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广西地区56株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菌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及质粒DNA指纹图谱分析。多重PCR检测结果证实该方法可用于各大肠杆菌野生菌株的检测,且适用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质粒DNA指纹图谱分析发现这56个菌株质粒的获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一般不同。所有菌株都含有1条大小相同的质粒带,表明广西流行的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主要是由携带相同质粒的大肠杆菌引起。试验结果表明,质粒DNA指纹图谱法可作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省诸城地区6个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感染鸡群的死鸡、毛蛋的心血中分离到32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简称大肠杆菌(E.coli)。对其作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从死鸡(毛蛋)心血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将分离到的鸡大肠杆菌的14株优势血清型菌株进行了质粒DNA分析,通过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然后对质粒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质粒的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一般不同。将血清型和质粒图谱比较发现:同一血清型可以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不同血清型可以有相似的质粒图谱,血清型与质粒图谱没有直接的联系。本试验同一来源菌株的质粒指纹图谱相同、但它们的血清型不一致的现象可作为自然条件下同一质粒在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中扩散转化的一个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质粒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鉴定、药敏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的基础上,对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5株标准血清型大肠杆菌进行了质粒DNA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的质粒获得率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质粒图谱与血清型及耐药谱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鉴定、药敏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的基础上,对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5株标准血清型大肠杆菌进行了质粒DNA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的质粒获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质粒图谱与血清型及耐药谱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PCR法快速检测鸭疫里氏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Gen-Bank中25株鸭疫里氏杆菌(RA)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在其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建立了鸭疫里氏杆菌的快速、准确PCR检测方法。RA参考菌株J04(2型)、J07(JX1型)均能扩增出67l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CR产物经EcoRI酶切鉴定得494bp和177bp两个预期条带。最低检出基因组DNA浓度为800fg。用全菌体进行PCR时,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60株RA均能够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25份临床疑似病例的分离菌株的PCR扩增阳性率与生化鉴定率完全一致。该方法表明能从痫料组织培养8h的混合菌群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到RA,可用于RA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麝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分子水平上分型,为麝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Lysis Triton法对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质粒抽提,并用HindⅢ、EcoRⅠ及BamHⅠ3种内切酶对质粒进行单酶切。[结果]质粒得率为91.6%,24株麝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结论]质粒DNA分析为四川养麝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7个省份临床分离的32株鸭大肠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32株分离的鸭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7株,阳性检出率为21.87%;产ESBLs菌株对常用头孢三代及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率低于42.9%,耐药率则高于28.6%,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的耐药率高达100%。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对新型头孢四代产品头孢吡肟及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于96%。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对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的敏感率全部高于未加酶抑制剂的单方药物。产ESBLs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酶抑制剂能够部分解决此类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肠杆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原性、免疫鸭的外周血液免疫动态及卵黄凝集抗体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苗对小白鼠、可疑感染鸭和健康鸭具有良好免疫原性,鸭的免疫期达4—5个月,可提高种鸭产蛋率和种蛋孵化率。鸭只免疫后45天平均凝集抗体滴度达270.4和313.6,免疫后5个月仍有62.5%鸭只的凝集抗体滴度≥40。免疫鸭血清r-球蛋白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非免疫鸭。  相似文献   

9.
利用质粒指纹图谱法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研究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的生物学特性,选用30株来自不同地区的鸡源大肠杆菌,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耐药菌质粒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30株鸡源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00.00%,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0.00%-93.33%,多重耐药率为26.67%-80.00%,质粒图谱比较发现:来源相同的菌株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来源不同的菌株质粒图谱一般不同。聚类分析表明:30株大肠杆菌遗传距离在0.224-0.416处聚成五类,其中同一地区聚为一类。这表明同一地区的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其次,这30株大肠杆菌在遗传距离为0.864处聚成一大类,说明它们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1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方法,并对已有5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和6株临床分离未定型的里默氏杆菌菌株,及病死鸭病料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和6个未定型的里默氏杆菌的DNA都可扩增出592 bp的特异目的条带,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在对11只不同鸭场病死鸭各种组织的检测中,脑的检出率为5/11(高于细菌分离的3/11),肝脏的检出率为4/11(高于细菌分离的3/11),心血的分离率为3/11(等于细菌分离的3/11),其它脏器未检测到里默氏杆菌。分别将鸭疫里默氏菌基因组DNA和菌落提取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基因组DNA的最小检出量为10 pg,菌落最小检出量为10 CFU/m l。此法可用于快速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也适用于病料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1.
抑制生殖生长对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抑制玉米鲁单50的生殖生长后,玉米茎鞘和叶片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粗纤维、木质素和粗灰分的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但是由于抑制生殖生长后籽粒不能发育形成,在生育后期玉米全株的饲用营养价值低于对照。结果表明,抑制玉米的生殖生长可显著地改善茎鞘和叶片的饲用营养品质,有利于提高乳熟末蜡熟初期收获用作育饲育贮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紫云英根瘤菌天然抗药性和质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同一稻田的紫云英根瘤上共分离到154株紫云英根瘤菌。将来自该田块10株紫云英的10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A;来自同一植株不同根瘤的4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B;来自植株两个根瘤的14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C。对所有菌株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分析组39个不同抗药类群;分析组B分为22个抗药类群。同一根瘤的分离株其抗药性也存在差异。质粒检测显示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为1-5条;质粒分子量主要在8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为建立基于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的嗜酸耐热菌快速鉴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5个脂肪酶和酯酶底物直接与嗜酸耐热菌反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到了9株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色谱图,并对色谱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所得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能将脂环酸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明显分为2个类群,且同一属的2个不同种的细菌也能得到正确归类。【结论】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能够用于嗜酸耐热菌的快速鉴别,且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经济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了沙门菌携带的第一类整合子的基因结构的基础上,采用ERIC-PCR方法对第一类整合子的阳性菌株进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扩增的方法对两种不同血清型、整合子阴性与整合子阳性菌株研究基因指纹图谱,利用遗传距离矩阵,采用非加权配对法UPGMA法做遗传分析的树状图,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运用ERIC-PCR方法,可以将第一类整合子阴性、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其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于两种不同的血清型也可以得到区分。ERIC可以作为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其相关血清型进行尝试性的鉴定方法,这对于研究整合子介导细菌耐药机制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建立了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2种分型方法,对10株从粪便和动物组织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进行了分型研究,结合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和药敏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离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分别在遗传距离为0.89、0.973处将所有细菌分类:其中有2株菌株具有相似的扩增图谱,可以聚为同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其余8株细菌类聚为两大类.质粒图谱分析在不同的进化距离处将所有细菌分类,形成具有复杂分枝的树状图.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株均含有hly、eae、uid、flich7基因.药敏试验幸明:其中2株细菌具有不同于其他8株细菌的耐药谱,与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和质粒图谱分析相一致.比较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2种分型方法发现:它们虽具有相似的结果,但质粒图谱法分析更能反映出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Temperatures above those normally present in larval sites of certain mosquitoes (for example, Aedes stimulans) cause larvae of potential males to be feminized in all degrees. Certain combinations of temperatures will affect these larvae so that an abnormal pair of genital appendages consistently appears in addition to the usual pair. These appendages appear to be masculine and are presumed to come from imaginal discs that are latent in present-day Diptera.  相似文献   

17.
大豆既可以与快生型根瘤菌又可以与慢生型根瘤菌共生固氮。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很多从不同地区的大豆根部分离出来的快生型根瘤菌,这些快生型根瘤菌大多数属于费氏中华根瘤菌属。模式菌株费氏中华根瘤菌菌株HH103现被用于基因序列的研究。该研究从根瘤和根瘤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型入手,介绍了HH103的主要研究现状,并且讨论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鸭血浆蛋白(酶)多态性电泳图谱及其与数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鸭不同品种、不同品系及其商品代等10个组合的血浆淀粉酶(Amylase)、酯酶(Esterase-1)、转铁蛋白(Transferrln)、前白蛋白(Prealbumin)等四项血浆蛋白(酶)的电泳图谱,发现淀粉酶、转铁蛋白、前白蛋白、酯醉(ES-1)强带的电泳图谱在品种间、品系间都没有差异;酯酶(ES-1)弱带型在不同品种间、及品系间具有统计上的差异,其遗传表达行为与性别有关。各品种间、及品系间的Tf相对含量、酯酶强带相对含量及其与鸭的各项肉用性能的关系无特定的趋向可盲。不同品种、不同品系间酯酶弱带图谱的统计上的差异与数量性状有关;ES-la型频数高的品种或品系,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ES-1b型频数高的两个不同专门化品系(指父系和母系)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率最大.ES-1e型频数以麻鸭类型品种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