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解剖镜成像系统对华鳈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各个时期的特征。结果显示,华鳈卵呈淡黄色,卵径为0. 77 mm,吸水膨胀后,卵黄与卵膜间隙较大,约为0. 82 mm,卵径为2. 78 mm。根据其胚胎的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包括7大生理演变阶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涉及的发育时期共28个,在水温(20. 2±0. 6)℃下,历时92 h 4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出的仔鱼全长为7. 55 mm,胚胎发育总积温为1 845. 07℃·h。  相似文献   

2.
短须裂腹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2月通过人工繁殖获得短须裂腹鱼受精卵,并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对其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短须裂腹鱼成熟卵为浅黄色,卵径为(3.18±0.17)mm,吸水膨胀后达(3.96±0.25)mm。在水温12.7~14.0℃[平均(13.68±0.32)℃]条件下,受精卵在受精后3.17h胚盘隆起,16h进入囊胚期,47h进人原肠期,60.67h进入神经胚期,74.67h出现肌节,192.5h孵出,胚胎发育有效积温为2633.68h·℃。初孵仔鱼全长为(10.88±0.41)mm,13d仔鱼鳔完全充气,开始平游,18d仔鱼卵黄囊消失。分析发现短须裂腹鱼胚胎发育特点与其他裂腹鱼亚科鱼类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鲇胚胎及其仔鱼发育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志刚  石灵  常国亮  王武 《水产科学》2007,26(8):431-435
鲇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为不完全盘状卵裂;水温(24±1)℃时,鲇胚胎发育历时35 h,总积温840~875℃.h;脱膜后第1 d,仔鱼口未形成,2日龄口基本形成,口裂宽(B)与日龄(d)的关系可表示为:B=0.0165 0.3282d(r=0.9756,n=7,P<0.01,2≤d≤8);仔鱼孵出后第3 d开口摄食,仔鱼存在混合营养期,持续时间1 d,仔鱼开口摄食的适口食物为枝角类;发育至8日龄时,仔鱼期结束,此时鲇鳍褶消失,鳍条分化,外形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4.
野生的黄鲷亲鱼经人工驯养后,在繁殖期注射催产激素,获得受精卵,对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过程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黄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受精卵径为0.848~1.018 mm、油球直径为0.178~0.215 mm.在水温(24.5±0.5)℃,盐度33.6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8~30 h孵出仔鱼.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的22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及发育时间,拍摄了22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仔鱼图片,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2.22 mm.  相似文献   

5.
暗纹东方鲀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连续观察法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人工授精的受精卵的发育进行观察,详细记录了暗纹东方鲀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经人工催产所获得的暗纹东方鲀受精卵为圆形,鹅黄色且透明,平均卵径为1.118~1.274 mm,受精卵在水温21℃±0.5℃下,受精3h10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0 h30 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131 h 15 min开始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全长(2.550±0.675)mm,肌节26~28对,卵黄囊大而侧扁,长径为(1.014±0.075)mm,短径为(0.904±0.095)mm。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3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干法授精获得乌原鲤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乌原鲤成熟卵子呈圆球形、亮黄色、具黏性,卵径1.68~1.98mm,吸水膨胀后卵径2.28~2.57mm。水温(20±1)℃时,受精卵至出膜时长为80.8h,积温1616.0℃·h。乌原鲤胚胎发育与其他鱼类胚胎发育过程相似,历经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至出膜6阶段,各发育阶段所需积温分别为44.4、136.0、127.0、130.2、55.0、1123.4℃·h。出膜阶段历时47.45h,初孵仔鱼自尾部破膜孵出,全长约6.10mm,体高1.60mm。温度对乌原鲤胚胎发育及出膜阶段影响明显,水温(20±1)℃比水温(15±1)℃胚胎仔鱼出膜时间更早、出膜更同步、出膜时段更集中。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池塘养殖条件下镜泊湖蒙古鲌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和胚后发育。试验结果显示,池养蒙古鲌人工催产的适宜时间为6月上旬,水温为23~26℃。混合激素400IU/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2+2mg/kg地欧酮,催产率达80%以上。镜泊湖蒙古鲌成熟卵呈圆球形,淡黄色,半透明,属沉黏性卵;平均卵径为(1.10±0.03)mm,吸水膨胀后的卵径为(1.42±0.05)mm。水温23~25℃时,受精卵至破膜需38h,积温926.3℃·h。镜泊湖蒙古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符合鲌属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可分为胚盘、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和器官形成6个发育阶段,进一步细分应为21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4.32±0.31)mm,当达到(5.70±0.47)mm时开始平游摄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似刺鳊鱼句胚胎发育的连续观察,研究了似刺鳊鱼句胚胎发育的时序和特点。结果显示,似刺鳊鱼句的受精卵呈浅黄绿色且透明,直径为(3.42±0.06)mm,相对密度大于水,属沉性卵。根据胚胎的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等7个阶段及27个发育时期。在水温(18.4±3.7)℃条件下,受精后2 h 18 min胚盘形成,3 h 32 min进入卵裂期,11 h 12 min进入囊胚期,23 h 57 min进入原肠期,35 h 16 min开始形成神经胚,42 h 12 min开始形成器官,90 h 41 min仔鱼孵出。刚孵出的仔鱼全长为(6.95±0.05)mm,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为1817.8℃·h。  相似文献   

9.
达氏鳇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样本系黑龙江野外采集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亲体经人工受精后孵出的子一代,对刚出膜的仔鱼[0日龄,体长(12.08±0.68) mm]到早期稚鱼[60日龄,(129.21±7.69) mm]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形态发育上看来,达氏鳇仔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阶段,即从刚出膜(0日龄)到初次开口摄食(9日龄);晚期仔鱼阶段,即从初次开口摄食到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体透明特征消失,鳍褶和颌齿彻底消失(50日龄),之后进入早期稚鱼期.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和分化明显较晚期仔鱼和稚鱼快,运动、呼吸、感觉和消化等器官在此期间发育与分化快速同步协调,且速度快,使得仔鱼获得避敌与摄食能力,提高了成活率.晚期仔鱼发育主要表现为各骨板的分化和完善,鱼鳍游泳器官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鳔的发生和发育,表明此阶段游泳和躲避敌害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大鳞鲃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耐盐碱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105~1.4×106粒,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为63.9%、81.5%、86.6%。大鳞鲃的卵为灰白色,直径约1.5 mm,遇水后卵膜会迅速吸水膨胀,1 h后达到最大为4.5 mm。水温20~23℃时,从卵授精到仔鱼孵出需要的积温为49.82℃.d,到仔鱼平游摄食需要积温125.14℃.d,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07±0.18)mm,当达到(8.30±0.47)mm开始平游摄食。在耐盐碱实验中,测得大鳞鲃的胚胎72 h在盐度3.2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中对成活率无影响;仔鱼96 h在盐度5.1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对成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舟山近海黄姑鱼胚胎发育及前期仔鱼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余方平  孙忠  程国宝 《海洋渔业》2005,27(4):265-270
通过对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连续观察,描述了黄姑鱼胚胎发育的特征、发育速度及前期仔鱼的形态特征等。观察结果表明,黄姑鱼的胚胎发育与其它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属端黄卵,盘状分裂。在水温22.0~22.5℃、盐度26.5的条件下,黄姑鱼受精卵经24h15m 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1.75±0.09mm,孵出后约50h,卵黄囊完全被吸收。  相似文献   

12.
安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利用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并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对安氏高原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确定了到达各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成熟卵直径为0.87~1.05 mm,受精卵卵膜径为1.24~1.41 mm,微粘性.水温16.3~18.1 ℃,受精卵历时119 h 44 min孵出,所需积温为2083.4 ℃·h.受精卵发育的理论起始温度为4 ℃,发育所需的理论有效积温为1610.4 ℃·h.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35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约为4.58 mm,仔鱼期历时28 d.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验室内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6±1) ℃的条件下,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发育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预备孵化期和孵化期;胚胎发育早期卵径无显著变化,保持在2 mm水平,仅在预备孵化期卵径开始显著增大;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表现为橄榄绿色-灰绿色-灰褐色-棕褐色-红褐色-暗红色的变化趋势;水温26 ℃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5 d左右;刚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体相类似.  相似文献   

14.
2016年4月1日—4月19日,在水温12~14℃下采用催产、人工授精和室内孵化方式获得暂养的野生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受精卵和仔鱼,观察其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新疆裸重唇鱼成熟鱼卵为亮黄色或橙色,卵径(2.2±0.28)mm,受精约35min后卵周隙达到最大,卵径2.90~3.40mm,卵黄约占卵体积的3/5。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在水温(16±2)℃下,胚胎发育积温为2 359h·℃,187h仔鱼上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征与新疆地区其他几种裂腹鱼类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与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胚胎和仔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卵径(1. 182±0. 041)mm,油球直径(0. 458±0. 015) mm;在水温(25. 00±0. 50)℃、盐度23~24条件下,受精卵经20 h 20 min孵化出膜。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出膜7个阶段,共24个发育时期。在水温(26. 00±0. 24)℃、盐度23~24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 536±0. 059) mm,出膜后9 d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以内源性营养耗尽为主要特征; 9~25 d为晚期仔鱼阶段,各鳍条发育齐全,鳞片出现。  相似文献   

16.
绿鳍马面鲀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初步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测绿鳍马面纯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绿鳍马面纯的卵为球形沉性的粘性卵,卵径平均为644 μm,未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有油球多个;在18.7~19.2 ℃水温条件下孵化,受精后约40~50 min胚盘形成,1 h 10 min进入卵裂期,6 h 10 min进入高囊胚期,9 h 20 min进入低囊胚期,10 h后进入原肠胚,21 h 40 min后听囊形成,23 h 40 min后形成柯氏囊,41 h30 min后耳石形成,多数胚胎油球溶合为1个,50 h后胚体环绕卵黄达1.3周以上,73.5 h陆续孵出,孵化积温为1375~1411 ℃·h.初孵仔鱼呈前位抱卵方式,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端,85 h后开口摄食,5~6 d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8 d第1背鳍棘突出背鳍膜,18 d发育到稚鱼期.  相似文献   

17.
对红头丽体鱼[Cichlasoma synspilum(♀)]×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杂交子一代(F1)(俗称“血鹦鹉”)的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平均受精率为(91.33±3.06)%,平均孵化率为(91.67±2.08)%;血鹦鹉的受精卵呈椭圆球形,黏性,有浅黄、白灰和红褐3种颜色,无油球,平均卵长径为(1.89±0.04)mm;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并进一步分为28个发育分期;在水温(30±0.5)℃下历时约52 h 36 min 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71±0.05)mm,卵黄长径为(1.74±0.09)mm,短径为(1.25±0.07)mm,于第3天开始摄食轮虫,孵出后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13天全长(11.86±1.02)mm,各鳍条基本形成,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18.
光唇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人工干法授精的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卵黄囊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光唇裂腹鱼的成熟卵近似于圆球形,呈金黄色,卵径为(2.2±0.13)mm;受精后12min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达(3.2±0.21)mm。水温在15-17℃的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74.28h。初孵仔鱼全长为8.5mm,6日龄仔鱼初次摄食丰年虫,进入混合营养期。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拉氏■仔稚鱼发育生物学特性及适宜下塘时间,对拉氏■进行了胚后仔稚鱼发育显微观察、仔鱼饥饿试验和仔鱼下塘试验。胚后仔稚鱼发育观察结果显示,水温16~18℃,拉氏■初孵仔鱼全长(4.69±0.37)mm,卵黄囊全长(3.12±0.10)mm,2日龄眼点变黑,5日龄消化道开始贯通,6日龄仔鱼鳔一室开始充气,7日龄脊索末端开始弯曲,仔鱼开口摄食,9日龄卵黄囊消失,12日龄鳔二室形成,21日龄仔鱼鳔二室充气,23日龄仔鱼背鳍、臀鳍开始形成,27日龄仔鱼腹鳍开始形成,至35日龄仔鱼各鳍发育完善。仔鱼饥饿不可逆点试验结果表明,16~18℃,拉氏■仔鱼开口第1天(7日龄)初次摄食率为36.36%,9日龄达最高初次摄食率85.71%,饥饿不可逆时间临界点为仔鱼14日龄,此时仔鱼摄食率为40.91%。仔鱼开口前全长(L)与日龄(t)符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L=8.0031[1-e(-0.3139(t+2.8093))]。拉氏■适宜下塘试验结果表明,水温14.5~20.1℃,池塘轮虫生物量8.30~18.58mg/L,拉氏■仔鱼最高成活下塘时间、体质量增长的适...  相似文献   

20.
太湖翘嘴红鲌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太湖收集的野生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经人工繁殖获得子一代,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于2005年6月,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条件下人工培育能获得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所获得的翘嘴红鲌受精卵为圆球型,呈墨绿色、青灰色、黄色等3种颜色;平均卵径为0.9 mm(O.72~1.18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mm.翘嘴红鲌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19期,在水温23~25℃范围内,受精30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 h 20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26 h仔鱼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10-4.67 mm,胚胎发育总积温为619.82℃·h.翘嘴红鲌胚后发育过程可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共15个发育期,在26~31℃水温下历时670 h,其中仔鱼阶段从鱼苗孵出到腹鳍形成期,稚鱼阶段从鳞片出现到鳞片形成期.对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