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α tocopherol and selenium on malathion induced hepatic damage, and antioxidant defense in chicks. The chick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First group received malathion 10 mg/kg BW, orally for 60 days, the second group received the same dose of malathion but was supplemented with α tocopherol and selenium for 60 days and the third group served as the control. A compromised antioxidant capacity as evidenced by increased levels of erythrocytic lipid peroxidation and de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vitamin E and decreased 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was observed in chicks fo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alathion. An improved antioxidant status was observed in chicks of second group with α tocopherol and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including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vitamin E, increased 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lower levels of lipid peroxidation.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of liver in the chicks which received malathion exhibited, moderate to severe degenerative and necrotic changes in the hepatocytes. The correlation of decreased antioxidant status of chicks with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liver suggests that lipid peroxidation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in the chronic toxicity of malath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α tocopherol and selenium were effective in partially alleviating degenerative changes induced by malathion in the liver of chicks by attenuating processes leading to lipid peroxidation.  相似文献   

2.
E83型土壤蒸渗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测算冬季陆面蒸发量,在自动水土壤蒸发器的基础上,1983年去掉量水筒和加水器,改为定时加水法,取名E83型土壤蒸渗仪,与现行地中渗透仪比较,把地下室中的盛水器直接放入蒸发器底部,免去连通管,增加通气管,用加水管代替马氏瓶。该仪器从1984年起,在不同地类不同高程,测定土面,农田,草地和树木蒸发量,用代表性和可比性衡量,均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泽溥 《植物保护》1981,7(1):30-31
敌百虫的广泛应用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对药效及应用技术的报导甚多,但通过生物测定方法,同主要有机磷杀虫剂E.1059(内吸杀虫剂)和E.605(非内吸杀虫剂)对不同目昆虫的作用和毒力差别,尚未见国内有过报告。至于敌百虫能通过浸种进入幼苗组织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明确不同剂量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性信息素主成分E8, 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为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和触角电位技术,探究了不同剂量的E8, 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对梨小食心虫雄虫田间诱集效果及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剂量E8,E10-12:OH均对梨小食心虫有引诱活性,但各剂量间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5种剂量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处理的田间诱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其中20μg 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的诱捕量是对照的2.86倍;梨小食心虫雄虫对E8,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强。E8,E10-12:OH可作为梨小食心虫引诱剂或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提升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精准其种群发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乐斯本是含毒死蜱为有效成分的杀虫剂,据知对害虫有高选择性,1987年受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委托,我们在田间进行了乐斯本4E(480克有效成分/公升)防治水稻害虫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葡萄病毒E分子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木复合病(rugose wood complex disease)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葡萄病毒病,该病与葡萄病毒属(Vitivirus)病毒的侵染密切相关,葡萄病毒E(Grapevine virus E,GVE)是葡萄病毒属的新成员。为明确我国GVE侵染状况以及不同分离物的基因变异情况,本研究针对GVE的MPCP基因设计了两对引物,RT-PCR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均能从带毒样品中扩增到目的基因片段。采用上述引物检测了211株葡萄样品,GVE检出率为5.7%。对7个GVE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分离物克隆分别处于2个明显分化的组群(Group I 和Group II)。研究测定了GVE中国分离物GFMG-1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TvAQ7核苷酸序列相似度高达98%,但与日本分离物TvP15、南非分离物SA94、美国分离物WAHH2及波兰分离物59PE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仅为70%~75%。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我国GVE发生、分布及分子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对E—605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常造成玉米的严重减产。河南商丘地区用我所玉米螟组1973年首倡的E—605颗粒剂治螟,已有12年之久,玉米螟对该药敏感水平的变动情况、有无抗药性产生、以及生产上可否继续使用等问题需明确。现将1985年初步测试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物胁迫是影响我国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植物界研究方向涉及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由泛素介导的降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最为精细的调控体系,涉及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体对周围环境适应的调控等过程。E3泛素连接酶因对底物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被认为是泛素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E3泛素连接酶分为4个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不同的E3家族成员可以参与植物抗病免疫反应的各个过程。本文在简要概括E3泛素连接酶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E3泛素连接酶参与调控植物抗病害方面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抗病机理解析及抗病品种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葡萄根癌病是一种在生产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世界性病害。无致病性的葡萄土壤杆菌E26菌株(Agrobacterium vitis E26)可以有效防治葡萄根癌病,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借助含有Mini-Tn5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自杀性载体pAG408将gfp基因导入葡萄土壤杆菌E26菌株,获得了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烈绿色荧光的E26突变株,命名为E26 (gfp)。遗传传代法检测表明E26(gfp)中gfp稳定表达。E26(gfp)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葡萄茎外植体的生长与野生型E26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E26(gfp)对葡萄根癌病菌的平板抑制作用和温室防病效果与野生型E2相比也均没有显著差异。gfp的插入对E26生防性状的表达没有影响。GFP标记是研究E26菌株在自然环境生存动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sis Zacher)是渤海湾苹果产区的重要害虫。1956年以后,由于果区长期使用E605、E1059等有机磷剂,被控制了的山楂红蜘蛛,有逐年加剧为害的趋势。近年来,辽宁、河北群众也反映,E1059对山楂红蜘蛛不灵了。有的提高使用浓度,增加防治次数,但结果仍然不  相似文献   

11.
陈恳 《农药学学报》2016,18(2):258-262
利迪链霉菌E12的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采用琼脂稀释法考察了淀粉和葡萄糖对利迪链霉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层析和浓缩沉淀提取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与含β-1,3-葡聚糖的琼脂糖凝胶直接反应测定粗提物的分子质量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时发酵液的抑菌率为89.2%,当以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时发酵液无抑菌活性;在SDS-PAGE上仅出现1条大小为3 kDa左右的条带,且该条带具有抑菌活性,与其位置对应的琼脂糖凝胶上出现透明带。以上结果表明,利迪链霉菌E12可能产生一种具有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用20%稻E乳油培育水稻壮秧的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选1和越富两品种为材料研究了20%稻E乳油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效成分300mg/L 20%稻E乳油处理,两品种株高均受到抑制,但出叶速度加快,根冠比、根系活力和根系再生能力显提高。与对照相比,处理的选1秧苗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增加,叶绿素a/b值提高。2)20%稻E乳油处理改变了秧苗内源激素的水平,降低了叶片、胚芽鞘和叶鞘中GA4、IAA含量及CTKs/IAA值,提高了根系中CTKs含量。3)经20%稻E乳油处理的秧苗移栽后无返苗期,最终单株分蘖数增加。试验表明20%稻E乳油可全面改善秧苗素质,在培育水稻壮秧上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田间试验表明25%啶菌E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3.3-106.7mL/667m^23次药后防效79%以上。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是北方棉区的重要害虫,准确的预测预报是综合防治的关键。在成虫诱测方面,当前主要是根据杨树枝把、黑光灯和田间查卵、检查发育进度,根据虫态历期进行预报。这种诱测成虫的方法,比较复杂费力。自1986年引用棉铃虫性信息素(E 型)用于二、三代棉铃虫的测报中,与杨树枝把,黑光灯相比,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蛾峰明显,使用方便等优点。为了研究棉铃虫性信息素在鲁北棉区测报中的使用价值,于1986年开始,到1988年连续进行三年棉铃虫性信息素在田间诱蛾的试验,今将三年的试验情况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啶菌口恶唑Z、E异构体的拆分及其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菌口恶唑是一个新型异口恶唑类广谱杀菌剂,为探索其异构体的抑菌活性差异,采用薄层层析、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啶菌口恶唑顺反异构体进行了分离和纯度检测,并测定了其对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无性型真菌类14个属16株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活性。试验分离获得了纯度分别为94.9%和95.0%的啶菌口恶唑Z、E异构体。离体条件下,Z异构体对供试病原真菌EC50值范围为0.000 2~0.730 3 μg/mL,E异构体EC50值范围为0.003 1~49.182 7 μg/mL,Z异构体对14株病原菌抑菌活性显著(P<0.01)高于E异构体。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高效氯氰菊酯 (beta-cypermethrin, β-CP) 对雌性小鼠卵巢生殖功能的影响及维生素E (vitamin E, VE) 的干预作用,将雌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6 组:空白对照组 (花生油处理)、β-CP不同剂量 (10、20、40 mg/kg) 处理组、VE保护组 (20 mg/kg β-CP+20 mg/kg VE) 和VE组 (20 mg/kg VE),连续灌胃10 d。灌胃结束后取小鼠卵巢组织,观察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及RT-PCR方法检测卵巢中StAR蛋白含量及casp-3、casp-8、INHα和INHβB 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10、20和40 mg/kg的β-CP处理均使小鼠卵巢组织结构发生了损伤,使组织中StAR蛋白的浓度分别降低了18.8%、36.3%和40.3%,casp-3基因的表达分别升高了16.0%、26.7%和52.9%,INHα基因的表达分别升高了34.5%、83.6%和228.7%,INHβB基因的表达分别升高了7.5%、39.2%和52.7%;20和40 mg/kg的β-CP处理使得casp-8基因的表达分别升高了27.1%和36.7%。上述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P<0.05)。与 20 mg/kg β-CP处理组相比,VE 保护组的StAR蛋白含量也显著增多 (P<0.05)。研究表明,β-CP对小鼠卵巢具有毒性作用,这与β-CP抑制StAR蛋白的合成,上调casp-3、casp-8、INHα及INHβB基因的表达有关;添加VE对小鼠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与VE可减弱β-CP对StAR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8E杀虫晶体蛋白对马铃薯甲虫具有中等毒性,用亚致死剂量9和7μg/m L的Cry8E分别饲喂2、3和4龄的马铃薯甲虫幼虫,然后测定羧酸酯酶(Car E)、乙酰胆碱酯酶(ACh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β-羧酸酯酶的活性随Cry8E浓度的升高明显提高,随龄期增长活性降低,酶活性在浓度间和龄期间差异都极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下降,2龄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并且随龄期变化差异显著(P0.01)。3龄幼虫体内的CAT酶活性随Cry8E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阐明了Cry8E对马铃薯甲虫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的致病性和生防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致病性和生防效果,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浓度E7孢子悬浮液侵染香蕉根结线虫卵,处理18 d后含孢子109个/mL的E7孢子悬浮液对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6.5%: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E7发酵滤液处理2龄幼虫,稀释1.5倍液处理6 d后相对死亡率为98.2%.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用剂量为20、10和5g/株固体菌剂处理,90 d后香蕉根围土壤中香蕉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群体密度比对照分别降低84.5%、71.1%和66.7%,香蕉根重分别增加27.7%、20.6%和8.4%,株高分别增加17.2%、49.6%和16.9,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31.9%、23.9%和21.1%.3 g/株阿维地线净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为70.7%,与10g/株和5g/株固体菌剂处理效果接近.高剂量的E7菌剂防病和促生效果均高于剂量为3/株阿维地线净处理.  相似文献   

19.
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E1R-j分离自小麦根部。以小麦全蚀病菌作为靶标菌,采用酸沉淀、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 S)技术,对该菌发酵液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E1R-j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由P1、P2、P3和P4 4类组分组成,其中P3起主要抑菌作用。M ALDI-TOF/TOF-M S分析结果显示,P3为fengycins。经试验发现,P3对温度稳定,121℃下放置30 min仍可保持抑菌活性。电子显微境观察发现,P3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造成菌丝细胞畸形、细胞壁溃解、细胞质外渗等。  相似文献   

20.
以长期动物饲育和胆硷酯酶活性抑制方法(Hestrin′s 比色法和 Ammon′s Warburg 检压法)对高粮中 E—1059的残留和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曾经用 E—1059涂茎防治过高粱蚜虫所收获的高粱子实长期饲育(最长达181日)大批家兔(100只以上),多次检测家兔血液胆硷酯酶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异,也未观察到有任何其他中毒症状。当饲料中加入饲料重量百万分之6或12的 E—1059时,动物血液的胆硷酯酶活性有明显的降低现象。本试验所采用的胆硷酯酶活性抑制法的灵敏度很高,在反应系中可检测出10~(-9)克/毫升的 E—1059。多种经过 E—1059涂茎处理的高粱样本的水浸液对于胆硷酯酶的活性毫无抑制作用,证明样本中无 E—1059的残留(百万分之0.00以下)。用微量 E—1059浸泡过的高粱子实,其所吸收的 E—1059的分解速度甚为缓慢,经储藏半年后仍可检测出 E—1059的残留,这同时也说明浸出法是可靠的。试验所用的商品 E—1059小白鼠灌胃致死中量及其可信限为19.04±3.7毫克/公斤体重。E—1059的稀释液对胆硷酯酶的抑制作用在2℃储藏过程中一度上升然后下降到恒定水平。E—1059对胆硷酯酶的抑制力与对水白鼠的致死力之间有平行关系。在生物体内,E—1059对胆硷酯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但胆硷酯酶的活性是可以恢复的。E—1059在生物体内也没有明显的累积作用。作者认为送检的各种经 E—1059涂茎防治过蚜虫的高粱样本不含有 E—1059的残留,可供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