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食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是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畜禽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在畜牧业生产中,影响采食的因素很多,而应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来调控。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通过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GC)这3种应激激素来协同调控动物的应激反应。应激激素对采食行为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稳态和非稳态途径来调节采食,可以双向调控食物的摄入量。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调控机体能量稳态而调控采食。CRH和ACTH通过抑制下丘脑促食欲肽的表达而抑制采食;而GC在中枢和外周发挥着完全相反的作用。非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影响中脑奖赏系统调控采食的愉悦感,是近年来食欲调控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应激激素与奖赏系统的联系。作者针对应激激素调控采食的最新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新型的采食调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食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是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畜禽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在畜牧业生产中,影响采食的因素很多,而应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来调控。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通过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GC)这3种应激激素来协同调控动物的应激反应。应激激素对采食行为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稳态和非稳态途径来调节采食,可以双向调控食物的摄入量。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调控机体能量稳态而调控采食。CRH和ACTH通过抑制下丘脑促食欲肽的表达而抑制采食;而GC在中枢和外周发挥着完全相反的作用。非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影响中脑奖赏系统调控采食的愉悦感,是近年来食欲调控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应激激素与奖赏系统的联系。作者针对应激激素调控采食的最新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新型的采食调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动物的食欲调控主要在于下丘脑食欲中枢的信号整合。下丘脑弓状核促采食神经元能够感应包括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在内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刺鼠相关蛋白(AgRP,一种促采食肽)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参与动物采食和能量平衡的调控。迄今为止,各种脂肪酸对动物采食的调控和影响机制还不是很系统。本文依据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脂肪酸调控畜禽采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蛋鸡采食行为调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消化道较短,食糜通过消化道速度较快。因而必须频繁采食才能保证营养需要,鸡没有嗅觉,有不甚发达的味觉,其采食主要靠视觉和记忆,同时许多环境因素也影响鸡的采食行为,因而研究鸡采食的特性将有助于我们日常饲养管理。1神经内分泌调控象哺乳动物一样,鸡的采食行为受神经控制。在鸡下丘脑的腹中核和侧核存在食物中枢──采食中枢(或称饥饿中枢)和饱感中枢。如果采食中枢受破坏则造成鸡厌食,如果饱食中枢受破坏则造成暴食而形成肥胖。中枢调节鸡的日常采食,但是关于禽类的下丘脑食物中枢的部位以及对随意采食的调控作用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Ghrelin和SHU9119如何作用于小鼠下丘脑可卡因和苯丙胺转录调节因子(CART)神经元参与小鼠采食调控,本试验以免疫荧光技术为主,利用代谢笼和冰冻切片的方式获取试验材料,综合小鼠采食量测定,CART神经元表达数目的统计学分析,及CART神经元、刺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同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神经元间共定位信息,对Ghrelin和SHU9119通过不同方式介导CART神经元以参与小鼠采食调控这一作用机理进行初步阐述。结果显示:健康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腹腔注射Ghrelin(50μg/kg,n=3)后,其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区域CART神经元表达数目显著上升(P0.05);而SHU9119(50μg/kg,n=5)则显著促进弓状核(ARC)区域的CART神经元的表达(P0.01),2种药物促进CART神经元表达的部位并不相同。同时,2种药物的单独注射均可对小鼠采食活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Ghrelin组n=7;SHU9119组n=7)。有趣的是,CART神经元在DMH区域同AgRP神经元之间具有突触联系,而CART神经元与表达MC4R的神经元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则发生在ARC区域。结合已有的研究证据,我们推测Ghrelin和SHU9119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对CART神经元表达的调节,并最终影响小鼠采食活动。期望通过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探明外周信号分子如何参与促厌食神经元对机体能量代谢调控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6.
实验观察了微量注射 NOS抑制剂 L -NAME及微量联合注射 NO的前体 L-精氨酸( L-Arg) L-NAME于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对该部位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发现VTA注射 L -NAME( 1 mg/ 5μL )后 ,伏隔核( Acb)多巴胺 ( DA )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 DOPAC)水平升高到注射前的 1 2 2 .5% ( P <0 .0 0 1 ) ,小剂量注射 L-NAME( 0 .2 mg/ 5μL)对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影响 ;同样方法联合注射 L-Arg( 3 0 0 μg/ 5μL) L-NAME( 1 mg/5μL)后 ,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VTA微量注射 L-NAME兴奋了该部位的DA神经元 ,而 L -Arg L -NAME联合注射 ,却不能影响 DA神经元的活动 ,说明 NO可以通过L-Arg-NOS-NO途径参与 VTA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采食、消化吸收和转化是动物营养研究的三大组成部分,而采食是实现消化吸收和转化的基础,因此对采食的研究是实现奶牛高产的关键.国外对奶牛采食调控有大量研究,而国内报道较少.随意采食的调控是指动物自身通过某种调节完成对食物种类、数量进行选择和控制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动物肠道具有感应肠腔葡萄糖的功能,机体通过葡萄糖激酶(GCK)、味觉受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mTORC1信号通路及AMPK等机制感应葡萄糖,影响肠道内分泌细胞(enteroendocrine cells,EECs)分泌激素,形成复杂的内分泌调控网络,调节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采食行为等重要生理活动。文章综述了动物葡萄糖的感应机制及其对肠道内分泌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谷氨酸能神经元可抑制摄食并防止肥胖。有证据表明,在缺乏囊泡型谷氨酸转运蛋白2(VGlut2)的小鼠中,重新表达专一蛋白1(SIM1)神经元上的VGlut2可降低采食。然而,VGlut2神经元的位置和轴突投射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探寻了向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BAT)发送神经元投射的上游脑区,检测了VGlut2和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神经元的脑内定位,确认了胰淀素(amylin)对于VGlut2和MC4R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调控作用,拓展了VGlut2神经元发送神经支配的大脑区域。结果显示,PVNVGlut2神经元向IBAT发送密集的神经支配信号。在前皮质杏仁核(ACo)、纹状体(CPu)和海马齿状回(DG)发现VGlut2与MC4R共定位。amylin注射显著促进PVNVGlut2::MC4R(P=0.004 8)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提示VGlut2与MC4R涉及amylin的调节过程。PVNVGlut2神经元向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外侧下丘脑(LH)、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蓝斑(LC)核团发送神经元投...  相似文献   

10.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早期,CRF被认为是介导应激反应的标志性脑肽,当其被注入啮齿动物的大脑时会引起应激反应。在急性应激情况下,动物大脑中的CRF信号通路被激活,进而影响其采食行为。由此可见,CRF及相关肽可能具有调控动物采食的作用。CRF及相关肽分布广泛,既存在于中枢,也存在于胃肠道等外周组织器官中。本文主要综述了中枢和外周CRF及相关肽调控动物采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改善应激动物采食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Ghrelin是从人和大鼠的胃中分离出来的,作为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具有促进生长激素(GH)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调节神经内分泌、消化代谢和能量稳态等功能。此外,Ghrelin通过激活下丘脑弓状核中的神经肽Y(NPY)/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刺激食欲素(Orexin)等激素的释放调节摄食。文章就Ghrelin调节采食、消化代谢、与其他采食因子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1):110-113
黑皮质素受体(MCRs)有5种亚型(MC1R~MC5R),在机体各组织中分布,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主要参与采食和能量代谢调节的受体是黑皮质素受体4(MC4R),它能够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调节采食和能量代谢,并且在由MC4R突变体介导的2条信号传导通路中观察到由同一配体引起的偏置信号传导。本文综述了MC4R对动物采食和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并阐述了MC4R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谢开来  王丽娜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2):4468-4477
关于5-羟色氨(5-HT)对采食量的影响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机体内的5-HT主要是以必需氨基酸色氨酸(Trp)作为前体物,在大脑和肠道中合成,并在机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HT无法直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5-HT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各自发挥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中枢5-HT的多种受体以不同的方式调控动物采食,主要有5-HT1A、5-HT1B、5-HT2A、5-HT2C、5-HT3A、5-HT4、5-HT5A、5-HT6和5-HT7。例如,现在临床上被批准使用的抗肥胖药物氯卡色林就是一种5-HT2C受体激动剂。此外,中枢5-HT还可以协同胰高血糖素样肽-1、饥饿素和胆囊收缩素等外周激素共同调控动物采食行为。外周5-HT也能够通过介导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胆囊收缩素来诱导饱腹感。畜禽生产中主要通过在饲料中添加Trp来增加动物体内5-HT的合成。但目前对于Trp对畜禽采食量的调控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且有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Trp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不同,不同畜禽饲料中最适Trp的浓度也不同。而Trp主要是通过其代谢产物5-HT来调控动物采食。作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中枢和外周两个途径对5-HT调控动物采食行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通过对Trp的代谢产物5-HT对动物采食调控机制的探讨,为Trp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性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神经元细胞内 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为主要的病理特征.肠道菌群(Microbiota,GM)对人体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影响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能力,而且对人体的抗感染和自...  相似文献   

15.
猪采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采食量与其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在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其采食量,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猪的食欲和采食行为受到外界环境、饲养技术、自身物理特性、体内化学和代谢因子、中枢和外周信号因子的综合调控。下丘脑在整合各种信号从而发挥采食调控作用的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采食信号因子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NPY、CCK、SS、Orexin、Ghrelin等在下丘脑采食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和信号途径已日渐明朗,而AMPK、mTOR和Leptin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者从影响猪采食行为的因素、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及影响采食行为的主效因子等方面展开论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采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畜禽采食量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食量是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动物根据食物提示因子决定是否采食,根据采食后的消化生理反应决定采食多少;影响采食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日粮营养、饲养管理、环境等;瘦素、NPY、增食欲素、生长素等是近年来在人的肥胖领域研究较多的食欲调节肽物质,能否或如何应用于畜牧生产尚需摸索.  相似文献   

17.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调控一系列代谢通路,包括脂肪酸氧化分解、脂肪酸合成、糖酵解和糖异生。当机体受到外源性应激引起能量失衡或能量供应不足时,AMPK被激活。AMPK的活性变化在调节下丘脑摄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MPK活性降低会引起采食行为降低,反之,采食行为增加。应激反应的激发主要依赖于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激活。糖皮质激素作为HPA轴中重要的末端调节因子,控制机体的动态平衡,引起机体对应激的应答反应。文章阐述了在应激影响家禽食欲和能量代谢过程中AMPK及其信号通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物采食生理特点及采食量调控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尤其是猪的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嗅觉和味觉(在视觉的帮助下)是辨别和摄取食物的第1感觉系统。而最终采食行为则主要依靠其口腔内的化学感受器和能快速反应食物愉悦与否的嗅上皮细胞。无机离子、单糖和多糖、氨基酸和多肽、食物中的毒素等都能影响动物的采食行为。本文综合讨论了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对采食量的影响及如何对采食量进行调控,重点比较了猪与人类的嗅觉和味觉细胞受体和神经刺激方面的差异,并概述了当前和将来与适口性有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食量是影响肉鸡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摄入的营养物质除一部分用于维持肉鸡基本生命代谢需求外,大部分用于保障肉鸡良好的生长性能。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它可以整合外周环境和各种信号分子,使得机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最终调节肉鸡的采食量。温热环境因子是实际生产中影响家禽采食行为和生长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就温热环境因子对肉鸡采食行为的影响、下丘脑的摄食信号整合机制以及关键热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肉鸡温热环境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畜禽摄食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采食行为决定采食模式,包括在一段时间内摄食量,摄食餐数、采食时间等。我们研究室曾经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记录方法,应用引进国外的摄食行为计算机监测系统(FIDAS系统)研究了舍饲水牛采食行为[1-2]、添喂大豆黄酮和填喂丙谷胺对蛋鸡摄食行为的影响特点[3-4],得到动物随意采食行为数据,从而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畜禽在不同条件下采食行为特点。本试验旨在利用摄食行为计算机监测系统(FIDAS系统)收集笼养条件下蛋鸡不同日龄采食行为参数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蛋鸡摄食行为特点及有关内分泌的变化。1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