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正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根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也被叫做大豆根蛆,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情况较为严重。 1为害症状 大豆根潜蝇主要在苗期为害大豆,由于这种害虫食性单一,因此仅仅会对大豆与野生大豆产生危害。大豆根潜蝇幼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钻蛀大豆苗的根部皮层与木质部,并在其中排便,进而导致大豆的根皮层逐渐腐烂,产生条状伤痕,受害根会变粗,颜色会变为褐色,皮层会出现开裂或畸形增生现象,幼虫所排出的粪便及取食刺激韧皮组织木栓化,进而形成肿瘤,使大豆根系严重受损而无法正常生长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大豆根潜蝇成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将大豆幼苗的子叶及真叶在刺破后进行舐食,并会在取食处形成白色接近透明的小孔或呈枯斑状。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kato)又叫豆根蛇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大豆根蛆、豆根蛇蝇、潜根蝇等。 一、分布及危害大豆根潜蝇主要分布于大豆主产区,在国内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及山西等地,其中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奶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潜蝇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Kato)又叫豆根蛇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大豆根蛆、豆根蛇蝇、潜根蝇等。大豆根潜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华北及山东等大豆主产区,尤以东北地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黑潜蝇对大豆危害很大,发生严重田块可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做好大豆黑潜蝇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大豆生产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1传播途径黑潜蝇是一种蛀茎性害虫,对大豆、黑豆都造成危害。黑潜蝇虫体特小,活动隐蔽,容易被忽视。据两年来对南阳邓州市、镇平县柳泉铺乡两地大豆生产田苗期、中期调查,2003年度大豆黑潜蝇发生面积约占两地大豆总面积的13%-15%,2004年度发生面积约占两地大豆总面积的20%-30%,以春播大豆、夏早播大豆危害较重。黑潜蝇发生呈现上升态势。大豆苗期受害幼苗发黄,苗小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豆根潜蝇的形态特征、发生特征,提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以为防治大豆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014年国内大豆产量达到1200万吨。研究大豆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提高大豆产量。本文针对大豆病虫害病征与危害进行分析,针对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病、根腐病、大豆食心虫、蚜虫、大豆根潜蝇、大豆胞囊线虫等进行建立分析,随后提出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原则。从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两个方面进行应对措施分析。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豆秆黑潜蝇危害大豆后的外部特征,以及虫害的特征特性,以便豆农准确、及时进行防治,并介绍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指标和防治方法,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稻秆潜蝇是我国南方山区、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桃江县稻秆潜蝇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与危害,介绍了稻秆潜蝇的主要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分析了2017年桃江县稻秆潜蝇大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