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多菌灵对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代表性土壤灰漠土,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施用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多菌灵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 K2SO4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种群及生物量碳、生物量氮.[结果]在整个培养期间(47 d),施用多菌灵处理土壤的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显著降低,且抑制作用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25分别为11.39和10.44 mg/kg.多菌灵对放线菌作用不明显,但促进了细菌数量的增加;抑制了真菌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50为7.73 mg/kg.[结论]可以用土壤生物量碳和量氮来指示多菌灵在土壤中的残留状况,用真菌数量来指示多菌灵对土壤的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丁硫克百威残留对棉花幼苗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设置0、2、8、20和50 mg/kg 5个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播种棉花,待棉花出苗后,在不同时期分别采集棉花及其根际土壤,测定棉苗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结果]不同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对棉苗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棉苗叶绿素含量减少,而与抗逆有关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各处理浓度均明显抑制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低浓度处理对细菌数量有抑制作用但高浓度促进细菌数量增加;各处理对放线菌影响最小.在第7d时2、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微生物AWCD值低于对照;第14 d时20和50 mg/kg浓度的AWCD值高于对照.各处理组的Shannon指数在7d时测得与对照有差异,14 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Simpson指数在第7和14 d测得与对照基本一致;7 d时各处理组的McIntosh指数低于对照,14 d时20和50 mg/kg残留的McIntosh指数高于对照.[结论]20和50 mg/kg残留浓度对棉花幼苗会造成胁迫,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对土壤微生态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云南省不同森林类型林下土壤是否适宜种植三七,筛选森林土壤中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资源,为三七林下种植及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不同森林类型(杂木林、思茅松林、云南松林和桉树林)土壤浸提液,比较过滤液(除去微生物)和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以连作土为对照,分析添加10%林下土壤对连作土中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单株鲜重的影响.利用LB平板分离法分离森林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三七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选取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类鉴定.[结果]与过滤液相比,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杂木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桉树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连作土中添加10%松林土壤可有效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添加杂木林和桉树林土壤对三七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七幼苗生长.从森林土壤中共分离获得465株细菌,其中分离自松林土壤中的14株细菌对供试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包括6株芽孢杆菌属、5株链霉菌属、2株假单胞菌属和1株肠杆菌属,抑菌活性在58.02%~98.61%.[结论]松树林尤其是思茅松林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且这些有益微生物既能抑制根腐病菌,减轻三七连作障碍,又能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果园肥力状况,设置不同有机物输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保持葡萄果园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与大田试验相结合,设置不同的有机物料和用量水平,室外和室内测定土壤和植株相关指标.[结果]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有机肥投入直接相关,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生物质炭相比较农家肥羊粪对于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作用突出,在提高果树单产方面优势明显,但施入农家肥羊粪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含量.[结论]果园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提高作物产量,可以作为保持果园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茶树修剪物还田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园管理及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种植茶树多年的土壤与茶树修剪物进行室内共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土壤特性及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茶树修剪物还田120 d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园土壤pH和有机碳、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脱氢酶活性;相对于对照(CK)组,茶树修剪物深埋20~30 cm后可提高土壤pH 10.96%、有机碳含量43.51%、速效磷含量17.66%、脱氢酶活性59.89%及微生物生物量碳33.0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有机碳、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脱氢酶活性间存在交互影响.茶树修剪物还田能提高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显著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P<0.05).同时,修剪物还田对土壤细菌属群落结构影响明显,对土壤中硝化细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代表的纤维素分解性细菌为优势菌种.[结论]茶树修剪物采用深埋方式还田可有效改良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其细菌多样性和菌落种类,提高其细菌群落活性,以深埋20~30 cm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在不同温度和水分培养条件下其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规律,为揭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设置两个温度水平(25和35℃),5个土壤相对含水量水平(20%、40%、60%、80%和100%),对水稻田和旱地土壤进行100 d的培养,分别测定其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结果]水稻田SMBC高于旱地SMBC,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在土壤微生物生长高峰阶段(17~25 d)不同温度对SMBC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温度对水稻田SMBC的影响在60%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中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对旱地SMBC的影响在100%处理中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培养的每个时期,SMBC均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培养高峰期,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间的SMBC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与温度间的互作不显著,但与土壤相对含水量互作显著;温度与土壤相对含水量也呈显著互作.[结论]在海南气候环境下实施有机物料还田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最佳控水措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土壤固碳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区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吉林省多个产地人参根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和数量测定,真菌的分离用马丁培养基+孟加拉红+硫酸链霉素;细菌的分离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用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真菌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7 d;放线菌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5 d;细菌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d。根据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合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按照公式:土壤微生物浓度(cfu/g)=(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每皿菌液加入量(ml),求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结果]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基本表现为随人参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参根区土壤中真菌浓度逐年升高,细菌和放线菌浓度逐年降低,且放线菌的变化不如细菌变化显著。[结论]土壤类型、种植模式及人参生长年限对农田土和林地土中3类微生物的浓度均有影响,但生长年限对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纤维素降解真菌,研究其粗酶活性.[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以透明圈试验和滤纸降解试验验证其降解能力,通过菌落菌丝形态及rDNA-ITS序列测序鉴定菌株种属,通过改变培养时间、氮源、装液量、起始pH及培养温度5个因素探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得到3株纤维素降解真菌QS2、QS6和QW9,经鉴定确定QS2和QS6属青霉属(Penicillium),QW9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QS6菌株的FPA酶活和CMC酶活在3个菌株中均表现活力最高,且最适产酶条件为32℃时氮源为磷酸铵、起始pH 6.0、装液量100 ml,培养时间14 d.[结论]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粗酶活性的研究为纤维素酶的发酵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不同O2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松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075-2077
[目的]研究特定的O2培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SMBC对不同O2浓度的响应。[结果]土壤添加玉米秸秆后,激发了土壤微生物生长,在培养第1天各处理SMBC达到了整个培养期最高峰后迅速下降,90d后SMBC下降趋势趋于平缓。在不同浓度的O2培养条件下,0~15d短期培养期间,各处理SMBC间差异不显著,O2浓度为0的SMBC一直保持较高数量。长期培养期间(30~270d),SMBC随着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各处理SMBC分别与土壤有机碳、腐殖物质、富里酸和胡敏素间均呈显著正相关。O2浓度为21%的SMBC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呈正相关(r=0.649,P〈0.05),表明正常大气条件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玉米秸秆后,激发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在培养第1 d各处理SMBC达到了整个培养期的最高峰后迅速下降,90 d以后SMBC的下降趋势趋于平缓。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培养条件下,0~15 d短期培养期间,各处理SMBC间差异不显著。30~270 d长期培养期间,SMBC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各处理的SMBC分别与土壤有机碳、腐殖物质、富里酸、胡敏素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SMBC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表明正常大气条件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河流域土壤污染情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方法]测定细河流域不同剖面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氮、碳和磷含量,采用稀释平板分析法,对污染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供试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细河上游重金属污染严重,3类微生物数量均最低,中游污染次之,下游污染较轻。供试土壤微生物氮量和磷量与重金属污染程度呈负相关。细河下游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生境条件较好,土壤质量较优。[结论]细河流域土壤污染情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大明山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大明山土壤提供参考.[方法]按土壤发生分类法采集9种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样品,测定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与土壤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三大菌的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体以粗骨土最多,为88.53×105 CFU/g,以草旬土最低,为8.87×105 CFU/g;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土壤三大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土壤全K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与蔗糖酶活性表聚现象明显,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与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除了与全K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土壤性质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可作为评价大明山土壤性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玉米芯和羊粪混配基质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利用当地农业有机废弃物发展豌豆无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豌豆为研究对象,以玉米芯和羊粪为基质材料,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个基质配方,以常规土壤栽培和不施加羊粪的玉米芯为对照。[结果]配方1(羊粪∶玉米芯=1∶5)极显著提高了豌豆出苗率和幼苗叶面积,显著增加了豌豆幼苗的株高、茎粗和根长;配方2(羊粪∶玉米芯=2∶4)极显著增加了豌豆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了其茎粗。配方1在豌豆苗的叶干重、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方面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土壤和玉米芯配方;配方2在豌豆苗的茎干重、叶干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和根冠比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土壤和玉米芯。[结论]羊粪∶玉米芯为1∶5和2∶4是比较理想的豌豆苗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黑炭和羊粪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化肥配施黑炭和羊粪的田间调控试验,研究黑炭和羊粪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黑炭和羊粪的CK处理相比,施用黑炭和羊粪能有效改变果园土壤颗粒组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果园增产。施用黑炭、羊粪27 000 kg·hm-2的处理效果较为显著,其中施用黑炭27 000 kg·hm-2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效果更显著;施用羊粪27 000 kg·hm-2对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香梨产量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土壤质地及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质地与环境因素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实验室培养法,设4种土壤质地,8个土壤深度梯度(5~40 cm),6个温度梯度(10~35℃)、5个湿度含水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相同培养条件下,粘土类N2O排放通量高于粘壤土和粘砂质壤土,最低的为砂质土壤;在不同培养深度条件下的N2O排放通量,壤土类明显高于砂质土壤,两土壤类加入氮肥后的N2O排放通量高于对照土壤;土壤的N2O排放通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长,在相同温度下壤土类土壤N2O排放通量高于砂质土壤;N2O排放通量随土壤含水量的上升随之增加,至田间持水量时N2O排放通量达到最大;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N2O排放通量壤土类高于砂质土壤。[结论]重质地旱作土壤N2O排放通量要高于轻质地土壤。  相似文献   

17.
徐智云  张冠英  沈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62-11963
[目的]研究糠醛渣混合基质的最佳配比组合,为糠醛渣混合基质在无土草毯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羊茅为研究对象,设定3不同混合基质比例(糠醛渣:稻壳:粉煤灰:鸡粪容积)处理和1个对照(肥沃土壤:鸡粪容积)处理,研究混合基质配比对高羊茅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用LSR法进行检验。[结果]结果表明,糠醛渣:稻壳:粉煤灰:鸡粪容积按0.25:0.15:0.50:0.10配成混合基质,进行无土草毯栽培时,与对照相比,容重降低了0.32g/cm^3,总孔度、毛管孔度、空气孔度分别增加了12.07%、10.90%和1.17%;自然含水量、蓄水量分别增加了21.244g/kg和109.19m^3/hm^2;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CEC分别增加了109.22g/kg、13.50mg/kg、160.09kg/mg和13.27cmol/kg;高羊茅幼苗的株高、叶片数、鲜草质量、干草质量、密度、根系长、根系数量、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分别增加了30.64mm、0.45片/株、6.10mg/株、2.13mg/株、3.16株/cm^2、5.84mm、0.68条/株、1.30mg/株、0.50mg/株。[结论]混合基质以糠醛渣:稻壳:粉煤灰:鸡粪容积为0.25:0.15:0.50:0.10效果最佳,可以为无土草毯人工栽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毒死蜱具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为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磷农药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喷施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毒死蜱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经复筛最终得到1株能够高效降解毒死蜱农药的微生物菌株D12,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研究菌株降解毒死蜱的降解过程、生长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纯培养的条件下测定该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结果]当接种量为菌浓度OD560=0.179,最适pH值为7.0,温度为30 ℃,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时,该菌株D12培养6 d后的降解率达到50.4%。该菌生长的最佳毒死蜱浓度为1000 mg/L,对毒死蜱的最大耐受浓度为3 000 mg/L。[结论]试验筛选的菌株D12在基础培养基中对毒死蜱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旱田改水田后黑土酸碱度及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通过5点采样法取样,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相关微生物类群数量进行研究。[结果]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pH显著上升;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增多,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逐渐下降,在5~10 cm土层,其数量较旱田显著降低(P0.05),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略有增加;在0~5 cm土层水田的B/F比旱田显著降低,但其他土层间B/F差异不大。[结论]短期旱田改水田能初步缓解土壤的酸化问题;旱田改水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水田中各土层间B/F较一致,说明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