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德科 《中国蔬菜》2011,1(11):52-53
安徽省砀山县历来有瓜棉套种的习惯,2010 年
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在1.33 万hm2,分别以大棚、中棚
和小拱棚方式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在0.67 万
hm2 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瓜棉
套种每667 m2 收入在10 000 元左右,小拱棚套种
也在5 000 元左右,全县2010 年瓜棉套种每667 m2
效益平均在7 000 元左右。预计2011 年砀山县西瓜
种植面积将超过1.67 万hm2,瓜棉套种面积将在
1.33 万hm2。根据笔者近几年下乡了解,砀山县瓜农
在瓜棉套种生产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
改进。  相似文献   

2.
魏福敏 《中国蔬菜》2011,1(15):52-54
粮菜间套种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解决粮菜争
地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 为此, 山东省蓬菜市蔬菜站
做了大量工作, 探索出多种粮菜间套种高效种植模
式,增加了农民单位土地面积收人, 丰富了市场的菜
篮子"生产中笔者发现洋葱占地时间长, 更适合间套
作"另外, 种植洋葱还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洋葱分
泌物还能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对后茬大白菜等作物
生长极为有利"2004 一20 10 年, 该种植模式在蓬菜市
共推广1 33 .3 h时,6 a( 年)的实践表明, 洋葱!糯玉
米!大自菜间套作, 一年四收可获高产高效:洋葱每
667 m , 种3 万株, 可产洋葱头6 00 kg ;每66 7 m ,
种糯玉米4 00 株, 可产鲜棒5 50 个, 春秋前后两
茬共产鲜棒1.1 万一1.2 万个;秋大自菜每667 耐种
4 500 株, 产量可达12 000 kg "每667 m , 总计年种
植效益1.5 万一1.8 万元, 比传统种植方式效益高
8 一10 倍。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2008 年起推
广太阳能温水床栽培蒜黄,生产周期短,效益较高,有
效解决了冬季水温低、蒜黄生长速度慢的问题。但太
阳能温水床栽培蒜黄成本较高,为减少投资,笔者探
索出简易水床蒜黄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
具有投资少、操作方便、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比建
造太阳能水床每667 m2 减少投资1 万元以上。据调
查,一个20 m2 的蒜床生产一茬蒜黄需蒜头300 kg,
产蒜黄429 kg,全年收获6 茬,共需蒜头1 800 kg,生
产蒜黄2 520 kg,产值9 324 元以上。每667 m2 全年
需蒜头59 400 kg,产蒜黄83 160 kg,产值307 692
元。由于2009 年当地大蒜价格较往年偏高,大蒜收获
期批发价格为2.5 元·kg- 1,每667 m2 蒜头成本由往年
的47 520 元,增加到148 500 元。尽管如此,在扣除蒜
头费用后,每667 m2 净收入仍达到159 192 元,经济
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4.
赤峰松山区现有日光温室菜豆生产面积1 067 hm2(1.6 万亩),集中在松山区大庙镇
公主岭设施蔬菜园区,该园区经济效益高而远近闻名。其中早春茬菜豆上市时间处于北方蔬
菜生产淡季,每667 m2 收入4 万元以上,获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自2005 年以来,江苏省沛县充分依托当地生态
条件优越、生产环境优良、交通运输便利、销售市场
广阔等方面的优势,紧紧围绕高效农业建设,狠抓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项目的
落实,不断探索蔬菜一年多熟种植模式,其中设施辣
椒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以一年三熟生产模式
为典型。至2010 年底,全县设施辣椒种植面积已
超过7 000 hm 2,基本实现了新鲜辣椒的周年供应,
每667 m 2 产量在3 000 kg 左右,平均效益在5 000
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窦铁岭 《中国蔬菜》2010,1(23):46-47
河北省坝上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属高寒半干
旱区,农业生产多靠天吃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
益,自2005 年开始,笔者逐步探索出适应坝上气候
的雨养旱作小西瓜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 西瓜产
量1 750~2 200 kg,产地每千克售价1.1~1.3 元,产
值2 420~2 860 元,经济效益2 000 元以上。与当地
主要旱作粮食莜麦每667 m2 产量100~125 kg,产值
300~375 元相比,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9 年推广面
积100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7.
生姜在四川省德阳市及周边地区一般为露地栽
培,4 月初播种,8~10 月收获,由于上市晚,不仅价格
低,而且价格波动大,效益很不稳定。广汉市金轮镇马
斯村自2003 年开始探索简易竹架塑料大棚生姜早熟
栽培,上市期提前到6 月20 日~7 月5 日,较露地栽
培提前上市1 个多月,因此价格较高,最高可达10
元·kg- 1,平均价格一般稳定在7.5 元·kg- 1。由于大棚生
姜的生长期避开了被称为德阳市生姜“癌症”姜瘟病
高发期的7~9 月,因此产量稳定,平均每667 m2 产
量2 300 kg,收入逾17 000 元,高者可达30 000 元。
2010 年马斯村大棚早熟生姜栽培面积已经发展到14
hm2,并带动小拱棚生姜栽培35 hm2,当地生姜现已销
往成都、重庆、西藏等地。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西葫芦是甘肃省高台县的主导产业,
占蔬菜种植面积的70 % 左右, 20 世纪80 年代主要
以早青!阿兰系列为主, 到20 0 年由于品种繁多, 栽
培面积也较大, 大多数棚室西葫芦重茬严重, 再加上
菜农管理不到位,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病害增多
等, 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增收"从2005 年开始, 笔者
对70 h时西葫芦制定了生产计划和技术规程, 经
过几年的实施, 和常规的粗放型栽培管理相比, 产品
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一般每667 耐产量
巧0 5x ) kg 以上, 收人3 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品架1 号菜豆适宜旱地种植,产量高,
品质好,平均每667 m2 产量2 212.84 kg,
比对照泰国架豆王增产13.6%。  相似文献   

10.
张翔  李增伟  张利利 《蔬菜》2022,(4):77-78
为提高露地薄皮甜瓜种植单产水平、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结合露地薄皮甜瓜和玉米的生长特性,充分利用光照、土地资源,集成了露地薄皮甜瓜套种玉米技术,套种后每667 m2在保证甜瓜产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增产玉米500~700 kg,667 m2产值可提高800~1 100元。通过品种选择、套种播期安排、共生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的介绍,以指导实践生产,提高农户栽培技术水平及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春季气温由低到高,适宜春大白菜生长的时间
较短,采用小拱棚栽培可适时早播,提早上市,提高
产值,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为解决生产上盲目早
播与盲目迟播的不良现象,笔者于2006~2010 年对
江西省峡江县早春大白菜小拱棚栽培技术进行了研
究与推广,提出一套“选用适宜春播栽培的晚抽薹的
早熟品种+ 0 cm 地温稳定达到7~8 ℃时播种+ 小
拱棚增温保护栽培”的早春大白菜栽培技术。该技术
量化了春大白菜早播的0 cm 地温指标、小拱棚增温
效果、品种选用标准等综合技术指标,便于农民学习
掌握与灵活应用。2006~2010 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
733 hm 2,平均每667 m 2 产量3 279.2 kg,产值2 231.6
元,纯收入1 778.9 元,比0 cm 地温12 ℃以上才播
种的常规小拱棚栽培每667 m 2 增产756.7 kg,增收
767.2 元,节约农药支出25 元,两项合计平均每667
m 2 增加经济效益792.2 元。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
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韩灿功 《中国蔬菜》2011,1(15):48-49
露地越冬春甘蓝具有易栽培!病虫害轻!种植效
益高的优势, 是早春补淡的主要蔬菜作物中原地区
一般能在3 一4 月收获, 此时正值蔬菜供应的春淡
季, 蔬菜售价高, 种植效益好, 每667 m , 纯收益可达
3 000 元以上因此, 适度发展露地越冬春甘蓝生产
已成为当地菜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 近两年露地
越冬春甘蓝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菜农
违背客观规律, 育目提早播种, 以及部分地区出现的
暖冬和倒春寒天气, 使得露地越冬春甘蓝未熟抽蔓,
给蔬菜生产和菜农造成严重损失"鉴于上述问题和
误区, 笔者根据多年的育种!栽培经验和最新科研成
果, 就露地越冬春甘蓝的品种类型及特征特性!安全
越冬的植株标准!关键性栽培技术要点等, 特撰文供
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增加草莓日光温室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推广应用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每栋标准温室可采收鸡腿菇1000kg,较普通草莓日光温室可增收1.5万~2.0万元,折合每667m2鸡腿菇产量和效益分别为2000kg和3万~4万元,同时平均每667m2草莓总产量和效益分别达到4000kg和6万~8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每667m2总收益可达9万~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草莓育苗及定植、鸡腿菇菌棒制作及覆土栽培、套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菜豆(油豆角)优质高效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淑珍 《中国蔬菜》2011,1(11):50-51
油豆角是菜豆的别名,是北方高寒地区栽培的
主要蔬菜。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流动,人们的饮食习
惯也发生了变化,油豆角已经成为北菜南运的主要
蔬菜之一,每年的6~10 月是油豆角上市时期,每年
都有1.5 万~2.0 万t 油豆角运往全国各地。由于以
往油豆角栽培技术较为粗放,主要是品种混杂且退
化严重、肥料施用不合理、病害严重、杂草防除难等
问题导致油豆角质量差、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制约
了油豆角产业的发展。笔者从2003 年开始进行油豆
角品种筛选、不同肥料品种筛选、施肥方法、不同除
草剂筛选等多项试验,2005 年形成了一套油豆角优
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06 年开始大面积示范,生产
的油豆角产量高、口感好、效益显著,得到了广大菜
农的认可。2007 年开始推广,现绥化市北林区已经成
为黑龙江省油豆角生产基地,2010 年在北林区推广
面积为1 897.6 hm2,每667 m2 油豆角平均产量1 733
kg,比北林区油豆角常规生产田增产594 kg,增幅
52.2 %,增收74.2 %。  相似文献   

15.
侯全刚 《中国蔬菜》2011,1(9):32-32
青线椒1 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
用当地主栽品种循化线辣椒优系99- 3- 5 与线辣椒
997- 1 杂交选育而成。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青
线椒1 号每667 m2 产量达到1 733.1 kg,比对照循化
线辣椒增产12.96 %。2008~2009 年同期开展区域试
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中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
均产量1 575.7 kg,比对照增产12.68 %;生产试验中
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1 519.1 kg,比对照
增产11.41 %。2009 年12 月青线椒1 号通过青海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2009 年开始
进行示范推广,在青海省循化、贵德、尖扎、乐都等地
区累计推广面积已经超过100 hm2。  相似文献   

16.
孟繁民  李玉华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6):152-152,160
地膜洋葱套种秋季菜如大白菜、萝卜等作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按洋葱每667m^2产4500kg,每667m^2效益为3150元,扣除成本1500元,每667m^2纯收入1650元;间种的白菜每667m^2产1500kg,每667m^2效益300元,每667m^2纯收入200元,总纯收入1850元。  相似文献   

17.
新椒23 号是以优良自交系2002053-2-3-1 为母本,以优良自交系2002068-5-2-1 为父本配
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4.4 cm,果肩宽2.98 cm,果肉厚
1.92 mm,平均单果质量42.3 g,皮薄,肉质脆,辣味适中,一般每667 m2产量4 000 kg 左右,田间表现
对病毒病、疫霉病的抗性比对照天椒3 号强,适宜温室、大棚早熟栽培及温室秋延后栽培,也适合露地地
膜覆盖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江苏省射阳县发展一种大根萝卜套种在早春蒜田,待青蒜收后再移栽早春甘蓝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该模式目前发展面积已近50hm^2,每年每667m^2效益达7500元左右,其中大根萝卜每667m^2产量达4000~5000kg,效益达2500元左右;青蒜每667m^2产量可达3000kg,产值3000元;早春甘蓝667m^2产量达3000kg,效益达2000元,现将该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淮蒲l 号是淮安康得乐食品有限公司自2005
年开始从地方品种淮安勺湖蒲菜中经过多年提纯复
壮选育出的蒲菜新品种"2009 年4 月, 由淮安市楚
州区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定名为淮蒲l 号"自
20 07 年起笔者遍访淮安市蒲菜生产区域, 经过3 a
(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淮蒲1 号适宜淮安地区
栽培,并总结出与其配套的人工栽培技术, 目前该品
种在淮安推广面积已逾30 h耐"人工栽培主要在一
些废弃的沟渠和鱼塘进行, 与常规野生采集相比, 产
量提高30 % 以上, 一般栽植第二年每667 时产量就
达40 kg , 种植效益可超过8 00 元"  相似文献   

20.
樱桃彩椒是椒类作物中一类新品种,果实大小在
25~50 g,色泽艳丽,采收期长,可连续采收8~10 个
月,每667 m2 产量可达12 000 kg 以上。樱桃彩椒营
养丰富,富含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浓郁,是
一类颇具发展前景的温室专用蔬菜类型。2007 年,辽
宁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园艺展示中心从荷兰引进樱桃
彩椒品种10 个,在辽宁的鞍山、大连、沈阳3 种不同
气候条件下进行温室栽培。经过3 a(年)的对比试验,
樱桃彩椒的产量、抗寒能力、抗病性均优于普通彩椒,
产量较普通彩椒高15 %左右;当地市场价格远远高
于普通彩椒,一般价格可以达15~20 元·kg- 1,每667
m2 效益可达10 万元左右。樱桃彩椒作为一类新型蔬
菜刚刚引入我国,目前在辽宁的鞍山、沈阳、大连等地
开始示范栽培,栽培面积逾20 hm2,取得了较好的经
济效益。樱桃彩椒的适应性比较广泛,在温度不低于
10 ℃且不高于32 ℃的情况下均可种植。在春提早、
秋延后和越冬栽培中均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