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大豆疫病的种子检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疫病是否可由种子带菌传病在国际上长期以来没有明确认识,种子检验技术更无研究报道。通过人工接菌和调查证实,大豆疫病可由种子带菌。提出大豆疫病的种子检验只需检查种皮,以KOH浸泡种子,即可检查出种皮里的大豆疫霉菌卵孢子、藏卵器和菌丝体。在种子检验中,必须严格区别大豆疫霉菌与大豆霜霉菌  相似文献   

2.
蓟马(昆虫纲:缨翅目)是昆虫纲中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目之一,由于个体微小,因此需要制作成高质量的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如果玻片标本质量欠佳,常常导致无法鉴定其种类。不同的研究中处理蓟马标本的技术和方法各异。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制片方法,这一方法需要更少的化学药品,且适合处理深颜色的标本。而且,用这个方法处理的标本清晰,保持其自然体色,这些特征在鉴定种类时是十分必要的。本方法处理标本包括4个步骤:氢氧化钾透明(一般5% ~10%KOH溶液中,常温放置1 ~2 d或者100°C水浴加热1 ~2 h,处置时间随材料大小和颜色的深浅有所变化)、纯酒精脱水(材料透明后转移到纯酒精中浸泡4 ~5 min)、Hoyer s介质装片(滴一滴Hoyer s介质于载玻片中央,而后将脱水后的材料转移至介质中,用细拨针小心整翅、足以及触角的姿态,盖上盖玻片)和干燥贴标签(装片后放置在35 ~45°C烘箱中2 ~3 d或者室温下放置1星期,然后将采集信息、寄主信息以及鉴定表格制成标签,贴于玻片两侧),与其它制片方法相比,此法最简洁。文末对不同的制片方法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霜霉威(Propamocarb商品名普力克)、甲霜灵(Metalaxyl商品名瑞毒霉)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6个菌株作用方式的体外测定结果表明,霜霉威浓度在2000ppm时对P. capsici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成,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萌发、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甲霜灵对P. capsici的各种孢子的产生及菌丝体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菌丝体生长抑制的Ec_(50)和Ec_(95)分别为0.5596ppm和2.1511ppm;对孢子囊形成抑制的Ec_(50)和Ec_(95)分别为0.1520ppm和15.0032ppm。0.1ppm的甲霜灵可显著抑制卵孢子的生成。但500ppm的甲霜灵对于游动孢子的释放和休止孢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霜霉威和甲霜灵的体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00ppm的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的内吸保护防效达94%,1.0ppm的甲霜灵对该病的防效达100%。室内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与霜霉威对P. capsici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淡绿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淡绿色转为黄至黄褐色,病斑背面长出明显的白色霜霉。包心期若环境适宜,病斑可迅速扩大,使叶片连片枯死,从植株外叶向内叶层层发展、干枯,最后剩下一个叶球,造成大白菜严重减产。2病原及传播途径大白菜霜霉病是由十字花科霜霉菌侵染所致,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种株及田间残余病株上越冬。翌年气温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染引起发病。3发生条件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时,霜霉病极易流行;重茬地、低洼潮湿地、浇…  相似文献   

5.
新疆霜霉菌     
杨海 《干旱区研究》1997,14(1):37-42
对新疆的霜霉菌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收集的标本和有关资料、新疆在霜霉菌6属33种,其中有中国新记录一个,新疆新记录19个。  相似文献   

6.
引言高梁霜指霉 Peronosclerospora sorghi在玉米和高粱上引起的霜霉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系统感染的高粱植株的颖壳内和种皮中都发现了高粱霜指霉的卵孢子,在种子的胚乳中观察到了菌丝段。在玉米种子的种皮、胚乳和胚中都检查到了高粱霜指霉的卵孢子和菌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的、危害极其严重的最具毁灭性的大豆病害之一.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导致下一年大豆发生根茎腐烂.病原菌卵孢子也可以存在于患病种皮内,但其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卵孢子是大豆疫霉的主要传播方式.本研究中对大豆疫霉卵孢子的致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使用60℃湿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或80℃干热处理大豆疫霉卵孢子20min,其萌发率为0,且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通过霜霉威(Propamocarb商品名普力克)、甲霜灵(Metalaxyl商品名瑞毒霉)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6个菌株作用方式的体外测定结果表明,霜霉威浓度在2000ppm时对P. capsici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成,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萌发、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甲霜灵对P. capsici的各种孢子的产生及菌丝体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菌丝体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5分别为0.5596ppm和2.1511ppm;对孢子囊形成抑制的Ec50和Ec95分别为0.1520ppm和15.0032ppm。0.1ppm的甲霜灵可显著抑制卵孢子的生成。但500ppm的甲霜灵对于游动孢子的释放和休止孢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霜霉威和甲霜灵的体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00ppm的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的内吸保护防效达94%,1.0ppm的甲霜灵对该病的防效达100%。室内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与霜霉威对P. capsici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中均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两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10.
林代福 《植物保护》1996,22(3):15-15
植物病原真菌标本的简易保存法真菌标本的妥善保存,是教学、科研等单位急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是将病原真菌制成永久(或半永久)玻片标本保存。其缺点:(1)要求技术高,方法繁琐;(2)保存在玻片内的真菌标本易变形,有的不到半年失去应用价值;(3)玻片标本容易破...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病卵孢子萌发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疫病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Gerdemann作为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随病土远距离传播的卵孢子是病菌扩散的主要来源。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认为该病不能种传,周肇蕙和严进发现:通过人工接种大豆疫霉可以得到有卵孢子的病种子,认为该病可以种传[1~2],但种子中卵孢子的活性测定仍未解决。在大豆种子上产生卵孢子的大豆霜霉Peronosporamanshurica(Naoum)syd.ex.Gaum.与疫霉卵孢子形态很难区分,而卵孢子的萌发国内详细报道甚少,JimeneB等人曾报道过用土壤提取液…  相似文献   

12.
<正>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是一种低温性疫霉菌,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由病株、土壤、水和农具带菌传播。地温在20℃以下时,卵孢子发芽侵入根部,以地温在10℃左右最适其发病,当地温升到25℃时,病菌活力受  相似文献   

13.
 疫霉菌自身不能合成甾体物质,当饲以适量的甾醇类物质时,可促进卵孢子生成,不同类型的甾体物质在疫霉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生理活性表现不一。本文简要报导不同种类动物激素(丙酸睾酮、甲基睾酮、康力龙、黄体酮、雌二醇)在不同浓度下对异宗配合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营养生长和卵孢子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套筛富集人工接种于土壤中的大豆疫霉卵孢子。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4、103、102、101、100时,富集百分率分别为45.9%、39.6%、11.8%、1.7%、5.6%。采用玻片压碎法提取微量卵孢子中DNA后,采用PCR技术快速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提取10,5,1个卵孢子中DNA进行PCR扩增成功率分别为83.3%、33.3%、0。提取10个卵孢子中DNA进行PCR扩增时,2个处理出现非特异性PCR产物。内切酶MspI能将特异性PCR产物消化为204bp和124bp两个片段;内切酶RsaI能将特异性PCR产物消化为242bp和86bp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15.
诱导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液体培养基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几种诱导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的蔬菜汁混合培养液,测定了各培养液诱导苎麻疫霉游动孢子囊的效果以及其对苎麻疫霉菌游动孢囊产生量、形态特征、游动孢子释放、卵孢子产生量、卵孢子的形态、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配比培养液均能很好地诱导游动孢子囊的产生,且以较低浓度的培养液对孢子囊诱导效果较好,而高浓度则有利于卵孢子的产生,不同培养液中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均能正常释放游动孢子。其中西红柿∶黄瓜=1∶2配比的培养液简单易行且诱导效果最好,是V8C的理想替代培养液。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来自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5个省12个黄瓜主产区的77个黄瓜霜霉菌菌株,采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5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共产生9 554条扩增条带,其中9 132条表现多态性,占95.6%。基于SRAP分子标记,77个黄瓜霜霉菌菌株的遗传距离为0.60~1.00,表明黄瓜霜霉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77个黄瓜霜霉菌菌株聚类为8个类群,并且来自相同地区的菌株大多数聚集于同一类群中,表明黄瓜霜霉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多年筛选出的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为诱导菌,在黄瓜植株的3~4叶期,采用茎部注射、喷雾和灌根等三种诱导接种方法,诱导植株产生诱导抗性,测定东北霜霉菌对黄瓜霜霉病的免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霜霉菌免疫作用的强弱与诱导接种方法有关。在3种诱导接种方法中,以注茎诱导接种法的免疫作用最强,使黄瓜植株产生的系统保护作用最明显,表现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病始期较对照株向后推迟12~13天,平均病情指数降低17.6;喷雾诱导接种的免疫作用较弱;而灌根诱导接种法,未能反应出东北霜霉菌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8.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大豆疫霉菌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侵染过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态学,采用CaCl2-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外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转化到大豆疫霉菌中,观察EGFP基因在大豆疫霉菌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对转化子中的EG-FP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转化子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GFP基因能够在大豆疫霉菌菌丝、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中稳定表达,并在475 nm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个别转化子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方面与野生型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一个转化子的致病型发生了改变。研究表明获得的EGFP基因转化子可以作为研究大豆疫霉菌侵染及定殖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信息荟萃     
解决霜霉菌属和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病害的新产品霜疫无踪—艾霜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已经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1作用特点作用机理独特,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对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是防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葡萄等霜霉病,马铃薯、西红柿等疫病,蔬菜、棉花等作物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橡胶树割面条溃疡病的首选产品。经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多年筛选出的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manschurica(Naum.)Syd.为诱导菌,在黄瓜植株的3~4叶期,采用茎部注射、喷雾和灌根等三种诱导接种方法,诱导植株产生诱导抗性,测定东北霜霉菌对黄瓜霜霉病的免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霜霉菌免疫作用的强弱与诱导接种方法有关。在3种诱导接种方法中,以注茎诱导接种法的免疫作用最强,使黄瓜植株产生的系统保护作用最明显,表现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病始期较对照株向后推迟12~13天,平均病情指数降低17.6;喷雾诱导接种的免疫作用较弱;而灌根诱导接种法,未能反应出东北霜霉菌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