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国水土流失区忍冬属药典植物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2019,(3):前插1-前插2
从200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九版起,忍冬属(Lonicera)药典植物的花蕾商品名由原先的金银花,被划分为金银花和山银花两类。金银花只来源于忍冬(Lonicera japonica)1种植物,而山银花的基源植物逐步调整为4种: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和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忍冬属药典植物适应性广,其中忍冬为全国性分布,灰毡毛忍冬、华南忍冬、红腺忍冬主要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分布,黄褐毛忍冬在贵州、云南有自然分布。目前,忍冬虽然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人工栽培区域中心仍位于山东、河南和河北3省。灰毡毛忍冬在南方栽培范围很广,栽培区域中心为湖南、重  相似文献   

2.
忍冬属药典植物多采用嫩枝扦插技术进行良种扩繁,其田间配置主要有簇墩、树形、篱架、攀石等4种模式。在全国水土流失区,忍冬属药典植物在细致整地、精心栽植后,还要格外重视抚育管护,除开展土肥水管理、植物保护等常规管理措施外,还应重视立体配置,认真搞好越冬管理,并及时更新重建,以持续高效发挥其生态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3.
西藏境内自然分布的沙棘属植物有5种3亚种,人工种植的沙棘主要为江孜沙棘和中亚沙棘。沙棘资源建设的基本方案是,既要立足于现有各类天然和人工资源,更要在合理优化企业布局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国内现有优良沙棘资源类型,建成高质量的沙棘工业原料林。资源建设目标为建成6.67万hm~2(100万亩)沙棘工业原料林,并注意引进杂交沙棘和中国沙棘与当地种类配搭。与其相适应的开发利用方案,就是建成10个中小型沙棘加工企业,采取滚雪球策略,由小到大,由单一到综合,由薄利到厚利,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城区蝶类蜜源植物对蝶类分布与种群关系的影响,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对蜜源植物与蝴蝶进行了观察记录。共记录到3 740只蝴蝶,隶属于11科72属116种;蜜源植物63种,隶属于28科56属。其中,都匀市人工种植蜜源植物29种,隶属11科24属;野生蜜源植物34种,隶属17科32属。结果表明,贵州省都匀市城区蝶类主要蜜源农作物有萝卜、油菜和橘,主要野生蜜源植物有白车轴草、秋英、万寿菊、黄鹌菜、忍冬、火棘和乌敛莓等。蝴蝶取食的蜜源植物在菊科、豆科和十字花科占了很大比例,即菊科20.63%、豆科14.29%和十字花科6.35%。观测发现,植物种类丰富的地方蝶类物种数也多,表明不同生境下蜜源植物的时空分布影响蝶类时空分布,当地可合理开发利用蝶类及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种植结构下的农田需水研究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灌溉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定量估算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影像提取了2002年和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类型及其种植面积,同时基于作物系数法计算了华北平原7种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了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作物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2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减少60.7万hm~2。其中,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的作物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43.18万hm~2)、棉花(-32.43万hm~2)、水稻(-9.3万hm~2)和春玉米(-4.9万hm~2),种植面积增加的作物主要是林果(+16.61万hm~2)和蔬菜(+12.6万hm~2)。2002—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的总需水量从742.7亿m~3下降至695.5亿m~3,共下降6.37%。其中,需水量减少的作物类型为冬小麦-夏玉米(-35.41亿m~3)、棉花(-24.31亿m~3)、水稻(-7.48亿m~3)和春玉米(-2.1亿m~3),需水量增加的为林果(+11.24亿m~3)和蔬菜(+10.71亿m~3)。从空间分布来看,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仅在河北平原、鲁西北以及滨海平原靠近城市周边的区域呈增加趋势,其中滨海平原需水增加量最大。华北平原由于作物种植面积减小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达44.7亿m~3;由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为2.5亿m~3。种植规模的减小是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晋中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后期可供春玉米立秆脱水时间充足,抗倒性是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的关键因素。增密种植与立秆延期收获是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生长后期倒伏是限制种植密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同时兼顾高产和抗倒就成为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7—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29个玉米主栽品种和已审定、待审定、有潜力的宜机收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春玉米3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下生理成熟后倒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生理成熟期平均倒折率分别为0.4%、1.2%和2.5%,生理成熟后平均倒折率呈显著(P0.05)增加,且每推迟10 d玉米倒折率分别平均增加0.2个、0.7个和1.5个百分点。根据拟合方程,以GB/T 21962—2008规定的玉米机械粒收条件倒折率小于5%为标准, 9.0万株·hm~(-2)仅可立秆至10月2日, 7.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可充分利用当地积温立秆脱水至11月。根据收获期产量和倒折率双向平均法, 3年都稳定表现出高产抗倒的品种为‘金科玉3306’(7.5万株·hm~(-2))、‘金科玉3306’(9.0万株·hm~(-2))、‘迪卡517’(7.5万株·hm~(-2))和‘华农887’(7.5万株·hm~(-2)),收获期平均产量为14 091.8kg·hm~(-2),平均倒折率为1.7%,可推荐为该区域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和密度。一般可根据降水年型、灌溉条件以及品种耐密性等,合理选择6.0万株·hm~(-2)或7.5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以实现高产抗倒,最终提高春玉米机械粒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甜高粱品种辽甜13号在云南文山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种植密度3个水平0.9×10~5株/hm~2 (A1)、1.2×10~5株/hm~2 (A2)、1.5×10~5株/hm~2(A3),施肥量3个水平681.82 kg/hm~2 (B1)、1 022.73 kg/hm~2 (B2)、1 363.64 kg/hm~2 (B3),测定各处理的株高、茎粗、节数、含糖量及全区植株鲜重。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产量(地上部鲜重)随着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秆含糖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施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种植密度1.5×10~5株/hm~2和施肥量1 022.73 kg/hm~2是文山地区甜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正> 高山河是江苏省东海县西部李埝乡的一条小流域,属沭河水系、低山丘陵区,总面积20.5km~2,水土流失面积19.5km~2。流域内有可耕地493.3hm~2(坡耕地占93.2%),疏林地673.3hm~2,村庄、道路、库塘水面343.3hm~2,荒山、草坡370hm~2;流域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地面高程63~115m,河道比降1/300,有岗岭15个,支沟15条,毛沟42条,500m以上的支沟总长37.7km;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7℃,无霜期225天,多年  相似文献   

9.
2017年灌阳县"一季+再生稻"百亩高产攻关基地头季稻产量15.14 t·hm~(-2),再生稻产量8.28 t·hm~(-2),两季相加最高达23.42 t·hm~(-2)。百亩示范区种植超级杂交稻及再生稻,通过采用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实现壮苗、强根、大穗、实粒,夺取超高产。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玉米品种‘正红505’为材料,设置4.50万株·hm~(-2)、5.25万株·hm~(-2)、6.00万株·hm~(-2)、6.75万株·hm~(-2)、7.50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茎节长粗比逐渐增加,茎粗、茎粗系数、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逐渐减小,除穗位高外,其余各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当种植密度增加到7.50万株·hm~(-2)时,第1、3、5茎节的外皮穿刺强度分别较4.50万株·hm~(-2)显著降低27.10%、22.78%和30.80%。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6.00万株·hm~(-2)处获得最大值,与4.50万株·hm~(-2)相比,6.00万株·hm~(-2)显著增产12.02%。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长、穗粗、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有效穗数和秃尖长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茎秆压碎强度与外皮穿刺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且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分别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茎秆农艺性状与茎秆压碎强度的相关性更好。单株产量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对茎秆压碎强度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可以作为评价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与统计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属、种组成及地理成分的基础上,分析其区系特点,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特点是:(1)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居群数量大,迄今已知有113种(含5变种),隶属于44属,是广西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保护区;(2)兰科植物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性质明显,属的热带属(R)与温带属(T)数的比值(即R/T比值)达5.00;(3)兰科植物分布广泛,垂直分布以中海拔为多;(4)兰科植物生态类型丰富多样,特有性较强,并表现一定岩溶特有性。并提出应加强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科研、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结合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对辖区内区级以上公益林进行了区划界定,共区划界定公益林2 143.67 hm~2,其中国家级1 312.00 hm~2、区级831.67 hm~2,区划小班共计2 905个,主要分布在5个镇和1个林场。整体来看,兴业县公益林布局合理,分布在江河源头区,以有林地为主,其中水源涵养林占半数以上,多为人工林,保护等级以二级为主,主要以非国有形式存在。全县公益林郁闭度≥0.50的占99%以上,能够有效地构筑绿色屏障。兴业县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中主要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和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可通过加大宣传、提升信息化管理、实行动态管理等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对盐源县域内的杜鹃花属植物进行实地调查鉴定,结合标本查阅,结果发现:盐源县自然分布的杜鹃花属植物有47种(含1亚种),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 m的常绿阔叶林中、高山冷杉林下及高山杜鹃灌丛中;特有性明显,43种为我国特有种,在以我国西南地区为分布中心的45种杜鹃中有35种仅分布于西南地区;多枝杜鹃首次在四川境内被发现,为四川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38 a生5种密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下物种种类多达121种,灌木层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主,草本层以双盖蕨(Diplazium)、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等蕨类为主。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大多在初植密度为5 000 hm~(–2)时最高。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密度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或低密度林)分下达到最大。除了p H、有机碳以及纤维素酶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林分密度变化响应均显著(P0.05)。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而2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p H、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显示,初植密度为6 667 hm~(–2)时最高(1.17),第二为3 333 hm~(–2)(0.93),其次为5 000 hm~(–2)(0.28)、1 667 hm~(–2)(0.12)和10 000 hm~(–2)(–2.49),得分前两名显著大于其他得分。以上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在5 000 hm~(–2)更有利于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但不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密度过低或过高皆不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特别是密度过高时,对林地伤害巨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出现"驼峰模式",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6 667 hm~(–2)和3 333 hm~(–2)更适合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耐盐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0万穴·hm~(-2)(M1)、19.6万穴·hm~(-2)(M2)、21.4万穴·hm~(-2)(M3)、23.5万穴·hm~(-2)(M4)、26.0万穴·hm~(-2)(M5)5个单粒精播播种方式下的种植密度和双粒穴播播种方式下的11.6万穴·hm~(-2)(M6)、13.0万穴·hm~(-2)(M7)、14.7万穴·hm~(-2)(M8)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盐碱地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结果显示,1)土壤盐碱胁迫较大程度地抑制了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与非盐碱地花生相比,盐碱地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明显降低,仅分别为25.6 cm和29.0 cm左右。2)单粒精播方式下,在19.6~26.0万穴·hm~(-2)范围内,主茎高和侧枝长在饱果期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荚果膨大前和饱果期后,单粒精播方式下一、二次分枝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且在M2~M4密度范围内,其基部茎长随密度增大而缩短但差异不显著。基部茎长和茎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结荚期前,且以茎的伸长速度快于横截面积增大速度,生育后期基部茎长和茎粗均趋于稳定。3)盐碱地花生叶片和茎+叶柄光合产物快速积累期主要在花针期和荚果膨大期,叶片最大生长速率(Vm)只有茎+叶柄Vm的一半,叶片快速生长早于茎+叶柄5 d左右,且双粒穴播方式下叶片和茎+叶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明显滞后于单粒精播方式。单粒精播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地上部营养器官Vm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抛物线型"变化,M4处理下的叶片和茎+叶柄的Vm最大,分别为0.492 5 g·株-1和0.878 3 g·株-1。4)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各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较为显著,但对各时期各器官中分配率的影响差异较小。盐碱地花生光合产物分配规律与非盐碱地花生基本一致,生育前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在茎和叶片等营养器官中,至饱果期约1/3以上的光合产物分配于荚果中。5)种植密度对单粒精播方式下荚果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各处理下的籽仁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和油酸/亚油酸(O/L)等影响不大。中轻度盐碱土区,采用单粒精播的播种方式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9.0~2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以泰兴香荷芋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15、30、45 t/hm~2(F_(15)、F_(30)、F_(45))有机肥用量和3.75万、5.25万、6.75万株/hm~2(M_(3.75)、M_(5.25)、M_(6.75))种植密度,研究有机肥和种植密度对芋头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_(15)相比,F_(30)、F_(45)处理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6叶期分别提高5.56%、5.56%、3.15%、23.41%和12.88%、23.33%、21.44%、30.51%,12叶期分别提高5.95%、6.96%、3.85%、8.78%和10.40%、10.43%、9.41%、13.04%。与M_(3.75)相比,两叶期株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则基本一致(6叶期M_(6.75)除外)。有机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芋头产量结构均有显著效应,增肥增密可获得高产,F_(45)M_(6.75)子孙芋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24625、22949 kg/hm~2。而F_(45)M_(5.25)子孙芋的商品芋产量最高,为15727 kg/hm~2。因此,综合子孙芋产量和商品性考虑,建议有机肥施用量45 t/hm~2,种植密度5.25万株/hm~2作为该地区香荷芋最优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稻田泥炭土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寒温带河谷平原及山谷洼地[2],是开垦草炭土或腐泥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一种低产土壤。 据调查,吉林省泥炭土有232万亩[4]。其中稻田约有22万亩,水稻亩产一般为300斤,不到矿质稻田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金柑商业种植品种单一导致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而且随着黄龙病等病害的爆发导致野生金柑属资源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在我国湖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已开展过对金柑属野生的资源收集工作,但尚未考虑气候对其分布的影响。因此,亟需了解金柑气候适宜分布区,为其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提供基础。本研究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结合金柑属(Fortunella)植物的实际分布数据和18个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对金柑属6个种的潜在气候适宜区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金柑属潜在气候适宜区范围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大巴山以南地区,山金柑(F. hindsii)、罗浮金柑(F. margarita)、罗纹金柑(F. japonica)、长叶金柑(F. polyandra)、金弹(F. crassifolia)和长寿金柑(F. obovata)的最适宜区面积为354 000 km~2、276 100 km~2、495 800 km~2、613 600 km~2、474 400 km~2和663 403 km~2;除长叶金柑外,其他5个种的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福建、浙江、广东6个省份;长寿金柑的最适宜区除上述各省份外还包括重庆;长叶金柑的气候最适宜区包括重庆、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南部地区。金柑属实际分布点均在预测图中的最适宜区域内,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情况高度一致。金柑属6个种适宜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本研究预测分布范围精确度高,可作为金柑属野生资源的区域调查及保护、优良品种推广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我省贡水流域6个县(市),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强有力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水土流失区广大干部群众5年来的艰苦努力,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最近,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贡水流域6个县(市)全部顺利通过省组织的复验.贡水流域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从1993年开始,至1997年结束,范围包括兴国、于都、宁都、会昌、瑞金、石城6个县(市),总面积1691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13.78km~2,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5年来,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6县(市)广大于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大打治理水土流失的人民战争,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36.3km~2,占原有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在实施重点治理的123条小流域中,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6.08万hm~2,占国家下达计划任务的122.4%.其中兴建水平梯田732.1hm~2,建设水土保持林5.71万hm~2,开发经济果木林1.76万hm~2,种草6877.8hm~2,封禁治理7.8万hm~2,修筑塘堰、谷坊、拦砂坝等水保设施4363座(处),累计投入劳动工日3912.41万个,完成土石方5703.78万m~3;累计投入资金42037.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60万元,地方匹配2869.22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劳、投肥折款)37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台湾青枣在福建引扩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福建气候资源、优化台湾青枣在福建的种植布局,基于GIS开展台湾青枣在福建引扩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根据台湾青枣的生长气象指标、生命周期和生产管理特点,选取≥10℃年活动积温(∑T≥10℃)、年平均气温(Tavg)、90%保证率年极端最低气温(T90%JDW)、年降水量(R)、年日照时数(S)5个气象因子作为区划指标,构建台湾青枣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划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建立气候适宜指数算法;基于气象要素值、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通过线性回归建立5个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结合小网格推算模型和气候适宜指数算法,开展台湾青枣在福建引扩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采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青枣种植现状对区划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台湾青枣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泉州市辖区以南的沿海县市和漳州市的部分内陆县市;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沿海地区及龙岩南部的永定、上杭部分乡镇,该区种植青枣可能遭受寒冻害,应注意低温防护;其余县市为不适宜种植区。区划结果与前期研究成果和青枣种植现状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台湾青枣在福建的引种、扩种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