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河是南阳盆地的重点植棉大县.年种植面积2.5万~3万hm2,种植模式以麦套棉为主。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小麦机收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套棉不利小麦机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麦套棉移栽后易出现麦“烤”苗(棉苗)、蕾花期枯(黄)萎病发病比较严重、后期易早衰等技术问题。从2006年开始.劳力少、地头窄、预留棉田面积小的农户,开始试种麦茬棉.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
麦套春棉覆膜栽培.棉株性状次于单作春棉覆膜栽培。而优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生育期晚于单作春棉覆膜栽培,而早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因此。麦套春棉覆膜栽培能够超过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的产量。麦棉共生期.降雨量少,小麦浇水次数多.麦套春棉覆膜栽培的棉株性状.与单作春棉覆膜栽培的相差较大。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的相差较小;降雨量多、小麦浇水次数少其差异则反之。麦棉共生期。作物层和耕层土壤热量不足.是影响棉苗生长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植棉的劳动强度和节本增效,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改棉麦套作为棉麦连作,发展和创新了适合本区域的棉麦连作两熟种植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实现养分归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用工,实现棉花小麦减投不减产。分析了棉麦连作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棉麦连作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豫东地区进行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条件下棉花统一密度、不同行距的试验,以探讨简化栽培并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植棉模式.结果表明:麦套棉行距76 cm、株距19.5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麦后移栽棉行距76 cm、株距17.5 cm,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这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植棉45万株·hm-2、施氮375kg时,江苏里下河棉区麦套移栽地膜棉以75cm等行距种植或100×65cm大小行种植的皮棉产量最高,可达1800kg·hm-2以上,极显著高于其它种植组合。随着平均行距的继续扩大与株距的缩小,优质铃的比例与皮棉产量随之下降,大小苗的分化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6.
棉花双秆栽培优质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地区实施夏收油菜或大麦后移栽双秆棉栽培方式 ,实现伏桃和早秋桃皮棉 1 5 0 0 kg· hm-2的优质高效栽培目标。双秆棉开花结铃期 40天左右 ,大田生长期 1 40天左右 ,分别较麦套移栽棉缩短 30~ 40天。在 5 .2 5万株·hm-2适宜密度下选用抗虫杂交棉、加大前期施氮比重 ,即安家肥与花铃肥比例 2∶ 2或 3∶ 1、两步化调等关键技术 ,为大幅度提高植棉经济收益、优质高效和生态环境改善、向机械化植棉过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大英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人均植棉收入158元。近年来,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降低植棉风险,广大棉花科技人员,充分利用棉田前期、中期、后期有利的光热条件,大力开展棉田综合利用,改麦(油)后棉为麦棉套作,实行“彻底改制,规范改制,科学改制”。为了克服粮棉争地矛盾,在小春播种小麦时,采用人力机播或挖沟点播,使“种子、密度、肥料”三不减以增加小麦基本苗,使小麦产量不减。利用预留行种植短季作物,提高棉田复种指数,实现全年增收。据1998年县棉办统计,全县预留行面积4…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麦后植棉的轻简化栽培新途径,在湖北省3个重点植棉地区进行麦后直播棉花全程机械化试验,研究了麦后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麦后直播"中915"可缩短生育期,增加果枝始节着生节位和高度,获得了较高子棉产量。与人工采摘相比,机械采摘的产量损失率在9.1%~11.1%,棉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受影响较小、杂质含量增幅较大。因小麦和棉花的收获产量增加、用工成本降低,麦后机采棉经济效益优于传统麦套棉。因此,筛选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通过优化配套栽培技术,降低机械采收损失率、杂质含量,是实现粮棉双高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聊城地区麦套棉存在的几个问题王光禄(山东聊城地区农科所252058)1983年聊城地区麦套种面积达33.4khm2,占全区棉田面积的10.75%;90年170khm2。占棉田面积的56.05%;94年除涝洼盐碱地留春地植棉外,其它全为麦套棉,占棉田面...  相似文献   

10.
棉地间作套种蔬菜技术张运胜徐晓海(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安乡,415600)湖南省安乡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常年植棉面积1.7万公顷左右。过去棉地耕作制度主要是棉花—油菜两熟制,效益较低。为了探索棉地高效耕作模式,于1996年开始实施“棉地高效种植...  相似文献   

11.
遮荫对棉花苗期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遮荫模拟麦套棉栽培条件,研究了在这种生态条件下棉株生长前期的形态表现,生长发育进程,抗逆生理化反应。结果表明,棉苗素质、棉苗形态、棉苗功能叶光合性能能叶光合,叶绿素含量,PSⅡ光化学效率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以来,随着中棉12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麦套地膜栽培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90年全市12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78.3公斤、小麦275.2公斤,其中贾悦镇5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93公斤,小麦302公斤,亩收入超  相似文献   

13.
两膜棉能促进麦套春棉增产张乃安,郭翠英河南通许县棉办452270麦套春棉常因小麦的影响,棉苗生长迟缓,伏前桃和伏桃减少,秋桃比例加大,致使产量不高,品质欠佳。通过多年生产调查,采用两膜棉是解决麦套春棉迟发减产的重要途径。1两膜育苗能促早发我县有麦套地...  相似文献   

14.
提高棉籽活力及棉苗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DPC、KH2PO4、DPC+KH2PO4浸种对棉籽活力及棉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PC、DPC+KH2O4浸种,可提高棉籽活力及棉苗素质,尤以DPC+KH2PO4的效应显著,表现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提高,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改善了棉株的C、N营养状况,促进了根系发育,从而使地上部生长稳健、墩壮,降低果枝始节,现蕾期提早,增强抗旱能力。KH2PO4浸种有降低棉籽活力指数的效应,对棉苗素质的影响,表现有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改善C、N营养状况的效应,显著提高真叶及嫩茎的N素营养水平,但提高棉苗素质的效应,不如DPC+KH2PO4、DPC浸种的大。为此,在生产上可应用150~200×10 ̄(-6)(PPm)+1%KH2PO4浸种,以提高种子播种品质,促壮苗。生产实践证明也可用15~20×10 ̄(-6)(PPm)DPC+0.2~0.3%KH2PO4溶液苗期喷施,大田用水量10~15公斤/666.7m2(亩)。尤其是麦套棉,棉苗瘦弱迟发,用DPC+KH2PO4浸种,会起到显著提高棉苗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荣青海  李保英 《中国棉花》2002,29(10):33-33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提高,麦套春棉已成为安阳地区棉花栽培的主体形式.本区常年植棉面积6.7万公顷左右,其中80%为麦套春棉.为有效解决麦套春棉晚发迟熟问题,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探讨了麦套春棉"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促早栽培技术,对实现棉田高产优质高效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1980年新乡县春播单作棉田7万亩,棉麦套种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三项合计15万亩(按照规定棉麦套和麦茬花合理折算面积为12.2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3斤,还收小麦170多斤。全  相似文献   

18.
濮阳市地处豫东平原 ,黄河故道 ,常年植棉面积4.5万公顷 ,是河南省八大产棉地之一 ,濮阳、南乐相继成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但是近几年来 ,棉花生产出现严重徘徊下降的局面 ,究其原因 ,除受价格影响较大之外 ,主要受规模、气候、病虫、品种、栽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1栽培现状濮阳市辖五县一区均种植棉花 ,在栽培模式方面有春白地直播棉、夏棉春播、麦套春棉、麦套夏棉、棉瓜套、棉菜套。以上几种栽培方式在各县区均有种植。总体为 :1.1棉花面积分散严重、规模小濮阳、清丰、南乐三县常年植棉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5 %以上 ,其它范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下转Bt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在麦套夏播、麦套春播和单作三种种植条件下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种植方式的棉田,棉铃虫均不再是主要害虫,而棉叶螨、棉蚜和棉蓟马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天敌的种类变化不大;三种种植方式以麦套春播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最好,单作春棉次之,麦套夏棉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现有耕地约6万hm^2,农业人口81.9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棉花、小麦是永年县主要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的矛盾,2009年永年县开始试验、示范推广麦后棉苗移栽新技术,利用移栽棉和小麦连作,在植棉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一年多收一茬小麦,棉花一年一熟种植改为棉花、小麦一年两熟种植,将春棉田撂荒白地变为麦田,实现四季长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