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前郭县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十年九春旱“,年降雨量不足400mm,特别是近年来春旱时间的延后和伏旱的提前到来,尤其2006年春季倒春寒现象,致使播种期推迟5~8天,缩短了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7,(6)
<正>春旱是指出现在3—5月份的干旱,主要影响我国各地春播玉米播种、出苗与苗期生长。北方地区,春季气候干燥多风,水分蒸发量大,遇冬春枯水年份,易发生土壤干旱,对玉米的播种、出苗及苗株生长危害颇大。1.春旱对玉米的危害(1)推迟播种期无水源条件的地区,春季土壤严重干旱,无法耕种玉米,只能等雨播种,易错过  相似文献   

3.
利用贵州省凯里地区历史天气资料1959~2012年3~5月雨量、温度的变化资料,对春季发生干旱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凯里市春旱天气变化特征及预测指标,并得出其预报方法,对预测凯里市春季发生干旱程度具有参考价值、并提出对春旱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枣庄地区春旱降雨特征。[方法]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分析方法,应用枣庄地区35°N南北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枣庄地区近50a春旱气候特征。[结果]1961-2010年间枣庄地区春季相对湿润度指数平均值在-0.64~-0.59之间,呈不显著变湿趋势。枣庄地区35°N以北春旱频率高达88%,35°N以南春旱频率为76%。20世纪60、90年代及2000年代枣庄地区北部春旱比南部严重,70年代南北春旱等级分布基本接近,80年代南部地区春旱比北部严重。60、90年代春季中旱高发,70年代、2000年代轻旱高发,80年代重旱高发。[结论]枣庄地区南北部春季暴雨日数的显著差异是导致春旱频率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春季干旱最明显的振荡周期是6a左右。  相似文献   

5.
龙巧娥 《甘肃农业》2005,(9):148-149
陇东为雨养农业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和玉米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干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减产。因此分析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建立准确的预测方法,这对党政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用1968~2002年15个站点的旬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预测春旱提供了科学依据。一、陇东春旱的气候特征分析1.陇东春季干湿指数的计算。春季的干旱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而且与气温也有密切关系,利用该时段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计算干湿指数,用下式表达:Dij=…  相似文献   

6.
阜新地区所处的位置在辽宁省的西部,属于丘陵地带。受北温带大陆型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半干旱半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大部分时间阜新的光照很充足,而且雨热同季,很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但是因为雨量的分布不够均匀,也会出现阶段性的干旱现象,特别是在春季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春旱。发生春旱时,对于农作物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产量的下降。所以,通过分析发生春旱的具体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御,保证作物顺利生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兴城地区近59年春季气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当地春季干旱,并通过对春季土壤含水量情况分析,发现春旱与土壤水分和农作物需水要求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些抗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陇东1970-1998年15个站的春季降水,蒸发资料,计算机春季干旱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用EOF方法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气候分片,建立了陇东各片春旱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兴城地区近59年春季气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当地春季干旱,并通过对春季土壤含水量情 况分析,发现春旱与土壤水分和农作物需水要求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些抗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 试验背景及试验组织 鸡山农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阳江市境内.属于高丘陵地带,雨量分布不均匀,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而降雨量偏少,春旱现象严重,要持续到4月份.高温干旱因素限制了春季橡胶的种植.在这样的环境气候条件下,按常规方法进行抗旱,花费成本巨大,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我场引进保水剂,以解决春早期间橡胶抗旱定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呼伦贝尔西部草原草地不同时期土壤各层次水分含量的分析,揭示了半干旱草原土壤干旱特征,分析了干旱的季节分布以及不同季节水分在土壤各层次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cm土层特旱发生频次较高,50cm、100cm土层中旱和轻旱发生频次较高,重旱在各层土壤发生频次均较低,各层次干旱发生频率均在55%以上;干旱的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春季干旱开始发展,夏初干旱发展到最严重时期,秋季稍有回升,但封冻前未能够恢复到早春土壤含水量水平,土壤各层仍然维持干旱状态,预示来年春旱的可能发生;呼伦贝尔西部草原春、夏、秋三季连旱体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显著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呼伦贝尔鄂温克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10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半干旱草原0~50cm土壤水分含量以每年0.2667%的速度逐年减小,土壤干旱化程度加重;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春季最小,秋季次之,夏季土壤含水量最高;从干旱特征季节分析,春季是一年中最干旱的季节,土壤各层平均相对湿度不足50%,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均较高,夏、秋两季土壤含水量状况有所改善,但各等级干旱发生频次仍然较高;春、夏、秋三季连旱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气候特点,体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显著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3.
齐齐哈尔市春季大部分农区处于干旱、重干旱状况,经常出现播期干旱、底墒严重缺乏,154万hm2耕地受影响。针对春旱严重影响齐齐哈尔市74万hm2玉米种植,提出积极预防、主动出击、合理耕作、抗旱节水综合技术,达到旱地玉米保苗增产。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初辽宁的西、北部出现春旱,为改善辽西北土壤墒情以确保春耕,辽宁省人影办认真分析了各地的需水情况和增雨潜力,对辽西北进行飞机和火箭联合增雨作业。作业后特别是辽西地区的实际降水量明显大于预报量,对春播和增加土壤含水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旱情得到缓解,可见这次增雨作业是成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各旱级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以特旱和轻旱最为明显,其中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区,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而轻旱主要集中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以及西北东南部地区,发生频率在5年1遇以上。中旱和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频率均在5年1遇以上,并且随生育阶段更替有减轻的趋势。【结论】北方地区春玉米农业干旱指标CWDI年代间波动以华北、东北地区较为剧烈,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动有上升的趋势。干旱的等级和频率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各旱级中特旱频率呈西高东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上呈扩大趋势,轻旱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生育后期有加重趋势,中旱和重旱频率呈中高东西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和程度上均呈下降趋势;生育阶段间旱级变化敏感的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和华北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武都山区干旱气候特征与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强  刘丽  赵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24-7626,7734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并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各站年平均干旱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武都区各地年平均干旱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近40年武都区有30年均有干旱出现,共出现各类干旱49次,其中,发生频率春旱40.0%、春末夏初旱20.0%、伏旱35.0%、秋旱27.5%,年际出现干旱的频率为75.0%。武都区白龙江流域半山河谷和东南部低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年际干旱频率62.3%,由此向北向高干旱危险性等级递减,干旱灾害风险由白龙江干热河谷向四周递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吉林省20年(1981~2000)的气象资料,应用Y.M.安格斯坦提出的土壤干湿指标,分析了吉林省通化、长春、农安、四平、白城地区小麦生长期内土壤干湿程度状况。分析的结果表明:通化地区土壤水分能够满足小麦生育阶段生长的需求;长春、农安、四平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土壤干旱情况的频率增加,需要采取适当的灌溉措施;白城地区春季频繁干旱,小麦种植需依赖灌溉,由于水资源紧张,所以不宜发展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18.
借助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omposite index,CI),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石羊河流域近50a的干旱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统计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发生的频率、覆盖范围和强度和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多年平均日数.分析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四季中,夏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冬季频率最低;极小值都在乌鞘岭,极大值略有不同:春、夏、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极大值在民勤,秋季极大值在武威.(2)石羊河流域有大范围干旱发生的年份夏季和秋季较多分别有22 a、11a,冬季最少只有4a.(3)石羊河流域不同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夏季多冬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负相关性.(4)干旱发生成因除了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海省高寒干旱山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春夏干旱突出等问题,设计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种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种植春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益进行对比,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由于显著改善了土壤的水、温状况,从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效益,增产幅度达197%。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1—2006年极轨气象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旬土壤墒情资料,同时根据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点,利用距平植被指数与20cm土壤墒情建立了干旱监测模型,分别为y春=0.221x 54.375,y冬=0.4474x 81.447;各指数值反演土壤墒情分布,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和冬季距平植被指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