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不同播期播量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花后叶面积指数、子粒灌浆进程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月10日播期处理有利于两个品种小麦群体的构建,延迟播期后,即使增大播量也不能获得高产。山农23号在延迟播期后,有效叶面积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减慢,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差异显著,加大播量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济麦22延迟播期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下降,加大播量后,单位面积穗数不升反降,花后叶片衰老加剧。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山农23号的适宜播量为180kg/hm 2,济麦22的适宜播量为105kg/hm 2。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少耕和翻耕对小麦产量水平发挥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对比研究了少耕播种(Less-tillage sowing, LT)和传统翻耕播种(Ploughing sowing, PS)对小麦群体光照强度及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与PS处理相比,LT处理显著改善了多穗型品种小麦群体内的光分布状况,显著增加了中下位叶片的可受光照量和叶片光合速率;比较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冠层温度发现,LT处理下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群体的冠层温度较PS处理显著降低,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在2种耕作方式下冠层温度差距不明显,说明中大穗型小麦品种更适宜采用少耕播种技术;LT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中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4生育中后期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充分发挥小麦群体的后期光合生产优势;LT处理较PS处理可显著提高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的产量。LT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多穗型小麦品种的群体光分布特性,较PS处理更易发挥该技术的增产效果;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多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LT处理的节本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高产小麦新品种山农15号和济麦22号,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亩基本苗在8万~12万株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两品种小麦穗数增加,穗粒数、结实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率提高;济麦22号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山农15号。山农15号亩基本苗12万株的密度处理的穗干物质积累率,在开花16天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济麦22号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两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济麦22号耐密性较好,密度过大显著降低山农15号的穗粒数和穗干物质量。在本实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亩基本苗10万株的密度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霞 《中国种业》2015,(12):65-66
以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22号、济南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8个不同的氮肥用量处理对其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群体茎蘖数在3叶期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济麦22号的总茎数在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越冬期和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济南17号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当不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数、子粒产量远低于各施氮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则差异不大;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用量成反比,穗数子粒产量则呈抛物线型分布。施氮量为15kg/667m~2时,济麦22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施氮量为12kg/667m~2时,济南17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选用品种—济麦22、济麦20和泰山241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气候条件下,适播期应控制在10月14日以内。中穗型品种济麦22、济麦20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只要加大播量,对产量影响不大;对于大穗型品种泰山2413,群体则偏小,产量偏低。  相似文献   

6.
依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溉可增加小麦穗数,实现节水高产,但该灌溉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于2019—2020和2020—2021两个小麦生长季,以中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23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溉、节水灌溉和充分灌溉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结果表明, 2个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的分蘖节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越冬期和返青期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Ⅱ、Ⅲ、IP、Ⅳ和其余蘖发生,济麦22和山农23单株总茎蘖数比不灌溉处理越冬期两年度平均增加1.01个和0.75个,拔节期分别增加0.71个和0.56个。节水灌溉处理下2个品种拔节期各茎蘖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干物质重和13C同化物分配量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分蘖成穗,济麦22和山农23的单株成穗数比不灌溉处理两年度平均增加0.36和0.41个,籽粒产量增加35.00%和44.2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23%和8.55%。增加灌水至充分灌溉处理, 2个品种越冬期和拔节期单株总茎蘖数较节水灌溉处理增加,但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7-2020 年度安徽省小麦半冬性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分析了阜航麦1 号的高产、稳产、广适性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了不同产量水平下阜航麦1 号的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2 年区域试验阜航麦1 号平均产量8349.0kg/hm2,较对照济麦22 增产6.3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82.0kg/hm2,较对照济麦22 增产8.13%,综合增产点率96.6%。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的平均适应度为76.8%,平均高稳系数为86.52%,较对照高出4.61 个百分点,表明阜航麦1号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广适特性。不同产量水平下,阜航麦1 号的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差异较大,千粒重较稳定,差异不明显。阜航麦1 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通过适当增加群体密度提高有效穗数、调节水肥实现保花增粒等途径来进一步挖掘阜航麦1 号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济麦 4075 是以山农 22 为母本,以含有长穗偃麦草血缘的 Ag073 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常规系谱法选育出的高产小麦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2021 年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 20210003;2022 年通过山东省引种备案。2019-2020 年度山西省区域试验中每 667m2 平均产量 555.1kg,比对照济麦 22 增产 5.5% ;2020-2021 年度山西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 568.0kg 和 543.0kg,分别较对照济麦 22 平均增产 7.0% 和 8.8% ;2022 年实打验收结果折合产量821.92kg。抗病性鉴定显示,济麦 4075 高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对今后选种的启示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量对济麦2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博 《中国种业》2017,(5):53-53
为探索庆云县主导品种济麦22不同播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济麦22不同播种量试验,以确定在高肥力土壤中的适宜播量,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济麦22在高肥力地块适宜的播量为12.5~15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华北冬小麦主产区选择适宜冬小麦品种,选用山东省5个冬小麦主栽品种,在采用华北冬小麦推荐肥料用量的情况下,研究其产量和养分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以‘济麦22’产量最高,‘泰农18’和‘山农17’次之;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基因型获得高产的依赖因子不同,‘济麦22’和‘山农17’主要依赖于收获群体较大,‘泰农18’则是由于其穗粒数较多;相同养分供应情况下,不同基因型的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差异较大,‘泰农18’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低于其余品种,表明其在获得较高产量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养分生理效率和养分转移效率。从产量和养分效率2个方面分析,‘济麦22’和‘泰农18’在协调高产高效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播种量作为多项栽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调整群体结构和产量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为研究材料,探讨75、150、225、300和375kg/hm2 5个播种量水平条件下的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差异。2年结果表明,与其他播种量相比,150kg/hm2播种量处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贮藏再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均达显著差异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播种量之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150kg/hm2播种量处理的穗部和整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0kg/hm2播种量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各播种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山农27号是山东农业大学与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合作,以6125为母本、济麦2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旱、综合抗病性强。201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东省及黄淮冬麦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优质小麦山农12号播期播量及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小麦山农12号的不同播期、播量和收获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山农12号的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晚播时加大播量可以增加群体,获得高产;适期收获是保证品质和高产的关键。山农12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11-21日。最佳播种量为177.5kg/hm^2。山农12号播种期可推迟到11月初,每晚播1d播种量增加7.5kg/hm^2,最佳收获期为抽穗后39d。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不同耐盐类型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胁迫对不同耐盐类型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青麦6号’、‘济麦22’为材料,以普通土壤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梯度NaCl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耐盐类型小麦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不同,‘济麦22’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幅度大,而‘青麦6号’的这五项指标下降较为缓慢,胞间CO2浓度升高幅度与‘济麦22’相比也较低;与对照比较,盐胁迫下2个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减少,且降幅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但‘青麦6号’产量相对‘济麦22’下降幅度较小。盐胁迫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的‘青麦6号’,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是具有较高的公顷穗数。本研究为小麦在不同盐渍程度的盐碱地上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济南市及周边地区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本研究以山东省近年来育成的2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品种展示试验,测定了产量、品质及养分效率共18个性状。结果显示,除不育小穗数外,6个产量性状以及6个养分效率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单位面积产量和6个养分效率性状在年份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淀粉含量与不育小穗数、沉降指数与单位面积产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湿面筋含量与子粒氮含量之间、蛋白质含量和沉降指数与子粒氮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指数与子粒氮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山农29、儒麦1号和菏麦20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对照济麦22高出10.33%、8.55%和5.82%;山农31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指数分别为15.80%、39.30%和65.15,优于其他品种;山农20、山农29、山农23、红地95、烟农173、齐麦2号和登海202的子粒氮、磷和钾利用效率均高于被测品种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济南市及周边地区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本研究以山东省近年来育成的2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品种展示试验,测定了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共18个性状。结果显示,除不育小穗数外,6个产量性状以及6个养分利用效率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单位面积产量和6个养分利用效率性状在年份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淀粉含量与不育小穗数、沉降指数与单位面积产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湿面筋含量与子粒氮含量之间,蛋白质含量和沉降指数与子粒氮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指数与子粒氮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山农29、儒麦1号和菏麦20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对照济麦22高出10.34%、8.55%和5.82%;山农31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指数分别为15.80%、39.30%和65.15,优于其他品种;山农20、山农29、山农23、红地95、烟农173、齐麦2号和登海202的子粒氮、磷和钾利用效率均高于被测品种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春华  于振文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作物学报》2013,39(12):2211-2219
2007-2009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测墒补灌技术,设置0~1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拔节期65%, 开花期55%~60%)、中(拔节期75%, 开花期65%~70%)、高(拔节期75%, 开花期75%) 3个处理,比较了14个小麦生产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差异。以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指标的聚类分析,将14个小麦品种分为3组,分别是超高产高水分利用率组(I组)、超高产中水分利用率组(II组)和高产低水分利用率组(III组)。比较各组代表品种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及日耗水量,播种至拔节期山农15 (I组)显著低于济麦22 (II组)和烟农21 (III组),拔节至开花期山农15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开花至成熟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中水分条件下,山农15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而在低和高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在中、高水分条件下,山农15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成熟期与济麦2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烟农21;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3品种的经济系数以山农15最大,济麦22次之,烟农21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解决小麦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泰安地区农业局进行了小麦新品种的对比研究,筛选出潍麦8号、山农8355、淄麦12号、济麦20号、烟农19号和济南17号作为泰安市大面积推广的主推优质小麦品种。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科学的分析评价鲁西南地区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联合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AMMI模型对 3个试验地点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0、济麦22和周麦22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优异,周麦18、烟农999和山农20属于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的品种,良星99和山农28属于稳产性好丰产性一般的品种,青农2号稳产性较好丰产性较差,但矮抗58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差但在E3具有特定区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鲁东南地区气候因素和水稻茬晚播麦实际,选用有代表性的11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对比筛选试验,以期为稻区等晚茬麦种植区提供选种依据,加快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结果表明,烟农5158、山农32号、济麦22号、鲁原502为鲁东南地区晚播小麦首选优势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