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节水栽培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水稻不同灌水方法即浅—湿—浅间歇灌溉、湿润灌溉、常规灌溉对水稻产量及耗水量、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灌溉较常规灌溉节水5247t,节水率33%,节约成本220元/hm2,是一项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好技术,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水稻浅湿灌溉的生育表现与节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江苏省不同生态稻区进行了水稻浅湿灌溉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大 田生长期采取浅水──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80%)灌溉方式,不会造成显著减产,较常规水层灌溉每亩可节约灌溉水200m3左右,节水率达60%左右。汕优63采取全生育期湿润灌溉产量较高而稳,而献改63对水分较敏感。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对源限制型水稻的颖花总容量影响甚微,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有不同影响。不同试点间,淮北由于水源不足,采取前温后水灌溉既节水又能高产,而里下河地区,水源充沛,宜采取全生育期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浅湿干灌溉、间歇灌溉、好气灌溉等3种大田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延迟了水稻分蘖进程,分蘖数较常规灌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为27~54茎/m2;水稻成穗率较常规灌溉有所提高,增幅分别为3.2%、13.9%和12.8%;水稻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均高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4.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甸白浆土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差,常规灌溉使水稻生长发育不良。通过节水控制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产量,使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种是从水稻旱直播发展而来的,即在旱地状况下直播,苗期旱长,中后期利用雨水和适当灌溉以满足稻株各时期需水要求的一种种稻方法。在水资源较贫乏的今天,国家农业部将此项技术列为“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之一,因此,搞水稻旱种意义十分重大。水稻旱种是节水栽培的一种形式,我地区按照水稻旱播后的灌溉模式,把旱种分为旱种水管和旱种旱管两种类型。旱种水管,是指水稻播种出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旱长后,按照常规水稻淹灌或浅湿灌溉的模式进行中后期田间水分管理。旱种旱管,是指水稻播种出苗后,按照定期的湿润灌溉模式进行中后…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不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提前,分蘖增多,株高增高;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移,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生育期推迟。在常规淹水灌溉、节水灌溉、极度节水灌溉三种灌溉栽培下平均穗长递减。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不大;极度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较高;常规淹水灌溉栽培反而使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接近,说明水稻在栽培过程中适度的节水,对产量没有影响;极度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较低,说明节水过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成为低效用水。  相似文献   

7.
草甸白浆土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差,常规灌溉使水稻生长发育不良。通过节水控制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产量,使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中国水稻生产中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蓄雨型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6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情况,并总结了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3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从加强水稻根—土互作机理、新技术应用以及根构型特性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  相似文献   

9.
付久才 《北方水稻》2009,39(6):51-52
根据水稻生育进程中叶龄模式栽培体系,对水稻秧田、本田采用动态的水分管理,针对各生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条件,分别采用浅水灌溉、深水灌溉、湿润灌溉、晒田、间歇灌溉等方式,以实现寒地井灌节水种稻,并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胡金忠  刘洪国 《北方水稻》2012,42(6):47-49,77
水稻控制灌溉是一种节水栽培新技术。八五二农场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平均节水70~100 m3/667 m2,节水率达22%~35%。控制灌溉技术在推广应用时,要与垦区应用的"浅、湿、干"灌溉技术有机结合,处理好生产性用水与控制灌溉的关系,同时要与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相结合,以更加精准地进行节水灌溉,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分管理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水稻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淹水灌溉、“薄、浅、湿、晒”模式、控制灌溉、半深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等。本文阐述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比较归纳了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劣势,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抗倒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菊  胡金财  马士学 《北方水稻》2012,42(2):34-35,42
几年来,通过对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探讨在控制灌溉基础上寻求确保水稻高产、提优的水稻生产新途径。试验证明:控灌区比常规灌溉区平均增产7.8%,节灌区比常规灌溉区平均增产5.5%,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抗倒伏、抗病、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晚稻移栽期不同蓄水深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志强  秦淑萍  郭良发  黄璜 《作物研究》2010,24(3):149-151,154
为湘南地区晚稻节水栽培提供实践依据,2009年在湖南永州设置了不同蓄水深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方式相比,前期深蓄水、中后期湿润灌溉延迟水稻生育期4~5 d;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增大,剑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有效分蘖数减少,有效穗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下降,从而降低了水稻产量;节省了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因此,在湘南地区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扩大晚稻种植面积,确保晚稻稳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作用;二是对提高稻米品质,进行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南方各地进行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进行了概要评述,结合本地区的水稻高产节水湿润栽培开展了对水稻强化栽培初步试验和探讨。结果表明,将该项技术与节水湿润栽培结合起来,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一是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作用;二是对提高稻米品质,进行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全程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对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利用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势和土壤干量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生育期。即;有效分蘖期、抽穗前20d、抽穗期、抽穗后20d是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并且测定各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此为指标进行了节水栽培技术探讨。同时研究以湿润灌溉、秧苗旱育和旱稻品种利用为中心形成节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结果:水稻节水达30%以上,早稻用水仅为水稻用水的5%-7%,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久升 《垦殖与稻作》2004,(5):20-21,27
本文研究了水稻生育各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与腾发量和腾发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浅湿干灌溉方式栽培水稻,能够合理调控土壤水分,既能降低腾发量,又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生育期转化,改善土壤环境,实现高产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结合锦州地区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节水栽培的机理、作用及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浅、湿灌溉技术,达到节水低耗、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浅湿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生产实行节水栽培 ,采用浅湿交替间歇灌溉 ,平均公顷产 72 0 0~ 82 50kg ,比淹水深灌增产 10 %~ 2 0 % ,公顷用水量 6 0 0 0~ 750 0m3,比淹水深灌省水 35%~ 4 5%。浅湿灌溉是一项既节水、节能又增产的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20.
对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和两优1193在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两种灌溉模式下生育后期的根系和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湿润灌溉增大了水稻根系密度,提高了根系活力,相关分析显示根系密度与根系活力呈正相关(r1=0.66,r2=0.68)。齐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成熟期湿润灌溉显著高于淹水灌溉,推测浸润灌溉有利于剑叶功能期的延长和光合速率的提高,湿润灌溉条件下,群体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淹水灌溉,表明湿润灌溉有利于水稻生殖生长期的干物质积累,上述结果可能是湿灌处理条件下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极显著高于淹灌处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