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快草菇品种更新 ,我们于 2 0 0 2年夏季对我地常用的 6个草菇品种进行了大棚地栽试验 ,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供试品种 V1、V1 1 ,引自常州蔬菜研究所 ;V1 7、V1 8(台湾种 ) ;V2 3、V2 38,引自江阴市蔬菜食用菌指导站。2 试验方法 ①菌种培养 :母种采用常规PDA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采用棉子壳培养基 ,栽培种用 1 5cm× 30cm聚乙烯袋 ,32℃恒温培养。②出菇试验 :栽培料为棉子壳 30 % ,废棉60 % ,复微石膏 1 % ,石灰粉 9%。 8月 7~ 1 4日堆料 3 ,0 0 0kg。8月 1 5日铺料播种 ,每品种各设 3个重复 ,每重复用干料2 0kg ,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
草菇10个品种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栽培的草菇品种比较多 ,产量品质各异。为筛选适合我区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 ,根据“丽水市草生菌种业项目”任务要求 ,笔者对全国各地引进及本地采种分离出后保留在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的 1 0个品种 ,进行了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方法1 .1 供试验品种 V1 7、V1 8,引自江西省信丰县 ;V2 3、V2 38,引自上海 ;高草 3、低草 ,引自山东济宁 ;V840 1、V2、V6、V3 ,来自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以上草菇菌株于 4月 1 5日接母种 (PDA配方 ) ,4月 2 6日接原种 ,5月 9日接生产种 (菌种培养基配方 :干稻草 79% ,米糠 2 0 %…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6,(6)
正1栽培季节一般4月中旬至6月中旬备料,料处理10~15 d播种,发菌7~10 d出菇。从备料到产菇结束约需30~40 d,一个夏季可载3~4潮,如保护地栽可提前到谷雨前后,秋延后栽可推迟至秋分左右。2品种选择经试验适宜玉米秸栽培的草菇品种有:V97、V9715(均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单生草菇(引自北京吉蕈园科技有限公司)、V901(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V110(引自江苏  相似文献   

4.
香菇菌糠反季节栽培草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是香菇生产大县 ,年生产量达 5 0 0 0万棒。据测香菇废菌糠含 7.78%粗蛋白 ,10 .2 7%糖 ,18.0 5 %粗纤维 ,能够为草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提供所需营养。我所就香菇废菌糠栽培草菇进行了试验。1 供试菌株 草菇 VA,引自浙江丽水市食用菌科研中心。2 培养料配方 香菇废菌糠 60 % ,棉子壳 2 0 % ,麦麸 2 0 % ,适量生石灰 ,p H 8~ 10。3 试验方法 按配方称取主辅料 ,香菇废菌糠需晒干碾碎成木屑状 ,棉子壳先用石灰水预湿 1天 ,再添加麦麸 ,三者拌匀 ,加水至含水量达到 5 5 % ,p H 8~ 10。将拌好的培养料装进大麻袋 ,蒸汽加温 60…  相似文献   

5.
七个香菇夏栽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 ,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 ,海拔在 190~ 192 1m,6 0 0 m以上地区占大多数。我市从 1999年开始引种覆土地栽夏菇 ,获得了成功 ,平均每袋净收益比普通菇增收 2 0 %~ 30 % ,但品种间菇的性状、产量及质量差异很大。为了筛选出适宜于本地栽培的夏栽菌株 ,我们对 7个夏栽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武香 1号 (引自武义真菌研究所 ) ,申 2、申4、2 71(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 ,L2 6 (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 ) ,Cr0 4 (引自福建省真菌研究开发中心 ) ,6 1…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省气候条件的优良草菇菌株,我们对在生产上推广的6个菌株和新引进的3个菌株,采用棉籽壳大床常规栽培法,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菌种有V_1、V_2和新泰(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V_(10)、V_(13)(引自上海菌种站),V_(23)、V_(35)、V_(54)、V_(20)(我所长期种植的品种)。制作母种用PDA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稻草75%、米糠24%、石膏1%,含水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食用菌生产以其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在上海市郊迅速发展,草菇生产是增长幅度最快的一个食用菌品种,是农民勤劳致富的一个好项目。1999年10月,上海在浦东新区高桥食用菌栽培示范场实行设施化周年栽培草菇,实现了2000年元旦和春节草菇上市的目标,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配合做好市郊设施化周年栽培草菇技术的推广,保证设施化周年栽培草菇菌株的质量,2000年市农技中心从广东、江西等省引进4个草菇菌株,同目前推广的两个草菇菌株进行设施化草菇栽培菌株出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慧铭 《蔬菜》2006,(12):42-43
与传统食用菌品种平菇、香菇等相比,杏鲍菇属于新开发利用的一类珍稀食用菌品种[1],目前在东北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栽培面积较大,市场前景广阔。但栽培品种较杂,不同菌株间差异较大,良莠不齐,为筛选北方地区适栽的优良品种,我们于2000-2005年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引进10个杏鲍菇菌株,并通过初选对其中5个品种重点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菌株杏鲍菇1号、杏鲍菇2号(均引自浙江省农科院)、三明1号(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所)、杏鲍菇9号、杏鲍菇8号(均引自北京农业学校)。2.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三个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之玉  王文治 《蔬菜》2003,(5):14-14
近年来白灵菇在我市发展迅速,面积逐年增加,由于使用的品种多头引进,菌株的名称多而杂,为了避免因菌种选用失当造成损失,天津市林果所食用菌研究室从外地引进了3个菌株,对其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市推广的高产优质品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供试菌株白灵菇-1:引自华中农大菌种保藏中心;白灵菇-2:引自新疆天山菌业研究所;白灵菇-3:引自北京金信食用菌公司。(2)培养基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木屑50g、琼脂20g、水1L。栽培袋料配方:棉子皮60%、木屑20%、麸皮19%、石膏1%。2.方法先将白灵菇的3个菌…  相似文献   

10.
黄静  王云 《食用菌》2002,24(2):32-32
草菇在南方地区已广泛栽培。在北方由于受气候和原料限制栽培面积很小 ,我们利用北方地区来源广泛的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和豆秸秆为原料 ,采用搭建塑料小拱棚的方法 ,探索在北方地区气候条件下栽培草菇的高产技术和最佳经济效益。经过两年的试验 ,生物转化率达到 2 5 %左右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 料  1菌种 :白草菇 ,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2母种培养基 :酵母粉 6g、硫酸胺 3 g、蔗糖 2 0 g、琼脂 2 0 g、水10 0 0 m L。 p H 7.5。 3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棉子皮 80 % ,玉米芯12 % ,米糠 5 % ,磷肥 0…  相似文献   

11.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杂交新菌株V1295、V1296、V9715(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草菇育种岗位专家谢宝贵老师提供)和武汉地区主栽品种V238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生育期性状、菇形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对杂交新菌株进行综合品比考察。结果表明,4个草菇菌株在菌丝体形态、菇形、菇体颜色、产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971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发达,V1295、V1296菌株菌丝长势较弱,为透明丝状;V1295原基期最短,为10 d,V238最长,为14 d;V1296菇体小而白,V1295菇体小而黑;生物学效率也有较大差别,V1296达到最高,为23.68%,V238最低,为12.29%。  相似文献   

12.
草菇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观察了45个草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以及供试草菇品种生育期情况、蛋形期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生物学效率等。通过初筛、复筛试验,结果表明,V0045和V0014两个菌株表现较好,可大面积推广示范。V0045菌株子实体形态好,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平均11 d,比其它菌株提前2 d~5 d。产量以头潮菇为主,平均产量为2 990 g.m-2,生物学效率为13%,比对照提高9.93%,但菌膜厚薄及开伞难易均居于中等;V0014菌株菇体大,平均单朵商品菇重量为46 g.朵-1,菌膜厚,不易开伞,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分别为3 035 g.m-2、13.19%,比对照提高11.6%,但子实体形态较差,菌丝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3.
汪美雨 《上海蔬菜》2007,(5):133-134
草菇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欢迎,是我地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本地稻草资源非常丰富,为筛选出适合以稻草为栽培主料的草菇优良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结合本区的保存品种以及引进部分外地草菇品种,从中选出7个菌株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对7个草菇品种(菌株)废棉料栽培比较。结果表明:V11、V112、V5是比较适宜废棉基质的草菇菌株。  相似文献   

15.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夏令菌菜,原产亚热带,用稻草栽培。80年代以来,河南省利用棉籽壳开始商业性生产,但单产较低,经济效益差。为选育适合棉籽壳栽培的高产菌株,我们于1985年7—8月,对保藏的5个草菇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种 V_1、V_4、V_5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原编号分别是 V_(95)、V_(8301)、V_(8302);V_3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原  相似文献   

16.
7个草菇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个草菇品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聊城当地草菇品种V15(对照)综合表现最好,仍应是主要栽培品种,1295、1296、V1-5三个品种菌丝长势较强、产量较高,也可适当选择栽培。丛生草菇、V2-10、V12、V238产量低,不适合在试验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迁西1号、迁西2号,引自河北迁西食用菌所;灰树花1号,引自福建省食用菌站;灰树花、白灰树花引自福建省食用菌学会;灰树花GF-5,引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神农灰树花,引自湖北省嘉鱼县环宇食用菌研究所,共7个菌株。1.2试验配方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原种当栽培种使用)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39%、麸皮15%、玉米粉5%、木屑39%、轻质碳酸氢钙1%、红糖1%,含水量为65%。生产配方:棉籽壳39%、麸皮10%、玉米粉10%、木屑39%、沙壤土10%、轻质碳酸氢钙1%、红糖1%,含水量为65%。1.3可控环境简易冷库温度最低可控制在0℃左右,光线、通风(室内循环通风)用时控开关定时控制;通过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恒定。1.4栽培方法1.4.1菌袋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按常规方法进行。按培养料配方制作栽培袋,料水比为1∶1.4~1.5。机械装袋,每袋装干料0.4kg,湿重1.2kg左右,使含水量为65%,pH6.5。菌袋为17×38×0.05(cm)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100℃保持14h,冷却到28℃后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同批次等量菌种,置于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稻草基质的平菇菌株 ,充分利用我地丰富的稻草资源 ,减少木屑用量 ,保护有限的木材资源 ,进行了稻草栽培平菇品比试验 ,现将试验简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 平 840 5、高邮 32 1 (引自高邮食用真菌研究所 )、复壮 80 2。平秸 1 2 6(我所选育 ) ,高平 1号 (引自江都天达食用菌所 )。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小麦粒78% ,杂木屑 2 0 % ,石膏、糖各 1 % ,pH值自然。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 50 % ,杂木屑 35 % ,麸皮 1 2 % ,糖 1 % ,石膏 2 %。1 .2 供试配方 稻草 87% ,麸皮 1 0 % ,糖 1 % ,过钙 1 % ,石膏粉…  相似文献   

19.
杨华义 《食用菌》2003,25(1):23-24
本试验利用菌草为主要培养料 ,以木屑为对照 ,进行栽培白背毛木耳试验 ,以期为开拓食用菌栽培新原料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 ①菌株 :白背毛木耳 7811、白背木耳 9343,从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引进。②菌草 :芒萁、象草、类芦、斑茅、芦苇。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 4组 ,每组设 3个重复 ,共 12个小组 ,每小组 10 0袋。各组配方见表 1,培养基含水量 5 0 %~ 6 0 % ,pH5~ 6 .5。表 1 供试各组配方 (% )培养料 A1 A2 B1 B2菌草 87 87木屑 (对照 ) 77 77麸皮 1 0 2 0 1 0 2 0碳酸钙 1 .2 1 .2 1 .2 1 .2石膏 0 .80 .80…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草菇主要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RAPD标记对广东省8个草菇主要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获得了草菇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分子聚类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可分成两组:菌株V17、V844和粤草01为一组;粤草02、粤草03、粤草04、V5-1和V23为另一组,且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也有差异。RAPD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为草菇商业菌株的鉴别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