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境温度对明亮熊蜂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度是影响明亮熊蜂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在25~30 ℃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明亮熊蜂的发育周期呈现缩短的趋势,蜂群成群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9~30℃时,蜂王产卵时间、第一批卵虫蛹的发育日期和蜂群的成群时间最短,成群率最高。环境温度对蜂群所产生的蜂王数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蜂王数量逐渐增加,在30℃时,蜂群所产生的蜂王数量最多。但温度对蜂群的工蜂数、雄蜂数和蜂王初生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饲料是影响熊蜂的繁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探讨了不同饲料对密林熊蜂蜂王的存活、产卵以及成群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糖水、添加蜂王浆的糖水、蜜水和添加蜂王浆的蜜水4种饲料中,添加了蜂王浆的糖水组和蜜水组蜂王比没有添加蜂王浆的饲料产卵时间提前了3d;添加蜂王浆的蜜水饲料蜂王的存活率和产卵率最高,分别为52%和40%,而糖水组的存活率和产卵率最低,分别为28%和20%。对于成群数,添加蜂王浆的蜜水组和糖水组为16%,成群率最高,添加蜂王浆的糖水组成群率最低,为8%。可见,添加蜂王浆的蜜水组对蜂王的繁殖和蜂群的壮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5,(7):30-31
<正>一、工蜂产卵的发生机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生活。蜂群内由三型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工蜂(卵巢未发育的雌性蜂);蜂王专司产卵,由工蜂哺育成不同型的个体蜂;雄蜂属于季节性蜂,专门负责和蜂王交尾;蜂王通过一次或多次与雄蜂交尾后,终生履行产卵的职责,并由它在巢内的存在所传递的生物、化学信息,维系和抑制工蜂出现产卵(未受精卵)。无论是中蜂还是意蜂,蜂群失王后都很容易出现工蜂产卵。意蜂由于人工训化的时间长,对人工饲养依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研究了熊蜂微孢子虫对熊蜂的危害,结果得出:N.bombi对不同B.lucorum蜂群的同日龄工蜂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说明熊蜂个体间抗微孢子虫病的能力不同;微孢子虫感染的工蜂幼虫、工蜂蛹、成年工蜂以及蜂王没有呈现任何能诊断的特有外部症状.感病蜂王平均产卵力降低,比健康蜂王平均推迟2~3天产卵,被感染的子代蜂王比健康蜂王推迟2~4天产卵,产卵力也降低,感病蜂王产的卵未发现感染微孢子虫,说明熊蜂微孢子虫不是通过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新蜂王与雄蜂交尾成功后,在工蜂房产受精卵孵出工蜂,分蜂季节在雄蜂房产未受精卵,孵出雄蜂,接着在台基内产受精卵孵出新蜂王,此属蜂群正常生殖的3种蜜蜂个体。在失王情况下,工蜂卵巢发育,可在工蜂房产卵孵出体格小的雄蜂,成为蜂群的敌害,无法扩大群体及传宗接代,整个蜂群面临覆灭的危险。处女王一般不产卵,但因各种原因(如雄蜂少,低温阴雨等错过交尾期)未交尾,长期保持"处女状态"时,也会产卵,但产下的卵为未受  相似文献   

6.
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 Nylander是我国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该种熊蜂在陕西榆林地区1年1代,以蜂王休眠方式越冬。3月底、4月初越冬蜂王出蛰,2周以后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第一批工蜂开始出房,7月上旬雄蜂开始出房,7月中旬子代蜂王开始出房,7~8月新蜂王和熊蜂交配,9月中、下旬母群熊蜂自然解体消亡,10月上旬左右,天气逐渐变冷,交配后的蜂王开始在地下洞穴内休眠越冬。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糖饲料对熊蜂发育的影响,优化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的糖饲料组配,本实验用市售3种糖源(白砂糖、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组配7组不同的糖水饲喂无王工蜂群,并统计蜂群发育相关性状。结果表明,饲喂不同糖饲料组配的蜂群发育期不同,其中工蜂产卵前期、子代雄蜂的卵期和幼虫拖出数存在差异,子代雄蜂的幼虫期、蛹期、出房时间、幼虫数、幼虫总重、蛹数、蛹总重量和初生重等发育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饲喂白砂糖溶液,工蜂产卵前期和卵期最短,分别为3.00±0.00天和5.20±1.64天;而饲喂葡萄糖溶液时,时间最长,分别为6.50±1.97天和7.83±3.37天;白砂糖和葡萄糖混合液组幼虫拖出数量最多(3.76±2.66头),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本研究可为熊蜂繁育饲料组配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测定和分析了Bombus pyrosoma、B.terrestris、B.patagiatus和B.lucorum 4种熊蜂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的喙长,结果表明:4种熊蜂的蜂王喙长与初生重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同种熊蜂三型蜂间,蜂王喙长明显长于工蜂和雄蜂的喙长,除B.pyrosoma工蜂喙长明显长于雄蜂的喙长外,其他三个熊蜂种的工蜂与雄蜂喙长相等.同型蜂4种熊蜂间,B.pyrosoma和B.terrestris蜂王初生重和工蜂喙长分别相等,蜂王喙长和雄蜂喙长均不等,B.patagiatus和B.lucorum的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喙长分别相等,但前两者蜂王初生重明显重于后两者的,三型蜂喙长分别长于后两者的.  相似文献   

9.
蜜蜂个体在蜂群中通常以三型蜂的形式存在,其中蜂王寿命最长(3~5年),工蜂次之(35~180天),雄蜂寿命最短。但蜜蜂的寿命与肠道菌群是否有关联,目前研究尚少,在熊蜂的研究中发现,抗生素处理后的熊蜂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这也间接证实肠道菌群的缺失会引起熊蜂寿命的改变。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内定植着长寿菌群,不仅行使着消化吸收的功能,而且与宿主的长寿息息相关。本文结合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谈谈蜜蜂肠道菌群与长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蜂群的生产性能,即蜂群生产蜂蜜、王浆、花粉等的能力,虽然是由工蜂体现出来,但根本上是由蜂王以及与蜂王交尾的雄蜂的种性决定的.因此,蜂王的质量对于养蜂生产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蜂产卵及其处理杨朝环蜂群在失去蜂王后会导致工蜂产卵,下述情况会使蜂群失王:①育王分蜂。处女王外出交尾时,如遭到敌害或者同雄蜂交尾时一同落水死亡,造成无王蜂群。②在管理蜂群和收蜜的季节,因某些复杂原因会造成蜂群失王。失王以后的蜂群,秩序紊乱、不正常,...  相似文献   

12.
<正>早春如何促使蜂群产生分蜂热?可以从其他群抽取2~3张快要出房的子脾补入,使蜂群达到5~7框足蜂,蜂群就要发生分蜂热了。这时工蜂大量造雄蜂房,蜂王产下雄蜂卵。雄蜂房封盖后,工蜂造数个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卵,大约16天后就要分蜂。将多余的王台介绍给其他交尾群,这样蜂群的数量发展快,对扩大蜂场规模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蜂王的交配     
蜂王羽化出房后1-2周开始交配,它们进行多次婚飞,每次同数只雄蜂交尾。交配对蜂王的行为、生理学及随后的蜂王和工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显著影响。交配行为刺激卵黄生成作用和卵母细胞的成熟,从而促使蜂王开始产卵。并且交配行为改变了蜂王信息素的组成,使其调控工蜂行为和蜂群组织的不同方面。但目前对于蜂王的一雌多雄交配行为和受精数量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婷 《中国蜂业》1998,49(5):37-38
熊蜂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周婷熊蜂(bumblebee)与蜜蜂相似,也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每个熊蜂群由一只蜂王、若干只雄蜂及数十只工蜂构成,它们主要生活在土壤及腐朽的树木中。熊蜂与蜜蜂相比,它的采集能力更旺盛,并且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周年人工饲养繁育明亮熊蜂的目标,笔者采用室外或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方式培育新蜂王。结果表明:100 cm×50 cm×100 cm交尾笼实现明亮熊蜂的婚飞交尾,人工控制交尾时长60~120 min为宜;最佳交尾日龄为雄蜂10~12日龄,处女王7~9日龄;交尾笼内处女王控制在20~30只,雌雄蜂比例1∶(3~5)时,交尾效率最好;明亮熊蜂的配对交尾时长为20~40 min;配对交尾蜂王人工饲喂15~20 d后,可保证其低温存储前有足量的体脂储备。  相似文献   

16.
好蜂王是维持强群,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条件之一。但在人工养王中,有的蜂场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用小群养王和无王群养王,甚至在蜂群转地途中也养王;有的为了节约蜜蜂,用几十只工蜂作交尾群,这样都不利于蜂王质量的提高。优良蜂王的标准:蜂王产卵力强,速度快,整齐成片,不在工蜂房内产雄蜂卵,每  相似文献   

17.
答问题解     
问:提供卵虫的蜂王年龄大小对育出的后代蜂王有影响吗?(黑龙江宝清县赵永春)答: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通常认为卵的大小对育出的蜂王质量有影响。问:越冬期,蜂王吃什么?如果吃王浆,如何控制不产卵?如果吃蜂蜜,卵巢不退化吗?(黑龙江宝清县赵永春)答:越冬期,蜂王仍靠工蜂饲喂王浆,但饲喂的次数和数量都比繁殖期要少得多,维持在让蜂王能生存,但又不会产卵的水平,在这方面蜜蜂有很高超的自制能力。问:甘露蜜大量采集期间是否影响到雄蜂出巢交尾(雄蜂性功能)?(黑龙江宝清县满祥玲)答:不会影响雄蜂出巢交尾。在蜂群活动季节,甘露蜜对蜂群的产卵、育…  相似文献   

18.
熊蜂(Bombus lucorum)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国内捕获野生的熊蜂(B.lucorum)蜂王,调查发现其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7.61%,死亡率为0.61%。在饲养过程中,感染严重的蜂王大多未能产卵就死亡,有的即使产了卵不久也便死亡;中度感染的蜂王大多推迟产卵;轻度感染的蜂王同健康蜂王一样能正常产卵。从熊蜂(B.lu-corum)蜂王提取的微孢子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卵圆状,带有蓝色折光;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表面较光滑,未发现任何特征型结构。  相似文献   

19.
1990年8月初,我们在配制杂种的实验中,让一只具有喀尼阿兰蜂和喀尔巴阡蜂两个血统(以下简写KKr)处女蜂王在蜂场自然交尾,这只KKr蜂王交尾产卵后,在这个蜂群里加入一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这张雄蜂巢脾是在夏季大流蜜期特意让工蜂修造的。8月下旬检查这张雄蜂巢脾时,见整张脾已产上卵且已化蛹封盖。但发现有50%的巢房封盖竟然是十分平整的,其余50%的封盖房和常规的雄蜂房一样呈突起状态。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计  相似文献   

20.
当蜂群失去蜂王而且巢内也没有3日以内的幼虫可供改造王台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个别工蜂就开始产卵,时间一久就有成批的工蜂产卵。我们知道工蜂所产的卵是不能持续蜂群的生存的,因为这种卵孵化出来只能是雄蜂。我们如果是在这时期介绍新蜂王,蜂王常被拒绝或杀死,只有分别合并到其他群里去了。这样就减少了群数,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