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豆根潜蝇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Kato)又叫豆根蛇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大豆根蛆、豆根蛇蝇、潜根蝇等。大豆根潜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华北及山东等大豆主产区,尤以东北地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潜蝇,又称大豆根蛆、豆根蛇蝇、潜根蝇等,这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大豆根部害虫。发生大豆根潜蝇的地块,植株被害率一般都在70%~90%,严重时可达100%,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幅度一般在10%~30%。 一、生活习性 大豆根潜蝇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内或土壤里越冬,蛹期长达10~11个月之久。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全天均可活动,晴天活动更甚。大豆幼苗出土后,成虫便飞到子叶及复叶上,用尾部刺破表皮吸取汁液。成虫交配后,把卵产在大豆幼苗胚根表皮下,5~10天后孵化为幼虫。幼…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潜蝇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潜蝇主要分布于大豆主产区,在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等地。其中以黑龙江、吉林最为突出。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进行为害,食性单一,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在大豆苗根部皮层和木质部钻蛀为害,并排出粪便,造成根皮层腐烂,形成条状伤痕。受害根变粗、变褐、皮层开裂或畸形增生,幼虫的粪便和取食刺激韧皮组织木栓化,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根潜蝇的危害,2013-2015年对大豆根潜蝇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行与禾本科作物2a以上的轮作,是防治大豆根潜蝇的最好方法;药剂拌种的防治效果也达70%以上;适期早播,深耕松土,增施农家肥及磷钾肥等也是控制根潜蝇危害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正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根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奶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也被叫做大豆根蛆,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情况较为严重。 1为害症状 大豆根潜蝇主要在苗期为害大豆,由于这种害虫食性单一,因此仅仅会对大豆与野生大豆产生危害。大豆根潜蝇幼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钻蛀大豆苗的根部皮层与木质部,并在其中排便,进而导致大豆的根皮层逐渐腐烂,产生条状伤痕,受害根会变粗,颜色会变为褐色,皮层会出现开裂或畸形增生现象,幼虫所排出的粪便及取食刺激韧皮组织木栓化,进而形成肿瘤,使大豆根系严重受损而无法正常生长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大豆根潜蝇成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将大豆幼苗的子叶及真叶在刺破后进行舐食,并会在取食处形成白色接近透明的小孔或呈枯斑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豆根潜蝇的形态特征、发生特征,提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以为防治大豆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大豆田常见的几种害虫 在哈尔滨地区大豆生产中,常见害虫有根潜蝇、蚜虫、食心虫、蛴螬、蓟马、草地螟、豆荚螟、东北大黑鳃金龟等20余种,其中根潜蝇、蚜虫、食心虫对大豆田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0.
分别阐述了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的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方面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从而为大豆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的害虫,主要为害豆科作物,大连地区20世纪70年代得到有效根治,30年未见发生。种子市场放开后,豆秆黑潜蝇死而复生,有迅速蔓延的势头。2005~2007年,在大连市金州区亮甲店镇、杏树屯镇局部大豆田发生黑潜蝇,使大豆减产30%~50%。1.形态特征豆秆黑潜蝇体形小、迁飞距离短。成虫为小型蝇,  相似文献   

12.
<正>黑潜蝇对大豆危害很大,发生严重田块可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做好大豆黑潜蝇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大豆生产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1传播途径黑潜蝇是一种蛀茎性害虫,对大豆、黑豆都造成危害。黑潜蝇虫体特小,活动隐蔽,容易被忽视。据两年来对南阳邓州市、镇平县柳泉铺乡两地大豆生产田苗期、中期调查,2003年度大豆黑潜蝇发生面积约占两地大豆总面积的13%-15%,2004年度发生面积约占两地大豆总面积的20%-30%,以春播大豆、夏早播大豆危害较重。黑潜蝇发生呈现上升态势。大豆苗期受害幼苗发黄,苗小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黄连潜叶蝇的分布及危害程度,为生产上进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黄连产区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调查样地及危害分级,并统计虫口数及叶片受害情况等。[结果]潜叶蝇在各黄连主产区均有分布,其危害程度与黄连植龄、海拔高度及周围植被等环境因子有关。[结论]潜叶蝇已成为黄连在秋冬季节发生的一种重要虫害。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蔬菜潜蝇种类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豆类、瓜类、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上发生的潜蝇种类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番茄斑潜蝇[L.bryoniae(Kaltenbach)]和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美洲斑潜蝇是其中的优势种;美洲斑潜蝇主要为害豆类、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番茄斑潜蝇主要为害瓜类和茄果类蔬菜.而豌豆彩潜蝇则以为害叶菜类蔬菜为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发生的潜蝇以美洲斑潜蝇为主.瓜类蔬菜发生的主要是美洲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而叶菜类蔬菜发生的则主要是豌豆彩潜蝇。  相似文献   

15.
东大岗是南阳主要的大豆种植区,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针对该地区近几年来大豆黑潜蝇严重发生的突出问题,从气候因素入手,总结了黑潜蝇的发生特点、规律和偏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选用良种、物理掩埋、糖醋诱杀和及时进行药物防治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大豆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豌豆潜叶蝇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豌豆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u),又名油菜潜叶蝇、豌豆植潜蝇、刮叶虫、夹叶虫、叶蛆,俗称串皮虫;异名Phytomyza atricornis Meigen,Phytomyza nigricornis Macquart;属双翅目,潜蝇科。豌豆潜叶蝇分布广,食性杂。国外主要分布于非洲、北美、澳洲、欧洲和亚洲的日本。国内除西藏、新疆、青海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区)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 豆杆黑潜蝇别名豆杆蝇、豆杆蛇潜蝇、豆杆穿心虫、钻心虫等,是广泛分布在江淮之间大豆产区的一种常发性、多发性害虫。此虫从苗期开始危害,以幼虫在大豆的主茎、侧枝及叶柄处侵入,在主茎内蛀食髓部。受害植株由于上下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似缺肥缺水状,后期成熟提前,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明显降低,我场夏大豆历年受害株率为80%以上,一般受害减产30%左右,重者达50%以上。由于这一害虫体形较小,活动隐蔽,极易被忽视而错过防治。  相似文献   

18.
潜叶蝇是双翅目潜蝇科的一类小型昆虫,俗称拱叶虫、夹叶虫、叶蛆等。在我国主要有4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豌豆彩潜蝇,前三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人我国并在蔬菜上发生危害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也是潜叶蝇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潜叶蝇普遍发生的是豌豆潜叶蝇和菠菜潜叶蝇,前者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为害豌豆、蚕豆、萝卜、白菜、甘蓝、番茄等作物;后者属双翅目花蝇科,主要为害菠菜、甜菜、萝卜等蔬菜。局部发生的还有葱潜叶蝇。一、危害症状潜叶蝇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蛀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形成灰色隧道。豌豆潜叶蝇隧道呈曲折状,菠菜潜叶蝇隧道呈丛状,里面残留有虫粪,有时还可见幼虫,留下的表皮呈半透明水疱状。幼虫有时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潜蝇主要危害中熟大豆品种的幼苗。其幼虫潜伏于大豆幼苗根部皮下蛀食.使被害根变粗变褐,有的皮层开裂,有的畸形增生成肿瘸,皮层腐烂。根瘤及侧根减少。受害严重的植株可能枯死,减产幅度大:受害轻的根部伤口愈合后,植株恢复生长。但根瘤较少,顶叶发黄,虽也结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