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甘肃半干旱区季节性干旱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市、平凉市和庆阳市1981—2010年共30 a的气象站数据,依据各季节各站点累积降水量平均值划分干旱等级,分析了甘肃半干旱区季节性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特大干旱、严重干旱、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在甘肃半干旱区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季以严重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夏季以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为主,秋季以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为主。  相似文献   

2.
高宇  冯婧  张诚  翁白莎  秦天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59-11663
从干旱及干旱指标的分析入手,阐述了5种干旱指标:气象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以及生态干旱指标,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以及指标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干旱的评估与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吉林省长岭县1956—2005年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等气象、水文资料对长岭县干旱特征进行研究。根据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对长岭县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趋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蒸发比、土壤含水量、水文干旱指数及社会经济需水与供水进行分析,得出长岭县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长岭县干旱以气象干旱为主;1956—2005年共发生6次气象干旱,平均每7~8年发生1次;季节性气象干旱平均每2年发生1次;每3~4年出现1次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决定于用水量的多少,可人为调节。  相似文献   

4.
选用1960-2019年江苏省69个基本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全省旱灾资料,通过计算逐日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基于游程理论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农业干旱历时、频率、强度、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实际发生面积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近60年全省平均年干旱日数变化范围是26~146 d,苏北、苏中、苏南年平均干旱日数分别为106 d、78 d、58 d,冬季干旱日数占年干旱总日数的比例最高,为32.3%,其次是夏季,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日数占近60年干旱总日数的比例分别为34%、29%、20%,苏北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60年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8.35%、6.50%、6.66%;干旱强度北强南弱,呈纬向分布,西北部旱情最重,也是最易发生极端干旱事件的地方;近60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平均覆盖率分别为94.4%、83.0%、54.7%,21世纪10年代中度干旱及以上等级干旱发生范围最大;年干旱日数和干旱强度年际波动明显,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总体存在13~17年振荡周期;干旱历时长短和强度大小对实际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的影响不同,受灾面积与干旱日数的相关性更强,成灾面积与干旱强度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植物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植物长期在干旱环境下生存,形成了一系列抵御干旱逆境的生理机制。研究植物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是当前抗旱研究中的热点。文章综述了植物适应干旱的类型,气孔调节、代谢调节、渗透调节、干旱信号传递等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年内干旱是干旱研究的重要方向,对农业灌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地区不同,降水不同,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年内干旱情势也各不相同。选取南方丰水地区的衡邵干旱走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进行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揭示衡邵干旱走廊的干旱成因、干旱时间和短缺水量。结果发现:衡邵干旱走廊干旱成因是农业干旱,未来可能会出现社会经济干旱;干旱时间为每年7~9月,符合该走廊夏秋连旱的特点;水量短缺以龙溪桥水库最为显著,丰水年约为1 960万m~3,平水年约为2 383万m~3,枯水年约为4 302万m~3。因此,衡邵干旱走廊应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开展渠道防渗、适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增加水源工程以应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干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明代晋陕峡谷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明代晋陕峡谷区共发生干旱灾害143次,平均每1.9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干旱灾害、中度干旱灾害、重度干旱灾害、特大干旱灾害发生分别占干旱灾害总数的13.99%、41.26%、16.78%、27.97%,各级干旱灾害频次发生的周期分别为5 a、18 a、28 a、52 a左右。在时间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波动性增加趋势,大致可分为干旱灾害少发期-平稳增加期-缓慢增加3个阶段,且主要发生在夏季。在空间上,研究区内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干旱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人口、经济以及社会秩序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明代晋陕峡谷区干旱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明代晋陕峡谷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明代晋陕峡谷区共发生干旱灾害143次,平均每1.9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干旱灾害、中度干旱灾害、重度干旱灾害、特大干旱灾害发生分别占干旱灾害总数的13.99%、41.26%、16.78%、27.97%,各级干旱灾害频次发生的周期分别为5 a、18 a、28 a、52 a左右。在时间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波动性增加趋势,大致可分为干旱灾害少发期-平稳增加期-缓慢增加3个阶段,且主要发生在夏季。在空间上,研究区内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干旱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人口、经济以及社会秩序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干旱及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灾害是对人类社会危害较大的一种自然灾害,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灾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干旱定义和分类,对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遥感干旱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干旱识别和评价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 Copula 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连地区1990~2015年39个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采用墒情指标评价法作为干旱评估标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中的Kring方法进行空间化,绘制大连地区春季干旱频率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连地区春季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地区春旱具有显著的地区性。瓦房店北部、金州发生频次最高,属于春旱高发区;庄河最低,属于春旱低发区;旅顺和普兰店局部属于春旱易发区。  相似文献   

12.
潘忠义  钟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61-11761,11768
利用绥中县1956-2012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7年绥中的干旱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结果表明,在57年中,绥中共发生春旱27年,严重春旱15年;共发生伏旱30年,严重伏旱21年;共发生秋吊19年,严重秋吊12年;共发生春夏连旱14年,伏秋连旱13年,春旱、伏旱和秋吊同时出现的三季连旱8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呼伦贝尔西部草原草地不同时期土壤各层次水分含量的分析,揭示了半干旱草原土壤干旱特征,分析了干旱的季节分布以及不同季节水分在土壤各层次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cm土层特旱发生频次较高,50cm、100cm土层中旱和轻旱发生频次较高,重旱在各层土壤发生频次均较低,各层次干旱发生频率均在55%以上;干旱的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春季干旱开始发展,夏初干旱发展到最严重时期,秋季稍有回升,但封冻前未能够恢复到早春土壤含水量水平,土壤各层仍然维持干旱状态,预示来年春旱的可能发生;呼伦贝尔西部草原春、夏、秋三季连旱体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显著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WOFOST模型的吉林省春玉米干旱复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阶段面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如何合理地进行灌溉,减轻干旱缺水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吉林省春玉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气象、土壤等数据资料,对WOFOST模型进行了修订;利用修订的WOFOST模型,模拟了不同干旱条件下,不同的复水方案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订的WOFOST模型在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的叶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以及产量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干旱复水模拟结果显示,在拔节-抽雄和抽雄-乳熟阶段,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榆树和白城两地的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和产量的损失都随之增加;相同的复水方案下,榆树地区的春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和产量损失要小于白城地区;抽雄-乳熟阶段的干旱对春玉米的产量影响更大。从复水方案上来看,连续复水方案整体上要优于一次性复水方案,并且干旱过程中的及时、足量复水对春玉米抵御干旱、减少产量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WOFOST模型在农业干旱和灌溉模拟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辽西北地区春播期干旱及增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林  邓卓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48-4549
[目的]研究辽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发生规律及春雨形成的天气特征,为春播抗旱防灾、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和经验公式分析干旱概率和干旱规律。[结果]辽西北地区春播期重干旱年份约占40%,轻干旱约占30%,1/3年份春季透雨不足;春季干旱存在着10~11年的周期性,逢1、2、3年份出现干旱达80%。东北低压、华北低压和冷锋云系是春播期降水主要天气特征。[结论]掌握春季干旱发生规律和春季降雨天气特征,可为抗旱防灾及春播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呼伦贝尔鄂温克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10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半干旱草原0~50cm土壤水分含量以每年0.2667%的速度逐年减小,土壤干旱化程度加重;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春季最小,秋季次之,夏季土壤含水量最高;从干旱特征季节分析,春季是一年中最干旱的季节,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不足50%,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均较高,夏、秋两季土壤含水量状况有所改善,但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仍然较高;春、夏、秋三季连旱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气候特点,体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显著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1961-2016年四川盆地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使用MTM-SVD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春旱周期特征,并研究了其准2年周期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四川盆地春旱日数有准2年和准3年周期,其中准2年周期更加显著.准2年周期的典型循环表现为春旱全区一致偏轻和偏重的交替演变,并且准2年周期信号在1990年代以后最明显, 1960年代次之, 1970-1990年代中期几乎消失.利用MTM-SVD方法对春旱日数和海平面气压耦合场重建准2年周期,研究其协同变化关系,发现四川盆地春旱偏轻年的1-2月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 3月突然减弱, 4月持续偏弱;春旱偏强年的1-2月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弱,而3月略减弱,但是仍较常年偏强, 4月继续偏强.环流分析表明,在冬春季节转换过程中,当东亚冬季风出现先强后弱(先弱后强)的突然(缓慢)转换时,春季500 hPa高度场激发欧亚遥相关负(正)位相,导致东亚大槽偏弱(强),东亚中东部出现异常南(北)风分量,有(不)利于产生降水,四川盆地春旱偏轻(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57-2020年共64年满洲里市气象局逐月降水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等分析方法对满洲里市气象干旱进行特征分析。分析了满洲里市64年中干旱出现频率为29.69%,轻旱出现频率10.94%,中旱出现频率14.06%,重旱出现频率4.69%;干旱强度在-2.11至2.76之间,SPI值呈减小趋势,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变化率在-0.15/10年。通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间段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显示春季和夏季出现干旱概率最高均为31.25%,特旱在春季出现频率最高为4.69%,重旱在冬季出现频率最高为7.81%,中旱在春季出现频率最高为21.88%。最终分析干旱对满洲里市农业和畜牧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营口地区干旱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修来  李明香  姚文  张晶  孙丽红  孙永联  王静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03-18305,18336
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K指数和辽宁省干旱指标,根据大石桥和盖州1987~2006年的气象资料,对营口地区干旱指标的确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干旱指标经过修正比较适合评价营口地区的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准确率也较高,但只对春旱敏感;Z指数对春旱、夏旱、秋旱都不敏感;K指数一致性较低,但对春旱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曲淑艳  刘桂玲 《北京农业》2011,(36):125-126
通过对2002年冬季和2003年春、夏季对干旱有影响的气象要素、因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内蒙古满洲里市32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成因。另外还对满洲里市春夏季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形成满洲里市干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由于环流背景、地形影响等原因造成满洲里市降水量偏少,并且由于气温升高,造成了蒸发量的加大,这是近年来满洲里市干旱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