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18个典型村为研究区,运用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农地价值功能、农地生产功能和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较高,农地价值功能基本不需替代,农地生产功能完全不需替代。2)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出率越高;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入率越高,农地转出率越低;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地转入率越低,农地转出率越高。3)研究区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差异明显。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正相关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等、低等和高等收入农户;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负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高等、中等和低等收入农户;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出率呈正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低等、高等和中等收入农户。  相似文献   

2.
侯石安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508-4516
【目的】研究农户家庭土地禀赋、人力资源禀赋、财产禀赋的差异和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选择的影响,从而分析农地流转的根本动因。【方法】基于2010年全国8省、1 585个农户的微观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分位数选择模型和贝叶斯估计方法,测算不同初始禀赋和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转出和转入农地的选择影响。【结果】各种资源禀赋和政策变量对农户农地流转的选择并不具有稳定的单调关系,而是呈现明显的分位数效应。【结论】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存在替代关系,对于初始禀赋处于劣势的农户,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更加显著;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对农户转入农地的激励作用有限;农业补贴政策应与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小额信贷对农地流转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农户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模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的地区差异,探讨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无锡和南通,农地就业保障被替代程度和经济保障被替代程度愈大,农户愈是愿意转出农地。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这种影响程度就愈大;在无锡农地基本生活保障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有微弱的负影响,南通农地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程度,是加快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根本途径。在农地流转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4.
耕地流转和土地确权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河南省61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小麦种植技术效率进行测算,采用Tobit模型实证探究耕地流转、土地调整及二者的交互项等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并用工具变量法解决了耕地流转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小麦技术效率为0.810,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且小麦技术效率异质性特征明显,不同农户之间差异较大。流转户的小麦技术效率高于未流转户。无论对于流转户还是未流转户,其土地未调整户的小麦技术效率都高于土地调整户。通过耕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联合检验发现,耕地流转对样本农户小麦技术效率有正向调节作用,土地调整对小麦技术效率有反向调节作用,耕地流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调整给小麦技术效率带来的损失。户主年龄、担任村干部、参加农业培训、离井距离、受灾等对小麦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一方面应推动耕地流转,加快农地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进程;另一方面应巩固土地确权成效,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县、天台县96份土地流转实地调研问卷资料为依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州市务农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土地利用仍存在细碎化,耕种规模效益差;耕地收入偏低,非农收入比重大;天台地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情况比起温岭地区更为活跃;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不熟悉,农户之间的自主流转居多,土地流转率低;受制于农民的恋地情结,加上非农就业能力弱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乏等原因,多数农户表示不愿意流转土地,更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影响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补偿方式的合理设计不仅是补偿机制顺利展开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农户长远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户利益的必然选择。依据河南省滑县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探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更愿意选择"资金补偿"或"资金+社会保障补偿"。耕地禀赋对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细碎化具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耕地禀赋影响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方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加大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耕地的综合价值角度出发,将耕地的综合功能价值分解为经济功能价值、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采用现有的年产值倍数法对经济功能价值进行测算;将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进一步划分为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养老保障功能、医疗保障功能和就业保障功能,并运用分解求和法对其进行测算;对于耕地生态功能价值的测算采用支付意愿法。结果表明,望城区耕地总价值为194.23元/m2,其中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为157.5元/m2,高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8.
完善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农户家庭视角,依据采集的1 036份全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二元Logit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耕地流转价格、流转区域经济水平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农户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质量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负相关影响.建议政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法治建设,强化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改善农村教育培训条件,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农户完全理性行为特征为假设,研究农户在这种假设下耕地保护的行为决策.研究方法:参与 式农村调查评估方法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由于农户家庭特征、耕地资源禀赋、耕地收益等因素 的共同作用下,开县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既体现在农户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关注滞后,又体现在农户对耕地 投入资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不高.研究结论: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农户家庭年 龄特征、耕地资源禀赋、政府对耕地有偿保护投入、非农收入比和社会保障完善程度等.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农地流转率一直比较低。如何破解农地流转效率低下成为时下学术界热点讨论问题。基于劳动力流动的新经济学(NELM)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基于要素替代视角下,农户采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生产方法,利用机械替代传统的劳动力,会否诱发农户农地转入交易行为?"。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对规模经营存在正向作用,并且机械化程度越高越容易促进农户对农地的扩大投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农业生产更加便捷,减少了劳动投入,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提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农户对农地的依赖程度;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基础投入,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结构的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功能多元化,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功能是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和对区域农 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耕地资源的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基础,以耕地农作 物产出为媒介,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区域最小耕地面积,并与区域实际耕地面积比较,得出耕地资源安全 的状态值,对研究区和区域内各个乡、镇的耕地所处安全态势进行评价。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要同时保 证耕地资源最直接的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的安全。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资源安全状态值,可以衡量一个 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的态势。从空间分布看,大兴区北部经济发达的乡镇不安全状态较为剧烈。区域农业 应该及时调整农业结构以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阐述农村土地保障功能的具体表现,分析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生产功能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农地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泰州市姜堰区耕地地力以及各等级耕地分布情况,对中低等级土壤改良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县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全区耕地地力共分为4个等级,通过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分布区域、面积和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提出土壤改良利用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姜堰区的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周璐红  李亚妮  王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0-14302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资料、统计资料和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资料,以土地利用优势度为基础,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法对灌区各类土地利用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效益-成本比值为1.5,比值较大,说明耕地是泾惠渠灌区的优势土地资源;研究区内土地资源丰度为0.73,土地资源组合指数为2.3,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为0.32,说明研究区土地资源组合指数较大,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较小,说明研究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针对"泾惠渠灌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一是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保护耕地资源;二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效益;三是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以灌区为单位,建立灌区土地利用等级及价格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伴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这引发了地方政府、农民和土地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本文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征地的现状,选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民与征地方的各种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了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开发商在征地补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并提出了缓解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耕地面积、粮播比例和粮食单产)和耕地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定量综合度量耕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指标——耕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度(IDfs),并探索和建立了其简便、实用、科学的测算方法,为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崔玉玺  张联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97-1298,1304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我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征地补偿制度缺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自身能力低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帮助农民增加生计资产积累,充分发挥政策、机构的正能量,以提高失地农民自身利益角度为出发点,引入可持续生计理念、完善征地补偿方法、关注失地农民再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1-7982,798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用"熵"理论定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关系,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江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低及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供需理论,农民对土地功能的需求是无法消除的,如何弥补因农地征收而造成的损失,使其可以被农地功能带来的效益所代替,那么补偿标准将符合农民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收集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南部县为例,基于农地功能测算农地的价值,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价值、养老保障价值和医疗保障价值进行补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农地功能价值的补偿标准要高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相较于一次性付清补偿费,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方式进行征地补偿更适合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