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灵驴是在一定历史背景、特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下,经过长期培育与选择逐渐形成的。广灵驴体型外貌都是独一无二,有黑化眉、青画眉、黑画眉等类型;有体大力强、持久力好、结构匀称、骨骼粗壮、肌肉丰满等特点。笔者总结多年从事畜禽保种工作的经验,简要介绍广灵驴的特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76团辖区总面积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万公顷,草场面积4.1万公顷。2011年年末存栏牛1.2万头。76团具有丰富的草场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年产秸秆5万余吨,优质牧草2万余吨,年产饼粕、淀粉渣等农副产品1万余吨。另外,境内长期以来饲养的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牛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是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因此,在76团发展肉牛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多农民在购种咨询中,对当地的无霜期、有效积温、土壤肥力状况一无所知,只知道以往种哪个品种好,哪个品种不好,只挑选生育期长的高产品种,也不管能否正常成熟。越区种植是农民用种最大的误区,这就要求农民要到当地的种子管理部门,了解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熟期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1小型品种牛是牛品种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的品种是牛遗传资源的载体。与牛的大、中型品种一样,小型品种承载着原本就存在的(存在于原品种群体之中)众多基因和基因组合。近年来,经过育种者的艰苦劳动,所育成的小型品种牛,逐渐以现实群体呈现在世人面前.揭示并丰富着人们对牛遗传资源多样性的认识.同样也是牛基因库中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肉牛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促进乐山市肉牛养殖业的科学发展,文章梳理了乐山市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实地调研了肉牛养殖现状,针对乐山市肉牛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乐山市具有肉牛养殖的环境条件和饲草料基础,在乐山的盆周山区可重点发展中小型母牛养殖户,作为犊牛生产基地,乐山市平坝和丘陵地区可重点发展大中型肉牛育肥场。在乐山市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本地峨边花牛等优良遗传资源,大力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培养专业化的肉牛养殖人才队伍。综上所述,乐山市具有肉牛养殖的发展潜力,通过分析以期为乐山市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地综合开发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对山地开发应加强规划,根据山地的地理条件、自然气候、土壤质量,考虑种植作物对环境因素、水源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发。对成片开发种植蔬菜的山地,要划块分丘,以减少土、肥流失,以便于耕作和田间操作。对坡耕地要顺坡势分丘筑埂,变坡田为梯田。梯田应做到前有埂、后有沟,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开蓄水池,建立保水系统。做到旱时有水,涝时不渍,起到保肥保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答:近年不少农民引进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些超级稻高产品种(组合),虽然产量显著增加,但与报道的记录相差甚远。专家们认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或者称为最高产量记录,是在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温光资源获得的经济产量。农民种植的超级稻一般难以达到其高产记录,主要原因:一是超级稻的高产记录是专家根据品种特性和肥水需求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栽培措施,而农民朋友采用的传统栽培措施,难以满足超级稻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二是超级稻创造的高产记录在气候、土壤、肥水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份都具有创造超级稻高产记录的这些条件。比如水稻抽穗及其灌浆结实时期较好的气候条件,对很多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是创造高产记录的同一块地的同一位农民并不见得年年都可以达到高产记录的水平。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种植得当,在同等条件下,与普通水稻相比,超级稻的产量一定会比其他品种(组合)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华中型猪品种资源变化的情况,查阅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版的猪品种志相关资料及相关文献,阐述了华中型猪品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该地区猪的品种数量、产地分布、群体规模、体尺体重、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了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地方猪性能变化对猪品种资源的影响。比较结果显示华中型地方猪品种减少,龙游乌猪、福州黑猪在2011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已无记载;地方猪数量减少;其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香型烤烟品种在吉安烟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彰显吉安烟区浓香型烤烟的风格特色,以当地主栽品种K326为对照,选择了8个浓香型烤烟品种进行了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了各品种在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质量及等级结构、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NX232的株型较大,有效叶数较多,总糖及还原糖含量较高,钾氯比较大,等级结构较好,充分彰显了浓偏中的香型风格,是吉安烟区较为理想的品种资源;NC89的有效叶数较少,烤后叶片色度淡,身份较差,总糖及还原糖含量较低,同时经济性状较差,不建议在吉安烟区推广;其余6个品种建议继续进行栽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黄牛改良工作开展了30多年,改良的区域化也基本形成,牛群中有大量的杂交一代,杂交二代牛、三代牛也有相当数量.黄牛改肉牛提高了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许多地方的农民实现了“赶着黄牛奔小康”.贵州省的黄牛改肉牛大部分是二元经济杂交和部分级进杂交,由于级进杂交二代、三代牛,对营养条件及选育水平要求较高,从而出现了级进二代、三代牛生长性能有下降趋势.因此,利用三元杂交的生产方式,探讨肉牛三元改良效果,筛选出生长快、肉质好、经济效益高并适应贵州自然环境的杂交组合,指导遵义肉牛生产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为此,2007年遵义市畜禽品种改良与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合作完成了,贵州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贵州省乳用兼用牛的培育与应用》(黔科合NY字[2007] 3010号).引进弗莱维赫牛的细管冻精,开展肉牛三元杂交.从中筛选出适应本省自然条件、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优良三元杂交组合,探讨三元杂交肉牛的合理利用方式,为集约化肉牛生产提供优良的商品肉牛.现将本次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收集、保存玫瑰种质资源,是现代玫瑰育种的基础.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在当今玫瑰育种领域,每一次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与种质资源的重大发现密切相关.因此,加快玫瑰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对玫瑰新品种选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玫瑰种质资源,即基因资源、遗传资源、性状资源,与通常玫瑰品种资源概念上不同.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都着眼于它的种质,即基因、基因型,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而品种资源通常则侧重它的表现型、经济性状,在生产中的直接利用价值.生产中经济性状好的品种,在育种中不一定是好的种质,相反在生产中经济价值不高的品种,甚至品种本身表现性状不符合育种要求,但由于它们是特定基因携带者,是实现育种目标必不可少的种质资源,这些特定品种也就成为玫瑰育种中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08,(9)
古巴一农民经过多年试验,成功培育出只有89厘米高的矮种母牛和80厘米高矮种公牛,这种牛虽然矮小,但免疫力强,经济价值高。矮种母牛非常容易饲养,可以生活在院子或花园里,甚至屋顶平台上,每天不需要吃大量食物,但每头牛每天可产奶6~7升。  相似文献   

13.
小尾寒羊是我国自然选育的优良地方品种,在苏鲁豫皖等地均有农户养殖,小尾寒羊属肉皮兼用型,体格高大、结实健壮,性情温顺,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食谱广,耐粗饲,容易饲养。饲养小尾寒羊是苏鲁豫皖地区部分农民有效的经济增收途径。而搞好羊只繁育是小尾寒羊饲养的的重要环节,羊只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繁育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滇东南水牛是云南省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它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抗病力强、体躯匀称、肌肉丰满、性情温顺、易于调教、劳役力强、持久性好、耐粗放等特点,建水地区农村主要作为役用,随着农村耕作机械化作业的推行,使水牛饲养数量逐年增长趋缓,如何进一步保护这一优良地方品种,笔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富源县中药材生产的规模、栽培水平等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发展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全县自然条件、物种资源、技术水平等发展条件,提出今后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对策措施,以期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自然病圃的建立及初步鉴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在广西平南县稻瘟病重发区建立自然病圃,对2384份早晚造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自然病圃早造发病较重(叶瘟除外),晚造发病较轻,早造是抗性材料最佳筛选鉴定季节;诱发品种的选择应把握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以满足不同熟期抗病材料筛选的需要;双亲或其中之一具有抗病血缘,有助于筛选到稻瘟病抗性强的选系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优良的肉牛品种很多,由于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形成的,因此其生产性能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自1974年以来,云南省曾先后从国外引入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婆罗门牛、沙希华牛、短角牛、墨累灰牛等肉牛品种的种牛或冻精,经多年研究和实践推广表明,一些引进肉牛品种在云南省的杂交改良效果较好,它们对云南省的肉牛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将目前著名的热带亚热带品种牛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恩施地区小麦生产,主要是种植面积不稳定和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品种问题,却是重要因素之一。小麦栽培范围扩大了,自然条件、耕作制度也跟着发生变化,如果仍以原有的小麦品种来应付,那就自然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了。因此,必须根据小麦发展地区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生产条件,重新考虑品种的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区农民除对水稻要求高产外,对水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山区优质水稻保优生产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最佳自然条件 金寨县优质稻以杂交中稻和优质常规稻为主,土壤、水源要求未受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2.0%以上,弱酸性,土壤营养元素丰富、平衡.  相似文献   

20.
赤峰地区玉米品种选择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生产应用的玉米品种多达200~300个,品种市场混乱,基本没有当地主推品种,品种更新速度快,农民购种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一些品种由于不适应当地生产条件而造成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文章介绍了赤峰地区玉米生产基本情况、自然气候条件、玉米品种的主要性状指标,提出了赤峰地区玉米品种选择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