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是管理生态系统的重要自然工具.草地火包括自然火和人为火,长期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起着作用.草地火管理可用计算机模型预测自然火烧或计划火烧等火行为,来取得可预测的资源管理目标、灾情评估数学模型和减灾系统工程,开展研究和监测保证.  相似文献   

2.
火是管理生态系统的重要自然工具。草地火包括自然和人为火,长期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起着作用。草地火管理可用计算机模型予测自然火烧或计划火烧等火行为,来取得可予测的资源管理目标,开展研究和监测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火在草地植物群落的历史发展和演替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全世界很多的草地生态系统中,火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尽管有人对火烧这种草地管理措施的运用持消极态度,尽管火烧草地有时可能对人畜造成威胁,临时中断牲畜对牧草的采食,加上野火的破坏性,这就进一步助长了一些人对草地进行火烧的偏见。但是,火烧草地作为一种古老的草地改良措  相似文献   

4.
周道玮 《内蒙古草业》1992,(1):22-25,28
火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因子。火状况是描述生态系统火特点的指标。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火状况,草原管理可以用火,一般是为了更新草场及自然保护的目的,计划火烧是草原管理用火及草原火管理的唯一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草地火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道玮 《草业科学》1994,11(2):10-14
火烧在草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各种证据表明火在大多数草地上周期性发生,是草地生态系统独特的自然生态因子。草地火能产生产多方面的生态作用。草地植物具有适应火烧的多种途径和机制。火烧季节和周期是影响草地群落稳定的重要因素。过并放牧以及防火都能民火烧周期回在,乃至不发生。因而,造成植物群落改变,环境衰退,出现一定程度的木本化群落。  相似文献   

6.
在沈阳浑河满融段北岸,测定了火烧、刈割耙除处理下草地早熟禾返青期的生理指标和土壤指标。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管理的草地早熟禾草地对照相比,对草地早熟禾草地进行火烧和刈割耙除处理,均能够加快草地早熟禾返青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表层土壤的温度,降低表层土壤的含水量,降低表层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与火烧处理相比,刈割耙除处理更加温和,在除去枯草层的同时,没有破坏草地原有的腐殖质层,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和氮磷含量的幅度也更低,同时也避免了火烧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生产中刈割耙除,可作为代替火烧的草地早熟禾草地返青期的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草地火灾生成原因及火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成原因草地火是燃烧产生的现象,亦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从生态意义上的火烧称为野火。草地火灾包括草原、山地林区和一切植被的火灾,主要由于雷击、闪电、滚石磨擦和长期气候干旱等原因而发生的自然火源,而人为因素也是我国发生草地火灾的主  相似文献   

8.
火烧影响着草地植物种群的繁殖策略和形成过程,控制着群落的组成、外貌特征、动态变化和演替进程。本文通过对比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未火烧区和火烧区火后第一年地上植被特征、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繁殖更新,探讨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和繁殖更新对火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火烧显著降低了群落盖度、枯落物厚度与生物量,显著提高了群落的密度。火烧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却显著降低了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火烧干扰明显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火烧显著提高了草地的繁殖更新密度和无性繁殖密度,而对有性繁殖密度和草地繁殖更新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火烧显著提高根茎型和分蘖型植物的密度,而对根蘖型、分枝型和匍匐型植物密度影响不显著。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是以多年生克隆植物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的繁殖更新更依赖于无性繁殖。植物繁殖更新贡献高低与火烧无关,而与草地群落物种组成相关。  相似文献   

9.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草地火管理     
论述了草地火的自然属性,灾害属性和工具属性,概括了草地火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川西北牧区的家畜棚圈及利用现状,指出了棚圈暖季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其潜力,提出了暖季开发利用的技术操作要点,对牧区助农增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盛世紫花苜蓿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盛世紫花苜蓿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用于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椎实螺在世界上约有30多种,分布很广。它的许多种是人、畜、鱼类寄生吸虫的中间宿主,对传播寄生虫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氯硝榴胺控释剂杀灭椎实螺的效果观察,确认氯硝榴胺是一种高效而又安全的杀螺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川西北草原建设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草原保护、生态建设、治理沙化退化的目标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引进杂种黄公牛的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在不同区域引进不同品种的杂种黄公牛的适应性观察,结果:从金川、黑水两县引进的黑黄杂种公牛的适应性最好;从甘肃临夏引进的西黄杂种公牛次之,黑黄杂种公牛稍差。建议在阿坝州半农半牧区建立(黑×黄)和(西×黄)黄牛改良制种点,为牧区牦牛三元杂交改良提供种源。  相似文献   

16.
A simple microplate method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detecting antibodies to bovine leukosis virus (B.L.V.) is described. The antigen consisted of a solution containing the two major antigens of the B.L.V. (gp 51 and p 24) obtained by a technique of purification using CN-Br activated Sepharose 4B. This E.L.I.S.A. was compared with the agar gel immunodiffusion test (A.G.I.D.T.) in a study of 545 bovine sera. The total discrepancy rate between the two tests was 11% with a better sensitivity for E.L.I.S.A.  相似文献   

17.
对夏秋期养蚕布局再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建潮  吴华 《江苏蚕业》2000,22(3):35-36
夏秋期的养蚕布局自“四改三”以来,已经持续了10多年。这种布局为蚕桑生产的发展,茧丝绸出口创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种布局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显得不适应,暴露出不少弱点。因此,对夏秋期的养蚕布局有必要进行再调整。1从茧丝绸市场看调整布局,提高茧质的必要性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收获蚕茧,而收获的蚕茧必须全部进入市场,顺利成交,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近年来,茧丝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就国内蚕茧市场而言,缫丝厂对蚕茧不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笔者于2000-2003年对长江1号苇状羊茅的生产适应性、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等进行观察测量,并采用国内种植最多、表现最好的国外引进品种Fawn苇状羊茅为对照。结果表明,长江1号苇状羊茅的鲜草、干物质及种子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2.5%、10.4%、30.8%,且达到显著水平,为指导大面积生产种植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1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引入6095刚果臂形草(Brachiaria ruziziensis G.et E.CIAT6095),1992-1993年在网室和田间进行生态适应性观测,1994-199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9-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1999-2005年在海南、云南和福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产草量达209865.83 kg/hm2·a,极显著(P<0.01)高于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B.brizantha cv.Reyan 6)54.43%,高于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B.decumbens cv.Reyan 3)43.76%;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喜湿润热带气候,适宜在海拔1000~2000 m,年降水1000 mm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具有良好的耐旱能力,在pH4.5~5.0和极端贫瘠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持久性和丰产性;适于建植高产、优质、耐久的放牧型草地;固土护坡能力强,适于作水土保持的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20.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容易分离培养,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笔者从海南儋州、乐东、文昌等地147份土样中分离出245株木霉,通过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木霉菌10株,抑菌率在63.1%~84.7%,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的测定;最后还测定了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