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92年至1999年对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云南省捕食螨8科12属56种,其中植绥螨科有6属51种,从海拔320-3250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其他地理分布特点,将云南省捕食螨的地理分布从垂直方向分为高寒带、中暖带和亚热带3个层次,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捕食螨特点等。捕食螨种类及分布的系统调查为制定捕食螨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农林害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1992年至1999年对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云南省捕食螨.8科12属56种,其中植绥螨科有6属51种,从海拔320~3 250 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其他地理分布特点,将云南省捕食螨的地理分布从垂直方向分为高寒带、中暖带和亚热带3个层次,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捕食螨特点等.捕食螨种类及分布的系统调查为制定捕食螨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农林害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胡瓜钝绥螨(捕食螨)在棉田进行防治叶螨试验,通过调查发现,捕食螨能有效控制棉花叶螨,投放30d后,防效为89.47%,且天敌数量达到5头,从而有效地保护棉田天敌。捕食螨与化学防治叶螨相比,增产率为6.2%。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9年对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有捕食螨8科12属56种,其中植绥螨科有6属51种,从海拔320-3250m地区都有分布。捕食螨种类及分布的系统调查为制定捕食螨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农林害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3~2014年,在龙山县进行了捕食螨防治柑橘红蜘蛛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释放捕食螨后前期螨量呈上升趋势,6月5日调查时百叶螨量最高,达到434头,此后螨量缓慢下降,一直处于稳定的低水平;7月15日调查时防效最好,为86.72%,释放捕食螨120 d后仍保持防效为77.42%。与常规农药防治相比,捕食螨防治区柑橘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棉叶螨是综合防治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对北疆部分棉田中的叶螨天敌作了调查和采集 ,从 10 0多号标本中初步鉴定出棉叶螨天敌 32种 ,其中天敌昆虫18种 ,蜘蛛 4种 ,捕食螨 10种 ,并对其分布和形态分别作了记述 ,还发现在棉田中出现早、数量多、捕食明显的种类有食螨蓟马、食螨瘿蚊、草蛉、小花蝽、食螨瓢虫、蜘蛛和多种捕食螨 ,可为生产者和研究者对棉叶螨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农林螨种类丰富,有15科36属130种,其中捕食螨9科13属58种,分布广,从海拔320~3 250 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农林螨种类及其平面地理带分布特点,将云南省农林螨的地理分布从平面分为7个区,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和螨类为害、捕食特点等。种类组成的区域特征,表现在各区域间环境条件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制定农林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将更有利于害螨的有效防治和捕食螨的利用等,同时也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释放捕食螨对蓟马传播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烟田西花蓟马和烟草番茄斑萎病,分别在烟草移栽期和团棵期研究释放捕食螨种类、密度及捕食螨带白僵菌对烟田西花蓟马引起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释放斯氏钝绥螨对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控制效果略好于胡瓜钝绥螨;结合成本和防效考虑,移栽期和团棵期胡氏钝绥螨较适宜的释放密度分别为2.25×10~6头/hm~2和3.75×10~6头/hm~2;释放带球孢白僵菌的捕食螨防效低于不带球孢白僵菌的捕食螨。  相似文献   

9.
竹小爪螨种群消长及生态因子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竹小爪螨 (Oligonychusurama Ehara)种群数量在福建南平竹林内 6月上旬到 8月上旬达到最高水平 ,除 4月外 ,其余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之上 ,以成螨和卵滞育 ,滞育期间具有较高的螨口基数 ,捕食螨对该螨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应用灰色理论分析表明 :4种生态因子对竹小爪螨卵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气温 >捕食螨 >相对湿度 >降雨量 ;对幼、若螨和成螨的影响大小顺序均为气温 >相对湿度 >捕食螨 >降雨量 ;就种群系统而言 ,其影响顺序与卵相同 .  相似文献   

10.
捕食螨又名胡瓜钝绥螨,用捕食螨防治棉叶螨是一种用肉食性螨捕食植食性螨的生防技术。不仅有效地控制棉叶螨的发生,还可改善棉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农林螨种类丰富,有15科36属130种,其中捕食螨9科13属58种,分布广,从海拔320~3 250 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农林螨种类及其垂直地理带分布特点,将云南省农林螨的地理分布从从垂直方向分为垂直高寒带、垂直中暖带和垂直低热带3个层次,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和螨类危害、捕食特点等。种类组成的区域特征,表现在各区域间环境条件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编写云南省农林螨类完整的地理区划和制定农林螨类的综合治理及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将更有利于害螨的有效防治和捕食螨的利用等,同时也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棉叶螨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大的棉田害虫,种类多,繁殖力强,防治难度大。"以螨治螨"是利用有益螨类控制有害螨类的生物防治技术,捕食螨投放后能有效控制棉叶螨的发生,保护棉田天敌,使棉田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几种捕食螨在温室大棚中对果树害螨的控制作用,2018年8-10月,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果树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开展了利用捕食螨控制桃树害螨的试验。结果表明,释放捕食螨能控制桃树害螨数量的增长,尤其以胡瓜钝绥螨和巴氏钝绥螨对桃树害螨的控制作用较好。由此可得,试验结果为在高寒地区示范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植绥螨资源调查,初步明确了贵州省植绥螨科共计7属62种及其栖息植物和分布。基于食性为主的生活习性归类方法分析了贵州植绥螨现知种的资源特性,将之分为4种类型:Ⅰ型(专一性捕食螨)1种,代表种为竹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bambusae Ehara, 1964;Ⅱ型(叶螨类选择性捕食螨)25种,代表种为拟长刺钝绥螨Amblyseius(Neoseiulus)pseudolongispinosus Xin, Liang et Ke, 1981;Ⅲ型(多食性捕食螨)25种,代表种为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Amblyseius)herbicolus Chant, 1959;Ⅳ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11种,代表种为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 197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害螨,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我们从福建省农科院引进捕食螨进行试验,以期了解捕食螨对本地气侯、土壤环境的适应性,了解捕食螨的治螨效果,掌握捕食螨的释放方式,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害螨,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我们从福建省农科院引进捕食螨进行试验,以期了解捕食螨对本地气候、土壤环境的适应性,了解捕食螨的治螨效果,掌握捕食螨的释放方式,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释放捕食螨防治柑桔红蜘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捕食螨防治柑桔红蜘蛛的特点生物防治"以螨治螨"或者叫"以虫治虫",即利用害虫天敌捕食螨控制害螨危害,是目前国际上防治红蜘蛛、锈蜘蛛的最佳途径.其优点:①因为捕食螨爱吃红蜘蛛及害螨的卵,捕食量大,1只捕食螨1天能吃6头红蜘蛛、80头锈蜘蛛,一生能吃300头~500头红蜘蛛和2000头~3000头锈蜘蛛,控制时间长达60天~300天.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对广东地区黄皮果园进行1年多的螨类调查,经鉴定有螨类2目6科9属14种,所采集种类在黄皮螨类上没有报道过的有13种;共有益螨7种,害螨7种.其中,植绥螨科的海南钝绥螨、长囊钝绥螨,为广东新记录;大赤螨科的快捷大赤螨为中同新记录.从害螨发生的数量来看,全年发生数量最多的有桔全爪螨;从捕食螨发生的情况来看,全年发生最多的是圆果大赤螨.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黄皮上螨类出现的高峰期均是在9、10、11月,其次是5、6月,其余各月均较少.益害螨的比例最高出现在1、2、3月,其次是7、8月,益害螨比例最低是出现在9、10、11月.试验结果还表明.无论从属的水平还是从种的水平看,叶螨科均为黄皮园螨类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9.
胡瓜钝绥螨对茶橙瘿螨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8年8月在杭州市农科院茶叶所西湖龙井茶渤兰湾基地进行了捕食螨防治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的田间药效试验.所用捕食螨为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667 m2按6.8万头,4.5万头,3.4万头进行人工释放,并设置15%哒螨灵30 mL和清水空白对照,释放后每隔10 d调查茶橙瘿螨和胡瓜钝绥螨的数量,持续调查50 d。结果表明,6.8万头胡瓜钝绥螨处理持效性最好,其50 d的防效达81.40%,并分析了胡瓜钝绥螨的田间种群变化。结合试验期间气候和胡瓜钝绥螨的特点,讨论提高胡瓜钝绥螨控制茶橙瘿螨效果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螨害是食用菌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现状,目前我国食用菌螨类主要有29科,重点阐述了福建食用菌螨类隶属23科,52种,阐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捕食性螨类应用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用菌生产和害螨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捕食螨的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