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几年来,广西象州县的多个牛人工授精品改点的受胎率,黄牛为40%~50%,水牛为30%~40%,在这样的情况下,牛的受胎率有待提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母牛体内具有促进卵泡发育、排卵的作用;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这一特性,在母牛发情时肌肉注射,然后进行输精,观察对母牛的受胎率的影响,是否能够提高牛人工授精工作的效益。结果显示,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使用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提高受胎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开展水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1]技术工作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多年来,水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杂交改良面逐渐扩大,配种头数增多,受胎率有所提高,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配种受胎率高低悬殊太大,牧场、牛群集中的示范小区和养殖户,配种受胎率高达75%以上,而在分散饲养的情况下,受胎率一直在35%~40%之间徘徊。从而导致一些饲养户对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持怀疑态度。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受胎率这么低呢?笔者认为,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1]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容不得半点粗心大意。从采精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广西象州县的多个牛人工授精品改点的受胎率,黄牛为40%~50%,水牛为30%~40%,在这样的情况下,牛的受胎率有待提高。可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母牛具有促进卵泡发育、排卵的作用这一特性,在母牛发情时进行肌肉注射后输精,观察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分析母牛人工授精工作的效益。结果显示,在牛人工授精工作中使用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提高受胎率和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4.
人工授精技术在牛品种改良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牛人工授精中应用最广泛、效果较好的是牛冷冻精液配种技术.牛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在我国用于牛的繁殖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改良本地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人工授精后母牛的受胎率高低不一,某些地区不到50%,其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对品种改良的推广和畜牧业的发展形成很大阻力.因此,规范人工授精技术,有可能提高母牛的受胎率,促进牛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5.
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一直不高是牛品种改良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在农村,牛的饲养管理粗放,散乱,这给畜牧工作者在农村开展牛品种改良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从2003年开始从事水牛人工授精工作,现将如何提高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直接影响到牛场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提高受胎率的方法如下,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53头青年母牦牛和42头当年产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及定时授精处理,其中青年母牦牛人工授精31头,当年产母牦牛人工授精28头,人工授精精液采用大通牦牛冻精和西门塔尔牛冻精,输精一次后母牦牛与公牦牛合群放牧。结果青年母牦牛产犊率为84.91%,产大通牦牛后代10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1头,采用大通牦牛精液和西门塔尔精液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58.82%(10/17)和7.14%(1/14);当年产母牦牛产犊率为52.38%(28/42),产大通牦牛后代11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2头,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45.83%(11/24)和50%(2/4);2组平均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42.37%,其中用大通牦牛冻精的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51.22%,西门塔尔牛冻精的情期受胎率为16.67%。  相似文献   

8.
牛人工授精受胎率影响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人工授精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牧民受益,农村发展,必须要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而且要提高受胎率。影响受胎率的因素有几个方面,技术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避免受胎率的不良因素,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利于提高受胎率,有助于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荷斯坦奶牛性控精液和常规精液人工授精效果以及性控精液对青年牛和经产牛配种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性控精液(200万个/0.25mL)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为63.9%,第一情期受胎率58.2%;采用常规精液(1000万个/0.25mL)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为81.5%,第一情期受胎率67.1%,性控精液和常规精液差异不显著(P0.05),用性控精液人工授精,青年牛受胎率74.4%,经产牛受胎率55.6%,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正> 推广应用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加快农村黄牛改良步伐,开展牛的综合利用的重要措施,但受胎率低是当前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主要难题。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1980年以来我县加义,长寿等乡镇改站1965头黄母牛发情及冻精配种登记资料,以摸清役用黄牛配种受胎规律,提高冻配受胎率,促进牛冻配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黄牛改良工作的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越来越普及,但是有些地方牛的受胎率却较低。造成牛受胎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如不能够很好地观察牛的发情;发情鉴定不准确;人工授精过程中的卫生不合  相似文献   

12.
母牛冻精配种的受胎率理论上可达93%以上,而基层冻改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只能达到78%左右。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很多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好这些环节,并结合熟练的操作,必将有效提高授精的成功率,从而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猪生产效率,增加了养殖户经济效益。但实践中发现,一些做法对猪人工授精受胎率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人工授精风险。因此,养殖户应分析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采取可行的措施,才能切实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为养猪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笔者综述分析了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成熟,猪鲜精人工授精普及面的扩大,偏远地区的养猪场和养殖户已经逐步认同了人工授精技术。一方面,认同仔猪的杂交优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品质好;另一方面,认同受胎率可以满足生产需求,人工授精技术掌握好的,受胎率达到85%以上。然而,有一些养殖场,养殖人员亲自进行猪鲜精人工授精工作,而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足够的实践,造成受胎率低,损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西象州县的多个牛人工授精品改点的受胎率,黄牛为33%~51%,水牛为35%~55%,母牛的受胎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该试验利用HCG能够促进母牛卵泡发育和排卵这一特性,在母牛发情时肌肉注射HCG后进行输精,并观察其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以及是否能够提高牛人工授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HCG能够明显提高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2003年起就一直探讨如何提高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由于黄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达85%~90%,远比水牛的35%~66%高.为使国家奶水牛补贴项目更好地实施,提高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笔者采取综合措施,冻配517头经产母水牛和73头青年"处女"母水牛的人工配种的工作实践,受胎率为75.6%和65.8%.现介绍如何提高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猪人工授精受胎率是指能配发情母猪所配头数和受孕头数之间的比率。提高受胎率直接关系着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现将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关键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唐凌 《广西畜牧兽医》2008,24(2):111-112
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不高一直是牛品种改良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牛的放养较粗放、散乱,公母牛随意混合放牧,这种情况给在广大农村开展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笔者从事母牛人工授精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这几年来,一直在摸索提高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方法,总结了几点经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要搞好牛的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9.
<正>影响牛群受胎率的因素很多,包括营养、管理、环境、遗传以及产科疾病等因素,其中因人工授精操作问题而造成受胎率低和母牛难孕是一个不容忽视原因。掌握牛人工授精正确的输精方法,是提高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十几年的牦牛冷配工作,谈几点个人粗浅的体会,供大家参考。1牛人工授精操作中注意事项1.1人工授精站的设置1.1.1配种站(点)应设在母牛密度大、易于集中、交通方便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牛良种化程度是养牛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2005年以来,经过全县广大科技、推广人员三年多努力,成功推广了一批新品种,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牛生产中广泛应用,基本建成了相对完整、功能齐全的牛良种推广体系.目前,已设立有配种点29个,配种技术人员30人,人工授精配种牛15422头(其中黄牛10717头,受胎率达到78.1%;水牛4705头,受胎率达50.3%),犊牛成活率达到92.5%.培训人工授精配种技术人员25人,推动了全县牛品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