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分析涝峪苔草不同生长季节的微量元素变化,对涝峪苔草在春、秋、冬三个季节的Mn、Zn、Fe、Cu、Mg等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样品干重在不同季节由高到低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季节的变化对涝峪苔草体内微量元素有着一定影响,从不同季节几种元素的含量来看,Mn的含量冬季高于春季和秋季,差异极显著(p<0.01);Zn的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Fe的含量冬季高于春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Cu的含量春季高于秋季和冬季,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春季,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槲蕨的干燥根茎是中药材"骨碎补"的正品。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尚未实现人工种植。为了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通过野外观察,描述槲蕨的生活习性,揭示其根茎的生长模式,确定根茎年龄的判断方法,并分析不同年龄根茎干质量的增长规律和柚皮苷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槲蕨的生活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根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类似圆锥花序轴的生长模式,不同年龄根茎的干质量无显著差异。槲蕨根茎中的柚皮苷,1年生根茎中含量最高,随着生长年龄升高含量下降,且多年生各年龄间没有显著差异;附生于石壁上的槲蕨根茎的柚皮苷含量显著高于附生树干上的槲蕨根茎。这些发现将为槲蕨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展人工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南宁常见的3种罗汉松植物贵妃罗汉松、海南罗汉松及本地罗汉松生理生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3种罗汉松生理生化指标因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渗透性调节物质变化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其均值表现为贵妃罗汉松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可溶性蛋白含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均值表现为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脯氨酸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贵妃罗汉松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且各季节间变化相对平缓,海南罗汉松及本地罗汉松均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且季节间变化差异明显。在酶保护系统中,3种罗汉松叶片SOD活性四季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POD活性四季变化顺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其中春季海南罗汉松POD活性最高;CAT活性季节变化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SOD、POD、CAT活性均表现为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在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中,叶绿素a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季节性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综上所述,季节更替对3种罗汉松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海南罗汉松的生理生化指标大于其他两个品种,说明在自然环境中海南罗汉松生长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温室盆栽血红鸡爪槭叶片呈色的相关生理变化,以血红鸡爪槭为试材,研究其在温室内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和蔗糖混合营养液下叶绿素、花青素苷、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季节不同,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淀粉、叶绿素以及花青素苷含量明显不同,其中夏季淀粉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而可溶性糖和花青素苷含量则在秋季相对较高;同时,为提高温室内盆栽血红鸡爪槭花青素苷的含量,秋季定期喷施0.1%磷酸二氢钾+0.4%蔗糖溶液,而春、夏季喷施0.3%磷酸二氢钾+0.4%蔗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贡菊为对照,测定了不同品系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较适宜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Alitima HP C18 5μm色谱柱(250mm×4.6 m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40℃,进样量5μL。不同品系的昆仑雪菊与贡菊主要活性成分相似,但其含量差异显著。用该方法测得昆仑雪菊和贡菊中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槲皮苷的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其中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槲皮苷的含量显著高于供试贡菊。  相似文献   

6.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元宝枫不同季节、不同生理状态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索元宝枫叶片颜色的遗传调控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元宝枫不同基因型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季节差异。在春季新稍嫩叶中,基因型1-1号和6-1号均含Cy3R和Cy3G,基因型1-6号仅含Cy3G;基因型1-1号花色苷含量最高(38.66 ug/g)。在秋季转色叶片中,基因型6-1号含有Cy3R、Cy3G和Cy Dig 3种花色苷,基因型1-6中花色苷含量最高(152.16 ug/g)。基因型1-6号中春季和秋季叶片中检测到完全不同种类的花色苷,春季叶片中含有Cy3G,秋季叶片中含有Cy3R和Cy Dig,其他两个基因型检测到的花色苷种类也有差异,秋季转色叶片中花色苷平均含量是春季新稍嫩叶中的4倍,所有3种基因型的春季新稍嫩叶中都没有检测到Cy Dig。元宝枫不同基因型的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基因型在不同季节不同生理状态的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和含量也不同,秋季叶片转红色的基因型含有高量的矢车菊素的葡萄糖苷,秋季叶片转黄的基因型也含有稍低量的矢车菊素的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8.
研究桉树叶片贮藏蛋白质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提高桉树氮素利用效率及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水杨酸法测定了桉树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并探讨叶片中硝态氮和蛋白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桉树叶片总蛋白质含量随季节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早春生长时期叶片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至3月份下降到最低,之后在1.728~2.242μg/mg FW呈波浪式变化;(2)桉树叶片硝态氮含量也具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冬季和春季时期硝态氮含量下降,从4月份开始上升,至6月份后又开始下降,秋季时期上升,总体上呈一个"W"字型的变化趋势;(3)桉树叶片硝态氮和蛋白态氮代谢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桉树的叶片中总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树木营养生长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可作为桉树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桉树春季生长所需的氮化物可能来自冬季休眠期积累的贮藏蛋白质和叶片中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9.
研究槲皮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血脂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探讨槲皮苷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3个剂量组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脂水平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血症对照组相比较,槲皮苷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还可明显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槲皮苷能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抑制肝脏脂肪沉积,这可能与其抗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季节分别随机选取3只藏系绵羊,采用PCR-DGGE技术对12只藏系绵羊瘤胃内容物中的细菌区系进行分子生态学分析.对古菌16SrDNA的V2~V4可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DGGE图谱分析、相似性分析和Shannon多样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瘤胃内容物中古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冬季与春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并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春季与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显著高于秋季(P<0.05);夏、秋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季间瘤胃古菌区系组成结构相似性高于94%.冬、春季节,由于牧草中的纤维性物质含量增高,导致瘤胃古菌群落多样性增加,不同季节牧草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变化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古菌群落发育,可能导致不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1.
落羽杉秋冬季叶色变化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秋冬季叶色变化规律,研究落羽杉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叶色转变时的生态生理变化,以落羽杉成龄植株为材料,于2012年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不同方位与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秋冬转色期落羽杉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树冠背阴面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向阳面,向阳东面高于向阳西面;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11月5日之后显著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与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呈负相关;水生落羽杉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陆生落羽杉,水生落羽杉红叶观赏期较陆生落羽杉长,它们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与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光照充足条件下,生长在水中的落羽杉红叶期要长于陆生的,且有较好的整体观赏性。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不同叶龄针叶氮磷含量及其内吸收率季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漳州市长泰县岩溪湖珠集体林场湿地松氮磷含量、N:P比、养分内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湿地松针叶中的N、P含量随针叶的成熟和衰老而依次降低。其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针叶N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冬季节显著高于春秋季节(P0.01)。与N的季节动态不同,二年生针叶的P含量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一年生针叶和二年生中的P含量则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而多年生中P含量春秋季节显著高于夏冬季节。随着湿地松针叶的成熟和衰老,针叶中的N:P比依次增大。其中,二年生针叶中的N:P比在各个季节均高于16,表明湿地松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P限制。N、P内吸收率分别在65.59%~85.29%和84.13%~93.99%之间波动,本研究中湿地松N内吸收率显著高于前人研究树种的平均值,表明湿地松生长的立地条件极为贫瘠。而湿地松通过提高限制其生长的营养元素的内吸收率来适应贫瘠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苹果幼树内源生长素,脱落酸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三年生新红星苹果树梢尖年生长周期中内源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苹果梢内IAA含量在一年中相应于春、秋梢旺长有两次高峰,峰值春季高于秋季。AB含量在新梢旺长时最低,随新梢生长减缓呈上升趋势,于新梢停长时达一高峰。秋季落叶,伴随以ABA含量的剧烈增加,IAA/ABA比值于新梢旺长时最高,冬季休眠时最低。  相似文献   

14.
皇竹草营养成分及总能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产于昆明东郊的皇竹草秋季和冬季样品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总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冬季鲜样水分含量为79.55%,其他成分的干样含量分别为:粗蛋白4.48%,粗脂肪1.19%,粗纤维51.20%,粗灰分9.77%,无氮浸出物33.36%,总能含量17 646.30 J/g;秋季鲜样水分含量为85.90%,其他成分的干样含量分别为:粗蛋白12.60%,粗脂肪1.97%,粗纤维29.62%,粗灰分11.52%,无氮浸出物44.29%,总能含量17 176.00 J/g.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秋季样品的含量均高于冬季,而粗纤维和总能含量则相反,冬季含量高于秋季.此次测定的秋季样品与同产于昆明地区生长旺季的样品相比,总体差异不大.与四川和重庆产的皇竹草相比,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麻竹等4种竹子Cl含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清洁区选取4种竹子样品,连续两季对其竹叶进行Cl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Cl含量较高,各竹种之间Cl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季节同种竹种之间Cl含量存在差异,且均表现为秋季Cl含量高于冬季。竹类植物对于Cl的吸收作用较强,可作为氯污染区的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16.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分析比较其叶片营养状况,探讨枇杷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冬梢均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全磷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春梢叶片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东湖早’枇杷夏梢叶片全钾含量显著低于‘早钟6号’,秋梢和冬梢叶片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2个品种氮的吸收高峰均在冬梢,磷和钾的吸收高峰均在春梢。  相似文献   

17.
<正> 茶叶的生化成分十分复杂,其中决定鲜叶自然品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物质。由于茶树品种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新梢生育程度不同,鲜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本试验仅对雅安茶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培育的几个主要茶树品种进行生化成分的分析测定,以了解其变化趋势,为不同栽培技术措施提高鲜叶品质的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绿肥油菜翻压对土壤水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秋雨季节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行间套种并翻压不同类型油菜对土壤水肥的影响。结果显示,翻压甘蓝型冬性油菜显著降低秋季及翌年3、4月份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翻压白菜型冬性及春性油菜使当季及翌年3、4月份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与白菜型冬性油菜相比,白菜型春性油菜及甘蓝型冬性油菜单位面积耗水量较小、单位耗水生物学产量较大,且冬前根鲜质量、根与茎叶鲜质量的比值(根/茎叶)和主根长均较小。综上所述,翻压甘蓝型冬性油菜培肥土壤效果显著,且对深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对冬小麦各叶位叶片绿素含量进行的系统测定表明: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随叶片生长而提高,在功能期中维持较高含量并略有下降,开始衰亡后下降加速。冬前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并随叶位上升峰值有所降低。春生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冬前叶。春生低位叶叶绿素含量变化亦为单峰曲线,高位叶则为双峰或多峰曲线。全株平均叶绿素含量随生育期而变化,在挑旗和抽穗期出现两个高峰。文中还就叶绿素含量叶片其他生理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