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国家城乡规划一体化和云南农垦新的发展机遇背景下,以国营勐腊农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案例,分析云南农垦城乡规划编制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扼要分析云南农垦产业结构的现状,总结了各垦区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和经验,指出垦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推进云南农垦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垦赴泰国、澳大利亚考察报告瞿意明(西双版纳农垦分局景洪666100云南农垦应澳大利亚管理研究学院的邀请,由16人组成“云南农垦赴泰国、澳大利亚考察团”,于1997年5月25日至6月14日,就泰国、澳大利亚两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包括澳洲坚果)、...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云南农垦全面推行新割制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示了新世纪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1月6-7日,云南农垦科技工作座谈会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召开。云南农垦下属各科研院所、院校的领导及科技骨干等近50人参会。会上,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十一五"的科技工作成效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何天喜副总经理作总结讲话并传达了省农垦总局白建坤局长、书记的六点指示。与会代表认真学习和讨论了省农垦总局领导的重要指示及《云南农  相似文献   

6.
云南农垦生态胶园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云南农垦生态胶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云南生态胶园的基本含义、界定标准,讨论了生态胶园建设模式,提出生态胶园建设的设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热带农业科技》2006,29(1):45-45
云南具有发展天然橡胶优势条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天然橡胶已成为云南农垦的支柱产业(占垦区经济总最70%).生产力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天然橡胶产业被列为云南省十大重点整合行业范围。2004年6月云南农垦组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实施内部和民营橡胶资源整合以及走出去三步战略.整合、提升、做强云南天然橡胶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云南农垦橡胶树割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新割制技术大规模推广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结合云南垦区的实际,提出了今后割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正>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都离不开土地。云南农垦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是我省土地资源中的黄金地带。自1955年以来,云南农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我省南部热区建立了39个国营农场企业,以发展橡胶为主,粮、茶、咖啡、热带水果等综合经营。至1990年云南农垦总人口由4600多人增加到27.77万人,职工由178人增加到14.47万人,土地面积由3万亩增加到236。17万亩,耕地由1.4万亩增加到17.62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云南的城乡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利用VAR模型,对云南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做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云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收入差距二者互为格兰杰原因,云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如何平衡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校园生态规划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文章应用校园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对湖南大学湘江学院景观规划进行生态敏感性和GIs技术分析,详细讨论了校园生态规划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2.
顾冬梅 《绿色科技》2012,(2):143-144
针对当前各地生态建设现状,指出了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实施评估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生态建设规划实施评估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明确了评估技术路线,提出了科学建立有关规划实施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我国度假区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在分析体验的类型和层次、基于景点和项目设置的体验分类的基础上,将体验的理论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相结合,提出基于体验的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目标、原则,并以江西叫岩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何远光 《绿色科技》2014,(2):161-164
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市居民环境意识、环保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保护面临许多新的和热点问题,迫切需要从源头和空间结构上合理布局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规划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尚未形成健全的体系。为了完善环境规划体系,理顺环境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借鉴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成功经验,设计了纵向的环境规划体系,并确定环境规划层级与实施体系,明确了环境规划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框架,提出了不同层次环境规划的定位、范围、时限与内容,以明晰不同层次规划间的相互关系,突出环境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海珠区现有绿地的组成、分布现状调查分析,指出现状问题,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提出海珠区绿地系统的建设规划对策,阐述了编制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In many recent studies, the value of forest inventory information in the harvest scheduling has been examined. Usually only the profitability of measuring simultaneously all the stands in the area is examined. Yet, it may be more profitable to concentrate the measurement efforts to some subset of the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can be used for defining the optimal measurement strategy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harvest deci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out end-inventory constraints, it was most profitable to measure the stands that were just below the medium age. Measuring the oldest stands was not profitable at all. It turned out to be profitable to postpone the measurements until just before the potential harvests. Introducing a strict end-inventory constraint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tands that could be profitably measured. In this case, also the length of the planning horizon had a clear effect on what stands were profitable to measure. With a 15-year planning horizon, measuring the oldest stands was profitable while with longer planning horizons it was not. The interest rate did not affect the number of stands measured much, but it had a clear effect on the timing of th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城合理规划范围和森林总量指标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森林生态城规划实践,采用TM卫星数据的远红外波段信息,分析确定郑州市热岛效应分区;同时参照森林改善环境的服务半径,按乡镇级行政区综合界定森林生态城范围,进而采用碳氧平衡法测算郑州森林生态城规划区的森林总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徐芳 《林业建设》2014,(2):79-82
以土地利用性质和土地利用规模为基础,基于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的机理,引入区位影响系数,建立基于区位影响系数的规划新区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并以元谋某规划新片区为例,进行交通生成预测分析,证明该模型能较好的量化分析新城区交通需求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聚落景观保护性规划角度出发,以粤西地区典型传统村落——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ArcGIS叠加分析法对乡村开展规划.通过提取乡村主要景观指标因子,耦合公众参与,构建矩阵系统计算评分权重,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模型,系统地分析出乡村应建设区域、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并以ArcGIS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