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田间试验和土壤化验数据表明,作物生育期中土壤养分的贡献通常大于肥料的贡献,大多数情况下达到60%以上,高者甚至达到95%以上。土壤氮磷养分的利用率一般也大于氮磷肥料利用率,特别是磷。钾则不确定,变异较大。土壤氮磷养分比氮磷肥料具有更大的“活性”。施肥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随土壤肥力的增高明显加大,甚至超过对作物提供养分的功能。施肥策略中不仅要考虑(传统的)针对作物的施肥,针对土壤(特别是针对土壤氮磷养分)进行补充和提高的(新)施肥理论和技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高贡献的土壤更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酒泉市土壤养分状况。对酒泉市各县市的土样进行了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酒泉市的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偏低,全氮和碱解氮中等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处于适宜和高水平。土壤pH总体为适宜和高水平。另外,各县(区、市)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均有一定比例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同时存在偏低或过高的现象。各县(区、市)应因地制宜,通过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来提高土壤养分均衡供应能力,减少肥料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4):F000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在原来获得成果“橡胶树营养诊断指导施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3S”(GIS、GPS和RS)技术,建立计算机自动决策施肥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不同的胶园土壤养分、胶树营养状况及目标产量,自动提出施肥方案;该技术使橡胶树配方施肥单元面积由原来的千平方公里减小到平方公里级,使施肥投入的管理单元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施肥的精准程度大大提高,较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提高橡胶树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平衡施肥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海耕地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种植业结构、肥料施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及物化产品在生产中应用.针对青海高原地区农田状况,建议增施有机肥,改良培肥地力,提高有效水分利用,加强施肥技术体系研究,提高耕地质量,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个典型绿洲农田土壤养分现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大量元素的趋同性较大,微量元素的差别较大;“增氮、稳磷、补钾,有针对性的补施微肥”是3县农业生产施肥的宏观指导方针;绿洲之间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对于宏观上指导农业施肥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数字化技术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非粮化现象日益普遍,对于非粮化整治后的农田,合适的施肥推荐系统可为种植大户提供便捷、可视化及轻简化的施肥推荐,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展精准施肥推荐。【方法】 文章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结合空间、土壤要素等信息,构建了非粮化农田的施肥分区和施肥推荐方案,结合非粮化农田土壤养分的基础状况和水稻种植的养分需求,定制研发了面向镇村筛选和高清影像的非粮化农田施肥咨询服务系统。【结果】 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地图操作浏览、非粮化地块可视化、施肥推荐三部分。该研究区施肥分区可以分为“控氮—控磷—控钾”“控氮—控磷—稳钾”“控氮—稳磷—控钾”“控氮—稳磷—稳钾”和“稳氮—控磷—控钾”五大类。施肥推荐功能可以根据施肥分区提供非粮化地块水稻(单季稻、早稻和连作晚稻)施肥方案,并进行田块点触式施肥咨询服务。【结论】 该施肥推荐系统,是一个通用性和适用性好的智慧施肥移动应用平台,极大便利了非粮化农田种植用户的施肥推荐应用技术的落地应用。这种施肥系统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类型农田开展精细化施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南十家村为例,探讨了村级农田水稻精准土壤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技术。在对该村农田土壤N、P、K养分状况分析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制作了农田土壤养分图,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分级;结合多年的水稻OPT试验参数,根据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田块的养分水平,推荐水稻施肥量,合理平衡地使用肥料资源。结果表明,推荐施肥水稻的实际产量和预测产量误差小于10%,并略高于该村的水稻平均产量,推荐N肥平均用量较全村低32%,N、P、K养分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作物精准施肥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大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开展作物推荐施肥研究与应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以精准施肥为理念,揭示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县、乡、村不同尺度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规律,提出小尺度范围内规则采样、大尺度范围内不规则采样的土壤养分空间成图技术,以及耕地  相似文献   

9.
从稻麦农田养分循环和养分管理2个方面对稻麦轮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作物吸收养分是稻麦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养分管理的基础。施肥后几天内和稻麦轮作间隙是养分流失的重要时期,降水对养分流失起到促进作用。大部分地区钾素投入不足成为影响稻麦产量的重要原因,而增加钾肥、绿肥或有机肥是补充钾素的重要措施。小麦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大于水稻。环境养分也是农田养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肥决策中应予以考虑。过量施肥将导致肥料利用率明显下降,适当减少当前习惯肥料用量在生产上是经济的,有机无机配施、绿肥、秸秆还田、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施肥等都是优化施肥结构的重要措施。在今后,应着重研究绿肥、秸秆还田、新型肥料、保护性耕作在稻麦轮作中的养分管理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稻麦轮作体系农田养分循环与养分管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稻麦农田养分循环和养分管理2个方面对稻麦轮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作物吸收养分是稻麦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养分管理的基础。施肥后几天内和稻麦轮作间隙是养分流失的重要时期,降水对养分流失起到促进作用。大部分地区钾素投入不足成为影响稻麦产量的重要原因,而增加钾肥、绿肥或有机肥是补充钾素的重要措施。小麦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大于水稻。环境养分也是农田养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肥决策中应予以考虑。过量施肥将导致肥料利用率明显下降,适当减少当前习惯肥料用量在生产上是经济的,有机无机配施、绿肥、秸秆还田、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施肥等都是优化施肥结构的重要措施。在今后,应着重研究绿肥、秸秆还田、新型肥料、保护性耕作在稻麦轮作中的养分管理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棉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初探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探讨了一定农业生产条件下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棉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前茬作物的种植利用方式有很大关系。网格取样技术和变量施肥技术是提高肥料有效性的有希望的手段 ,这些技术能使肥料以合适的用量施到需要的地方。平衡施肥示范结果显示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提出的推荐施肥 ,比当地常规施肥每公顷降低肥料成本 657.4元 ,籽棉产量从每公顷 4350kg增加到 52 1 2 .5kg,增产 1 9.8% ,增产所增加的收入每公顷 4657.5元 ,净增收益 531 4.9元。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吴中区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推行配方施肥模式是该区实现种植业肥料减量的主要手段。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制定以作物产量的提升和保障为侧重,缺少对经济、环保等多方综合性需求的回应。针对该区已沿用4 a的水稻配方施肥模式,本研究设置包含配方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的缺素试验,测定水稻养分利用、农田氮磷排放、农户经费收支等指标,分析配方施肥模式的经济、环境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现有配方施肥模式在减少养分投入的条件下仍能够保障水稻产量,且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6.35~28.59个百分点,降低氮流失量36%,减少用于肥料购置的经济投入35%,增加农户净利润2 558元·hm-2,实现生产、经济和环境多方效益的兼顾。基于养分利用效率,现有配方施肥模式仍有进一步减少肥料投入的余地。为保障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建议增加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投入,且以4~5 a为周期,对配方肥养分配比和配方施肥模式进行调整,构筑生产中的动态物质平衡,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nutrients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s in cotton fiel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was conducted with GIS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soil nutrient constra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nutrient was greatly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condition of previous crops. Grid sampling and variable ra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VRAT) were the tools that would hopefully increase fertilizer efficiency. The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where they were needed and at proper rate. Balance fertilization demonstration showed that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le nutrient level in soil could decrease fertilizer cost with 657.4 yuan / ha and increase seed cotton yield by 19.8%. A net profit of the balanced fertilization was 5314.9 yuan / ha higher than that of local fertiliza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国内优质烤烟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施肥是烤烟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施肥用量、施肥方法和肥料种类对烟叶产量和品质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施肥对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阐明了优质烟的营养特点及其对土壤质地、水分、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矿质养分等的特殊要求,并着重介绍了烤烟的苗床、大田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新乡市土壤养分施入量与作物产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6~2002年逐年无机养分投入量与粮食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农田无机养料投入的增加,粮食产量及土壤养分残存量随之提高,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的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根据1991~2006年106个点位土壤养分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将新乡市所辖9县市区的土壤划分为四大土壤养分不同类型区,提出了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从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新乡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区试验方式,通过施用无机复合肥(对照)、农家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3种处理,分析了烤烟生育期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最终产质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效果最好,可明显改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烟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农家肥的施用效果高于无机复合肥,能获得较高的产质量和较协调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施肥管理与作物持续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田间试验结果及施肥和农作物产量吸携营养物质的统计分析,计算了河南省大量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并阐述了肥料对土壤性质的长期影响及提高土壤肥力、创造土壤合理的营养水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锰锌肥对锰锌俱缺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及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锰锌俱缺土壤上 ,施锰锌肥的作用效果及施肥后土壤中锰锌变化和小麦对锰锌的吸收利用反应。结果表明 ,在陕西省锰锌俱缺土壤上 ,锰锌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田间平均增产 13.4% ,盆栽增产达 39.8% ,均明显优于对照及单施锰锌的增产效果 ;锰锌俱缺土壤上 ,补给锰锌营养 ,能同时促进作物对锰锌的吸收 ;土娄土对锰锌有较强的固定作用 ,施入土壤中的锰有 5 3.8%~72 .4%转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易还原态锰 ,而 DTPA - Mn增加甚微 ,故盆栽试验施锰 1g/kg,小麦未见明显毒害。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临沂市目前桃园化肥使用情况,探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桃园土壤养分含量、树体营养水平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化肥使用,改善桃园土壤环境,提升桃果实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6树龄的桃园进行,设置40%、70%和100%3个梯度有机肥替代量,与完全施用化肥做比较,进行田间试验,对桃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6龄左右桃园施用40%有机肥替代量比较适宜,对桃树营养生长发育促进最为明显,对果实品质提升最为显著,产量也表现最高,比只施用化肥增产5961.0 kg/hm2,增产率为17.6%,比只施用有机肥增产7105.5 kg/hm2,增产率为21.0%。在临沂市桃生产中,推荐40%有机肥替代量常规复合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GPS定位取样,ASI施肥推荐等方法研究了上海松江区佘山将凤农场规模经营的耕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对大麦和小麦产量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受到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大麦产量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铵态氮(N)、锌(Zn)等元素处于临界值附近水平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施用这些元素的效益也最为明显。增加30%的氮肥和锌肥,增产效果明显,小麦增产42.0%、26.5%,大麦增产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