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草本植物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盐碱化、治理荒漠化是一条很好的生物防治途径,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草本植物还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有些草本植物还可以净化土壤.  相似文献   

2.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在铅锌尾矿土壤或处理的尾矿土壤上都能生长,但在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其中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所受影响比其他几种草本植物更大,说明其重金属抗性低于其他几种植物.单位面积上4种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为Zn>Pb>Cu>Cd,但每种植物对Cd、Pb、Zn和Cu的吸收浓度和分布均不相同,一般为根系浓度大于茎叶.加入改良剂和有机肥(菜枯)使生长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上的4种草本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植物体中的Cd、Pb和Zn元素浓度下降,但Cu元素浓度反而上升,结果单位面积上4种草本植物吸收各重金属元素的量均有所增加,可见利用改良措施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苜蓿(Medicago satival)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种优质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富含蛋白质.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退耕还林(还草)、改良土壤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土壤盐碱化是世界上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苜蓿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君 《饲料广角》2001,(11):28-29
三、苜蓿草生产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 苜蓿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良种牧草。目前已被列为栽培牧草中优良草种的典型代表。紫花苜蓿由于具有由发达的直根和大量的须根组成的庞大根系,所以其具有生长快、抗干旱、耐盐碱、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而且,苜蓿还能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在气温0~55℃范围内苜蓿品种都能正常生长。美国将苜蓿与粮食作物以3~4年换一次  相似文献   

5.
1生物学特性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营养价值高,可青饲、青贮、放牧、调制干草和加工粉碎喂养,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苜蓿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人工草场及发展农区和城郊育肥畜牧业的重要牧草之一。苜蓿用途广泛,产量高,开发潜力巨大,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作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良好前茬。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鄂尔多斯聚鑫龙煤矿不同修复年限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以修复年限为3~7年的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为研究对象,并以人工草地和撂荒地作为对照,调查不同样地草本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法对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探明二者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查草本植物种类55种,其中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为主,三者共占比为60%。2)随着修复年限增加,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逐渐接近于人工草地的植物种数;草本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3)研究区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粉粒、砂粒、pH和土壤容重关系较为密切。4)研究区草本植物的多样性与土壤的耦合协调程度随修复年限增加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修复7年样地的草本植物与土壤耦合度最高(0.72),为中度协调。研究表明研究区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系统的协调程度表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但还未达到最佳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7.
小冠花     
(一)生物特性 小冠花也叫多变小冠花,绣球小冠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寒、抗旱性强,不耐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的土壤也能生长,适宜的土壤为pH6左右.  相似文献   

8.
苜蓿是世界上古老的作物之一,在多年生豆科牧草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改良土壤的作用,特别是在灌区。苜蓿有很高的生产能力,水分充足时生长很快,干草里含有大量蛋白质,是棉花及水稻轮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改良土壤,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次生盐渍化。它有强大的根系,能补充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土壤营养状  相似文献   

9.
正豆科牧草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耐旱抗寒,适应性广,产草量高,营养丰富,草质优良,有"蛋白质饲料"之称,既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又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绿肥作物,还是退耕还草、保持水土、建设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植物。我国的豆科牧草主要有紫花苜蓿、三叶草、草木樨、毛苕子、红豆草、箭舌豌豆、紫云英、沙打旺等,六、七十年代种植面积较大,随后有所下降,九十年代中后期后,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广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外养殖蚯蚓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已进行工厂化养殖,利用它处理有机废物,消除环境污染,供作家禽,鱼类的饲料,蚯蚓粪便还能肥田和改良土壤。经  相似文献   

11.
以伊犁河谷昭苏马场春秋草地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围封6年、围封5年、围封1年和未围封)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持久土壤种子库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物种数逐渐增加,显著增加了禾本科草类和豆科草类土壤种子密度,杂类草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禾本科草类和莎草类种子只存在0~5cm土壤表层。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随草地的恢复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持久种子库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荒漠草原11个植被群落持久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地理位置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持久种子库在植被恢复重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持久种子库以草本植物为主,密度为31.5~482.3粒·m-2,群落类型和土壤分层对持久土壤种子库密度影响显著(P<0.05)。持久土壤种子库密度与纬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经纬度对持久种子库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影响不显著;海拔对持久种子库密度影响不显著,但对持久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影响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降低。持久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较低,依靠持久种子库恢复灌木层植被的潜能很小。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甘肃省甘南州成株期青稞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并采集青稞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以评价土壤理化性质与青稞根腐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甘南州青稞发病率在5%~20%,同一样地青稞病健康植株根际土壤黏粒、粉粒、砂粒、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及pH无差异,即与根腐病发病率相关性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植株根际过氧化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64%,其中,50%差异显著;健株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93%,其中,有79%差异显著;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71%,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小于病株(HD)的占93%,其中有79%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93%,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脲酶和蔗糖酶与成株期青稞根腐病发病率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62,其他3种酶则与成株期青稞发病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草本能源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北京郊区重金属轻度污染土地开展了柳枝稷、荻、芦竹、杂交狼尾草四种草本能源植物的规模化种植,分析其对砷、汞、铜、铬、铅、镉等六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四种草本能源植物均属于非超积累植物,但柳枝稷、荻、芦竹、杂交狼尾草的生物质产量较高,分别为23.23t.hm-2、28.22t.hm-2、47.08t.hm-2、59.22t.hm-2,且不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明显负面影响,因此其重金属绝对富集量可观。杂交狼尾草对砷、汞、铜、铅、镉的绝对富集量分别为23.12g.hm-2、0.35g.hm-2、1132.62g.hm-2、95.18g.hm-2、6.07g.hm-2,芦竹对铬的绝对富集量达到1333.37g.hm-2。草本能源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并以杂交狼尾草最大,芦竹、荻、柳枝稷次之。  相似文献   

15.
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稳定性的影响,在假设滑坡体为长方体的条件下,通过对植物根系加固边坡的力学原理进行分析,推导了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稳定性的安全系数公式,并计算分析了坡度、滑坡体尺寸以及根土面积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边坡坡度及滑坡体尺寸的增加,边坡的稳定系数将减小。并且,植物护坡的坡体安全系数要大于无防护坡体的安全系数。随着根-土面积比的增大,坡体的稳定系数逐渐增加,说明植物根系能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杨渺  李贤伟  张健  薛波 《草业学报》2007,16(4):126-138
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改变了1/3~1/2的陆地面积。森林砍伐、造林、木本入侵等植被变化通常伴随草本、木本植物类型的改变,是植被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认为森林破坏导致土壤有机碳(SOC)流失,也有研究发现,林地转化为草场后也可具有极大的碳增汇潜力。由于农田、草场是人类主要食物来源地,比较研究草本与木本植被类型的土壤碳吸存潜力及影响因素对全球变暖和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植被变化过程中SOC的变化方向和数量大小不仅取决于变化前后植被类型,还主要与土地利用的历史、现状及管理活动强度有关。另外,原始土壤条件、土地利用变化前SOC含量、土壤质地、植被生产力等也都对SOC动态具有重要影响。这为特定立地条件下选择相应的植被类型或植被类型组合,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土壤碳吸存提供了依据。目前许多关于植被变化的研究并没有把植被类型转换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从其他因子的影响中分离出来,对2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碳库特征、碳汇潜力、动态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关于土壤活性碳库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河道整治工程中灌草植物应用研究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道边坡结构的破坏, 加剧了河坡生态环境恶化。采用生物护坡,尤其是栽植灌木和草本,可明显改善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植物发达的根系通过锚固作用和加筋作用有效地提高坡面的稳定性。种植植物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增加其抗侵蚀能力。灌木和草本是用于护坡的主要植物,现阶段用于护坡的灌草大多是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种。不同土壤、气候条件及不同地区和地域适宜种植的灌草植物不同,因此采用种植灌草护坡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宜植物,否则很难成功。分析阐述了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护坡机理,并总结了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主要使用的部分灌草种。最后列举了一些适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的护坡灌草,以期为护坡工程中灌草植物的选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省暖温性灌草丛类草地中,酸枣(Ziziphus jujuba)+草本是最典型的植被型之一。以酸枣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土壤类型对酸枣生物量构成和碳氮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壤土的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碳氮比与黄绵土和褐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更有利于酸枣的物质积累,尤其是老枝生物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酸枣叶片的固碳能力最低,新枝最高。此外,酸枣叶片的固氮能力最强,是其它组织的2~3倍。其中棕壤土酸枣叶片的全碳含量与全氮含量显著高于黄绵土和褐土的(P0.05),而新枝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就物质积累、碳氮固定而言,棕壤土有利于酸枣的生长发育,促进其发挥相应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