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输气管道摩阻公式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输气管道水力计算是输气管道设计的重要部分,而摩阻系数的计算又是水力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收集了国内外公开发表或现场应用的紊流区摩阻系数计算,通过大量的计算,绘图等工作对这些公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和评价测试,为输气管道工程的设计提价节适用的摩阻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多相流气液相间水力摩阻系数关系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玉星  冯叔初 《油气储运》1998,17(11):13-16
叙述了目前文献给出了的九种气液相间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公式,利用实验数据和生产管道的运行数据对这些关系式作了对比和评价,结论是用液相参数关联得出的关系式绝对值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标准偏并较大,不能适用于很宽的工况范围,Andritsos&Hanrrity关系式,Bake关系式和Laurinat关系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实际误差较小,推荐采用这三个公式作为多相流相间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输气管道水力摩阻因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Colebrook-White、Prandtl、Panhandle等紊流区摩阻因数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并将目前广泛应用的Colebrook-White公式与其他几个公式进行了对比。选用Colebrook-White公式,利用西气东输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反算了管道的实际摩阻因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所研究的流量范围内,实际摩阻因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的速率大于Colebrook-White公式的计算结果,而其变化趋势与Prandtl和Panhandle(A)相似;在整个流量范围内,选用Panhandle(A)对西气东输管道进行仿真模拟的误差最小。提出了GERE摩阻因数的新型计算公式,并将其与Colebrook-White公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幂律流体管内紊流摩阻系数计算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鹏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5,24(9):13-19
幂律流体是最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其管内紊流摩阻系数的计算方法较多,但远没有牛顿流体的成熟.对搜集的国内外已公开报道的14个幂律流体管内紊流摩阻系数的计算式,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了Fanning摩阻系数f,对计算结果以图表形式进行了相对偏差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计算公式,Dodge-Metzner式计算结果的总平均相对偏差最小,因而该公式适用于幂律流体管内紊流摩阻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室内试验,对层流区、临界区,以及不同材质、不同直径管子的紊流区摩阻系数进行了测定,并与国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有关问题,提出了个人风解,推荐了大口径输油管道紊流混合摩擦区摩阻系数所应采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6种气液分层流相间摩阻系数计算关系式。根据双流体模型编制了分层流计算程序,采用各种相间摩阻系数计算关系式计算,与在多相流试验装置上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分层流水力计算中,各种相间摩阻系数的计算关系式对结果影响很大,Andritsos & Hanratty关系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最好。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管道输气效率系数表征管道实际运行情况偏离理想计算条件的程度,其取值对管道的实际输送能力和管道工程的建设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等具有重大影响。为了保证管道在经济最优的情况下,在运行阶段依然能够达到设计输量,需要合理确定管道的输气效率系数。结合工程实例,对Colebrook-White(C-W)、潘汉德尔B等较为常见的几种水力摩阻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基于GB 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对采用潘汉德尔B摩阻计算公式时输气效率系数E的取值规定,校核了我国当前设计中采用C-W水力摩阻计算公式时,输气效率系数值取1的合理性;通过对输气效率系数的分析研究,给出了管径、管壁粗糙度及雷诺数不同的管道工程,在输气效率系数值取1的基础上所应做出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紊流混摩区十一个显式摩阻公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紊流混合摩擦区摩阻系数的计算公式较多,计算中采用哪一种公式比较适宜,值得考虑。作者以机算机叶紊流混合摩擦区11个有代表性的显式摩阻公式,分别计算了282个摩阻系数。并通过计算结果,从计算精度和速度上作了分析、比较。认为应选择陈宁新式、赛西德兹式、哈兰德式3个公式。如权衡计算的精度和速度:当对计算结果偏重于精度要求时,可选用陈宁新式或赛西德兹式;若偏重于计算速度可选用哈兰德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的现场生产试验数据,对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的原油粘度及摩阻进行了测定,对海底管道中摩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影响原油外输的摩阻规律,提出了降低原油外输摩阻的建议,对浅海原油外输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石油大学(北京)多相流试验环道测试段进行了标定,在水力光滑区,当雷诺数大于0.3Re1(Re1为光滑区与混合摩擦区的临界雷诺数)后,发现现有光滑管摩阻系数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一般在5%-16.7%之间,误差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单调增加,已不适用精密试验环道的水力计算,而考虑管壁粗糙度的Colebrook公式能很好地拟合试验数据。对几个常用的光谱管摩阻系数公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这些公式的合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管内单相流体沿程摩阻系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莫迪图线和鲁克-怀特方程为基准,从众多关系中筛选出单相流体的圆管内各流动区沿程摩阻系数的一整套计算公式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区分界限。按单相流体沿程摩阻系数λ与雷诺数Re、相对粗糙度ε的关系分为五种流型区域:层流区、层流与紊流之间的过渡区、紊流光滑区、紊流混合摩擦区和紊流粗糙区。除小范围的层流与紊流之间的过渡区流动较复杂,目前尚无充分认识外,其它四个区都有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2.
从几何学角度出发将S型和U型管道的阻力规律作了对比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提出S型管道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并与U型管道的阻力系数以及现行叠加计算值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复合弯管的阻力系数,不能简单的用线性叠加原理计算,即将各几何组成部分的阻力系数叠加,应按其固有的阻力规律计算。另外,本文还分析比较了S型和U型管道的阻力变化规律,提出可用线性叠加原理计算的判据。  相似文献   

13.
对突然扩大局部水头损失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管路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一般采用hj=ξv22g计算,其中ξ=(1-A1A2)2、在公式的理论推导中,此公式忽略了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而导出来的。本文对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进行了考虑,结合实验,对hj重新进行了推导计算,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薄塑软管中的水流流态属光滑管紊流,它与一般塑料硬管在输水性能上的差别是:水流断面可随工作压力变化,因此其沿程水头损失和沿程阻力系数不仅取决于雷诺数,与其流量和直径有关,同时还受管首工作压力的影响。分析提出了薄塑软管断面呈全圆形时,管首工作压力一定和变动下的沿程水头损失及沿程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经验证,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多变热力过程为基础建立了有摩擦管路的计算公式,并对计算方法和有关问题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电压和含水量条件下,对本省6种水稻土进行室内电渗试验。以表观摩擦系数 f 值表征土壤-金属粘附和摩擦的综合作用。根据大量试验数据,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电压、土壤粒度成分和含水量对 f 值的影响.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电功率密度 N 与表观摩擦系数 f 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提出 N-f 关系的经验公式。田间犁耕试验表明,电渗能降低耕作阻力,并改善犁壁脱土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从弹性力学与非牛顿流体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与回拖载荷相关的变量,着重分析了回拖阻力的3个组成部分(管道质量及其引起的管土摩擦力、弯曲段阻力效应引起的阻力与泥浆拖曳阻力)的计算方法,三者求和并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得回拖载荷。3项阻力在回拖载荷中均占有较高的贡献权重,且贡献权重在回拖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泥浆拖曳阻力是回拖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可更准确地预测回拖载荷的动态特性。根据搜集的HDD安装试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实例验证,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之间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平钢管和有机玻璃管内油水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当含水率为18%-100%,折算液速为0.6-2.4m/s时,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的摩擦压降受含水率的影响很大,在同一流动条件下,当含水率较小时,有机玻璃管内流体的摩擦压降大于钢管内流体的摩擦压降,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钢管内流体的摩擦压降又大于有机玻璃管内流体的摩擦压降。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油水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原因,除了粗糙度以外,管壁的润滑特性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指出抗滑桩内力计算的传统方法之地基系数法应用于岩体抗滑桩时 ,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此 ,首先根据刚性抗滑桩的受力和变形特性 ,推导了地基系数法计算刚性桩内力的计算公式 ;其次根据弹性抗滑桩的受力和变形特性 ,导出了有限差分格式 ,用以分析弹性桩全桩的内力 .同时 ,采用MATL AB数学软件 ,编写了基于文中所推公式的刚性和弹性抗滑桩内力计算程序 ,可完成全部计算和将计算结果转换成理想的可视化图形 .对于刚性抗滑桩 ,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对于弹性抗滑桩 ,计算结果的精度优于传统的查表手算法 .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有助于抗滑桩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