活的棉铃虫成虫进行PCR检测,收集阳性个体的后代幼虫,饲养后进行PCR检测AcNPV,结果均为阴性,初步试验表明,AcNPV病毒能感染棉铃虫幼虫、蛹及成虫,但并不能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满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需要,指导各地安全使用农药,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向农业植保部门和广大农业生产者推荐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供选择使用。1杀虫、杀螨剂 (1)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藤索、阿维菌素、多杀毒素、浏阳霉素、白僵菌、除虫菊素、硫磺。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农业部门推荐无公害农产品施用的农药1、杀虫、杀螨剂(1 )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 ;苏云金杆菌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 ,小菜蛾颗粒病毒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 ,苦参碱 ,印楝素 ,烟碱 ,鱼藤酮 ,苦皮藤素 ,阿维菌素 ,多杀霉素 ,白僵苗 ,除虫菊素。(2 )合成制剂菊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生防研究室于1975午9月间,从宣城县敬亭山茶场和舒城县舒茶公社茶园中病死的扁刺蛾幼虫虫体上,经分离筛选获得一种多角体病毒.后经鉴定,确定为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属A亚组的一种.之后,又迭经室内病毒毒力、病毒剂量、温度、虫龄、寄主范围、毒性等感染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这种多角体病毒的毒力和寄主的专一性都很强,防治效果显著而持久.对家蚕、小白鼠、鸡场无毒性.现将扁刺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介绍于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属于鳞翅目毒蛾科,是我省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严重害虫。我们在莆田地区的福清、平潭、长乐、莆田,晋江地区的晋江、惠安,龙溪地区的漳浦,宁德地区的连江等县沿海木麻黄林的调查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木毒蛾幼虫能大量感染核多角体病毒而死亡。为了探索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木毒蛾幼虫的致病力,为进一步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与林间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目的 通过示范试验。进一步验证棉铃虫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的效果,为以后大面积推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柞蚕脓病的传染,主要是以多角体这种形态的病原物食下感染。据报导,病毒多角体长期贮存,毒力相当稳定。有人试验,家蚕多角体可以感染25年(Bolle,1907)。据我们试验,柞蚕脓病蛹,室内干保存三年,仍有感染力,但毒力明显下降。多角体蛋白虽然对病毒有保护作用,但是柞蚕饲养在野外,病毒落入野外柞林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多角体会发生裂解,毒力也会衰减变化,研究多角体在所处的环境中的裂解情况和毒力变化,对掌握本病的传染经路,流行规律以及预防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导,本文主要借助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