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用菌》2015,(4)
桑枝是蚕桑产业副产物,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其代替传统原料栽培食用菌,能适合多种食用菌的生长。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2,(5):9-9
8月24日,宜宾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到珙县底洞镇调研桑枝食用菌生产情况。调研组一行到该镇楠桥村、芭蕉村实地察看了桑枝食用菌生产情况,详细询问了目前生产状况、资源情况。  相似文献   

3.
由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与绍兴市农校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利用蚕桑生产中的副产品桑枝和蚕粪配成的培养料,栽培香菇、猴头、金针菇等食用菌试验已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宜州市桑枝食用菌从2006年就开始以桑枝粉为主栽培基质及配套技术的探索,2008年底各项生产栽培技术成熟,2009年开始推广,2010年周年栽培桑枝食用菌达5000万棒,产各种鲜菇总量达1.63万kg;实现产值9351.6万元。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部分食用菌的栽培采用桑枝作为培养基培养的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培养基的制备工艺还相对落后,远远赶不上食用菌培养的要求。目前我国桑枝食用菌培养基主要以手工生产的方式为主,这样严重影响了培养基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方国平 《食药用菌》2012,(2):106-107
近年来,桑枝屑栽培杏鲍菇已成为浙江省开化县发展名优新食用菌的推广项目,被列为县生态循环农业特扶项目,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变废为宝,为开化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新增一条渠道。本文介绍的是桑枝屑栽培杏鲍菇的技术要点。1生物学特性1.1水分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7.
裘伯挺  陈幼祥 《食用菌》1993,15(6):18-18
桑枝、蚕粪是蚕桑生产的副产物,资源十分丰富,利用桑枝为主料生产食用菌各地已有报道,是否可利用蚕粪代替麸皮为辅料,扩大培养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为蚕桑产区进一步开发利用蚕桑副产物,发展香菇等食用菌生产,增加效益,有着深远意义.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以桑枝和蚕粪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经过两年的试验对比,获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浙江食用菌》2010,(6):35-35
10月下旬,陕西省安康市石泉银桥乡银杏坝村的村民李开山、陆礼清夫妇正在自家投资12万元建成的5万袋桑枝食用菌栽培大棚中采摘长势旺盛的新鲜香菇。据了解,他们家桑枝食用菌种植大棚可连续产菇7个月,每月可采摘新鲜香菇1500余千克,按当地市场价计算,李开山夫妇的年净收入可达12.5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蚕桑大国,拥有75万公顷的桑树资源,广泛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安徽、宁夏及云贵等省区。浙江省目前拥有桑园面积7.5万公顷,在蚕桑生产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修剪的废弃桑枝。经处理的桑枝是培育食(药)用菌的很好原料,加之桑树因养蚕需要,不能有农药残留,因此以桑枝为原料生产的食用菌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更易进入国际市场。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后,可将采收之后的培养基经过微生物处理,作为肥料还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南方园艺》2021,32(3)
桑蚕是河池市农村重要的特色产业,2020年全市桑园面积达5.91万hm~2,近年来被国家列为"东桑西移"的重要基地,为实施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作出了重大贡献。利用本地丰富的桑枝资源栽培富硒食用菌,不仅解决山区农田废弃物污染问题,而且变废为宝,实现"桑-菌-肥-田"绿色循环利用,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河池市桑菌扶贫产业的开发指导,从栽培季节、原料配方、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菇房搭建、栽培管理、采收上市等措施进行综述,为面上桑菌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5)
<正>毛木耳朵形大,质地较粗,胶质含量丰富;口感脆滑,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是一种著名的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毛木耳含有粗蛋白、氨基酸、糖类等营养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增强免疫能力和抗肿瘤的作用[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毛木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桑枝、玉米芯资源,笔者探索桑枝、玉米芯栽培毛木耳试验,以  相似文献   

12.
以桑枝屑、棉籽壳和木薯酒精废渣为主要原料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筛选生产平菇和木耳的最佳培养配方.结果表明:配方⑧(桑枝屑42%、棉籽壳28%、木薯酒精废渣14%、麸皮(米糠)12%、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以及配方⑥(桑枝屑28%、棉籽壳42%、木薯酒精废渣14%、麸皮(米糠)12%、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的2个配方菌种长势最好,抗老化能力强,外观好.在这2个配方上平菇菌种的菌丝日均生长速率分别为7.77和7.34 mm/d;木耳菌种菌丝日均生长速率分别为5.19和5.18 mm/d.  相似文献   

13.
蚕桑产业是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广西也是全国蚕桑大省之一,桑园面积已接近13.3万hm^2,为促进桑树新梢旺盛生长,每年需剪伐桑枝两次,蚕农除将少部分当作燃料烧掉外,大部分废弃在田边地头任其自然腐烂,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笔者作为食用菌工作者,为利用本地的蚕桑下脚料,替代传统原料栽培食用菌,进行了该项试验。目的是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寻求新的原料资源渠道,使原料本地化,增加蚕农、菇农的经济效益,使蚕桑产业与食用菌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桑枝屑栽培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别名环柄斗菇,学名为黄白侧耳,属担子菌纲,侧耳属。秀珍菇菇形秀小、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目前杭州地区栽培规模最大的珍稀食用菌之一。栽培秀珍菇最常用的培养料是棉籽壳和杂木屑。自浙江省省委、省政府提出“蚕桑西进”的发展战略以来,杭州地区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桑园总面积已达20多万亩(1亩≈667m2,下同);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桑枝条等副产品(每年大约有12万吨),成为农村新的环境污染源。若能将蚕桑副产品桑枝条用于栽培食用菌,不仅能将桑枝条变废为宝,还能有效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促进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杭农1号秀珍菇,由杭州市农科院菌种站提供。1·2试验地点时间杭州市农科院菌种站试验大棚。2008年1月上旬生产菌包,3月上旬出菇,统计前两潮菇产量。1·3试验配方6个配方:①桑枝屑10%,棉籽壳68%,麸皮20%,石膏1%,蔗糖1%;②桑枝屑20%,棉籽壳58%,麸皮20%,石膏1%,蔗糖1%;③桑枝屑30%,棉籽壳48%,麸皮20%,石膏1%,蔗糖1%;④桑枝屑40%,棉籽壳38%,麸皮20%,石膏1%,蔗糖1%;⑤桑枝屑50%,棉籽壳28%,麸皮20%...  相似文献   

15.
黄应忠 《食用菌》2012,(2):43-44
2008-2010年,连续三年笔者在那坡县进行了桑枝屑栽培黑木耳试验。夏伐和冬伐600kg/667m2桑枝可栽培黑木耳300袋(每袋2kg干料),平均每袋产干黑木耳0.13kg,总产干黑木耳量约为39kg/667m2,产值约1404元/667m2。桑枝是蚕桑业废弃物,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等食用菌,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总结淳安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4个方面的业绩,推介进一步发展该产业的4项措施,侧重介绍对食用菌生产大户和专业村,食用菌菌种场,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食用菌技术推广体系,食用菌产后服务体系,食用菌品牌,食用菌产业科研等7项政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适合桑枝屑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利用广西大量的桑枝屑为主要原料,栽培国内引进的7个秀珍菇优良菌株,观察比较秀珍菇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出菇温度范围、予实体经济性状、产量生物转化率等,以从中筛选出适宜广西利用桑枝屑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菌株是引自华中食用菌栽培研究所的“秀珍3号”。  相似文献   

18.
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日益加大,循环农业得到较好发展。以桑枝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栽培食用菌,是遵照循环经济规律和生态链要求形成的循环农业产业化项目。  相似文献   

19.
桑枝屑栽培木耳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毅栋  吴登  李克 《食用菌》2010,32(1):39-39,44
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中桑枝屑不同添加比例对木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桑枝屑栽培木耳在生产上是可行的,在传统木屑培养料的基础上,适量增加桑枝屑有益于发菌、出耳及产量、质量提高,其中添加35%桑枝屑的配方的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优势突出,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20.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的农副产物,目前国内外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木耳均采用桑枝粉碎加入辅料进行袋栽,此法成本高,操作烦,污染率高,大面积生产有一定困难.我所最近采用桑枝打捆栽香菇新工艺,获得成功.现将具体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一)栽培方法桑枝砍伐以后切成50cm长段,用木棒敲裂,晒干至含水量15%以内,按每捆1kg用塑带紧扎3~4道,然后置配好的处理液(简称PTC)中浸48小时,捞起沥至不滴水时,将香菇栽培种沿缝隙填入,用种量为16%左右.接种后以品字形堆放,上盖塑膜.在管理期间注意温度,约3个月后现原基时排场出菇.(二)试验结果每捆桑枝干重1kg,浸水后湿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