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阐明海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种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83份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最终获得12种病原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粘团镰孢(F.subglutinans)、木贼镰孢(F.equiseti)、新知镰孢(F.andiyazi)、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卵孢木霉(T.ovalisporum)、喙刚毛球腔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其中,拟轮枝镰孢分离频率占65.06%,为优势种。以拟轮枝镰孢的EF-1α、histone 3和β-tubulin基因序列为基础进行多基因家系分析,以明确海南省与内陆部分省份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海南省内菌株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海南省和内陆省份菌株之间存在高频率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
斐济金棕(Pritchardia pacifica Seem.&;H.Wendl.)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初期症状为病斑呈水渍状褪绿,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对斐济金棕叶斑病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斐济金棕叶斑病菌鉴定为卵形弯孢[Curvularia ovoidea (Hiroe &; Watan.) Muntanola],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35 ℃,适宜pH5~6;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40 ℃;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 ℃。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两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种衣剂:一种由掺入生物菌剂的水合硅酸铝(5%)和藻酸钠(1%)混合组成的藻酸盐种衣剂;另一种是由麦芽糖糊精和甲基纤维素两种基质及增塑剂和偶氮蓝染色剂组成的柯蓝种衣剂。都能有效地防止棉苗病害,并且防治效果优于哈氏木霉、三体轮枝孢和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我国驻斐济大使馆寄回斐济外交部1983年3月22日发出的一份通告,内容大致如下: 1983年3月中旬在斐济的劳托卡港区首次发现了活的非洲大蜗牛,共21头,其中仅1头是成虫,另有5头死的幼虫。据信这些蜗牛是由一条货船带来的,这条船曾在新赫布里底岛和新喀里多尼亚岛停靠装载集装箱的空箱,那里是非洲大蜗牛盛发地。船抵劳托卡港后14天内并未发现蜗牛。由于当时天气干热,蜗牛离开集装箱钻入附近泥土中。在船抵港后第一场雨后才开始发现,先后共  相似文献   

5.
木霉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绿色木霉、黄绿木霉、桔绿木霉、哈茨木霉、钩状木霉、长枝木霉等6种木霉,共26株菌株菌体可溶性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平板凝胶电泳分析,并进一步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间蛋白质电泳图谱差异显著,种内菌株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田斌  徐丽丽  王涛  宗世祥 《植物保护》2017,43(5):113-118
以宁夏地区3种木蠹蛾越冬幼虫(榆木蠹蛾、沙蒿木蠹蛾和沙棘木蠹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木蠹蛾越冬幼虫在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同时比较了沙棘木蠹蛾不同虫龄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3种木蠹蛾的过冷却能力基本相似,沙蒿木蠹蛾在3种木蠹蛾中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低温驯化对木蠹蛾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影响明显,榆木蠹蛾和沙蒿木蠹蛾2013年3月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显著高于2014年1月,两种木蠹蛾表现出耐结冰型昆虫的特征。沙棘木蠹蛾各虫龄阶段之间的过冷却能力差异不显著,但高龄越冬幼虫具有更好的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蔬菜保护地木霉菌rDNA-ITS序列和UP-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ITS序列比对的方法,研究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分布和遗传多样性。木霉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共获得397株木霉菌,鉴定出11个种,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深绿木霉T.atro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粘绿木霉T.viren、微孢木霉T.minutisporum、拟康木霉T.pseudokoningii、黄绿木霉T.aureoviride、非钩木霉T.inhamat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长孢木霉T.longipile和螺旋木霉T.helicum。经ITS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后,将木霉菌分为5个组。用5条通用引物经UP-PCR扩增后,扩增出4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条,占总条带数的93.5%。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9个组。UP-PCR与ITS序列相比,更能体现木霉菌种间和种内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可以作为木霉菌分类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群及虫害、年度、省份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2015年随机采自河南、河北、山东3省的155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Fusarium spp.,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木贼镰孢F.equiseti及藤仓镰孢F.fujikuroi,分离频率分别为49.7%、28.4%、12.3%、3.9%和1.3%;其次为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包括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分离频率分别为8.4%、3.2%和5.2%;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分离频率较低,为14.2%;曲霉菌Aspergillus spp.包括黑曲霉A.niger和黄曲霉A.flavus,分离频率分别为2.6%和1.9%。研究表明,黄淮海主产区玉米穗腐病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和木霉菌,不同省份不同年度间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存在差异,虫害能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油菜播种质量,探索最佳螺旋窝眼轮式排种器工作参数组合,运用EDEM技术对不同排种轮转速、窝眼轮型孔圆角直径、窝眼轮型孔排列螺旋升角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排种轮转速、窝眼轮型孔圆角直径及窝眼轮型孔排列螺旋升角与排种性能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排种器转速30 r·min~(-1)、窝眼轮型孔圆角直径3mm、螺旋升角59.31°时,合格指数在93.7%以上,漏播指数为1.3%,重播指数为5%;随转速的增加,合格指数呈线性下降趋势,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变异系数均一定程度有所上升。经方差分析,得综合指数影响显著性顺序依次为排种轮转速、窝眼轮型孔圆角直径大小及窝眼轮型孔排列螺旋升角。仿真与田间试验拟合度高,表明采用离散元法分析油菜播种作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Blake  CD 高殷平 《植物检疫》1989,3(5):371-376
Cobb 在1915年首次报道,他观察到香蕉穿孔线虫 Radopholus similis 是斐济自1890年以来引起大蕉 Musa sapientum 根广泛坏死的原因。不久之后,在夏威夷的考爱岛发现这种病原线虫为害甘蔗  相似文献   

11.
5种杀菌剂对木霉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条件下用5种常用土壤杀菌剂对生防木霉菌及尖孢镰刀菌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木霉菌及镰刀菌对5种杀菌剂敏感性不同,两菌株对多菌灵反应敏感,其EC50最小;5种杀菌剂的毒力在平板上和在土壤中稍有差异,在土壤中福美双和口恶霉灵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极小,可与木霉菌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在湖南省大面积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高位分蘖、茎秆出现乳白色或浅褐色点条状突起、茎节上出现气生须根。电镜结果表明:在病株韧皮部可见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球状病毒粒体。病毒基因组S10片段部分序列的相似性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害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13.
木虱是木本植物上的重要害虫,严重为害柑橘、梨树和枸杞等果树,对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木虱寄生蜂种类多,自然种群数量大,是木虱的重要自然控制因子,在多种木虱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已经发现并记录的木虱寄生蜂近百种,但是能够人工大量扩繁的木虱寄生蜂只有几种。应该加强木虱寄生蜂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重要木虱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技术的研究,为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14.
陈宏 《植物检疫》1992,6(4):316-317
1990年3月15日,新西兰的检疫人员在对设在奥克兰省奥塔胡的实蝇诱捕器进行三天一次的常规检查时,发现了3只雌性太平洋寡鬃实蝇(Pacific islandfruitfly,Bactrocera passiflorae)。太平洋实蝇是一种分布于纽埃岛、斐济和汤加的水果蔬菜害虫,属实蝇科寡鬃实蝇亚科。这种实蝇体长约6mm,体表平滑并具光  相似文献   

15.
快速有效地对甘蔗重要病害病原进行诊断检测,明确监测病害的病原是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害的基础和关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通过探索研究、改进创新、优化建立了甘蔗黑穗病、锈病、白条病、宿根矮化病、赤条病、花叶病、斐济病、黄叶病、杆状病毒病和白叶病等10种重要病害13种病原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脱毒健康种苗检测及引种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木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重寄生作用是木霉的主要生防机制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在木霉重寄生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酶类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木霉-植物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霉作为是一种重要的生防制剂已经成为化学农药替代化和减量化的主要产品,也是公认的最有前防治病害的目的。随着木霉-植物互作研究的深入,关于互作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木霉与植物的互作过程包括木霉对植物的感知、木霉在植物体表和体内的定殖并引起植物的一系列变化等复杂的过程,本文重点对木霉-植物互作过程中木霉在植物中的定殖、木霉和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激素信号传递模式进行综述,以明确木霉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植物病害的机理,明确木霉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对进一步提高木霉的生防效果、扩大木霉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对比化学杀菌剂、木霉及杀菌剂与木霉组配制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试了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两种杀菌剂,木霉及两杀菌剂分别与木霉的复配制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性.[结果]烯酰吗啉与氟菌·霜霉威药后7 d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木霉,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与木霉无显著差异.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分别与木霉复配后,其药后7 d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与两种杀菌剂单剂无显著差异,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两种杀菌剂单剂及木霉.[结论]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分别与木霉复配能显著提高对辣椒疫病持效性且未降低其速效性,因此可以在辣椒疫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谈谈小蠹虫检疫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蠹虫是小蠹科类昆虫的总称,已知有3000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小蠹虫500种以上,大部分是林木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生理衰弱木和濒死木.有的能侵害健康木,促使林木成片死亡.有的还是世界性检疫对象,影响林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