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品种选择适宜黄淮南片种植的小麦品种一般要求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烟农19、皖麦52、皖麦53、华成3366、连麦2号、济麦22,周麦18、淮麦28等品种。2播种前准备2.1种子质量所选用的小麦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保证苗齐苗匀。2.2种子处理用小麦专用拌种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或选购已经处理过的麦种,能杀死种子所带病菌,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连云港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淮麦4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和行距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和淮麦45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行距25cm时最高。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等指标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表现较好,而11月15日播期下各行距处理的小麦品质均明显下降。随着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不断提高,但3个行距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行距。综合分析可知,兼顾连麦7号和淮麦45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和行距配置分别为10月30日、25cm和10月15日、25cm。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潮盐土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的子粒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积累过程,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淮麦33和小麦品系连麦抗1为材料,研究了潮盐土条件下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氨基酸积累量、淀粉含量及灌浆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连麦7号蛋白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系),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在3个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系)各氨基酸积累量,以谷氨酸积累量最高。连麦7号18种氨基酸积累量均高于淮麦33和连麦抗1,以脯氨酸差异最大。连麦抗1谷氨酸和苏氨酸积累量高于淮麦33。子粒灌浆期间淀粉含量表现为连麦抗1>淮麦33>连麦7号,其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随子粒发育先升高后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不断增加。综合以上结果,在潮盐土条件下,连麦7号的子粒品质优于淮麦33和连麦抗1。  相似文献   

4.
淮麦 33 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烟农 19/ 郑麦 991 杂交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结实性较好、适应性较广、面粉品质优。面对当前兼具优质高产品种赓续乏力的尴尬局面,持续保持淮麦 33 推广应用势头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持续稳定保持淮麦 33 的品种纯度和优良种性,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对淮麦 33 优质强筋类小麦品种提纯保优推广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不断革新,我国小麦种植技术全面提升.小麦种植中的田间管理技术是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确保小麦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作用.品种的不同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济麦22号、烟农19和烟农23等高产小麦品种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和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解决小麦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泰安地区农业局进行了小麦新品种的对比研究,筛选出潍麦8号、山农8355、淄麦12号、济麦20号、烟农19号和济南17号作为泰安市大面积推广的主推优质小麦品种。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 0953 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 186 ,并于 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20022 )。连麦 186 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 2019-2021 年 2 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 186 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品种有济麦19号、济南17号、烟农19号和莱州95021。这4个新品种分别由山东省农科院、烟台市农科所和莱州农科院育成。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具有综合性状好、品质好、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产出效益高等优点。为加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推广,2000年国家科技部下达了“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课题,2年来推广面积为16.76万hm^2,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孙朋 《中国种业》2014,(12):77-78
淮麦33小麦新品种是淮安农科院以烟农19为母本、郑州991为父本杂交,经过7年精心选育出的常规小麦新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原名为淮麦0882,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305。经国家区试接种鉴定,抗纹枯病,高抗梭条花叶病。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小麦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31.9kg,较对照淮麦20增产6.3%,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2013年度参加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29.9kg,较对照淮麦20增产6.0%。  相似文献   

10.
<正>据安徽省植保总站预测,2015/16年度该省小麦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蚜虫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中等至偏重发生,赤霉病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有偏重以上流行的可能,锈病(叶锈病、条锈病)中等发生。该站预计,全省小麦主要病虫发生总面积约为9900万亩次。为此,植保专家建议:一要选好对路品种。首先应选用抗(耐)病品种。纹枯病重发区宜种植新麦18、邯6172、烟农5158、连麦2号等品种;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60 余年大豆生产主栽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改进与变化规律,指导当前或今后的品种改良与创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选用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同熟期组的18 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试验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随年代的推进,株高与有效分枝数呈降低趋势;底荚高度变化不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茎节数呈增加趋势;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强;生育日数逐年延长;品种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百粒重呈波动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年代的推进逐年累加提高,产量变化幅度为2509.20~3311.25 kg/hm2,年平均产量增加13.35 kg/hm2,增长速度为0.53%。由于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改进与变化,特别是品种生育日数延长和产量性状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品种产量水平,所以导致了生产主栽品种不断更替与变化,这一结论对当前或今后品种改良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成株采种 ,越冬前使直根充分长大 ,经选择淘汰后入窖贮藏越冬 ,次年春定植于露地采种。胡萝卜是异花授粉作物 ,为保证种子纯度 ,制种时需 2 0 0 0 m的隔离区。制种技术要点如下 :1 播种育苗1.1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 ,把过磷酸钙捣细 ,与硫酸钾一起掺到有机肥中 ,每亩均匀撒施优质腐熟的土杂肥 2 50 0~ 3 0 0 0kg、尿素 5~ 10 kg、过磷酸钙 2 5kg、硫酸钾 10 kg,耕翻整平 ,作成 80 cm宽、8~ 10 cm高的小高畦。平畦播种 ,作成 1.2 m宽的平畦。1.2 播种 :条播 ,将小高畦顶部拉平 ,均匀划出深 3~…  相似文献   

16.
板栗南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南瓜自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及我国台湾省引入后,因其美丽独特的外观、优良的品质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全国各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苦荞麦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苦荞麦株高、千粒重等遗传力较高,早代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株粒重等遗传力低,应放宽选择标准,增加选择世代。株粒重虽然与产量高度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选择株高、株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提高株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以块茎为收获产品的作物,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属于粮菜饲兼用作物,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加工附加值,已经逐步得到开发利用,种植面积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来看,要求土质蔬松,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在我省的第三、四、五积温带,都非常适于马铃薯的种植。从产量表现来看,马铃薯的丰产性和增产潜力巨大,高产地块产量町以达到45t/hm^2以上,是常规生产的3倍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花生的产量,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本文针对花生原种生产中的问题,紧紧抓住花生原种生产中的技术环节,提出花生原种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胡尔良 《种子科技》2001,19(1):54-55
川单13号由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选育,于“九五”单期通过审定,在西南及周边地区需求量极大。然而,因种子生产上的种种原因,近年来川单13号制种产量、质量均不尽人意,本文总结本单位多年对川单13号双亲性状的了解,对其制种要点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