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森林植被的内部结构分析影响地表径流的主导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炳贰 《林业科技》1996,21(5):12-14
从森林植被的内部结构分析影响地表径流的主导因子韦炳贰(广西宜山县庆远林场生态定位站)地表径流作为森林水分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一些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对森林植被的水文效应相继做了研究,认为森林植被对减少地表径流年径流量和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径流小区法对4种森林类型径流小区的液体径流量和固体径流量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证明,各种森林类型均有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类型不同,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效果不同,其液体径流量和固体径流量均比全垦荒坡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正> 森林理水效能指森林调节河道径流使之处于均匀状态的能力,是森林防护效益之一。在水文学中,河道径流量的变差程度通常用河道径流变差系数为指标来表示。河道径流变差系数大,表明河道径流变差程度大;反之,则表示河道径流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森林覆被率是标志森林对地面覆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试用河道径流变差系数与森林覆被率的量变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以探讨森林的理水效能。本文试以辽宁省东部山地20个流域的状况为样本资料,进行森林理水效能数学模型的探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2005年8月~2007年7月,对丹江口库区的降雨量进行了每日观测,观测期内降雨集中在6~8月份,且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暴雨同样出现在这3个月。并在栎类阔叶林、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柑桔园、灌木林和坡耕地(对照)分别建立径流场进行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的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的径流量、土壤侵蚀量与养分流失量均高于另外5种森林类型,与对照相比,5种森林类型地表径流量可以削减15.21%~61.4%,土壤侵蚀量可以削减54.30%~96.32%。  相似文献   

5.
对北方土石山区不同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进行径流量和侵蚀量的观测,分别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和相同降雨条件下分析三种草本植物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汛期不同降雨条件下,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自然草地、沙打旺和草木樨;在汛期相同降雨条件下,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平均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大小顺序为:自然草地>沙打旺>草木樨,三种草本植物对侵蚀量的影响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呈良好的Y=AX+B线性关系,侵蚀量随径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径流量的增加,侵蚀量增长率的大小依次为自然草地、沙打旺和草木樨.  相似文献   

6.
TOPOG模型是基于热带森林小流域研究而开发的生态水文过程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在模拟温带小流域森林水文影响方面的适用性,本文应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2001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生态水文数据,运用TOPOG模型的"水量"模式模拟了流域的林冠截留、蒸散与径流等生态水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OPOG模型能准确的模拟雨量为5~25 mm的次降雨截留量;也能较准确的模拟海拔2 730~3 100 m的青海云杉林总蒸散量及其组成,以及海拔2 700~2 800 m的阳坡草地总蒸散量;模拟的生长季小流域径流量与实测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对长白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考虑到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一九八○年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参加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若是保护区外围林区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必将影响到保护区内部的生态平衡失调。现根据水文资料,对长白山森林砍伐后,对第二松花江水系文水要素的影响、及有关生态平衡做如下评价: 1.森林对年径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量的影响第二松花江上游的径流补给来源主要靠降水,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年内降水的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水区法的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具有减少地表径流、调节河川流量、减小土壤侵蚀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功能。森林植被变化对森林水文过程的影响会改变水量平衡方程的各个变量, 从而影响森林流域的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量, 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森林结构、森林类型、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经营4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基于集水区法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的结论, 即小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增加河川径流量, 而大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减少河川径流量。最后指出, 在研究单位和研究项目合作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各相关学科的新兴技术和研究设备, 通过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过程与机理, 是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秀峰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55-56,70
通过对2007~2011年连续5年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检测区内可比性小班森林生态指标监测数据的运算、对比、分析,研究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预测辽宁省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未来5年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体久  周晓峰 《林业科学》1995,31(5):403-407
采用单独流域实验法,利用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对森林火灾后河川径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特在森林火灾后,河川年轻流量明显增加,5月份融雪径流量有减少趋势。火烧后,森林对水分循环的调控能力减弱,径流的变化更加依赖于降雨。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拦蓄降水、缩小温差、保持较高土壤湿度等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消洪补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作用。森林覆被率65%的流域比32%的流域年枯水径流量增加2887mm,年洪水径流量减少9887mm;森林土壤贮水29812~39193mm,草地仅18209mm;林地很少产生地表径流,草地年土壤流失量17939kg·hm-2;高寒山区多年冻土与季冻土致使试验区河川径流系数高达073,蒸散较小为15654mm;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祁连山林分质量下降,冰川退缩,河川径流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西生态保护区昌化溪流域长年降雨量、径流量、森林覆盖率和气温数据分析,评价该流域不同季节森林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认为昌化溪流域森林对径流量的正效应,主要是由夏季森林反射太阳辅射引起的,决定径流量增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和气温。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黑河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中的第91个森林生态站,主要对大小兴安岭过渡区的生物多样性、红松天然分布北界群落特征、火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功能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进行长期系统的定位观测研究。目的是为揭示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恢复规律、为量化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效益补偿、为森林与人居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文章对黑龙江黑河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对元阳梯田水源区全福庄小流域进行了定位观测实验,收集了多年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雨量与径流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全福庄小流域降雨年度分布不均,年内主要集中在5~9月,以小雨最多,占总降雨场次的59.12%;研究区年径流深1429.58mm,径流量年内变化不明显,小流域一年四季常流水;降雨是产生径流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由小流域降雨和径流对比可知,全福庄小流域的森林植被对径流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贵州开阳喀斯特山地几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开阳喀斯特山地几种不同植被类型,用设置径流小区方法,观测降雨量及径流量,对各种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几种植被类型中,全年的地表径流量为:退耕还林新造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对径流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几种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大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退耕还林新造林。  相似文献   

16.
以子午岭南部的三水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深度、最大月径流量、侵蚀模数和河流平均含沙量等作为水文过程参数,基于流域降水和各水文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76年以来的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林地面积与水文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降水和林地面积两种因素的水文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由于森林破碎化,尤其是上游连片分布的森林景观斑块化,使流域年径流深度增加了62.85%,侵蚀模数增加了90.76%,最大月径流量和河流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增大了58.36%和63.21%,其中林地面积的减少对年径流深度的贡献率为72.35%,对最大月径流量的贡献率为45.18%,对侵蚀模数和河流泥沙平均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6.73%和79.61%.  相似文献   

17.
森林作业对迹地及相关流域径流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对森林径流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我国森林植被变化水文效应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由于存在各种差异,我国不同地区森林采伐的径流效应也各不相同,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指出了森林生态价值计量及补偿研究方面的主要误区,提出了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计量的重要观点,对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进行了计算,主要结果如下: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总量为1 568.37亿元,年增长量为72.94亿元,其中有形资源年增长量为43.62亿元,无形资源的年增长量为29.32亿元,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价值及增量比约为1.5∶1.0。湖北不同类型森林生态资源价值存在着明显差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四旁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森林有形生态资源是森林生态资源的物质基础。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是湖北森林生态资源的主体。社会自然经济环境对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有直接影响,不同年度、不同地区森林生态资源价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服务直接或间接地造福人类。本文利用模拟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工具,分析生态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作用,评估了伊朗西部扎格罗斯森林对Bazoft河流域水源保护的经济价值。应用HEC-HMS模型中的曲线数字法对降雨量-径流进行了模拟。该模型需要输入土地覆被、土壤、短期降雨和流出数据。用观测数据并分阶段校对对拟合模型的功效进行了修订。测定了森林在4种设定的土地覆盖方案中保水性和减少地表径流量的作用以及土地用途改变对该区降雨量-径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案一假定该流域全被森林覆盖,总的流出量将最小,降雨初期损失将增加。用重置成本法估算了森林水文功能之保水性经济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每公顷Bazoft河流域的森林可以蓄存84.8立方米水,年产值0.5 US$/m3。因此,每公顷BazoR河流域的森林保水性经济评价值是43US$。说明覆被森林有利于该流域经济发展,该研究有助于决策者选择适当的、经济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指标监测,采取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文特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为:(1)建立了水位与河川径流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河川径流量变化规律;(2)建立了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积雪消融等因子与河川径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气温、降水与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3)得出了苔藓、枯落物、土壤水热特征以及土壤特性与土壤蒸发之间的生态因子关系。研究结论为山地森林和水资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