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先涛 《油气储运》1989,8(3):27-30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油田、炼油厂及油库需建设大量的储油罐,由于技术的进步,油罐的容量不断向大型化发展,但油罐单位容积的投资随油罐容积的增加而减小。本文论述了油罐投资与容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就数学模型的应用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作者指出:①探讨油罐“投资—容积”关系时,都是针对一种油品而言的;②不同地区,建造同一容积的油罐的投资是不相同的,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石油储罐防火防爆常见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啸 《油气储运》2000,19(10):52-54
随着国内石油储罐类型和设计构造的不断改进,容量趋于大型化,相应安全技术条件不断完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影响油罐安全运行的问题。从加速 油罐防火防爆问题出发,对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铁伦  张全 《油气储运》1996,15(3):10-11
从外浮顶油罐的施工质量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沉盘的6种原因,提出了4项预防措施:禁止将扫线风吹入罐内,定期启动油罐搅拌器,定期检测浮顶单盘板及密封装置,确定其渗漏及破损情况;经常检测油罐排水管,防止油品泄漏;浮顶设外浮标,便于操作人员随时掌握浮盘运行情况和液位高度。  相似文献   

4.
李春良  谢翔 《油气储运》1996,15(6):8-11
通过浮顶油罐浮顶焊缝断裂漏油的实例,从油罐设计、施工、检修和油罐运行管理四个方面对浮顶焊缝断裂的原因,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防止焊缝断裂的整治措施,主要从油罐设计、大修时的补救及油罐的日常运行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油罐的大型化发展导致罐壁和罐底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复杂化,因而对油罐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有限元法对20×104 m3特大型浮顶油罐进行应力分析,并采用分析设计方法对其展开强度评定.结果表明:在工况条件下,油罐第3~7圈罐壁板、大角焊缝结构突变处、边缘板翘曲开始和结束处等效应力较大,是罐体的危险点.根据强度评定结果对罐壁板及罐底边缘板提出了减小其应力幅值、提高安全系数的优化建议,为20×104 m3特大型浮顶油罐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怀国 《油气储运》1995,14(5):63-64
问题的提出 为保证安全生产,各类油库在储存油品时,对同一种油品要用两座或多座罐分开储存,特别是储存汽油、柴油的调合—成品罐,均要求4座以上,这种要求对油罐大型化起着阻碍作用,是油罐大型化发展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分割利用的设想 根据同种油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近或  相似文献   

7.
韩钧 《油气储运》2002,21(10):37-40
对于大型浮顶油罐的防火间距,在介绍国外标准和做法的基础上,从安全,经济以及初中经验等方面论证了大型浮顶油罐20m防火间距的可行性,结论是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6.0.5条规定,浮顶油罐,内浮顶油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按0.4D计算大于20m时,最小可取20m,该规定兼顾了确定油罐间距所要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防火要求,消防操作要求,消防设施的能力和经济利益),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工程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8.
油罐底泥是在油品储存过程中,在罐底形成的一种又黑又稠的胶状物质层,因其含有苯系物、酚类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若不及时清除,将加速油罐底板的腐蚀,降低油罐的使用寿命,并对罐内油品质量、有效容积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简要分析了油罐底泥的特性、危害、清洗年限及费用;从清洗技术、清洗工艺及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方面,归纳分析了国内外罐底油泥处理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国内外在人工清洗、机械清洗及机器人清洗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现状;通过综合分析,指出油罐底泥清洗技术将向密闭化、综合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油泥处理将向便捷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广森  王莹 《油气储运》1996,15(10):45-49
目前我国每年有几十座油罐进行大修,平均每座油罐维修费需几十万元,大型油罐高,达几百万元,而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大修周期长短不一,每年的大修费用总计高达几千万元,因此,科学地稳定油罐大修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转油库作为成品油管网系统的重要节点,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批次调度计划。为保证油库与管道协调运行,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制定油库的调度计划。针对中转油库调度优化问题,基于研究时间内收发油计划、油库信息等数据,考虑油罐下载、外输、倒罐、检修等操作,以油罐切换费用和收发油蒸发损耗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并以某真实油库为例,求解得到该油库各油罐的详细调度计划。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性较高、实用性较好,可以为中转油库调度计划的制定提供指导。(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11.
陈锡山  马铁伦 《油气储运》1998,17(10):15-17
针对外浮顶油罐密封装置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密封不严或密封压缩过紧的现象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油罐基础沉降,罐壁的垂直度和椭圆度超差等是造成密封不严或密封压缩过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施工控制方法,特别是要加强油罐壁板预制质量控制,提高底圈壁板的安装质量,对第二圈以上壁板垂直度逐圈控制,把总体垂直度的控制误差分解到各圈壁板中,建议在大型储罐施工中,除提高技术水平外,还应加强人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贵 《油气储运》2012,31(8):617-618,648
针对固定顶油罐现有的3种泡沫灭火系统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泡沫灭火系统。该系统克服了液上泡沫灭火系统容易遭到破坏且效率不高、液下泡沫灭火系统容易污染油液并需要高压泵及半液下泡沫灭火系统不能重复使用和造价较高的不足。系统主要由软管、空心浮子、十字喷嘴和泄压管组成,造价低廉,灭火效率高,使用和维护成本低,性价比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浮顶储罐的一种新型密封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平 《油气储运》1998,17(9):21-23
大型储罐在施工中椭圆度,垂直度及局部凸凹度的偏差不可避免,在储罐的操作过程中介质,气候,温度以及储罐基础沉降等因素,会引起储罐和浮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变化,从而影响浮顶储罐的密封效果。滚轮骨架密封采用若干个圆弧线段密封骨架,通过转轴连接,使密封骨架象链条一样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随着储罐改变形状,骨架端部装有滚轮,当浮顶上下移动时滚轮就在罐壁上行走,并保持密封骨架与罐架的距离不变,该装置具有防雨,刮蜡,  相似文献   

14.
朱作京  于达  宫敬 《油气储运》2007,26(12):37-42
针对目前现场的测量不可能完全的将油罐温度场描述出来的问题,提出在模拟油罐现场周围环境的条件下,研制一个近似现场环境下的模拟罐并进行模拟罐储油的温度场的测量,通过对模拟装置内的温度场进行测量后,再运用相关的准则找出油罐温度场和模拟装置的温度场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油罐内的温度场的形态,以改善运行条件,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实现长时间低温储油。指出了在进行模型研制的过程中所涉及对应用的大量传热理论的和相似分析是关系到模型研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姚志祥 《油气储运》1998,17(5):21-22
格拉输油管道西大滩泵站4号工艺油罐,因阀门串油和量油孔密封,机械呼吸阀及液压安全阀失灵而造成严重冒顶憋压,致使油罐变形严重,四周翘起,罐壁第一圈钢板被撑开宽3mm、长150mm裂口,  相似文献   

16.
两级式呼吸阀能保证油罐呼吸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罐三种特殊呼吸的气量供需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因罐内气体温度急降引起的油罐定压呼吸所需气量与现用呼吸通气量之间的差值很大,由此产生的负压造成油罐塌介绍了一种能适应油罐各种呼吸要求的新型两级式呼吸阀,当罐内压力快速变化时,该阀可快速全开,能很好地适应油罐的各种呼吸要求。可为油罐安全呼吸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7.
梁建青 《油气储运》2000,19(11):26-28
鄯善外运油库原油罐热力系统冬季运行期间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水击严惩,影响油罐的运行安全;二是油罐冬季非运行期间油温过高,造成能源浪费。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油罐的保温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油罐的伴热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计算结果对油罐冬季退出热力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油罐热力系统冬季退出运行后,原油输送成本降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夏季,液化气储罐外表面需采用喷淋水降温,该方法不仅消耗大量的工业水和电能,而且使罐体表面防腐层和金属本体腐蚀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10座100m^3卧式液化气储罐上试用了上海大通研究所生产的DT-22型凉凉隔热胶,该产品可直接涂覆于储罐的外表面,从而达到隔热降温的效果。凉凉隔热胶与红丹防锈漆相比,其抗化学性能好、防锈性能极佳、耐磨性好、附着力强,涂覆在液化气储罐上,取消了夏季的喷淋水降温,省去  相似文献   

19.
刘性庄 《油气储运》1997,16(3):43-45
现场调查了一座10000m^3立式拱顶钢罐蒸罐期间发生的罐顶塌陷事故。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塌陷事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油罐投产前曾受过烈为灼烤,其材料性能发生变化,抗弯刚度降低;2.油罐在事故当天暴风雨袭击,迎风面在风力作用下的产生凹陷;3.在蒸罐过程中,罐温因受雨水冲刷而骤降,罐内形成负压,负压值超过了极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