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杜仲素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发酵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24头体况、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相近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并随机分为2组进行试验(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奶牛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每日添加20 g杜仲素。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杜仲素对奶牛瘤胃液p 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乙酸/丙酸的值都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奶牛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P0.05);杜仲素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白蛋白和肌酐浓度(P0.05),显著降低球蛋白浓度(P0.05);而对血清总蛋白、总胆红素、非酯化脂肪酸、尿素氮浓度都无显著影响(P0.05);杜仲素对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有降低作用,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杜仲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奶牛瘤胃环境,提高瘤胃对氮的利用率,保护肝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
试验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菌糠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随机设计,将健康、体重接近的9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0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饲喂5%的菌糠;试验2组饲喂10%的菌糠。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菌糠组的乳品质指标总固形物和奶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菌糠组奶牛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日粮中添加10%的菌糠可以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超过10%的菌糠不会对产奶量、干物质采食及血液生化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能改善乳品质,提高奶牛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向日粮中添加一种离子型饲料添加剂(别名为巴尔吡尔)研究在热应激条件下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牛200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饲喂常规TMR)和试验组(TMR中添加50m L/头·d巴尔吡尔),每组各100头,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牛舍THI值大于72,处于热应激环境下;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可降低奶牛直肠温度,奶牛平均采食量提高6.46%;群体每日产奶量和单头平均产奶量分别升高9.18%和8.19%;饲喂巴尔吡尔还可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但乳蛋白、乳脂、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低1.75%、7.18%、1.94%和1.82%。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可提高在奶牛热应激环境下的采食量和产奶量,有助于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双益素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各项指标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4头,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方案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2,3组,每组6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15 g/(d·头)双益素,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测定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理化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3组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常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2,3组球蛋白(GLO)含量显著提高(P0.05)。说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双益素能显著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有效预防奶牛乳房炎,提高血液GLO含量,增强免疫功能,综合投入产出比以双益素10 g/(d·头)的添加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酵母培养物,研究其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9头泌乳天数100~160 d、产奶量25 kg、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g/d的复合酵母培养物,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以对照组为基准,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提高1.50 kg/(头·d),持续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6.52%(P0.05),乳蛋白率提高(P0.05),尿素氮降低(P0.05),细胞体细胞含量下降87%(P0.05),乳房炎得到明显控制。以上结果表明,复合酵母培养物可提高奶牛泌乳持续力,并在适度提高牛奶品质的同时,降低乳中体细胞数量,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E富硒舔砖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及乳房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V_E富硒舔砖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房炎发生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阶段、产奶量相似的奶牛10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保持原有饲养管理和日粮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试验组自由舔饲舔砖,试验期90d。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变化;牛奶中V_E的含量(P<0.05)和硒的含量增加;血液中V_E(P<0.01)和Se的含量(P<0.051)增加,乳中体细胞数(P<0.05)和乳房炎发病率(P<0.05)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产奶量、胎次、泌乳期等生理状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1);提高乳中干物质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其他成分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并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饲喂β-胡萝卜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3种处理日粮分别为:对照日粮、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 300mgβ-胡萝卜素/(头.天))、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 600mgβ-胡萝卜素/(头.天))。预试期15d,试验期120d。结果表明,在奶牛额外添加VA150000IU/d的情况下,每头奶牛添加β-胡萝卜素300或600mg/d,对前3个泌乳月的牛奶成分以及乳中体细胞数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在产后3个月,对照组自然产奶量和标准乳逐月降低,而添加β-胡萝卜素组的自然产奶量和校正乳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VA的浓度(P>0.05);在产后8~12周,添加β-胡萝卜素300mg/d,显著提高了牛奶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P<0.01)。在产后1~3月期间,奶牛额外添加VA150000IU/d同时添加β-胡萝卜素,降低了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发病率。在围产期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产奶量,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VA的浓度,提高了牛奶中β-胡萝卜素浓度,降低了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丙酸铬(CrPro)对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本试验将体况、产奶量、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低剂量组(CrL)和高剂量组(CrH),每组10头,分别按照0、4和8 mg/(d·头)剂量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CrPro,试验期为45 d,每天检测牛舍温湿度指数(THI)用以评估奶牛的热应激状态,每天记录奶牛产奶量,自0 d开始每15 d固定时间记录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并采集乳样和血样,用以分析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结果显示,试验期间(0~45 d)牛舍THI的平均值为74.97±2.85;与Con组相比,CrH组产奶量损失和乳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CrL组和CrH组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奶牛均受到轻度热应激刺激(THI>72),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8 mg/(d·头) CrPro可以提高热应激奶牛产奶量,降低乳体细胞数以提高乳品质,且该试验剂量对热应激奶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抗菌肽复合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选取隐性乳房炎患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奶牛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抗菌肽复合制剂,10 g/(头·d),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63.86万个/m L,试验结束时为26.15万个/m L,降低59.0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共有17头奶牛痊愈,痊愈率85%。说明抗菌肽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SCC)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模型,统计分析覆盖16个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 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25 775条奶牛个体生鲜乳SCC检测记录。结果表明:奶牛个体生鲜乳SCC的总体均值为48×104cell/mL,标准差为117×104cell/mL,个体生鲜乳SCC波动范围较大;其中,77.9%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小于50×104cell/mL,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26;11.3%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介于50×104~100×104cell/mL之间,乳房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16;10.8%的奶牛个体,生鲜乳SCC大于100×104cell/mL,理论上乳房处于临床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58。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评分(SCS)呈正态分布,与奶牛个体因素(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胎次和泌乳阶段)和环境因素(泌乳月份、泌乳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与奶牛养殖区域、奶牛场差异不显著(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SCC主要在50×104cell/mL以下,依据影响参数能实现对生鲜乳SCC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贝尔美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的泌乳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A组和试验B组2组,每组10头;选择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C组与试验D组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正常日粮,试验组在正常日粮基础上添加贝尔美预混剂300 mg/kg,分别于0、15、30、45和60 d记录产奶量,并采取乳样,检测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在预防试验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B组平均每头每天产奶量增加1.90 kg(P〉0.05),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分别提高了3.52%(P〉0.05)、7.21%(P〉0.05)、1.92%(P〉0.05)、6.09%(P〈0.05)。在治疗试验中,与对照C组相比,试验D组的奶牛平均每头每天产奶量增加了2.24 kg(P〈0.05),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分别提高了14.42%(P〈0.05)、10.65%(P〈0.05)、2.02%(P〉0.05)、9.53%(P〈0.05)。综上所述,贝尔美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能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选择100头健康泌乳初期奶牛,按照产量、泌乳天数、胎次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头,进行植物提取物"NE300"对产奶量和乳成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提取物"NE300"作为一种瘤胃调节剂,有促进奶产量、乳脂肪含量、乳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同时有降低乳体细胞数量、乳尿素氮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刘鸽 《中国乳业》2021,(12):94-99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澳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患病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0 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5.62%。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奶牛,共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分别进行兰州乳房炎检测(LMT)和乳样体细胞数(SCC)检测。经LMT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经SCC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数据分析发现:各乳区患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乳区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规律;6岁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6岁及以上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要高于2~3岁、4~5岁奶牛;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6胎及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要远高于1胎、2胎、3胎、4胎、5胎奶牛。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奶牛热应激对其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该试验研究、配制了奶牛抗热应激功能性营养包。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和体况相近的原则,将120头健康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度热应激条件下,对照组奶牛饲喂牧场基础日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g/(d·头)复合型功能性营养包,观察复合型功能性营养包的抗热应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正试结束时,试验组奶牛的单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预试期相比,对照组奶牛的平均单产降低2.96 kg/(d·头),而试验组平均单产降低1.16 kg/(d·头),比对照组缓降了1.80 kg/(d·头);试验组奶牛的乳蛋白涨幅比对照组高0.13个百分点;正试结束时和停试第10天试验组奶牛的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的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缓降0.02。结果提示,抗热应激功能性营养包不仅能够有效地缓减牛奶由于热应激导致的单产下降,还可以提高乳蛋白率、乳脂率、乳中干物质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头荷斯坦高产牛,采用配对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使用原日粮,试验组产前21d每天在日粮中添加繁奶康125g,于分娩当天添加量增至300g直到试验结束,以探讨日粮添加繁奶康对奶牛泌乳早期产奶性能(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繁奶康,产奶量、乳脂校正乳产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奶牛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乳干物质含量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产奶牛补充繁奶康对泌乳早期产奶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围产后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为更好地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围产期荷斯坦牛32头,按照年龄、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添加由黄芪、党参、香附、白术、当归、川穹、白芍、熟地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产前21d至产后21d连续饲喂42d,添加量分别为50g/d、100g/d、150g/d。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提高了2.74kg、4.87kg、4.73kg,差异显著(P〈0.05),表明复方中草药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乳成分的影响无明显变化规律,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的干物质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8头泌乳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4头.2组奶牛在全混合日粮上分别添加0、20 g/(头·d)复合酶制剂FE907,实验期4周.结果:实验组奶牛日均产乳量提高了1.6 kg/d(P>0.05);实验组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0.08%,乳脂量提高0.09 kg/d,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提高0.06%,乳蛋白量提高0.07 kg/d,经济效益每天每头奶牛比对照组多盈利6.28元.结论:奶牛日粮中添加20 g/(头·d)的奶牛复合酶制剂FE907,可以提高产乳量,改善乳成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乳房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拜益生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作用及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头,其中5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从产前7d开始至产后60d,实验组每天每头牛添加拜益生40g,其余饲养管理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每15d测定一次产奶量,每个月测定一次DHI。[结果]表明:实验组日均产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84~2.28kg/头.d-1,差异显著(P0.05);产后第3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4%、0.3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总固体率提高0.83%,体细胞数降低15.64万/mL,差异均显著(P0.05);产后第6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提高0.27%,体细胞数降低16.79万/mL,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和总固体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结论]拜益生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用体况、胎次、泌乳期以及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奶牛48头,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组日粮添加抗菌肽制剂50g/(头·d)以研究其对牛奶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抗茵肽制剂能极显著地降低牛乳体细胞数75.86%(P〈0.01),同时提高乳脂率(P〈0.05),但对乳蛋白率没有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