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困境与会通创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越过了“认识阶段”而进入到“行动阶段”后,必然会面临如何处理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与西方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棘手问题.本文根据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内在规律,探讨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实现对古今中外文化会通超胜与综合创新的主要方式,以期走出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困境,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和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致力于向学生传授人类社会共同的知识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及加强大学生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实际能力,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才的诉求。当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存在地位尴尬、课程设置与通识教育目标相脱节、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国内高校理应加强制度设计,有效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目标,旨在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优化通识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使学生不仅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也要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而塑造"完人"则需要多种文化元素的濡化,农业院校在开展通识教育之初所需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多来自图书馆,这使得图书馆可以在农业院校通识教育实践中发挥先行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塑造既有专门知识、又有全面素质的人,地学教育则承担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地学通识课为例,分析地学教育之“面”———地学教育历史发展与外部环境,探求地学教育之“里”———地学通识的基本内涵与理论结构。通过研究认为:通识化是地学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科技条件也从外部推动了这一进程;地学通识教育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串联、融合地质“学科群” 下的隶属学科,通过训练受教育者的地学思维,而实现整体化地球观的主观构建。作为地学教育的支撑体———地学通识课,应当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在广度、深度与“知识重度” 上的分布,从而实现知识组织方式的最优化以及知识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化的当今,多元化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发展的同时对青年的教育提出新要求。中国的教育必须立足时局,与国际同步,培养出优秀顶尖的人才,这使得传统的学院制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国内高校逐渐开始实行书院制的教学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建立现代书院制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与深度钻研的动力,建设世界一流人才。本文主要以H大学为例从书院制教育改革计划的内容、必要性、困境、路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对西方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探寻教育变迁的哲学基础,尝试从教育价值的视角对通识教育的意义进行初步的哲学分析。在总结了欧美国家通识教育模式和国内几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之后,明确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都应该接受通识教育;德性的养成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整体设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注重教育效果,严格课程审批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更加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学生,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与此同时,通识教育是目前大学教育改革引入的新型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养成。因此通识教育理念的方向与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目标一致,且二者的结合有其必要性。故提出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对"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进行内容通识化、方法多样化、灵活考核方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等改革措施,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兰 《长江大学学报》2017,(22):74-75,80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整个大学教育体系和大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了插花艺术通识课课程特点,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插花艺术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选择适当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微信群和QQ群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实施"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 (何丽芳),介绍了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发掘、塑造以及保护方式,阐明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旅游文化专著,更是一部旅游产品开发教材,读了该书对我的主要帮助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解决与世界共同面对问题的路径选择。因此,它对全世界、全人类发展与命运具有重要意义,已然成为世界方案。中国方案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道路抉择;为世界治理提供了共建共享的框架结构;对世界文明发展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中国方案以马列主义的人类解放和社会解放路径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持人类社会多样性发展,维持世界发展多元性特征,重新塑造共建、共享的国际社会,改善人类社会赖以繁衍生息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建设中应当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利用。社火在关陇地区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社火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人际交流、团结民众、体育锻炼、精神信仰、劝世教化、抵制恶习、自尊自豪等方面。民间社火组织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正式组织。政府因对社火发展的缺位而未能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乡村文化建设为社火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的变迁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失去支持系统,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探讨了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并建立三元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和家庭子女数较多的人偏向于家庭养老,男性、收入较高的人较倾向于独立养老,而受教育程度较高年轻一代和低收入的人群对集体社区养老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未来的养老趋势为经济上对后代依赖的减弱,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依赖仍很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当前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剖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建设程度是判断社区文化建设好坏的一个标志。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社区图书馆发展滞后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手机图书馆的优势特征;最后,提出手机图书馆带动社区文化发展的策略,得出手机图书馆将与传统社区图书馆一起成为我国社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09-3011
对传统川西茶馆文化进行总结梳理,发现当下的川西茶馆功能日渐萎缩。可通过挖掘传统川西茶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川西乡村茶馆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和社区自治结合起来,将乡村茶馆建设成为代表川西社会独特生活方式和社会主流文化的教育基地,重塑川西茶馆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强化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可以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历史文化、区域服务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这四个维度既是办学特色内涵的逻辑展开,也是特色发展的实践脉络。选择特色发展路径应该在坚守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培育职教大师、推进区域服务、塑造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谋划。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社会阶层,晚清庐州士绅群体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结合密切,士绅阶层在经历了整体实力壮大后文化权力张扬,积极投身地方文化建设,并将儒学传承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实际承担了基层社会传统文化承续与传播的历史使命,在晚清社会文化秩序的塑造与维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存储大量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信息的隐形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正逐渐遗失,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多元格局也日渐衰微。而高校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构筑历史发展记忆与收藏遗失文化的殿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在新疆南疆这个具有丰富文化多样性的民族地区,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展馆发挥了它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扬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更是历史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代代相传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和制约着当代中国大学生。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功能,扬弃其消极功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